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教案 >  八年级语文教案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案

教学目标

教学札记

1、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

2、体会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

3、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科普文章的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并解释

 遗骸(      ):  蟾蜍(      ):  褶皱(      ):  追溯(       ):。

天衣无缝:

2.填空

(1)两篇短文选自_______国_______作家_______的作品,两篇文章同为________。

(2)我国的“恐龙之乡”是四川______________(地名)。

(3).这两篇短文说明的中心是什么?

3.你还知道多少“恐龙”的情况?请说一说。

二 .指导学习.研讨

(一)情景导入:利用所学地理知识,介绍“大陆漂移假说”产生的故事导入新课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简介作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自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读课文,思考讨论:

(l)两篇短文各自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2)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试比较。(此题意在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比阅读,培养学生善于多角度、多

侧面 看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四)、细读课文,揣摩语言

1.阿西莫夫素以驾驭语言和概念的能力著称。速读课文,试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下列补充说明文字有何作用。

(1)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

(2)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3)万一某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4)即非常纯的沙子。

(5)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3.默读课文,揣摩这两篇短文简明精练、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语段摘录下来。

 三、总结课文

提问:这两篇短文说明了一个什么共同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1.文章的作者提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其实我们中学生所学的各门学科之间也是互相联系的,请你从自己的体会入手,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不少于200字)新课标第一网

2.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

(1)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埃及就有了“赤潮”的记载。

(2)直到显微镜发明以后,人们才逐步揭开了赤潮的神秘面纱。原来是海水中的一些浮游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繁殖,从而引起水色异常,形成赤潮。造成赤潮的生物种类较多,主要是微型或小型浮游植物和原生动物,现在已知的有40多属、120多种,其中以夜光藻、骨条藻和原生物中的溢虫等较为常见。它们主要分布在离水面几十厘米至一米左右的海水表面。

(3)赤潮的颜色,主要由形成赤潮的浮游生物的颜色决定,如以夜光藻为主形成的赤潮,主要呈红色;而以绿色鞭毛藻形成的赤潮则为绿色。因此,赤潮实际上是各种有色潮的总称。发生赤潮的海水常常带有粘性和腥臭味,所以又被称为“臭水”、“厄水”。4页,当前第11234

(4)近年来,赤潮的频繁出现与日益加剧的海洋污染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人类长期向海洋倾倒垃圾,工业污水、生活废水和农业肥料大量流入海洋,给海洋

生物增加了过量的食物,生物可利用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增加和聚集,造成海洋富营养化,为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条件,这是赤潮形成的根本原因。

(5)此外,海区内的水文气象条件,也与赤潮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如强烈的日照、水温的升高、海水的停滞以及海面上空气流稳定等因素,均有利于赤潮生物的集结。因此,这

也是赤潮形成的自然条件。

(6)密集的赤潮生物不仅堵塞鱼类的鳃,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使海水极度缺氧,而且还能够形成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威胁其他海洋生物生存,导致其大量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赤潮生物体内及其代谢产物含有生物毒素,这种生物毒素不仅能够引起鱼类及贝类中毒或死亡,人若食用了含有这种毒素的海产品,也有可能发生中毒或致死事件。

(7)人类怎么也没有想到,早在20亿年前就已经活跃在地球上的藻类,今天会以这样的方式向我们敲响警钟。这是海洋对人类破坏生态的报复,它告诉我们,海洋绝不是人类的“垃圾站”和“污水桶”。保护海洋环境,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选自《化石》,有删改)

(1).第(7)节画线句子中“这样的方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向我们敲响警钟”中的“警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节中加粗词语“一些”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建国初到60年代以前,我国沿海仅发生过4次赤潮,70年代达15次,80年代以来达到了260次。请运用选文中的相关知识解释我国赤潮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上学案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学习札记

学习目标

1、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

2、体会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

3、增强科学意识,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科普文章的准确、生动的语言。

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并解释

 遗骸(      ):  蟾蜍(      ):  褶皱(      ):  追溯(       ):。

天衣无缝:

2.填空

(1)两篇短文选自_______国_______作家_______的作品,两篇文章同为________。

(2)我国的“恐龙之乡”是四川______________(地名)。

(3).这两篇短文说明的中心是什么?

3.你还知道多少“恐龙”的情况?请说一说。

二.研讨.学习

(一)情景导入: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自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

1.读课文,思考讨论:

(l)两篇短文各自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2)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试比较。

(四)、细读课文,揣摩语言

1.阿西莫夫素以驾驭语言和概念的能力著称。速读课文,试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下列补充说明文字有何作用。

(1)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4页,当前第21234

(2)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3)万一某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4)即非常纯的沙子。

(5)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2.默读课文,揣摩这两篇短文简明精练、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语段摘录下来。

三、总结课文

思考:这两篇短文说明了一个什么共同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1.文章的作者提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其实我们中学生所学的各门学科之间也是互相联系的,请你从自己的体会入手,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不少于200字)

2.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

(1)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埃及就有了“赤潮”的记载。

(2)直到显微镜发明以后,人们才逐步揭开了赤潮的神秘面纱。原来是海水中的一些浮游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繁殖,从而引起水色异常,形成赤潮。造成赤潮的生物种类较多,主要是微型或小型浮游植物和原生动物,现在已知的有40多属、120多种,其中以夜光藻、骨条藻和原生物中的溢虫等较为常见。它们主要分布在离水面几十厘米至一米左右的海水表面。

(3)赤潮的颜色,主要由形成赤潮的浮游生物的颜色决定,如以夜光藻为主形成的赤潮,主要呈红色;而以绿色鞭毛藻形成的赤潮则为绿色。因此,赤潮实际上是各种有色潮的总称。发生赤潮的海水常常带有粘性和腥臭味,所以又被称为“臭水”、“厄水”。

(4)近年来,赤潮的频繁出现与日益加剧的海洋污染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人类长期向海洋倾倒垃圾,工业污水、生活废水和农业肥料大量流入海洋,给海洋

生物增加了过量的食物,生物可利用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增加和聚集,造成海洋富营养化,为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条件,这是赤潮形成的根本原因。

(5)此外,海区内的水文气象条件,也与赤潮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如强烈的日照、水温的升高、海水的停滞以及海面上空气流稳定等因素,均有利于赤潮生物的集结。因此,这

也是赤潮形成的自然条件。

(6)密集的赤潮生物不仅堵塞鱼类的鳃,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使海水极度缺氧,而且还能够形成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威胁其他海洋生物生存,导致其大量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赤潮生物体内及其代谢产物含有生物毒素,这种生物毒素不仅能够引起鱼类及贝类中毒或死亡,人若食用了含有这种毒素的海产品,也有可能发生中毒或致死事件。

(7)人类怎么也没有想到,早在20亿年前就已经活跃在地球上的藻类,今天会以这样的方式向我们敲响警钟。这是海洋对人类破坏生态的报复,它告诉我们,海洋绝不是人类的“垃圾站”和“污水桶”。保护海洋环境,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选自《化石》,有删改)

(1).第(7)节画线句子中“这样的方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向我们敲响警钟”中的“警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节中加粗词语“一些”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页,当前第31234

(3).从建国初到60年代以前,我国沿海仅发生过4次赤潮,70年代达15次,80年代以来达到了260次。请运用选文中的相关知识解释我国赤潮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答案(三)2.教师点拨:

(1)第一篇《恐龙无处不有》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漂

移假说;第二篇《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砂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

(2)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这一问题在每篇文章中所“扮的角色”不同。在第一篇中,作者谈到恐龙灭绝的历史,谈到它的化石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第二篇中,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

(四).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如果抽象地说现代两栖动物,不加以举例,读者可能一时想不到是指哪些动物。现代两栖动物很多,举“青蛙”和“赡蛛”,是因为它们“人人皆知”,人们非常熟悉。“青蛙”和“赡殊”不能在南极生存,犹如当年恐龙不能适应南极的生态气候一样,因为它们属同一个家族。

(2)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和非

洲海岸线惊人的互补性,这不是能有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在一起。当然,大陆漂移学说还有很多深层证据。

(3)这是一句半开玩笑的话,但也不是无稽之谈。天体撞击地球事件虽然不多,但在地球的历史上毕竟发生过。作者在这里也正是意在强调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4)这一句话是对“二氧化硅”的解释,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即沙子的学名,另一方面也强调只有非常纯净的沙子才能称得上是“二氧化硅”,一般的沙子都含有其他杂质。

三思考讨论,教师点拨:这表明每一科学的新发现都会引起新的思考,引发新的科学思维,并可能在不同的研究领域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这就是作者在《恐龙无处不有》开头提出的观点。

(5)这一句话是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成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沙子。也许没有人会在意斯石英的还原问题,但没有人会愿意把金刚石变为碳的,因为金刚石太名贵了。作者在幽默风趣中,把事理说得简明透彻。

四巩固练习1略(例子切合要求,语言畅达即可)

 2(1).赤潮频繁出现  保护海洋环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2).①不能。②去掉“一些”便表明所有的浮游生物都会形成赤潮,这不符合实际。

(3).我国日益加剧的海洋污染导致了赤潮的频繁发生。

4页,当前第4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