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教案 >  九年级语文教案 >

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诗中写实和象征交织,描绘了土地、河流、风、黎明等鲜明意象来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

    《乡愁》是中国台湾诗人余光中众多以乡愁为主题诗篇中一曲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恋歌。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种物象,并以时间的发展贯穿组合,概括了诗人深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

    教读本课,应充分注重朗读训练,规范学生诵读过程中的语气、语调和停顿,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拟采用整体感知、揣摩诗句、扩展评价的赏析方法。引导学生把握诗歌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达到提高朗读技巧和诗歌欣赏水平的目的。在精彩赏析中,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陶冶性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  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3.比较阅读法  如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较。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我爱这土地》,把握诗中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

    艾青和《我爱这土地》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7页,当前第1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