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教案 >  九年级语文教案 >

初三语文复习教案

初三语文复习教案(精选4篇)

初三语文复习教案 篇1

复习目标:

1、明确审题内容,掌握审题方法;

2、运用审题方法审题,并完成写作拟写表。

复习重点:

学会审题并掌握作文审题方法,完成作文草稿拟写表。

复习难点:

通过审题完成作文的深远立意,拓展思维。

复习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目标(出示)

三、作文审题内容概述:

1、速读下列作文题目。

请同学们思考:你从文题中捕捉了那些审题应注意的信息(哪些方面入手)?

①题目:在生活中,很多门其实是开着的,只是表面上看上去像关着。许多人之所以没有跨进门,有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亲自推一推,哪怕是敲的行为或者勇气。很多时候,我们往往被表面现象蒙住,很多人因此而走了很多弯路,失去乐许多成功的机会。同学们,要敢于去开启生活中的门,很多看上去关着的门,其实是虚掩着的……

以“门其实开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A“门”可以是生活中真实的门;也可以是想象中的门,如心灵的门,父母亲情的门、文学殿堂的门……B请写一篇记叙文;C不少于600字。

②20__年江苏常州题“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在600字左右,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③《我眼中的色彩》为题目……

④《我和一起》请先补充完整题目,然后写作。

我发现:类型、文体、字数、人称、范围、题蕴、关键词等。

2、基本知识点:

★类型:中考作文的三种类型: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其中20__—20__连续五年的青岛中考试题必考一个半命题作文。所以,半命题作文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文体:很多年来中考要求“文体不限”,但是从20__、20__、20__年连续三年都有一个题目要求写成记叙文。所以我们大力提倡写记叙文,散文也可以,但是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而且对语言的要求也很高。

★字数:一直以来,中考对字数已经约定俗成要求。有的不少于600字;有的有求600左右。……(多优点——少害处)

★其他:中考作文题目要求二选一;同时审题时间至少五分钟,内容至少读三遍,并且要仔细认真研读有限的文字。

四、结合具体作文试题,分析学会审题、立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片嫩红,一湾碧溪,一袭云彩,一阵鸟鸣,一丛风中的芦苇……便是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线;

一曲生命赞歌,一帧活动剪影,一次风采展示,一则公益广告……便是一道令人回味的风景线;

一位哲人说,你的灵魂就是一道精选的风景线。

也许,你眼中和心中的风景线更多更多……

请以:“一道风景线”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指导思路:

请学生回答,看到题目后你会怎样来审题?

指导落脚抓关键词和修饰词;学会挖掘关键字的意蕴。如何来理解“风景”一词?

一、体会命题意图。首先,题目中的“风景线”无论是在“眼中”还是在“心中”,都应该美好、高雅、感人,是值得赞美的人和事物,例如一种健康的心态,一种崇高的精神,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博大的胸襟,等等。“一道”这一数量词也要注意,它给出了数量上的限制,如果你的文章只是罗列没有内在联系的几道风景线,又没有把这几道风景线收拢为“一道”,便是偏题。

二、选好构思角度。构思角度大体有三种:

1、以实为主,由实而虚;

2、以虚为主,逐步深化;

3、虚实结合,相得益彰。

选哪个角度都可能写出好文章,能否出新的关键在于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一般地说,由实而虚,虚实结合,由表及里,往往更容易出新。正如提示语所引一位哲人说的话——“你的灵魂就是一道精选的风景线”。例如写游黄山,只写黄山“四奇”,很可能流于一般化;但如果你有关于黄山旅游区清洁工是“美容师”方面的感悟积累,将自然美与心灵美糅合在一起写,则富有新意。如果写虚实结合的散文,“散”开时写几道风景,则必须做到形散神聚,找出几道风景的内在联系,将其归结为“一道”。

考场作文提纲表(个别交流)

题目一道风景线

文体

主题用大爱筑城的“义举”,是我眼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素材

选取汶川地震中的三个镜头,以“爱心”形成统一的中心

写作手法

教师小结:

1、紧扣题眼(关键字)

友情提示:

A、“最”“也”“还”“再”“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往往是考生极易误入的陷阱。如《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就规定了你笔下作为主角的朋友只能有一个;《这也是课堂》中的“也”就规定了你所写的内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某一节课;《其实并不是这样》中的“其实”很重要,应写出“误认为是‘这样’”——“意识到不是‘这样’”的过程,如果缺少这层转换,文章就会偏题。

B、请同学们特别注意题目里的时间词,如:“一天”“冬天”;地点词,如“校园”“窗外”;数量词,如“那一刻”“一件事”“一道”等。

2、虚实错位

A、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心愿,希望,想念……)

B、把具体的事物抽象化(桥,门,墙,窗……)

初三语文复习教案 篇2

复习目的

1、背诵课文,积累名句。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句的解释

3、体会作者借陋室抒发的感情,学习古人不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尚节操

复习重点:

1、背诵课文,积累名句。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句的解释

3、体会作者借陋室抒发的感情,学习古人不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尚节操

复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整体回顾。

1、本文主旨句: 全文点睛句:

2、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3、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4、作者在文中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

5、《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6、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7、本文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居室情景描绘,极力形容陋室 ,表达了作者

的愿望和 的情趣。

三、课堂练习。

1、文章的作者是 朝诗人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2、解释加横线的字

鸿儒( )无案牍这劳形( )( )( )惟吾德馨( ) 调素琴( )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白丁(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

初三语文复习教案 篇3

复习目的

l、背诵课文,积累名句。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句的解释

3、理解文章的寓意,体会作者所处的社会现实和他的思想感情;

复习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句的解释

2、理解文章的寓意

复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整体回顾。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3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4全文的主旨句是:

5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6.本文采用 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千里马指 ; 伯乐指 ;食马者 指

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 的愤懑心情和对的抨击。

三、课堂练习

1.韩愈,字 , 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 》。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 并称 韩 柳 。

2、解释加横线的字。

故虽有名马( )( )只辱于( )骈死于槽枥之间( ) ( )( )

不以千里称也 (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 ) 食马者( )是马也(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 ) 安求( )

策之不以其道 ( )( )尽其材( )通其意( )

执策而临之( )( )15其真无马邪?

初三语文复习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能力目标

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质疑法 3.鉴赏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自由质疑,互动探究,理解文意;美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初步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请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现了孟子什么样的道德主张。

二、资料助读:

1.“性善论”的要点:

(1)“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

(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富岁子弟多赖、懒。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

(4)本性也需要“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2.《礼记檀弓》中有:“齐大饥,黔敖(富人)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

可以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清晰、流畅自然等方面评价。

3.教师点评。

字音:

(1)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

(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停顿及重音,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4.学生齐读课文。

5.学生白读课,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6.请学生概括本文大意

明确: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四、质疑解疑,疏通文意:

1.你问我答

学生提出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请同学解答,可指名回答,也可自由回答。

2.生问师答

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酌情给予点拨。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故患有所不辟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2)辨析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平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若干名同学回答

明确:(1)“辟”通“避”,躲避。

“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

“与”通“欤”,语气词。

“乡”通“向”,从前。

(2)是:这种;这种做法。

为:宁愿;为了;接受。

而:表修饰,不译;表转折,却。

于:比;对。

(3)①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②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③(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④这就叫作丧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五、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特色,初背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韵美。

2.学生背诵成组的排比句、对偶句。

3.教师出示背诵练习。帮助学生背诵。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是故 。

呼尔而与之 。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是亦不可以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4.学生齐背课文。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画出全文结构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