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
重庆市丰都县平都中学校 胡川
一、教学目标
1、文言词汇积累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人物形象
3.欣赏本文的艺术特色
4.明白故事的寓意,落实其德育目标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①买椟还珠②守株待兔③自相矛盾④滥竽充数⑤郑人买履⑥狐假虎威
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②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出处〗《韩非子·五蠹》
③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出处〗《韩非子·难一》
④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
⑤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出处〗《战国策·楚策一》
这些生动、深刻而富有哲理的故事是谁创作的呢?他就是与孟子、庄子和荀子,并称战国散文四大家的、并被称为中国人的智慧大师的——韩非子。
二、介绍韩非子。韩非,战国末期思想家,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其散文长于推论事理,词锋犀利,剖析入微。韩非子特别喜欢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在他文章中出现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为人们广泛运用。秦国臣相李斯和韩非子是同学,李斯自以为不如非。据说秦始皇看到韩非子的《五蠹》、《孤愤》,慨叹“若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今天,让我们怀着对韩非的深深敬意,学习他的别一篇历史寓言故事《扁鹊见蔡桓公》,看看这位智慧的大师又向我们讲述什么样的生动故事,阐明什么样的深刻道理。
三、导学课文
1.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字词疏通。
见: 治: 肌肤: 悦: 我发现:可以用组词法来解释
走: 是以: 我发现:可以用迁移法来解释
还:汤:齐: 我发现:可还原本字来解释
君:复:使: 我发现;可以用同义词来解释
益:居:深:故:及:属:索:遂:我发现:结合语境来解释
3.重点语句翻译与复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4.课文内容理解
①课文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扁鹊、蔡桓公。一共写了扁鹊四次拜见蔡桓公,是以时间为顺序的,关键词:居十日 桓公的病发展变化的关键词:在腠理,在肌肤,在肠胃,在骨髓。因此,我们得出桓公的病是每况愈下,渐入膏肓。
②治病和反治病的过程,塑造了桓公这样一个固执、骄横自信、残暴的君主形象;塑造出扁鹊这样一个医术高明热心、及时行医,机智避祸的形象。
5.文章的寓意
①韩非子只是在说“病”吗?他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②桓公得的病是绝症吗?桓公必须死吗? 不是,小病变成大病: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微杜渐;是,性格上注定了桓公必死无疑: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批评意见,不能固执己见。 共2页,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