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高中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这个世界的音乐

【课文背景知识】

1.《细胞生命的礼赞》是一本充满隐喻因而不同寻常的科普作品,作者是托马斯•刘易斯,医学家、生物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此书自出版到现在已经印了二十几版,以至书商为他后来的著作做广告时,只要喊声“《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作者托马斯•刘易斯新著”就够了。有人说,在即使捧着一本情爱小说也会很快睡着的年纪,《细胞生命的礼赞》却可以引诱你一直读下去。你想知道为什么吗?本文可以使你“窥一斑而知全豹”。

2.音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托马斯•刘易斯在《细胞生命的礼赞》这本书中好几处以备极推崇的激情提到巴赫,这绝不仅仅出于他对音乐的爱好。托马斯•刘易斯的思想有着巴赫般的复杂性。在他的头脑里,混响着自然、社会和艺术的全管弦交响乐。托马斯•刘易斯推崇音乐,是因为音乐高于个别的生命形式,因为音乐为所有生命形式所共有;音乐高于任何科学技术,因为科学技术会过时,而音乐则是永久的;音乐之用于人类表现自己,高于语言或任何其他符号,因为后者往往太清晰、太拘泥于某一特殊的信息,太有局限性。阅读时对这一中心思想要作深入体会。

【重点难点讲解】

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中的含义,继续学习如何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信息。

难点是把握托马斯•刘易斯科普散文的风格,深入理解作者深刻独到的思想认识,学会分析鉴赏。

训练突破

1.按常规,理清文章内容。

训练 1文章很长,段落很多,应该划分几个大的部分?

点拨1文章内容繁杂,但思路清晰。先从人类自身的生活谈起,说明“我们之所以没有灭顶于废话之中,只是因为我们还有音乐”。然后由人类过渡到自然,以白蚁、蝙蝠为例,列举了自然界各种动物的发声及其发声所采取的方式。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深入,对自然界各种动物“歌声”的功用进行了分析,由此说明,动物的“生物性活动”本能决定了它们的音乐的不同特点,这也是人类与动物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音乐互相不能听懂的原因。最后文章从更深更远的角度探求自然界各种动物“歌声”产生的原因和意义,全文向读者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自然界众生以其不同的“歌声”显示着自身的存在,并达到自然和谐,从而产生了“这个世界的音乐”。

文章共有16段,依照内容,大体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说明“我们之所以没有灭顶于废话之中,只是因为我们还有音乐”。这一说法也被较新的学科生物声学研究别的动物相互发出的声音所证实。

第二部分:3—8自然段,列举大量现象,说明动物中“总有一种持续不断的音乐潜在于所有其他信号之下”。

第三部分:9—14自然,“这个世界的音乐”产生的原因是动物“生物性活动”使然。

第四部分:15、16自然段,从更广阔的背景来探求“这个世界的音乐”产生的原因。

2.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语句。

训练2怎样理解下列几个句子?

①使人聊以慰藉的是,听说较新的学科生物声学须得研究别的动物相互发出的声音中存在的类似问题。

②企图赋予这种特别的声音以某种具体的意义,那显然是有风险的,整个生物声学领域都存在这类问题。

③在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征募新友、要求解散等词汇的背后,还有大量的、重复出现的美妙音乐,说这些是八小时以内的事务性语言是难以讲通的。8页,当前第112345678

④我不能想像,甚至在我们最古老原始的时代,当一些天才画家在洞穴里作画之时,附近就没有一些同样具有创造才能的人在创作歌曲。

⑤假如像我所相信的那样,制造某种音乐的驱动力如同我们其他的基本生物功能一样,也是我们作为生物的特点,那么其中必有某种道理。

⑥那有节奏的声音,也许是另外什么事的重现——是一种最最古老的记忆,是一支舞曲总谱,记载了混沌中杂乱无章的无生命的物质转化成违反几率的、有条有理的生命形式的过程。

点拨2 ①关键是“类似”二字。此句说明较新的学科在研究别的动物相互发出声音的时候,发现动物间相互发出的声音不全是“携带信息的、切题的信号”,在许多“废话’当中“还有音乐”。

②以白蚁为例,它们有时用上颚的震动来发出一种很响的、高音的咔哒声,这种声音在10米之外都能听见,为了发出这种声音,它必须猛力扭动身体,以至于让反冲力把自己弹到两三厘米的空中。这样做一定有某种紧急的意义,但这种紧急的意义的具体内容是人类无法赋予的,这是整个生物声学领域普遍存在的现象。也就是说,对于动物发声的研究和猜想,是很难做到符合动物发声的本来原因的。

③这是作者借用人类活动而说出的一句幽默语。意思是说,动物界所发出的声音,在表达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征募新友、要求解散等实用性信息之外,还有非实用性意义,即非功利性意义,也就是有其单纯性娱乐意义,即音乐。

④这是个双关语。意思是人类一部分在洞穴作画时,也有另一部分在另外的什么地方创作音乐;同时将人类与别的动物放在同等地位看待,就会发现,当人类在自己的生存场所创作属于自己的音乐时,另外的动物也在它们生存的场所里创作属于它们自己的音乐。这里表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界众生的生命的尊重。

⑤从更高的意义上探求生物发出音乐的内在原因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所在,此句是个过渡句,旨在引出下文,揭示自然界制造某种音乐的根本原因乃是与自身其他基本生物功能一样,是生物的本能之一。

⑥是全文的中心观点,从根本上回答了“这个世界的音乐”产生的根源,乃是一种最古老的记忆,这个记忆“记载了混沌中杂乱无章的无生命的物质转化成违反几率的、有条有理的生命形式的过程”,将“这个世界的音乐”与宇宙产生、万物开初联系起来。作者利用这个观点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认识:自然界众生之道是趋向合作和谐,而不是弱肉强食的竞争和残杀,它们通过交流与合作来达到生命的最高境界——和谐,从而产生音乐。这个见解无疑是深远而新颖的。

【课文阅读指导】

能力升级

1.对下面这句话的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司马迁的《史记》留下了千百人物的鲜明形象:帝王将相,谋臣策士,游侠优伶,鸡鸣狗盗,时过两千年,光彩犹在。

a.肯定了《史记》人物形象的价值

b.肯定了《史记》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c.肯定了《史记》人物形象的文学价值

d.肯定了《史记》人物形象的丰富多样

2.对下面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一位心理学家在论及人际交往时提出这样一个公式:7%言语+33%声音+55%表情=信息的全部表达。

a.人际交往中的信息沟通,非语言行为可以代替语言行为

b.人际交往中,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8页,当前第212345678

c.人际交往中的信息沟通,绝大部分有赖于非语言的交往

d.人际交往中,语言的得体,声音的和谐,表情的自然,都是相互为用的。

3.阅读下列三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

黄昏了。慢慢地,像是偷偷走着,紫丁香的阴影落了下来,罩着森林。巨大的日轮在黄金的暗红的血的激流中快烧着了。大路像是死了的灰色的蛇,在静静的田野里卧着。看哪!那些赤脚的来了。三个,四个,六个。拖着装满了木柴和枯枝的小车,他们绷紧了年轻的身体上的筋肉。帽檐撕破了的帽子,打着黑色补丁的灰色裤子,他们的血管紧张得像船上的索一样,额上流着汗。城市又那么遥远!幼小的奴隶们,处于穷困的羁轭之下,孩子们眼睛里燃烧着老人的安静的悲哀,城市很远!很远!许多惬意的人要在你们身边走过……在佳姆——戈利雅的大饭店里,音乐队奏着乐,在别墅里,那么舒服,又那么开心!……

①“孩子们眼睛里燃烧着老人的安静的悲哀”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幼小的奴隶们,思想上和老人一样已经成熟起来,不再冲动。

b.幼小的奴隶们正渐渐兴起反抗的意识。

c.幼小的奴隶们在穷困羁轭下,精神上已经有点麻木了。

d.幼小的奴隶们,对悲哀已经淡漠,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

②“城市又那么遥远!”“城市很远!很远!”这些话反复出现旨在表现什么?(不超过18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在对书画艺术的诸多褒扬中,其中有一条使用频率甚高的用语,这就是作品的时代感。

关于时代感的解释,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说作品突出了时代的色彩;二是说作品被注入了时代的情感;三是说作品洋溢着浓浓的时代气息。三条判断尽管空泛,理论上似乎没有什么不妥。只是,当我们观看这些被如此界定的作品时,却无论如何也不能感受到,或寻找到这种被称为扑面而来的时代感。这里要说明的是,在被称为有时代感的作品中,的确不乏艺术佳品。但作品能让人们共鸣的,并不是硬贴上的时代感标签,而是作者的艺术修养通过艺术创作活动表现的公众性,即被大众接受的真善美的艺术。

由于时代感的任意使用,其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把本来明了的概念,在一种既至高无上,又唾手可得的巨大差距中,打乱了人们对一件作品好与差的基本区别。附和时代感的评说,更反映了一种皇帝新装的心态。

一个无法抹去的事实,我国历代书画艺术的杰出代表人物,其共同的特质,除了他们具备的“笔墨随时代”的智慧,更重要的则是他们对人类理想真善美追求的本质把握,这种任何聪明和投机都不可能替代的文化底蕴,才可能通过笔墨、色彩表现出跨时代的超越精神。这种精神的全部内容,就是五千年的文化的一脉相承和各具千秋以及民族的精髓。

①第二段中提到“如此界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所说的“艺术佳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最后一段中,作者所说的“文化底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

据美国时代周刊报道:美国施乐公司和3m公司签署了一项协议,将生产像纸一样薄的显示器。

纸张一直是用来显示信息的最好手段,它易于阅读、易于携带、易于储藏和不易破损,似乎同显示器毫无关系。而现在几十年前科幻小说中描述的梦想将要实现,科研人员将纸张的优点同我们每日接触的显示器结合起来,生产出“电子纸张”。8页,当前第312345678

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纸张具有显示器的作用。

b.使显示器可以像纸张一样显示信息,并像纸张一样薄。

c.使纸张可以像显示器一样显示信息并刷新图像。

d.使显示器具有纸张的优点。

答案与点拨 1.c 2.c 3.(甲)①c②孩子们在穷苦的羁轭下无可奈何的心倩。(乙)①突出表达了时代的色彩,被注入了时代的情感,洋溢着浓浓的时代气息。②被大家(众)所接受的真善美的艺术③对人类理想真善美追求的本质把握。(丙)d。

读写链接

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

1.课外阅读托马斯•刘易斯的其他作品,认真理解作者独到的人文自然观念,在此基础上,结合以前所学习过的有关人与自然的科普文章,思考目前人类在面对自然的时候应该持有的正确立场,以“人与自然”为话题写一篇阐述你自己见解的小论文,800字左右,题目自拟。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学知识,查找相关资料,试写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力求做到知识的准确性与说明语言的生动形象。

【拓展延伸探究】

知识拓展

1.关于《细胞生命的礼赞》的成因

作者托马斯•刘易斯在一次炎症现象的讨论会上应邀发言,他随意地说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编辑偶然见到这篇发言,马上与托马斯•刘易斯联系,邀请他写一组这类风格的专栏文章,内容自便,编辑一字不改。专栏见报后,引起一家出版社的注意,征得托马斯同意后,将这些东西原样付梓。此书自出版到现在已经印了二十几版,以至书商为他后来的著作做广告时,只要喊声“《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作者托马斯•刘易斯新著”就够了。

2.托马斯•刘易斯的人文自然观念

在托马斯•刘易斯看来,人或者其他生物,都是神奇的造化,生命的同一性比它的多样性还要叫人吃惊。我们归根到底都是从单一细胞衍化而来的。我们至今还跟周围的生命有着相同的基因,而草的酶和鲸鱼的酶之间的相似,就是同种相传的相似性。既然大家都是亲戚,流着相同的血,凭什么你就是高级动物?

3.托马斯•刘易斯的名言

关于科学

“自然科学的特征就是不断地进步。哪怕在其他方面倒退的时候,科学却总是进步的,即使是缓慢而艰难的进步。”

“没有科学的教育,只是培养信仰,而不是教育。没有受过科学教育的人,只能称为受过训练,而非受过教育。”

“科学使人获得非生物本能的智慧,获得非与生俱来的灵魂。”

人和蚂蚁

“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运用化学喷剂为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使用童工,抱幼体往返窜动,纺出线来将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地球

“我一直想把地球看做某种生物,但总嫌说不通。我不能那样想,它太大,太复杂,那么多部件缺乏可见的联系。前几天的晚上,驱车穿过新英格兰南部树木浓密的山地时,我又在琢磨这事儿。如果它不像一个生物,那么它像什么,它最像什么东西呢?我忽然想出了一个叫我一时还算满意的答案,它最像一个单个的细胞。”

4.关于托马斯•刘易斯宣言

美国著名医学家托马斯•刘易斯在其自传《最年轻的科学——观察科学札记》中,毫不隐讳地坦言:他对医生本人不患重症感到“遗憾”。因为如果那样,他就始终无法体悉患者的恶劣处境,无法真切地感受一个人面临生命危难时的悲伤与恐惧,自然亦无法“亲同己出”“感同身受”地去呵护、体恤对方。没有比这种“角色亲历性”更能于我们蒙昧的医学现实有所震撼的了。体会做病人的感觉!这对履行医职乃多么重要的精神启示——它提醒我们,一名优秀的白衣人永远不能绕过患者的痛苦而直接揳入其躯体,他必须在对方的感觉里找到自己的感觉,在对方的生命里照见自己的生命,于对方痛苦中认出自己的那份——尔后,才能以最决绝最彻底和刻不容缓的方式祛除这痛苦。8页,当前第412345678

托马斯•刘易斯的假定并无恶意,更非诅咒。他只是给自己的岗位设定了一种积极的难度,一份严厉的公正和心灵纪律,进而从人文的角度更邻近地帮助医学——这一“保卫生命”的伟大事业,提升其关怀质量。它推醒我们的白衣人:以生命的名义,以全部的激情和庄严努力工作吧!争分夺秒地与死神拼搏吧!因为,拯救别人就是拯救自己,病人之现实亦即我们之现实(至少也是明天的现实),而人类的命运即每个人的命运。“托马斯宣言”无疑是理想的,奢侈的,甚至不具科学及“合法”的现实操作性,但它却包含着诱人的信息,预示了一种高贵、纯洁的医学人文前景——从中我们看到了白衣精神的良知、力量和希望所在。

医学,不仅是物质与技术的,而且更应是精神与人文的,它应成为一门涵盖自然、伦理、哲学、审美、道义、法律等诸文明因子在内的学科。因为,它面对的并非纯粹物质实体,而是血肉丰盈之生命——万物中最神奇最复杂最瑰美和深邃无比的灵长。人是最宝贵的,因为每一个“他”都永远“惟一”,永远“自在”而不可替代。医学即人学,对生命本体的尊重、仁爱、体恤与同情应成为真正“红十字”精神的核心。

白衣人之角色应该由人类中最优秀的成员来充任。他须集知识、德能、信念于一身,不仅是个工具知识分子,还应兼具人文知识分子的品质——对生命充满虔敬和热烈的关怀,于职业抱有高尚的理解及打算,对人性灵魂持有出色的亲和与体贴能力……另外,他还应是个感觉丰富、细腻敏锐之人,惟此方能充分采集到患者的感觉,对那些极不确定和模糊的信息做出正确判断、归纳与推理。必须有心灵的参与,其才华和技术方不会打折扣,那些物质“注射”才会在人体上激起神奇的回应与反馈。相反,如果他从感情上贬低了生命——对之采取了一种疏远、懈怠、轻视、鄙薄的姿势而非亲睦、紧密、信任、拥合之立场,那他就无法从行为上去拯救生命。

精彩搜索

1.博大而深邃的思想,庞杂而新奇的信息,形成了本文内容丰富、思维严密的特点。文章从人类自身说起,由身边现象谈到自然万象,由近到远,由浅入深地向人们展示了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众生发出声音的现象及其产生的深远背景和意义,行文严密,富有逻辑,读来使人开阔眼界,激发思索。

文笔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显示了当今科学散文大家手笔的风范。如文中动物与人类的比较、对动物界众生声音的描述和评价等,无不显示出对人类自身的嘲讽,对动物界和谐相处的礼赞。有关语句参见上文语句理解中的例句。

创新平台

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完成1—4题。

XX年3月15日,北京大学教授于希贤来到抚仙湖,并组织考察组乘坐潜水器潜入湖底。他们利用声纳技术在水深15米处发现第一个目标。有一堵石墙,石料大小不一,每个石块上至少有一面到两面是平整的,带有人工加工过的痕迹。从声纳图上可以看到,该建筑区还具有中轴线和类似普通城市里的“一般居民居住区”。从建筑特点看,它们带有明显的当地黎族的古代建筑风格。没有多久,声纳图上又发现新的目标。潜水器掉头搜寻,发现了一大片呈正南北向建造的建筑群落。群落不大,但石料加工更精细。石料三面都有加工的痕迹,十分平整精细,另外所有散落的石块都是有序地排列。这一区域还有数米宽的南北向石板大道。从这些可以看出,那个时代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准。于教授推测,这里可能是古城的“富人区”。绕过石质城墙后,便是所谓的“贫民区”。8页,当前第512345678

于教授说,通过对湖周围地区地理地质环境的考察和比较,可以肯定这座古城是在一次巨大的自然灾害中陷落湖底的。该建筑群依山傍水,位于小江断裂带西支的深断裂带上。公元1XX年东汉时期这里曾经发生过一次大地震。于教授还说,尽管古城的年代还需要进一步确定,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抚仙湖底确实有一座陷落的古滇时期建筑群落,且已经初具城市功能,因为具有不同级别的建筑群是判断是否构成城市的重要指标。该遗址面积有2.4平方公里,比世界著名的“庞贝古城”还要大。由于水下考察时没有发现任何动植物残骸及陶瓷、砖瓦的残片,这给探测年代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但从水下建筑群石料的打制方式来看,湖中古城与滇中发现的长城颇为相似,应与其处于同一时代,即距今约两千年前。

(选自《湖中古城》有删改)

1.文中画线句子“没有多久,声纳图上又发现新的目标”中“目标”是( )

a.所谓的一般居民区 b.所谓的贫民区

c.所谓的富人区 d.数米宽的南北向石板大道

2.文中认为“那个时代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准”,下列不能作为这一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

a.石块堆放整齐。

b.数米宽的南北向石板大道。

c.石料三面都有加工的痕迹,十分平整精细。

d.建筑群带有明显的当地黎族的古代建筑风格。

3.对原文最后一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湖中古城应与滇中古长城处于同一时代,因为石料的打制方式基本相同。

b.抚仙湖古城比世界著名的“庞贝古城”还要大,并且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c.通过对周围地区地理地质环境的考察和比较,抚仙湖古城可能是在一次巨大的自然灾害中陷落的。

d.抚仙湖古城是一座陷落的古滇时期的建筑群落。

4.根据文中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对抚仙湖古城的考察任重而道远,因为水中古城的年代以及水中古城是否就是一直未被发现的古滇国都等有待进一步确认。

b.公元1XX年东汉时期抚仙湖地区的大地震是造成古城陷落湖底的根本原因。

c.于希贤教授的考察组利用声纳探测到沉积在湖底的动植物残骸及陶瓷残片,为进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d.抚仙湖古城具有明显和发达的城市功能,因为它已分为“一般居民区”“贫民区”“富人区”三大区域。

答案与点拨

1.c。(“发现新的目标”后,文章接着写“潜水器掉头搜寻,发现了一大片呈正南北向建造的建筑群落”,于教授推测,这个建筑群落可能是古城的“富人区”。)

2.d。(文中写“发现了一大片呈正南北向建造的建筑群落”后,介绍该建筑群落“石料三面都有加工的痕迹,十分平整精细,另外所有散落的石块都是有序地排列。这一区域还有数米宽的南北向石板大道”,然后总结,“从这些可以看出,那个时代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准”,“这些”即指a、b、c.三项。同时,“它们带有明显的当地黎族的古代建筑风格”是从“建筑特点”方面来看的。)

3.c。(文章第二段指出,“通过对湖周围地区地理地质环境的考察和比较,可以肯定这座古城是在一次巨大的自然灾害中陷落湖底的”。是“肯定”而非“可能”。)

4.d。(a项中人们对抚仙湖古城的考察任重而道远,因为水中古城的年代有待进一步确认。但文中并未说“水中古城是否就是一直未被发现的古滇国都”。b项中说抚仙湖地区的大地震是造成古城陷落湖底的根本原因。但文中并未确认公元1XX年东汉时期抚仙湖地区的大地震就是造成古城陷落湖底的那次大地震。c项中指出“于希贤教授的考察组利用声纳探测到沉积在湖底的动植物残骸及陶瓷残片”,这是错误的,因为“水下考察时没有发现任何动植物残骸及陶瓷、砖瓦的残片”。所以,选d项。文中第一段指出抚仙湖古城已分为“一般居民区”“贫民区”“富人区”三大区域,第二段指出抚仙湖古城具有明显和发达的城市功能,因为具有不同级别的建筑群是判断是否构成城市的重要指标。)8页,当前第612345678

【命题趋势分析】

文艺性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1.学会辨析下列文艺性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

比喻说明:用打比方来说明事物或事理的一种方法。

拟人说明:运用拟人去说明事物的方法。

描述说明:通过对事物形象和状态的描述,对人们的愿望和心情的描述,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对话式说明:两个交谈者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说明事物。其形式比较活泼、风趣,内容往往由浅入深,逐层深入,一般用于科技知识说明以及某些热点问题的说明,还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说明事物。

2.学会分析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正如叶圣陶所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板起脸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以带一点风趣。”语言的生动性就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把看似枯燥无味的科学内容,说得生动有趣、耐人寻味,往往能起到更好的说明作用。

【同步达纲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习题。

人愉快时,面是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中国的书法何以会有这种特点呢?后汉大书法家蔡邕说:“凡欲结构字体,皆须像其一物,若鸟之形,若虫食禾,若山若树,纵横有托,运用合度,方可谓书。”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使这“子”字有鸟飞形象的暗示。他写“为”字时,习画鼠形数种,穷极它的变化。可见这时候的“字”已不仅是一个表达概念的符号,而是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书法家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

由于中国古代的书法家要想使“字”也表现生命,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就须用他所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一个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但在这里不是完全像绘画,直接摹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使我们从感情和想像里体会到客现形象里的骨、筋、肉、血,就像音乐和建筑也能通过诉之于我们的情感及身体直感的形象来启示人类的生活内容和意义一样。书法家就是借着这些“字”的形象来暗示他自己对这些形象的感情。这些形象在他的书法里不是事物的刻画,而是情景交融的意境。

中国人写的字之所以能够成为艺术品,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由于中国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二是中国人用的笔。由于中国字在起始的时候是象形的,这种形象化的意境在后来的“字体”里仍然潜存着、暗示着,在字的笔画里、结构里、章法里显示着形象里面的骨、筋、肉、血以至于动作的关联。所以,写字在古代正确的称呼是“书”。书者如也,书的任务是如,写出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物象的把握和理解,用抽象的点画在表达自己感情的同时反映出或暗示出自然界的各种形象。这种“因情生文,因文见情”的字就升华到艺术境界,具有艺术价值了。第二个主要因素是笔。殷朝就有了笔,这个特殊的工具才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上独特的艺术,也使中国画有了独特的风格。中国人的笔是把兽毛(主要用兔毛)捆缚起做成的。它铺豪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鹅管笔、钢笔、铅笔以及油画所不能比拟的。书法家就是运用这枝笔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使中国的书法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

1.联系上下文,“纵横有托,运用合度”的意思是( )8页,当前第712345678

a.笔画的运用都依托于各种物象,并且合乎构字的法则。

b.笔画的运用都寄托着作者的心绪,并且分寸把握得当。

c.笔画的运用都依托于各种物象,并且分寸把握得当。

d.笔画的运用都寄托着作者的心绪,并且合乎构字的法则。

2.文中“潜存着、暗示着”的意思是( )

a.字体虽变,象形仍然是汉字的主要特点。

b.书法家写字时,字形里仍存在象形的意境。

c.现代汉字中,象形的特点已不易辨识。

d.经过演变,汉字已成为抽象的表意符号。

3.“巨细收纵,变化无穷”的意思是( )

a.笔的品种繁多 b.制笔方式多种多样

c.运笔方法灵活多变 d.书法作品丰富多彩

4.通观全文,对第一段中“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的正确理解是( )

a.在我国的书法艺术中,书法家倾诉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b.在我国的书法艺术中,书法家披露了自己的生活态度。

c.在我国的书法艺术中,书法家表达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d.在我国的书法艺术中,书法家展现着自己的审美情感。 8页,当前第8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