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高中语文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粤教版选修15《论述文选读》全部教案3

18、评《泰坦尼克号》

叶凯蒂

教学目标:

    1、理解好莱坞新类型影片“基本结构不动,技术功能创新”的总体特征,培养学生对流行文化的冷静思考意识。

    2、理清文章思想,体会影评文章特点。

    3、评价作者观点,激活学生的感悟与思考。

教学重点:促进学生对流行文化的冷静思考,使自己身处流行大潮中多一份镇定和深刻。

教学难点:

       文章学术色彩浓重,术语多,语言风格近于理论化的口语,使学生有较明显的阅读理解障碍。要告诉学生,把握要点即可,无须字字句句落实。

教学方法:

    1、课前熟悉课文,画出要点和疑点、难点。

    2、分析作者观点,辨析他人观点,提出自己的观点。

    3、扩展延伸,举一反三。

媒体使用: 多媒体投影仪:《泰坦尼克号》海报、精彩剧照,主题曲。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

    自从有了影视,就有了影视评论。法国现今著名影评家米歇尔•傅东先生这样评价影评的作用:“一篇好的影评可以帮助一个年轻导演找到资金拍他的第二部影片”,足见影评巨大的艺术评鉴和舆论导向力。

    其实影评并不高深莫测,和我们并不遥远,也并不陌生。大家一定忘不了集体看电影散场后边走边谈、边谈边争的情景。那可说是一种朴素的影评。也许,我们的感慨和体会还暂时达不到叶凯蒂这样的专家学者的高度,但我们大可不必因此自惭形秽。因为这毕竟是我们自己的声音,相信自己,未来优秀的影评家也许就坐在大家中间。

    我们大多数同学都看过《泰坦尼克号》。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课文和当代学者叶凯蒂教授进行一场关于《泰坦尼克号》的对话,好不好?

二、创境入境。

1、多媒体展示《泰》片海报、精彩剧照,并伴随播放其主题曲。

2、请一位同学概述剧情,其他同学补充。

    (剧情参考: 1985年,“泰坦尼克号”的沉船遗骸被发现。美国探险家洛维特在船舱里看见了一幅画,102岁高龄的罗萨声称她就是画中的少女,罗萨开始叙述她当年的故事。19xx年4月10日,被称为“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的“泰坦尼克号”从英国的南安普顿出发驶往美国纽约。富家少女罗萨与母亲及未婚夫卡尔一道上船;另一边,不羁的青年画家杰克靠在码头上的一场赌博赢到了船票。罗萨不愿嫁给卡尔,打算投海自尽,被杰克抱住。很快,美丽活泼的罗萨与英俊开朗的杰克相爱了。惨绝人寰的悲剧发生了,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杰克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了爱人罗萨,自己则在冰海中被冻死。老态龙钟的罗萨讲完这段爱情传奇后,把那串价值连城的珠宝沉入海底,让它陪着杰克和这段爱情长眠海底。)

3“影院问卷”:

(1)“泰坦尼克号”为什么被誉为“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和“梦之船”?什么原因让它的首航走向噩梦?哪个原因最主要?对这场噩梦你有何思考?

(2)你认为罗萨—杰克的爱情故事有什么特点?

(3)你认为电影最大的看点是什么?

三、文章学习。

(一)、听清作者声音:用圈点批法读课文,梳理文章要点12页,当前第1123456789101112

1、课文第9段段首有两句话,老师觉得对我们把握作者观点很有帮助:“《泰》在经济市场上的成功当然不是光靠童话故事。其成功在于童话与高科技的结合。”作者为什么认为《泰》片的成人故事竟然是个“童话故事”?作者所说的“高科技”指什么?“童话故事”与“高科技”是如何结合的?

2、在《泰》片热映时,有人认为是文化入侵,有人则极尽赞美。从作者的分析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3、老师的声音。

明确:1、

故事的童话性

    (第8段:“它没有黑白不分明的局势,没有爱憎不分明的人物,没有不可解决的矛盾,最终也没有无结论可下的结尾。这不是一个代表泰坦尼克号灾难的寓言,而是一个童话。因为寓言的内涵是它反映了人类无法解决的某一个矛盾;而童话,把它解决了。”)

高科技手段的寓言性

    (第9段:“影片的寓言成份恰恰体现在影片的制作人仍然相信利用高科技便能够‘真实’地再现泰坦尼克号的覆没与人类追求技术万能的野心这一无法解决的矛盾。”“但对于泰坦尼克号覆没这个寓言,影片选择了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并企图利用新技术再次设法探讨这人类之谜:人类伟大的幻想力、创造力与自我毁灭之间的分界线在哪里?它的探讨方法越高科技就越逃不出泰坦尼克号对人类提出的这个问题。”)

二者的结合

    (第9段:“高科技企图把幻象变为‘真实’来重演泰坦尼克号的灾难,而这企图也许正是制片人选择童话故事模式的原因。公式越简单就越能突出处理的高超。”)

2、对作者的评价

    (答案是开放的。但教师要引导学生们用批判审视的眼光评价;同时可结合1998年热映时好评如潮和斥声盈耳两种舆论状况;强调、赞扬作者在流行文化热行时可贵的冷静、诚恳和深刻,启发学生对待流行文化要持有正确态度。)

3、老师的声音

    (设置一个历史的大背景,编造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天文数字的资金投入,登峰造极的电影特技,这就是好莱坞爱情历史片的制造公式。《泰》片中爱情故事片的童话性有力地烘托了技术万能寓言的深刻性——人类的盲目狂妄无情毁灭了人类的纯真爱情和伟大的幻想与创造。其实,我们人类生来就是这样的,有纯真的童心,有对美好的追求,有惊人的创造力,但又不免与生俱来的盲目和狂妄。)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探究延伸

1、了解了作者宏观的鸟瞰式的评论,你自己还有哪些或宏观或微观的评论?“友情提示”,比如:

   主题与价值观

     情节双线结构

   场景、场面

     人物塑造

     对比手法的运用

   视觉冲击

     动听的主题曲

     罗萨与杰克的爱情

     人性在灾难中的显现

    《泰坦尼克号》挖掘欧洲历史题材进行创作的历功,对中国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启示

    《泰》片全球票房奇迹与中国电影

2、反弹琵琶:

    有影评人士对该片提出批评:认为该片应将后半部分的惊险、特技的效果贯穿全片,以突出灾难片的分量;前半部分的爱情戏显然是画蛇添足、无足轻重,完全可以压缩,因片长达3小时,使观众难以坐得住,也限制了该片单位放映次数。12页,当前第2123456789101112

    请回答,果真如此——

    (1)将会是怎样的情形?

    (2)如果一见钟情、急剧升温的爱情故事得到改变,该如何改变?

    (3)如果用常规技术和视觉方式演绎现剧中的爱情故事,将会如何?

    批读课文,梳理文章,列出结构提纲,以听清作者声音。

  二、总结

    阅读的实质可被定义为围绕文本展开的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只有以对话的心态和方式才能引发继续对话、深入对话的热情;只有在热情、投入的对话中,才能实现我们的阅读期待。

    对话无处不在。我们每人的生命过程实质上就是一场关于自然、社会、人生、自我的对话。让我们与文学艺术真诚对话,与流行文化、外来文化真诚对话,以丰富人生、提升生命。

 教学反思:

    可将这一单元的文章看成是对中学生文学艺术鉴赏实践的一次小结和整合,是对中学生文学艺术鉴赏的理论指导与示范。可结合地方艺术形式、现象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思考、写作。

    影评的对象是影视作品。优秀影视作品有诗情画意,可雅俗共赏,可做多层面多维度的审美透视,且可视可听。因此,影视评论的学习和写作可以整合前三篇文章的艺术指导。看电影与影评更易于唤起学生的审美欲望与审美激情,更便于直观指导学生的艺术鉴赏、影评写作。因此,可结合《泰》文学习搞诸如年级、班级电影节活动,把语文学习、文艺欣赏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还可以搞古诗文诵读鉴赏活动、名著读书座谈会等。

    文学艺术的灵魂是人的生命和心灵。学习这一单元,即使对《泰》文这样的文章,也必须从这一点出发去理解。如央视“春晚”节目《千手观音》,如《泰》片中爱情的高贵与乐队的镇定与从容。

    学法本身应遵循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当然,知识目标不能过于文艺理论化而应追求学生的学有所得、学有所悟。能力目标之一定位于能写一般的较为感性的文艺鉴赏文章;情感态度价值观包括审美教育,同时也不能忽视四位著名学者治学的严谨、造诣的深厚、对艺术的热爱、对真理的探索、认识的深刻和对学术品格的坚持等方面对学生审美情感和求知、治学态度的熏陶。

补充资料

 1、奥斯卡最佳影片《泰坦尼克号》影评

    第70届(97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泰坦尼克号》又名《铁达尼号》。

    《泰坦尼克号》上演不到20天,票房就超过了2亿美元,到1998年4月已近11亿美元(国内票房为3亿元人民币)。它是美国电影史上迄今为止制作时间最长(五年),制作费用最高(25亿美元),获奥斯卡奖提名最多,获奥斯卡奖项最多,票房最高的影片。在70年的奥斯卡奖历史上,只有1959年的影片《宾虚》获得过11项奥斯卡奖。尽管如此,它却与四项表演奖无缘。

    美国第70届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奥斯卡金像奖)于1998年3月23日晚颁发。故事影片《泰坦尼克号》共获11项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编辑奖、最佳插曲奖、最佳音乐奖、最佳艺术指导奖、最佳摄影奖、最佳视觉效果奖、最佳音响奖、最佳音响编辑奖和最佳服装奖。该片拍摄历时五年,耗资25亿美元。《泰坦尼克》1997年底公映以来,获得巨大的成功,曾获得金球奖的四个奖项。12页,当前第3123456789101112

    若要评选该片最风光的人物那无疑是集导演、编剧、制片人和剪辑于一身的詹姆斯•卡梅隆了。提及此君,我国观众并不陌生,他的《终结者》、《第一滴血》、《异形》等作品早已是家喻户晓,而在1994年,由他编剧导演、制片的《真实的谎言》更是在全球大获成功,在我国的票房居然超过1亿元大关。他执导的《泰坦尼克号》,是一部根据人类历史上曾经建造的最大客轮——“泰坦尼克”号那悲剧性的沉没为背景拍摄的史诗性灾难爱情片。

    1997年,融合卡梅隆五年多心血的《泰坦尼克号》终于驶进全球各大影院。卡梅隆说:“泰坦尼克号这艘梦之船的首航在噩梦中悲惨地结束了。正是人类独有的弱点:傲慢、自负和贪婪将人类征服自然的雄心碾转粉碎。我拍摄这部影片既想再现这艘巨轮既有浓重悲剧色彩的死亡之旅。又想展示它短暂而又壮观的生命历程。在剧中重现泰坦尼克号的美仑美奂,表现出的乘客和船员们的少激情、乐观和希望的同时,在揭示这场灾难中人类表现出的可歌可泣的牺牲精神。《泰坦尼克号》是警世箴言是一面人类时时审视自己劣根性的明镜。它还是一则包融信念、勇气、牺牲,当然还有爱的不朽传奇。”在接受最佳导演奖时,卡梅隆还提议为“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中的死难者默哀。

    《泰坦尼克号》使全球的观众争睹了詹姆斯•卡麦隆制造的这一灾难神话。不少女观众是泪眼汪汪地看完的,纷纷称赞这是一部弘扬伟大的人间真情的巨片,而且片子的视觉效果极佳,观众仿佛自己置身于坦尼克号轮船上,与片中人物共同经历了葬身大海的惊险历程。

2、蒂博代《六说文学批评》

批评的高层次功能不是批改学生的作业,而是抛弃毫无价值的作品,理解杰作,理解其自由的创作冲动所蕴涵的有朝气的新颖的东西。(《人民日报》XX年3月31日《文学批评的实与真》)

第五章:杂文

20、最先与最后

鲁迅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

2.揣摩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拓展阅读,探究鲁迅对中国的过敏性所做的揭示,体会鲁迅杂文的意义。

教学重点: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拓展探究作者写作本文的深刻含义和鲁迅杂文的价值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鲁迅的散文向来以语言犀利、见解深刻而著称,他对不良的的社会现象和国民心态或揭露或讽刺,让人有酣畅淋漓之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杂文《最先与最后》,感受他那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知识分子情怀。

二、作家作品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品: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野草》,小说集 《彷徨》、《呐喊》、《故事新编》,杂文集共17部。

其中杂文向来以语言犀利、见解深刻而著称,他对不良的的社会现象和国民心态或揭露或讽刺,让人有酣畅淋漓之感。

三、快速阅读,把握基本观点。

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来逐步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注意几个问题:

1、如何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观点态度。

例:不幸——表明作者对“不为最先”的否定态度

所以凡事都不容易有改革——对“不为最先”的否定态度。12页,当前第4123456789101112

自然也不敢“不耻最后”-----也即要敢于“不耻最后”。

2、明确作者论述的重点放在“赞扬不耻最后”,从文中和结尾可见。

3、区分一般中国人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从而明确文章的观点。(学生小组合作,迅速完成下表)

 中国人的表现 后果 中国人的心态 鲁迅观点态度

不为最先 不为戎首、

不为祸始

不为福先

 社会“不易有改革”

国民“日见其卑怯”

 怕

 提倡敢为最先

耻于最后 见危机作鸟兽散

与困难中途放弃

对落后或坚持的人加以嘲讽

 敌人“如入无人之境”

国家有难“土崩瓦解”

 耻

 赞扬不耻最后

4、得出结论:提倡敢为最先,赞扬不耻最后。

四、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分析杂文写作特色。

1、文章开头提到赛马,有什么作用?

2、作者写学校运动会的目的是什么?

3、作者写作本文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4、举例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特别是第四个问题,由学生自己说,教师稍做提示和引导。最后明确)

1、由一个故事引入正题,显得轻松随意,但又与文章的中心观点密切相关。

2、结合现实例子来揭示中国人耻于最后的具体表现。

3、最后一段。赞美“不耻最后”的精神,强调这种人才是中国将来的希望所在。

4、(1)发表议论,语带讥讽。(2)揭示事实,语调冷峻。

五、教师小结。

经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作者的大体思路,即列举出某些中国人的处世态度,批判其“怕出头”、“缺韧性”的劣根性,并分析其危害,用意是很深刻的。语言冷峻,带强烈的讽刺味道,读来确实让人有酣畅淋漓之感。鲁迅先生批评“不为最先”,或(敢为最先);反对“耻最后”,(也即提倡“不耻最后”)。

六、拓展探究。(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点拨,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1、 作者认为“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你认同 作者的观点吗?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这样的人?

提示:失败英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荆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韧性的反抗,单身鏖战的武人:敌后的抗战力量,张巡,许远(《张中丞传》)

敢抚哭叛徒的吊客: “叛徒”原指从一阵营叛逃到另一阵营的人。这里指反叛旧秩序的人,即鲁迅所说的敢为人先的人。 “吊客”即看客,闲人。这里应指理解同情反叛旧秩序的人。

2、根据你阅读过的鲁迅作品,你认为鲁迅笔下的中国人具有怎样的国民性?试举例说明。

(1)、民族的劣根性。

一是专制性和奴性。二是欺瞒。三是善于变化,毫无信仰。四是爱面子。(孔乙己)五是卑怯、懒惰、巧滑。(阿q)

(2)、民族的优良精神。(中国的脊梁)

3、小结

鲁迅的作品,尤其是杂文,一贯的批判精神,讽刺风格。作为一个知识分子,鲁迅是有良知的,正如其自己所言:“揭示国民病因,引起疗救者的注意”。它的作品是有价值的,即使是现在也仍然不过时。

七、板书设计

得出结论:提倡敢为最先,赞扬不耻最后。

语言风格:(1)发表议论,语带讥讽。(2)揭示事实,语调冷峻。

鲁迅笔下国民性:(1)、民族的劣根性。一是专制性和奴性。二是欺瞒。三是善于变化,毫无信仰。四是爱面子。(孔乙己)五是卑怯、懒惰、巧滑。(阿q)12页,当前第5123456789101112

(2)、民族的优良精神。(中国的脊梁)

八、布置作业。

1、熟读文章,预习新课。

教学反思:最先与最后的涵义应阐明。体会鲁迅语言风格这一环节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进来,哪怕学生讲得并不好。教学中举例应尽量举现时性强的例子。这样文章的批判才有更强的现时性。

21、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主旨。

2、学习文章创作上的特点。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并从中受益。

教学重难点: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主旨,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作家简介:

季羡林(1911.8.6~.7.11),山东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惟一的终身教授。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三、整体感知全文,理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第一部分:引论。(1)明确肯定的口吻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本论。(2-7)引证和例证。充分证明。

第三部分:结论。(8)将内容拓深一步。心服口服。

四、文本探究。

1、你发现本文最大的特点了吗?

明确:说身边事,讲平常理,举例角度丰富多样,说理思路有条不紊,思想深邃文笔轻松明了。

2、主旨探究

学界泰斗

——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告诫我们“不完满才是人生”,希望我们真正弄懂这一平凡的真理,以平和的心态和宽容之心待人处事,共同创造安定团结的社会。

3、谈谈文章末尾一段阐明中心观点所起的作用。

(1)、呼应上文,得出全文结论。

(2)、拓深文章内容,强调所谈的观点是“平凡的真理”。

(3)、明确指出本文观点的目的和意义。

五、课外拓展。

1、季羡林的话:“我的一生大起大落”

2、温总理的话:“您写的几本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中国知识分子历尽沧桑、艰难困苦,但爱国家、爱人民始终不渝,他们不懈奋斗,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社会、服务人民。您在最困难的时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信仰。那时,您利用在传达室看大门的时间,翻译了280万字的梵文作品。这不仅是个人毅力决定的,也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对真理的追求,对国家充满信心。”

XX年、XX年,曾两次到解放军总医院看望季老。

3、学生阅读季羡林本身及总理的话,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六、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文章阐释的道理朴素简单,文章结构清晰自然,讲课时不必过度阐释。重点应放到引导学生去理解作者所阐释的道理。

22、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龙应台

教学目的:

1、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批判的精神。

2、结合现实的实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关心国家发展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批判的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12页,当前第612345678910111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1、作家简介:

龙应台, 1952年出生。中国台湾地区著名作家、社会批评家、思想家。获美英文博士学位,曾教于美国、中国台湾、德国等大学。现教于香港大学。作品针砭时事,鞭辟入里。在欧洲、大陆、中国台湾三个文化圈中,龙应台的文章成为一个罕见的档案,作品《野火集》等具有很大的影响。

2、基础知识学习。

塞  sāi ( 塞车 )     sài (边塞)   sè (闭塞)

自许——自诩 ( xǔ)

自许:自夸;自我评价;自己称许自己,中性词

自诩:夸耀,说大话;贬义

不齿 ——不耻

不齿 :不愿意提到,表示极端鄙视。

不耻:“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的”

3、四、题目解释: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提示:标题采用反问句式,发出质问,言下之意是“中国人,你应该生气”。体现出作者路见不平,拔刀而出的正义感。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

1.文中有哪些让作者认为中国人该生气而不生气的现象?

2.作者认为中国人不生气的原因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要中国人“生气”?

阅读全文,完成表格

现象 恶果 国人态度 原因

摊贩占骑楼做生意

 污染环境

 不生气,

麻木不仁

 怕事

自私

扔垃圾、丢瓶子

 污染河水 破坏环境

  

违规占道

 阻塞交通 、违反公德

  

焚烧电缆 、排废料

 污染空气和海水、伤害下一代

  

饮食不卫生

 危害健康 、毁坏名誉

  

呼吁:国人要有良知、有胆量,要大声地说自己很生气,

国人应有公德心,维护社会环境 和自然环境。

四、文本探究。

1、说说文章大量篇幅运用第二人称写作的好处。

第一人称 便于直接抒情

第二人称 亲切,便于对话、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第三人称 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明确:文章大量运用第二人称“你”,便于抒发作者“恨铁不成钢”的愤怒之情,呼吁国人要有良知、有胆量,要大声地说自己很生气,国人应有公德心,维护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这样写更有针对性,增加了文章的感召力。

2、试分析课文这几段文字(从第121页“我看见摊贩占据着你家的骑楼至第122页”畏缩地把门窗关上,耸耸肩,摇摇头!”)的写作思路和语言特色,仔细体会杂文的说理特点。

明确:

这几段文字的写作思路:叙述所见、摆出事实——模拟问答、揭示心态——议论说理、指明出路。论述文通常是先摆事实后讲道理,而本文却在这两者之间插入了“一问一答”,以模拟的口吻描述作者“恨铁不成钢”的大声质问和对方忍声吞气的小声回答,生动形象地促使读者思考是非真相和反省自己的不良行为,从而达到说理目的。

语言特色:多用短句,独立成段。将作者内心无比气愤和“中国人”明哲保身的自私心态,揭示得淋漓尽致,文章读来极具冲击力和感染力,起到震撼人们心灵的作用。

3、总结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中,总会有公德意识差、道德败坏、违法乱纪、不懂得保护环境的人,他们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破坏环境,这是事实,幻想他们自觉觉悟,改正危害社会的行为是不可能的。他们不道德的行为,要靠社会的正义、全民的良知、大众的奋起来制止和扭转。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站出来、大声地说“我很生气”。12页,当前第7123456789101112

五、联系实际

本文写于1984年的中国台湾,历经二十多年它是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当下我们的生活中是否存在许多不合理、不文明和不正义的现象,说说看?面对这些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

社会:14路人对小悦悦的漠视;乱闯红绿灯;欺行霸市;强行拆迁;公共场所吸烟乱扔垃圾;哄抬物价;吹黑哨;就业歧视

生活:毒奶粉;毒豆芽;牛肉膏;染色馒头;毒大米;地沟油;工业明胶;

教育:教育乱收费;教育机会不公平;义务教育中分快班慢班

国家: 疆独 同时叫板中国政府;日本强行占钓鱼岛;菲律宾的无理占有黄岩岛……

例:仿说:面对摊贩乱摆卖现象,我很生气!我要说:请你“滚蛋”;

面对商家哄抬豆价行为,我很生气!我要说:“不要逗我玩”

面对菲律宾企图抢占黄岩岛的做法,我很生气!我要说:爬回去

六、拓展探究

龙应台认为对不合理的现象,应该要生气、要愤怒。你认同她的观点吗?你认为生气和愤怒能解决问题吗?请相互讨论,发表你们的看法。

(学生自圆其说,自由发言)

教学反思:本文的教学重在联系现实,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的道德观念。

23、美腿与丑腿

富兰克林

教学目标:

1、了解富兰克林的生平及其积极、崇高的人生观;

2、鉴赏《美腿与丑腿》的论证结构,质朴、睿智的语言特色;

3、理解弗兰克林苦乐在于心的道理,引导学生积极地面对人生。

教学重点 :把握作者观点,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课文题目与论点的关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你了解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本杰明•富兰克林吗?他给人留下的不仅是伟大的作品,更有他们在漫长的人生的道路上表现出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伟大的人格魅力。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说理散文《美腿与丑腿》,一起走进富兰克林的精神世界,来探讨一下有关幸福的话题。

二、了解富兰克林

本杰明•富兰克林大概算得上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伟人,他博学多才,他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作家、外交家、政治家、发明家。发明方面,他发明了避雷针;政治上,引导美国走上了独立之路。他的道德完善之法,成就了他的伟大人格。 

三、朗读课文

四、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

明确:对物、对人和对事的不同观点导致两种苦乐不同的人生。

2、作者是如何论述观点的?运用了哪些方法?

a.举例论证

明确:举交际场合接触到的任务和谈吐、餐桌上的酒肉和菜肴、天气、政府的法令、诗文的美和夏瑕疵、每张脸上的优点和缺点、每个人的长处短处这些例子说明:客观世界万事万物都有美和丑。

b.正反对比论证

       明确:乐观的人:注意的只是生活中真善美的一面。

             悲观的人:注意的只是生活中假恶丑的一面。

             作者主张:希望人们乐观积极,凡事看到好的一面,凡事要往好处想。

             重点论述的是悲观者的生活态度极其为害。

c.比喻论证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基本上分析了作者的观点:乐观的人将会获得幸福,悲观的人将会在痛苦中度过。但是,这和文章题目有何关系?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12页,当前第8123456789101112

 明确:比喻论证。

美腿和丑腿在这里是两个象征,人们对它们的关注,显示了这个人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题目中的美腿与丑腿,其实巧妙的隐喻了文中提到的乐观和悲观的两种人生态度。

3、第二、三段是什么关系?

第二段从三个方面列举事实,第三段在摆事实的基础上讲道理,是分析,是说理文章的重心所在。两者是依托和被依托关系。

4、在第三段里,作者是如何讲道理的?重点在哪里?

作者在第三段中对乐观的人和悲观的人加以分析。重点论证了悲观的人。详细分析了悲观产生的原因及其严重后果,并告诫悲观的人要改变自己。

5、作者认为悲观产生的原因有哪些?他强调的是哪一点?

明确:悲观产生的可能有两种,即“天生”和“恶习”。作者强调的是“恶习”。

6、总结

     本文通过举例、比喻、对比论证,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现实生活中的两种人生观,肯定了乐观的人生态度,否定了悲观的人生态度,重点分析了悲观的人生态度给人带来的为害,告诫那些悲观的人必须改掉自身的恶习,树立乐观、积极的人生观。

五、作业

观察你周围的人,找出一两个像富兰克林所说的因乐观而幸福的人或因悲观而不幸的人,并对他们作简短的描述。

教学反思:本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应多花点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学习。可让学生先读,在分析,最后总结,这样学生理解会比较深刻,掌握会比较牢靠。对指导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意义重大。

第六章:随笔

25、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

帕斯卡尔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鉴赏两位哲学家深邃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捕捉关键信息和对文中深邃思想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板书课题。

帕斯卡尔是法国17世纪有一位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的思想深受另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蒙田的影响。蒙田认为思想很难保留和捕捉,“我把思想写下来,乐事,我写下的却是思想逃逸了”,因为人的记忆能力差,念头过多,要捕捉到有价值的思想全靠运气。于是帕斯卡尔追随蒙田《随笔录》的方式,记录下偶然闪现出的思想,并保持原貌,这就是《思想录》。这些零星无序的思想比逻辑演绎的思想更加真实、细致,是一种智慧而不是胡思乱想。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思想录》中有关思想价值的一个段落,来体会其思想的光辉。

二、要求学生围绕以下问题阅读课文,重点看看文章说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思考:“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概括了人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说人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思想既然是无与伦比的东西,为什么又说它有缺点又是卑贱的?如何认识人是可悲与伟大的统一体?

师生讨论问题;

①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第一段: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即:人之伟大源于他拥有思想。

② 作者以“苇草”为喻说明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形象写出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这样比喻是为了衬托出思想的力量: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宇宙的浩大,能毁灭脆弱渺小的人;人却因为思想,可以概括宇宙,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

③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作者把思想看作人之所以为人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标志。因为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着绝对的优势,它的优势表现在精神上,在他的思想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所以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12页,当前第9123456789101112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提高自己”,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我们存在于世界的意义,人在自然中的崇高使命。这里作者把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层面,换言之,人若不努力思考,就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即丧失了人之为人的起码条件。

④怎样理解“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

作者认为,人的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是矛盾的。人,即使他堕落了,但也没有完全泯灭心中的灵性之光,所以他才会想表现为天使;但是这个善良的愿望只是人的显意识,而在这一意识的冰山下蠕动的,常常是连禽兽都不如的邪恶,而人又常常由以示或者无意识地漠视这种邪恶。有一句老话:善良的愿望优势把人引导到地狱中去,这些善良的愿望可以用自有、民族、平等、博爱等名之,也可以用幸福、革命、富裕、正义等描绘,但在历史上,有多少罪恶都是凭着这些善良的愿望而大行其道。

⑤“思想由于他的本性是何等地伟大啊!思想又由于他的缺点是何等卑贱啊!”这里的“本性”和“缺点”指什么?

思想是伟大的,因为它是独立的、自由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正是它使人如芦苇一样脆弱的生命变得有力;使它使人高于其它万物,超越了一切貌似强悍的对手,成为万物灵长;使它使人拥有了尊严,使它形成了人的伟大。这就是思想的本性。同时,它又是卑贱的的。帕斯卡尔认为“欲念和强力是我们行为的一切根源”,人们总是被许多虚幻、邪恶的欲念包围着,它驱使人们追求享乐、追求安适、追求衣食温饱,追求天伦之乐,人们永远不会满足于此,妄想得到更多得更高的来自别人的关怀,所以思想难以超越这些虚荣而真实地生活。这就是思想的缺点。

⑥第八、九两节反复强调了什么意思?第十节以“伟大的君主”、“失了位的国王”类比,又是强调了什么?

八九两节写人是伟大与可悲的统一体。人是一个可悲的存在,人是卑鄙渺小、微不足道的,然而可贵的是,人能认识到他的可悲,其他万物,譬如一棵树就做不到,因此人又是伟大的。

帕斯卡尔深刻地洞察了人类心灵的辩证法。他不像愤世嫉俗的人那样,只看到人性的黑暗;也没有如那些肤浅的乐观主义者一般,只看到了人性的光明。面对着人的心灵,他敏锐地察觉到:人性之中最奇怪的东西莫过于我们在一切事物里都发现相反性。人的伟大与可悲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点。

第十节以“伟大的君主”、“失掉位的国王”类比,仍然强调人是伟大与可悲的统一体。

三、总结: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这一著名比喻,不仅确立了思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也蕴含了帕斯卡尔对于能思想的人生的自尊与激情。帕斯卡尔认为只有同时看到人的崇高使命和人的软弱无力才能看到真理。他在《思想录》中,反复论述:人是伟大崇高的,又是卑鄙渺小的;是可以达到幸福的,又是处于十分悲惨的状况的,所以认识自己至少是认识人的一部分,伟大与卑微的统一,高贵与贫贱的统一,幸福与不幸的统一。我们对自己越是认识得越深刻就越接近于一个真实的人。

第二课时

四、阅读:

关于“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灰蒙蒙的心。

金灿灿的阳光,金灿灿的溪滩,金灿灿的笑容。

周围的东西影响我的心情,因为,我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容易触景生情。12页,当前第10123456789101112

——写在前面的话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是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告诉我的:“人只不过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她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所以人们能创造发明各式各样的奇珍异宝。人类居住的地球也比其他星球更富丽堂皇。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所以人类比其他的生物更高级,他们总是站得比其他生物高,看得比其他生物远,自然就成了整个地球的主宰者。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所以爱迪生能发明电灯。这样,人类在夜里就更觉得明亮,至少不用点着油灯,遭受滚滚的黑烟。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所以贾生能演绎出偷香的浪漫;李白的杯中酒能让他有无限的情思;曹雪芹的梦中泪能让他成就巨著《红楼梦》;多多少少的深闺女子为《牡丹亭》忧郁又痴狂。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所以我会感叹“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的那种潇洒;会惋惜宋代那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的女词人;会感慨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和豁然;也会怜悯那位吟着“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多愁善感的葬花人。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所以我们人类周围的世界很亮丽很精彩,各个角落里会有个个感人的故事,人们会有各种各样的思想情感。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所以,我会欢喜我会忧,喜的是美丽的一切,精彩的一切,忧的是丑恶的一切。因为记不清哪位哲人告诉我“事物都是有两面性”,我相对于“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也是一样的吧!所以,和平天空上的阴云会久久不散,恐怖分子也神出鬼没,不计其数的无辜伊拉克人民会遭受战争的苦难。然而,我们最不愿看到的这一切也正是因为“人能思想”而引起的。这点我们还能否认吗?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所以,朋友,思想是尊贵的,是无代价的。我们要紧紧把握好我们的思想。“只要还能思想,就证明人是活着的”,这是一句值得我们深思的话。朋友,只要你是活着的,你就能思想,就意味着一切有可能发生。但是,聪明的朋友,我们要让我们的思想产生有益的作用,而不是有害的副作用。

寻找生命的价值

作 者:熊怡莎

在心理学上有一座著名的'马斯洛金字塔':第一个台阶上,是人类的温饱;紧接着就是安全的需要;第三阶梯上写着'爱';爱之高处,就是第四阶梯的'尊严感';在金字塔的最高点,屹立的是自我价值的追求与实现。

记得数学家帕斯卡尔有句名言:'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的确,人的生命与苇草一样渺小易逝,可是人的生命却比苇草要高贵,因为人在完成生命的一个阶段后,就会有一种熊熊燃烧的内在生命力促使他向上攀登。人只有在向上攀登的过程中才能丰富自己的人生,寻找生命的内在价值。

可是,这攀登的过程又是多么坎坷啊!有时还未开始攀登就已经遭遇挫折:知道邓亚萍的人很多,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她曾经因为身材矮小而被人否定?知道孙雯的人很多,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她因为身材而被人否定?知道杰克?韦尔奇的很多,又有多少人知道他曾经因为口吃被人嘲笑?

一直佩服刘墉,他似乎总能以那么理智的心态看待生命:'我们要知命,造命,受命,惜命,救命,以积极的态度把握生命。所以我们不能认命。'细细品味,这竟是一番人生哲理:'人可以被打死,但不能被打败'。邓亚萍成了一个乒乓球时代的旗帜;孙雯成了美国人心中真正的'sun';杰克?韦尔奇成了美国通用电器的首席执行官!他们始终坚信,人是不可以认命的。12页,当前第11123456789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