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教案大全 >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教案 >  八年级物理教案 >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通用2篇)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3.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及其应用。

学习重点:

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

学习难点:

虚像的概念

教具学具:

演示用: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透镜、投影片、凹镜、凸镜、激光演示器.

学生用: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夹子两个、8 k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条、小平面镜

导学方法:探究法、实验分析法.

学习过程:

一、快乐自学、合作探究

(一)认识平面镜

生活中常用的镜子是平的.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 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叫做 。

(二)现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

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

(三)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先阅读课本p77的实验方案,明确探究过程,思考后回答:

①实验利用玻璃代替平面镜是因为:

②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因为:

2.分组实验,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课本相应位置和表格中。

3.归纳结论:

结论: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

①像和物体的大小 .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

4.针对训练:身高 1.6 m的人站在穿衣镜前,离镜0.5 m,他在镜中的像高 ,像离镜 ;当他后退0.5 m时,像高和像到镜面的距离分别是 、 。

(四)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认识所成像的性质

1.在图中蜡烛的火焰上取一发光点s,思考:

①s能发出多少条光线,方向如何?

②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有多少条?

2.从无数条光线中任意选出两条光线,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做出其反射光线,思考:这两条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能否相交?

3. 如果人的眼睛正处于这两条光线传播的路径上,由于人的眼睛总以为光是沿直线传播,因此会沿着直线去寻找发光点的位置,把这两条反射光线用虚线向镜后反向延长,得交点s′。s′是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镜子后面实际上并没有这个发出光线的点,所以s′叫 像。

(五)了解平面镜的应用

1.利用平面镜成像的:

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

(六)认识凸面镜和凹面镜

1. 凹面镜的作用:

2.凸面镜的作用:

二、自我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1.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都 ;

(2)像与物体大小 ;

(3)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4)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

2.平面镜成像作图

法一: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法二: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

3.平面镜的应用

1.医生检查牙齿的平面镜是利用了平面镜 。

2.太阳能电站的平面镜是利用了平面镜改变 。

我还有的疑惑是

三、当堂训练:

必做题

1.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如图1所示,在这个实验中( )

a.玻璃板后的那支蜡烛应该比点燃的那支蜡烛小

b.若把点燃的那支蜡烛移近玻璃板,像变大

c.若用更大的玻璃板,像变大

d.需要使用测量长度的工具

图1

2.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与 ( )

a.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b.平面镜的大小有关

c.物体的大小有关 d.物体放的角度有关

3. 如右图所示的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钟面虚象,则实际时间是 ( )

a.9时40分  b.2时20分c.4时10分  d.7时50分

4.在距离平面镜8 cm处点燃一支蜡烛,这时镜中的像距镜____________ cm;若将镜移到原成像的位置,则像向后移动___________cm。

5.当人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人在镜中的像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选做题

6.在图2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7.如图3所示,有一根与水平地面成60°的棒,如果要使棒在平面镜里的像和棒垂直,平面镜应该怎样放置?

图2 图3 图4

8.一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放置,当一小球在镜前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如图4所示。则它在镜中的像沿__________方向运动。

四、 课堂作业

课本p15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五、我的反思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篇2

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 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 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 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 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 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想:

1、通过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领略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

2、本课的重点是:在“探究”和“设计”的过程上:“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实验目的)→怎样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物体完全相等的物体(替代物)与像比较大小→怎样才能同时观察到像与替身物→把平面镜改为白玻璃(实验基本思想方法),从而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技巧性,开拓学生思路,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方向性进行训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设计:

一、新课引入

1、提出问题:照镜子,平面镜能成像(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二、新课教学

2、提出猜想: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不做任何暗示,让学生充分想象)

[学生讨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猜想)

(1)、像与物等大;

(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左右相反;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

[明确探究目的]

[老师给学生思考空间,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

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是否相等呢?[设疑]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明确探究方法]

——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身物体]与像比较。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同学们找桌子上的器材试试看,行不行。[白玻璃暂时不取出]

——用两支相同的笔。

——用两只相同的蜡烛。

同学们成功了吗?有什么障碍?

——从平面镜的正面看见了像,想把“替身物体”放到平面镜后面的像位置上,从平面镜的背面,只看到“替身物体”,而看不见像,所以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为什么像不见了呢?[学生:思考、讨论]

——平面镜成的像不是真实存在的。

有没有真实存在的像,你们见到过吗?

——小孔成像,像是有光线投射到光屏上形成的。

——投影仪投射到银幕上的像。

——电影院放映机投射到银幕的像。

——树林里地面上圆形的小光斑就是太阳的像。

平面镜成的像是不是有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呢?

——不是的,平面镜的背面有一层漆,光线是不能透射过去的。

[小结] 好!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够用光屏接收到的像,我们叫它实像,而平面镜成的像是光屏接收不到的,不是真实光线相交而成的像,所以叫作虚像。

怎样才能同时看见像和“替身物体”?

[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

——要同时观察到像和替身物体,必须要让物体通过镜面的反射光线和替身物射出的光线都能进入人眼。(教师在此可作适当解释“光的反射”,具体下面要学习)

好![激疑] 我们看见物体(棋子)在平面镜内成的虚像是由于物体射出光线(或反射)经过镜面的反射进入人眼的。怎样才能同时看见镜后的替身物呢?

——必须使平面镜后面的替身物射出的光线透过平面镜进入人眼。

非常好![激疑] 那么现在镜后的替身物射出光线为什么没有透过平面镜进入人眼?

——被涂在平面镜后面的漆挡住,光线无法透过平面镜。

那么怎么办?

——把涂在镜后的漆刮掉。

想一想,有没有其它办法?

——换成平滑的白玻璃做。

好!现在拿出平滑的白玻璃,再选择器材试一试实验。[学生选择器材实验]

同学们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困难和问题。

——像较弱,看不清。

同学们,笔的像比较弱,看不清楚,你有办法让物体所成的像明亮起来?

——增强光的亮度(照度)。用点燃的蜡烛做。

同学们,试试看。

[学生选择器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两个问题:(一)实验时间长,点燃的蜡烛烧短了,像比替身物短了;(二)蜡烛不容易放置,有倾斜、有倒下,不易操作]

同学们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困难和问题。

——点燃的蜡烛时间长烧短了,像比物短。

——蜡烛不容易放竖直。

——蜡烛容易倒下。

想什么办法改进实验呢?看看里面桌还有什么器材。[两把手电筒]

——用手电筒作为物体,代替蜡烛。

你们再试一试看。

[有的学生没开亮做,像较弱,看不清;有的学生开亮手电筒,但灯光竖直向上射出同样效果不好]

同学们,手电筒的像为什么比点燃的蜡烛的像弱;看不清楚,动一动脑筋,有没有办法使手电筒成的像明亮起来?

——把当作物体的手电筒开亮,并把手电筒的头旋下来做。

对,这样可以增强光的亮度。再来试试看。

[启发]作为替身物的手电筒(没开亮的)应移到什么位置上。

——直到看上去它与开亮的手电筒的像完全重合。

[学生的主动积极探索实验,几经挫折,实验成功后能很好地体会到科学探究成功后的成就感。]

平面镜成的虚像与物体的大小?

——等大。

实验验证: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把上面实验放在白纸上做,只要记录两手电筒和玻璃的位置。改变开亮手电筒的位置,重做上述实验两次。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实验中两手电筒的位置。

分析实验记录:

量出每次实验中两把手电筒到玻璃板的距离。

连接每次实验中两把手电筒的位置,观察连线与镜面的关系。

[得出实验结论]

5、交流与评价:

(1)、同学们各自的探究结果是否相同?

(2)关于平面镜成想的特点还有那些猜想?准备怎样去验证它?

学生课后自己探究:

(1)改变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像的大小是否改变?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左右相反的吗?

三、课堂小结: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虚像;

(2)像与物等大;

(3)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左右相反。

2、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以下要素(视学生的具体情况,可明确):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试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认证 (6)评估

(7)交流与合作。

四、布置作业 :

让学生在理解科学探究的情况下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包括探究的问题、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结论)

自读教材“凸面镜和凹面镜”部分。

教学说明:

本课体现了科学家在进行科学探究时从问题-实验-问题-实验-结论的过程。所以,一方面要防止出现学生盲目探究,教师要引导;另一方面要避免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要怎么样”、“应该这样”,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可在思考方向上给以启发、点拨,最后还是要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