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教案 >  九年级语文教案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人教九上10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激发学生阅读议论文的兴趣,把握阅读议论文的方法,养成阅读议论文的习惯。强调自主学习,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与当今世界环境和国人的处境去思考与领悟,主动地去质疑、探究。让学生多读、多思、多领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深刻地领悟鲁迅先生的语言魅力,感受中国人民所经历的曲折坎坷,激发学生阅读议论文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分析和研究的热情,联系生活实际,加强修养,陶冶情操,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思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设计思路: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而对议论文的阅读要求是要能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本文又是一篇驳论文,是鲁迅先生在“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针对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而做出的批驳。加之今年又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结合今天的社会实际,让学生自主感悟,获得一些人生体验。
  教学方式:
  1.从文题入手,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知识积累去阅读课文,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做出自己的判断。
  2.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通过多种形式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尊重学生的个性见解、看法,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使他们受到情感的熏陶。
  预习要求:
  1.查找搜集有关鲁迅及时代背景和驳论文的有关资料,准备课堂交流。
  2.整理有关今天中国巨大发展的各种信息,课堂展示交流并作出评价。
  3.阅读鲁迅先生的《这个和那个》中的一段文字,并且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多有“不耻最后”的人民的民族,无论什么事,总不会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年运动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到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简介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2.学生讲解驳论文的一般知识。
  3.学生介绍时代背景——九•一八事件的相关情况。
  【设计说明:通过生生交流及生生评价、师生互动,避免照本宣科,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获取信息的能力。既检查了预习效果,又扫除了一部分最基本的学习障碍,一举两得。】
  二、导入新课,激发热情、兴趣
  教师承上有感而发:中华民族面临日本军国主义长驱直入,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伟大的爱国者鲁迅先生痛斥、分析和批判悲观失望的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力和战斗力。他认为,代表中华民族的,不是帝王将相、状元宰相,而是被压迫的人民,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值得我们学习。
  三、理读课文,整体把握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谈自己初步获取信息的方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相互适当解答。3页,当前第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