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教案 >  八年级语文教案 >

一 三 长城的价值

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长城的历史,明确长城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作用,思索长城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解读作者对长城价值的评价,把握作者对民族关系、民族发展的观点。

教学难点

作者对长城价值独到的见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长城”。提起长城,你会想起什么?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历史上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等等。)

长城确实已然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甚至长城的意象被写进了国歌:“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但大家是否注意到,这里说的是“新的长城”,也许当对长城的评价已经约定俗成之时,我们应当有新的思考。中国当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以更专业的眼光判断了长城的价值,我们这些只在八达岭走过一回的游客最好听听专家的意见。

二、作者简介。

葛剑雄,1945年生,浙江湖州人,历史地理学家。他以灵活的笔法把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形象地表现出来,如在《世界上不止有中文》一文中,他把清代英国使节所带来的英文版文书客观翻译后的内容与当时清朝臣工们翻译给皇帝看的内容放在一起,使得清末统治者们自欺欺人的做法显露无遗。

三、读课文,积累字词。

断垣残壁   未谙事宜   众志成城   风雨沧桑

强词夺理   畸形繁荣   流风余韵   自圆其说

不言而喻   一厢情愿   长驱直入

四、小组学习。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本文中引起你关注的观点与表述有哪些。

五、布置作业。

在小组同学交流的基础上,结合本文第1—3自然段的内容,在读书笔记上写出你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

1.综观全文,作者对有关长城的哪些看法提出了质疑,甚至是批判?

作者从尊重史实的角度出发,指出一些传说及赞叹的不合理性(第2—3自然段);作者否定了评价长城价值要依据美国宇航员在太空能见到的唯一建筑是长城的观点;作者更否定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修长城就是爱国的说法。其中对第三种观点的批判是全文的中心。

2.文章开篇说:“不知道长城的中国人大概绝少,但真正知道长城的中国人我敢断定也不多。”作者是怎样证实这一论断的?

用了两个自然段先提出人们对长城的普遍了解,再从史实的角度一一加以否定。

3.作者指出人们的错误看法有何用意?

为了自然地引出后文对用长城来象征中华民族的观点的否定及提出自己对民族团结的看法。

4.很多人以美国宇航员“长城是在月球上能看到的唯一建筑物”的话为荣,可作者却认为那只是一种偶然,为什么?

在作者心目中,长城就是长城,它的价值应该由我们自己来确立。

5.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中,长城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作者对这一观点持否定态度,为什么?

因为作者认为长城从来就不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6.作者从哪些角度阐述了长城历史上在民族团结中所起的作用?

第8自然段,长城历来就是中原农耕民族对付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手段。

第9自然段,长城限制了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固定了农牧业的界线。

第10自然段,作者认为康熙的统治思想才是英明的,因为他认为“帝王治天下,不能专靠地势的险要和工事的坚固”。这也正是孟子所说的“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康熙作出不重修长城的决定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页,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因为如果没有长城的废弃就不会有中华民族,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巩固国防的根本,在于修德安民。2页,当前第112

从这个意义上说,长城是民族间隔阂的象征,作者反对用它来象征中华民族,实质上是反对中华民族的分裂。所以作者在第11自然段中说“精神上的长城早已没有存在的基础,清除得越彻底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越有利。”

7.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提出了怎样的呼吁?

在特定历史阶段看待长城的意义,它所象征的“保卫中原,防御外族入侵”的意识不可再保持下去。

8.你怎样看待作者对长城的看法?

(学生畅所欲言。)

赞同,作者能由此想到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问题实在难得,他为我们思考长城的价值开辟了一条新路。

不欣赏,作者的思考过于冷静,以长城作为我们树立民族自豪感的契机未尝不是件好事。

二、小结。

正如作者所言,长城的价值可以放在历史中去认识,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现实生活中,长城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它是一种象征,它应该引起我们的一种思考,无论是想到了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大业,还是登临长城油然生出一种民族自豪感,这都应该是长城价值的体现,它已然成为一种民族的标志,它的断垣残壁在召唤我们用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思想去筑起一座新的华夏精神的长城!

三、布置作业。

把你对长城的理解和感悟写成一副对联。

板书设计

长城的价值

葛剑雄

 防御的军事手段      修德安民

否定 限制民族间交流  肯定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定农牧业界线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页,当前第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