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教案 >  八年级语文教案 >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3

  来形容威尼斯的美。

七、知识迁移

1、比较威尼斯与扬州

浓墨重彩的油画      清新淡雅的国画

城市建设出现 “千城一面 ” 这些年来,一些地方大楼越盖越大,广场越建越阔,马路越修越宽。某个城市一有“标新立异”,其他城市立即群起效尤,而本城市原有的极具地方特色的建筑、街道、景观则拆除殆尽,造成城市特色逐渐消失。你对此有何看法?

3、如果要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扬州,提高扬州的国际知名度,你觉得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开展一些什么活动?请说说你的想法。

假如你是一名第一次带团出游威尼斯的导游,而你又从没去过威尼斯,请你根据作者马信德游览威尼斯的路线设计一个讲解稿

《古诗三首》

《望岳》

杜甫

教学目标:

a、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b、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重点:

a、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b、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难点:

a、诗中哲理的理解;

基础知识:

a、作者生平;

b、泰山的有关知识;

c、字音、字形;

教学方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二.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指名简介作者。

    我们学过很多杜甫的诗篇,下面我首先请一位同学将杜甫介绍一下。师板书: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范读课文,强调字音、字形。

    这首诗有一些字的注音和字形,同学们要注意一下。如:岱宗、夫如何、决眦;同学们一齐读两遍。

3.初读课文,了解诗句大意。

    下面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文中的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阅读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问词句的含义。然后老师将点名抽查掌握情况。

4.精读课文,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

    下面同学们将课文一齐朗读一遍。缺乏感情。第一、二两句,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读呢?为什么?讨论一下,再试着读读。

同学们再一起将这首诗朗读一遍。首联远望泰山,表现了作者惊叹之情;那么颔联、颈联、尾联又分别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泰山的景色的,又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讨论一下,然后我请同学来读。诗人由远望到近望,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景,全诗以“望”字贯穿全诗,“望”字成了全诗的线索。在望岳的过程中表现了作者惊叹、赞美、陶醉、豪迈之情。

5.品读课文:理解景色的特点,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同学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产生如此的情感呢?他惊叹什么,又赞美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因景而生情,这是客观因素;有没有作者的主观因素在里面呢?当时诗人二十几岁,这也是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26页,当前第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诗中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两句诗中还蕴含了一番哲理,即: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高峰,就能俯视万物。

    齐读。联系自己的社会生活实际,谈谈感受。古今中外名人,有很多表达雄心壮志和远大的抱负的名言名句。哪个同学能说两句。小学时我们学过一首诗《登鹳雀楼》,哪个同学将它背一下?其中有两句诗和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意境相似。哪两句?“

    同学们一齐将这首诗再朗读一遍,领略诗中美景,感悟诗人的豪情。

这首诗写得很美,下面我请同学来谈一谈自己学了这首的感受。按照“我最欣赏诗中这一句   ,是因为   。”格式说一说。

三.总结课文:

  1.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东西,我请同学来总结一下。

    2.布置作业。

《钱塘湖春行》

一、导入。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这首诗以即景寓情见长,写诗人骑马浏览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风光,使人觉得生意盎然,如亲见一般,真不愧为名篇。

 二、读读讲讲问问。

    问:诗人是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是用不着作细致交代的,要仔细想想才看得出来。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问:我们说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按:这是总问,以下再逐句问。    

    问:“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为什么说“云脚低”?(“亏脚”,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低了,这是早春景象。)讲:杜甫有句云“日脚下平地”,形容太阳落山;李贺有句云“露脚斜飞湿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状。脚,有下垂义。

    问:“几处早莺”有什么含义?(莺不多;如多,当为“处处”。)为什么“争暖树”。(余寒犹在,鸟儿也想晒太阳。)莺不多,燕子多不多呢?(“谁家”犹言某家,“衔新泥”者,始筑巢也,可见也不多。)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莺燕不多,故为早春。这两句专写鸟儿。

    问:第五、六句写了什么?(花草)为什么说“乱花迷眼?(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这样写,跟诗题有关吗?(暗切题中“行”字)浅草有什么用意?(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没蹄”,也是暗切题中“行”字。)

    问:最后两句是怎么结住全诗的?(用抒情方式)这两句颇有韵味,能品味出来吗?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在白沙堤的绿杨阴里按辔徐行,可是开头只指出方位,“湖东”,面积太大了,为什么诗人“最爱”呢?到最后才点出白沙堤和它的景物特征,这就耐人寻味了。)

三、总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行”字写得好,才能见出骑马游春的乐趣。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这样,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26页,当前第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四、拓展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比较一下两首诗的异同,谈谈你对春天的印象。

五、当堂背诵

六、作业:

  根据你对《钱塘湖春行》的理解,把它改写为一篇小短文,题目自拟。

《登飞来峰》

王安石

1.教师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了解王安石其人及写作背景。

2.教师范读,学生轻吟。

3.全体学生齐读。

4.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在教师的点拨下理解诗意。

    点拨要点:

   (1)首句点明了地点,第二句紧承首句而来。通过具体的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

(2)一、二两句都是铺垫,在此基础上,诗人自然地写出三、四句: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层次。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5.让学生自由朗读并背诵。

6. 自由读诗,注意节奏。

7. 指名读,思考:

古人常云:“高处不胜寒”、“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现也常说“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意思是说一个人地位过高或在某方面造诣很深,势必招人排斥,显得与常人格格不入。但是否因为这样就心有畏惧,永不出头呢?哪些诗句正表明了王安石对待此现象的态度?此诗句又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哲理呢?

8. 熟读背诵,进一步品味哲理之妙。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借景抒怀,登高顿悟

第四单元写作

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训练目的]

1、写参观游览的文章,内容要真实。

2、写参观游览的文章要做到条理清楚。

[训练题目]

1、参观一个小区、商场、养殖场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自己拟题,写一篇文章。

2、你曾外出旅游过吗?哪一处风景名胜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自由命题,写一篇游记。

3、课外练笔:写景物观察笔记,注意观察各类景物的特征,并用文字把这些特征准确地表达出来。

[训练指导]

  参观游览时要仔细观察,认真听取介绍,研读有关文字材料,了解参观单位的历史、规模、特点,了解游览景区的风光景物、建筑特点、社会生活、民风民俗、名胜古迹等,注意自己有什么感受。写参观游览的文章还要注意顺序。

第1题

  写小区,要写出它的建筑风格、物业管理,特别要写出这一小区与其他小区不同的地方。写商场,要写出它商品的丰富,景象的繁荣,特别要写出它在商品或服务方面的特色,对顾客有特别吸引力之处。写养殖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样如此。要有对参观地区全貌的介绍,更要有对参观地区风光特色的描绘,这样才能给人留下鲜明的深刻的印象。26页,当前第3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第2题

如果你外出旅游过,那就从你游览的风景名胜中,挑选出印象最鲜明乃至使你流连忘返的,写成一篇游记。要着眼于那里的风景特色,有山写山,有水写水,有树木写树木,有胜迹写胜迹。要把那里景物特有的美写具体,写生动,令人喜爱与向往。

如果你没有外出旅游过,那就写你故乡的景物。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家乡的景物定有那与别处不同的特有的美。再去观察一次,要努力看出与以往看的不同的地方。即使是家乡的同一个熟悉的景物,只要努力观察,都会有新的认识,只要细心描绘,都会写出它的特有的美丽之处。

第3题

  这一练习,既是观察能力的训练,也是表达能力的训练,因而也是思维能力的训练。可以指导学生共同观察同一个景物,再各自凭借语言对景物的特征作思考与描述,看谁表达最恰当,最贴切。

         

口语交际:假如我是导游

[训练目的]

1、通过语言实践提高交际能力和鉴赏水平。

2、了解作为一个导游,在引导游客游览欣赏景观,形象描述景物时要注意的地方。

[训练题目]

1、有一批游客要参观考察当地的园林建筑或风景区,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园林建筑或风景区的特点和价值,要边介绍边与游客交谈。其他同学以游客的身份口头或书面向有关单位提出改进建议。

2、选择家乡的一处新景点,每人设计一段解说词,轮流做导游,向同学们作介绍。

[训练指导]

第1题

  要求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家乡的一处园林建筑。要介绍园林建筑,首先介绍者要全面了解该处园林建筑的历史、特征及有关的人文知识,导游前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带领“游客”游览的路线,确定介绍的顺序及重点。实践时要注意自己“导游”的互动,即达到题目要求的边介绍边与游客交谈。介绍时可以运用课文所提到的方法,或形象描述,或穿插人文知识,或启发游客想象,特别需要提出的是要针对园林建筑的特征,采用不同的介绍方法,介绍有详有略,切忌一个模式,影响游客的游览兴趣。游览结束后可以请同学评点自己的导游工作,完成题目要求的以游客身份向有关单位提建议。

第2题

  要完成本题,先要确定解说对象,再紧扣解说对象的特征设计解说词。解说词要尽量口语化,要着力于形象的描述,解说时要将自己的浓情融汇其中,借景抒情,以情动人。新景点的诞生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结果,对家乡的巨变每个中学生都是由衷地感到欣喜的。因此,解说词里一定要渗透你的热爱之情。具体实践时,可以一人解说大家评点,也可以大家先解说,众人再评点。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

教学目标

(一)  知识储备点

1、 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

2、 学习阅读写人叙事的小说

(二)  能力培养点

1、 抓住保尔的主要性格,领悟保尔巨大的人格魅力。

2、 借鉴文章的写作技巧,提高文学欣赏水平。

(三)  情感体验点

教育学生从保尔的人格魅力中汲取精神养料,树立崇高的理想。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保尔的主要性格。

2、教学难点:领悟保尔巨大的人格魅力。

课时安排:5课时

1、事先要求学生购买或者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有条件的可以看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光盘) 26页,当前第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2、 用3课时让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讨论。

3、 第4课时进行“思考  交流”,精读《筑路》和《生命的意义》。

4、 第五课时“写作  活动”。

教学流程

走进教材

[作者风采]

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出生于乌克兰沃伦省奥斯特伦什县,父亲和母亲都是工人。因家贫只读过三年小学,就被迫自立谋生,当过食堂小堂倌、司炉助手和电工等。十月革命胜利后,他才加入志愿军。1920年,因负伤复员。不久又在一次与洪水搏斗中得了伤寒和风湿,1924年入党。担任过共青团的区委书记和地委书记。1927年全身瘫痪,又双目失明。他以惊人的毅力从事文学创作。1933年,他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35年,荣获列宁勋章。1936年又完成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主要人物表]:

保尔.柯察金(爱称:保夫鲁沙,俗称:保夫卡)

谢廖沙.勃鲁扎克——保尔童年时的朋友,红军战士,共青团区委书记

瓦莉亚.勃鲁扎克——谢廖沙的姐姐,共青团员

丽达.乌斯季诺维奇——红军师政治部工作人员,共青团省委常委

伊万.扎尔基——红军战士,共青团区委书记

伊格纳特.潘克拉托夫——码头工人,货运码头共青团书记

尼古拉.奥库涅夫——机车库共青团书记,共青团区委书记

费奥多尔.朱赫来——水兵,党的地下工作者,省肃反委员会主席,军区特勤部 副部长

多林尼克——木匠,党的地下工作者,市革委会主席

阿基姆——共青团省委书记,乌克兰共青团中央委员会书记

托卡列夫——老钳工,筑路工程队队长,区党委书记

亚历山大.普济列夫斯基——红军团长

列杰尼奥夫——老布尔什维克

阿尔焦姆.柯察金——保尔的哥哥,钳工,市苏维埃主席

波利托夫斯基——火车司机

扎哈尔.勃鲁扎克——谢廖沙的父亲,副司机

玛丽亚.雅科夫列夫娜——保尔的母亲

达雅(爱称:达尤莎)——女工,保尔的妻子

冬妮亚.图曼诺娃——保尔少年时的女友,林务官的女儿

德米特里.杜巴瓦——共青团区委书记,托派

沃洛佳.图夫塔——共青团省委登记分配部部长,托派

茨韦塔耶夫——铁路工厂团委书记,托派

瓦西里神甫——乌克兰社会革命党党徒,分子

维克托.列辛斯基——波兰世袭贵族,中学生,告密者

佩特留拉——白匪头领

 [内容提要]:

保尔从小在苦水中长大,早年丧父,母亲替人洗衣、做饭,哥哥是工人。保尔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他在食堂里干了两年,受尽了凌辱。

  十月革命爆发后,保尔的家乡乌克兰谢别托夫卡镇也和苏联其他地方一样,遭受了外国武装干涉者和国内反动派的践踏。红军解放了谢别托夫卡镇,但很快就撤走了,只留下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在镇上做地下工作。朱赫莱在保尔家里住了几天,给保尔讲了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现在全世界都着火了,奴隶们起义了,他们要把旧世界推翻,但是,为了这个,需要的是一伙勇敢的、能够坚决斗争的弟兄。”朱赫莱的启发和教育对保尔的思想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突然,朱赫莱被匪徒抓去了。保尔急着四处打听。一天,在匪兵押送朱赫莱的时候,保尔出其不意地猛扑过去,把匪兵打到壕沟里,与朱赫莱一起逃跑了。但是由于波兰贵族李斯真斯基的儿子维克多的告密,保尔被投进了监牢。从监狱出来后,保尔拼命地跑,他怕重新落入魔掌,不敢回家,便不自觉地来到冬妮亚的花园门前。他纵身一跳,进了花园。冬妮亚喜欢保尔的“热情和倔强”的性格,保尔也觉得冬妮亚“跟别的富家女孩不一样”。后来他们又有几次见面,慢慢地产生了爱情。保尔为了避难,便答应了冬妮亚的请求,住了下来。几天后冬妮亚找到了保尔的哥哥阿尔青,他把弟弟送到喀查丁参加了红军。 26页,当前第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在一次激战中,保尔头部受了重伤。但他以惊人的顽强毅力战胜了死亡。出院后,他已不宜于重返前线,便参加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在这里他同样以工人阶级主人翁的姿态,紧张地投入各项艰苦的工作。他做团的工作、肃反工作,并直接参加艰苦的体力劳动。在兴建窄轨铁路中,保尔表现了高度的政治热忱和忘我的劳动精神。

  保尔自从在冬妮亚家里与她告别后,只见过她两次面。第一次是他伤愈出院后,最后一次是在铁路工地上,保尔发现,随着革命的深入,他们之间的思想差距越来越大了,他们已经完全没有共同语言了,于是便分道扬镳。

  在筑路工程快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病愈后他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他参加了工业建设和边防战线的斗争,并且入了党。但是,由于保尔在战争中受过多次重伤和暗伤,后来又生过几次重病,加之他忘我的工作和劳动,平时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体质越来越坏了。1927年,他几乎完全瘫痪了,接着又双目失明。严重的疾病终于把这个满怀革命热情的年轻人束缚在病榻上。但保尔在肉体和精神上都忍受着难以想象的痛苦的情况下,重新找到了“归队”的力量。他给自己提出了两项任务:一方面决心帮助自己的妻子达雅进步;另一方面决定开始文学创作工作。这样,“保尔又拿起了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

[保尔精神]

保尔的奋斗历程是何等艰辛,他的每一步都激起我内心深处一种深深敬意。他的九死一生的历程向我们昭示着一个真理—人活着,最重要的是战胜自己,保尔将生活和生命的意义都演绎到了极至,他是一个纯粹的、完完全全的人,他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我们的时代需要保尔,更需要新时代的中国保尔。保尔虽然不在了。但他的精神永存,他留给我们的是青年人身上所应具有的积极进取、顽强勇敢、热爱生活、永不退缩的高贵品质。

保尔精神——顽强、执着、刻苦、奉献、勇敢、奋进的人格操守应成为青少年永恒的人生精神坐标!

[作品价值]

作品塑造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主义色彩和英雄主义的格调。作为一个新时代的英雄,他身上表现了这样得人格特征:自我献身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忍的意志。这些完美的精神操守永远是激励一代又一代有为青年向善向美的原动力。

[考考你]

你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哪些名句?

“人最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而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该怎样度过呢?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 

[练练笔]

1、鼓励学生写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单的读书报告。

2、从报刊、书籍或者网站上收集资料,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写一篇短评。教师可选择写得好的在班上壁报开设一个专栏,或者编排一个小小的专刊。

3、结合自己对作品的深切的感受,学写一篇读后感,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

4、在班级搞一次活动。可选择文中自己认为最精彩的段落进行朗诵,也可以就某一部分进行课本剧的表演。

5、谈谈我们周围的人,寻找当代的“保尔”。

[推荐阅读]

巴金:《家》、《春》、《秋》;   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26页,当前第6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老舍:《骆驼祥子》;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

1、能通畅地阅读课文,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体会文章流露出的作者对自然的思想感情,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自然的意识。

3、能正确使用和修改常用的、用错的标点符号,学会在记叙中运用描写、抒情和议论表达真切的感情。

4、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内容,开展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开展交流,学会倾听、应答,培养视听能力,提高视听效果。

5、能就单元主题“人与自然” 设计方案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表达自己的态度,呼吁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二、设计思路:

第五单元主题是“人与环境”。本单元的主题可以说是激发人类善待野生动植物,善待大自然,善待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这样的主题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接受,产生共鸣,有很大难度,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还不能达到这样高的一个层面。从几篇文章体裁来看,有说明文、随笔、散文、记叙文、文言文(议论文),体裁多样化。虽说潮流对文体要求无须过高,甚至不作要求,但对文体的相关知识也需要学生了解一些,这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反复诵读是必要的、有效的基本的手段。创设课堂教与学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引导学生自己感悟,引导学生畅谈感受。有条件的话,创设活动情境,教师带领学生多与大自然来几次亲密接触,让学生能有亲身的体验和感受,能产生事半功倍之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意义、道理,能唤起学生对自然的关注和热爱,那可以说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将得到一定的升华,也就实现了本单元编者的初衷。

三、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苏州园林》                                     3课时

《都市精灵》                                     1课时

《幽径悲剧》                                     1课时

《明天不封阳台》                                 1课时26页,当前第7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诵读欣赏(单元自荐美文交流)   《城市听鸟  》    1课时

《治水必躬亲》                                   1课时

写作                                           2课时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标点符号的修改)               1课时

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                         1课时

单元学习小结                                     1课时

二十一  苏州园林

 叶圣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4、利用课上所学,迁移对比苏州和我校丰富的园林文化资源和网络资源,在生活中体味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内涵。

二、教学要点、难点:

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园画意美的感知、相关资料的迁移对比。

三、教具的使用: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

四、教学步骤和实施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是否了解近几天苏州城交通不太顺畅、空气轻度污染的原因?

明确:处处修路,处处施工,整个苏城像个大工地……

    1、如此大兴土木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城市的急剧膨胀、明年世界遗产大会的召开……

    2、世遗会为什么被选在苏州召开,作为苏州市民你有何感想?

(视频资料的播放)明确: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和环秀山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苏州市民不能不骄傲 。视频结尾处说苏州人的园林情结暂且按下不表,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有深厚园林情结的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

(二)讲析

把握全文结构(苏园特征)

1、(幻灯显示2课题、作者及英文)叶圣陶,1894年生,我国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苏州古典园林)26页,当前第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2、(解题)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苏州之美。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3(范读开头两段,幻灯展示3-6)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

⑴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苏州园林甲江南)

⑵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明确: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各地园林之全豹!

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⑶(他山之石)各地园林都有自己的特色,上学期我们学过的瓜州于园的设计风格是什么?(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

⑷(苏园特征)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⑸(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

    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课件显示图片欣赏(幻灯12-21),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1、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

2、同学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评)

明确:有亭台轩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树木、有镂窗廊子……

3、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或云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十分生动;或云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师谈谈我的感想。

    明确:或曲径通幽 ,或庭院幽深……倏忽间似乎深谙了其中的深味,转瞬间又无法洞悉其神韵,完完全全被苏园图画的完美、内涵的博大精深折服,却不能用言语表达!

4、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

阅读要求:⑴自由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⑵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提问:a、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各语段间能否互换? 

b、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

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详解重点段落,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26页,当前第9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

⑴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    (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⑵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精讲)

⑴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怡情山水、置身山间,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烦忧!达到“ 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⑵引导分析说明层次。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⑶以下有关我校水假山的资料,及《于园》中的语句各表明了什么?

    “惠荫园水假山的堆叠技法是采用数十块重达几吨的太湖石,横卧互压互咬,合拢至中间,运用石拱桥的力学原理挑压堆砌而成,在我国园林中堪称孤例。”

“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明确:a、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

b、成功的假山不仅需要奇石和能工巧匠,也离不开园林主人的精心构思;自然界没有长得完全相同的真山,园林中也不应有堆叠得一模一样的假山。一句话,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⑷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⑴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⑵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4、讲析第6自然段

⑴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⑵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吗?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略谈其他段落

1、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美了吗?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  26页,当前第1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2、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三、反馈和迁移

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

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最佳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3、“鱼戏莲叶间”和“荷动知鱼散”这两句诗意境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句?(链接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看网上论坛帖子)

4、(提供相关网站)文章结尾叶老说“可以说的不止以上这些”的确,苏州园林值得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介绍苏州园林的方法和思路也不会只有本文的一种。它要我们亲身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执画笔来描绘、写文章来赞美……

可以了解苏州园林的网站

四、提高和延伸(代作业)

二十二  都市精灵

舒乙

一、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材料的丰富性和结构的条理性;

2、通过品味语言学习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3、明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品味语言学习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明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三、 教学安排:一课时

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让学生构想一下自己心目中的家园,谈谈它与现在的城市相比有何异同。

(二)检查预习:

抿          硕大        围剿         栖息       鹈鹕       荒诞

 肆无忌惮          无所事事           司空见惯            流连忘返

(三)初读文本,了解词义

      1、“都市精灵”中的“精灵”,原指神仙、精怪,文中如何理解?

2、它们并不叫,…… 居高临下地瞧着这忙碌的大城市,……

3、 ……, 而且也不敢肆无忌惮地大叫,老鸹不老呱了,……

4、如此说来,“孤城寡人”并不正常, ……倒是“与狼共舞”这个漂亮而荒诞的词组更具有现代意识。

(四)走近文本,揣摩结构

      1、作者介绍了哪些城市的哪些“精灵”?

2、作者对这些精灵分别流露了怎样的情感?

3、谈谈文章结构安排的妙处?7

(五)探究文本,品味语言

文章有“人与‘精灵’友好相处的精彩画面”的描写,有“人与自然和谐如何相处”的议论,你觉得哪一处描写生动、哪一处议论精辟,说说理由。

(六)一课一得

本文是一篇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它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描写或评论。

形:材料的丰富性和结构的条理性

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6页,当前第1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