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教案 >  九年级语文教案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学案10

3.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1)虎求百兽而食之  (2)天帝使我长百兽
(3)子无敢食我也    (4)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
a.两个“百兽”意思不同,“无”和“不”意思也不同。
b.两个“百兽”意思不同,“无”和“不”意思相同。
c.两个“百兽”意思相同,“无”和“不”意思也相同。
d.两个“百兽”意思相同,“无”和“不”意思不同。
4.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楚宣王问“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这个问题,表明楚宣王担心昭奚恤影响太大,自己将会受到昭奚恤的威胁。
b.江乙在他所说的寓言故事中表达的含义是,北方是因为畏惧昭奚恤而畏惧楚宣王的。
c.“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大王您不知道北方怕您,却认为他们是怕昭奚恤”。
d.“犹百兽之畏虎也”是在委婉地告诉楚宣王,北方怕的是您,因而昭奚恤对您没有威胁。
5、简要说说本文说理与《邹忌讽齐王纳谏》有什么相同之处?
                                                                                  
三、资料下载
“三叠式”与复沓的戏剧结构
——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赏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全文以事件发展的顺序为线索,完整有趣地记叙了邹忌婉词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博采众议,修明政务的史迹。文质兼美,以“重叠与复沓”戏剧美学的艺术魅力打动读者,使之既能悟出道理,又能获得审美愉悦。
作为历史著作,为什么采用这种诙谐幽默的喜剧性手法来表现呢?这是由事件发生时的情境所决定的。假如邹忌一开口就谈纳谏之道,往往会使他抵触。而“比美”的生活趣事,既能引起国君的兴趣,又能在此基础上借题发挥。这样的婉词劝说,使齐王“暮寝而思”,如梦初醒,翻然悔悟,明确纳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正如《古文观止》评论此文说:“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赏析这种戏剧性的构建。
一、三窥。第一次“窥镜”“自视”,刻画了邹忌的外貌:身材魁梧,仪表堂堂,逼真地再现了他不无自得神情。正是有了这点自信,才使他敢于和齐国有名的美男子比“美”。第二次“窥视”,是“徐公来”,“熟视之”,“自以为不如”,其自信不如当初那样了。于是,又有了第三次“窥镜而自视”,自我感觉“弗如远甚”。可见,由“自信”到“自惭”,心理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烘托出他感受蒙蔽的心情。16页,当前第112345678910111213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