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的关系及有关pH值的简单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及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及事物间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水的pH。只有认识水的电离平衡及其移动,才能从本质上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本节的学习也为盐类的水解及电解等知识的教学奠定基础。
教材从实验事实入手,说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存在着电离平衡。由此引出水的电离平衡常数,进而引出水的离子积,并使学生了解水的离子积是个很重要的常数。在25℃时, ,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之一。
本节教学的另一个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在室温时,不仅是纯水,就是在酸性或碱性稀溶液中,其 浓度与 浓度的乘积总是一个常数— 。使学生了解在酸性溶液中,不是没有 ,而是其中的 ;在碱性溶液中,不是没有 ,而是其中的 ;在中性溶液中,并不是没有 和 ,而是 。使学生了解溶液中 浓度与 浓度的关系,了解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工在此基础上,教材介绍了 的含义,将 与 联系起来,并结合图3-7,介绍了有关 的简单计算。图3-8是对本部分内容的小结。
使用 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是为了实际使用时更简便,教材的最后提到了溶液的 大于1mol/L时,一般不用 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而是直接用 的浓度来表示,以教育学生应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
教法建议
从水的电离平衡入手,掌握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
水的离子积的教学是完成本节教学任务的关键,从纯水是弱电解质,只能微弱的电离出发,应用电离理论导出水的离子积常数。推导过程中应着重说明电离前后 几乎不变的原因,并将其看做常数。然后由两个常数的乘积为常数而得出水的离子积常数。启发学生应用平衡移动原理,讨论温度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进而得出水的离子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这一结论。
关于水溶液的酸碱性的教学是从电离平衡移动入手。
当在纯水中加入强酸时,水的电离平衡向逆方向移动,使氢离子浓度上升,氢氧根离子浓度等倍数下降。如:达到电离平衡时, 增至 , 则会减至 ,在溶液中水的离子积仍保持不变。
在水溶液中, 和 是矛盾对立的双方,共处于电解质水溶液的统一体中,它们各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又相互转化,离子浓度主的一方决定溶液的酸碱性。即:
溶液呈酸性
溶液呈中性
溶液呈碱性
关于溶液pH的教学,指出用 的数值可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但当溶液酸性很弱时,使用 不方便,常采用 的负对数表示溶液的酸碱度,这就是溶液的pH。其数学表达式是:
的负对数叫溶液的pOH,表达式:
在这部分教学中要使学生理解pH的适用范围,理解 与pH间的相互关系。如适用范围是“常温”“水溶液”“稀溶液”,只有在常温下的水溶液,水的离子积Kw才等于 ,而当酸、碱溶液的 或 大于1mol/L时,使用负对数表示溶液的酸碱度反而不大方便,此时,可直接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导出以下关系:pH + pOH =14,pH =14—pOH。利用这一关系可以方便计算出碱溶液的pH。
课题:值 重点:水的离子积, 、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难点:水的离子积,有关 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引言: 在初中我们学习了溶液的酸、碱度可用pH值表示,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可以用pH表示溶液的酸性,也可以表示溶液的碱性?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认为:“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和相互影响着。”物质的酸碱性是通过水溶液表现出来的,所以,先研究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 [实验演示]用灵敏电流计测定纯水的导电性。 现象:灵敏电流计指针有微弱的偏转。 说明:能导电,但极微弱。 分析原因:纯水中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结论:水是一种极弱电解质,存在有电离平衡: 在25℃时,1L纯水中(即55.56mol/L)测得只有 的 发生电离。 [1] [2] [3] [4] [5] 下一页
教学设计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