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2

课题 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课时 第十四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重点难点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数学活动

1、 出示一组长短不一的几根小棒,请你挑选几根围成三角形。

不重复,你还可以怎么围?

通过实验,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出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为什么?

2、 三角形形路线,从邮局到杏云村,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

是不是任意两条边的程度的和一定比第三条边大呢?

总结 3、 画一画,算一算。把计算结果填写在第33页的表上。

   二、运用知识模型

2、 第34页,练习1。下面各组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吗?

2、摆一摆,3根小棒,能

3、第13页第5题。说到比较大小,有一位同学也在比较几个数的大小,并把他们按顺序排列了起来,我们来看一看。发现什么问题?原来是他过于马虎,把小数点丢掉了。小数点虽然小,但影响却很大,我们来帮他添上吧,看一看小数点可能是在什么地方,在适当的位置写上小数点,使这个式子成立。

4、第12页第3题。怎么样才能写得准确呢?看一看,和什么有关系?

5、第12页第4题。觉得要比较他们的身高最大的麻烦是什么?单位问题,不同的单位很难比较。自己想办法比较,把他们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

三、游戏

1、第13页第6题。

2、第13页数学游戏。

板书设计

 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第三边 教学反思

依照教材上的情境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走哪条路近?由学生先猜想,后验证。再从具体的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推想在所有的三角形中是否都存在着这样的关系?怎么办?学生列举,通过量、算,最终得出: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天第三边。

有些孩子对于两条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况不能正确判断。利用活动三角形进行进行重点验证比较好。

课题 数学欣赏

 课时 第十六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

2、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教学重点难点 1、 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

2、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欣赏图案

呈现教材中的图案让学生欣赏。

漂亮吗?

这些图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1、如果就给一个基本的图形,你可以制作出来吗?怎样制作?

2、其它图案的基本图案是什么?怎样制作的?

三、总结

活动:教材第36页。按照教材中的方法进行制作。

1、在附页中设计喜欢的图案

2、回家收集漂亮的图案,看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到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数学欣赏

 教学反思

此处,观察平移、旋转、对称对有些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一定要加强动手做,让他们在动手做中思考。

课题 数图形中的学问10页,当前第112345678910

 课时 第十七课时

教学目标 1、 体会到按一定的规律或分类去数,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发展有序思维。

2、体会到在数图形中有许多规律可寻,有些可以与数列相对应。

教学重点难点 1、 体会到按一定的规律或分类去数,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发展有序思维。

2、体会到在数图形中有许多规律可寻,有些可以与数列相对应。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五、 一、创设情境

1、 出示小猫图案和人脸图案

你看出这两个图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三、总结

1、第38页第4题。发现什么规律?

四、拓展

数学游戏:层层叠

 1、 

2、 

3、 

4、 

5、 数一数有几个三角形,人脸图案中有几个正方形。

你觉得哪个更容易数清楚?为什么?

2、对于错综复杂的情况,你有办法可以数得不重复、不遗漏吗?

3、我们可以用分类的办法。基本图形

4、练习:第38页练一练。

板书设计

 数图形中的学问

教学反思

在学生会的基础上如何让孩子得到更好地发展。数图形在上课之前有的孩子已经会了。但是不一定是有序的。因此,这节课重点让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体验有序思考的好处,自觉地进行有序数的活动。

课题 小数乘法的意义 课时 第十八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 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商店一角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买4根棒棒糖需要多少钱?”展开讨论。

二、 合作探究。

三、试一试:

1、买1.5千克苹果需要多少元?

想一想:由0.01×10=0.1;0.01×100=1 推想出0.01×1000=10

第3题:学生可以由6个2.5连加得出得数 ; 也可以这样想 :6×2=12,    6×0.5=3,12+3=15。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

   可以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结果。

4、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法,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

先让学生解答1千克、2千克苹果多少元,再类推到1.5千克多少元。

2、解决学生们提出的其他问题。

四、练一练:

第2题:通过涂一涂,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指导学生练习时,先帮助学生说说每个乘法算式及每个图表示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涂一涂,并得出得数。

板书设计

小数的乘法

0.2×4=---------(元)

0.2+0.2+0.2+0.2=0.8(元)

0.2元=2角

2×4=8角

8角=0.8元

0.2×4=0.8(元) 教学反思

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之上应加以简单的总结和概括。小组交流要充分落实合作的成果。不能简单的形式化。

课题 有趣的小数点 课时 第十九课时

教学目标 结合实际情境,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教学重点难点 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10页,当前第212345678910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呈现三种商品的单价,通过比较三个小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就不同。从而展开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如何变化的研究。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迁移推理。

根据前面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由学生来推测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并通过实例加以验证。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小组讨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

2、汇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

   如:把三个小数都转化为以分为单位的数进行比较;也可以把三个小数写在数位表内,通过数字“8”在不同的数位上,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

1、说一说:应用发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2、算一算:应用发现的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计算除数是10,100,1000的小数除法。

四、练一练:

  第1题:综合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计算有关的小数乘除法。

  第2题: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有趣的小数点(一)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将缩小到原来的------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应放手,让学生在充分思考、探索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教师只需恰当地点拨即可。

课题 有趣的小数点(二) 课时 第二十课时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情境图,提供了小礼堂、屏幕、地板砖的长和宽的信息,并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能顺利地计算出小礼堂和屏幕的面积,进一步讨论“怎样计算出地板砖的面积?”,从而引起学生对小礼堂、屏幕、地板砖的长和宽加以比较,并探索0.3×0.2的结果。

二、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1、小组活动:探索0.3×0.2的结果。

2、汇报探索过程。

3、小结: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4、根据探索结果,共同列竖式。

三、试一试:

   通过两组有联系的乘法的计算,引导学生发现计算小数乘法,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四、练一练:

利用上面发现的积的小数位数和两个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板书设计

有趣的小数点(二)

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反思

在学生探究时给予充足的时间、学生汇报时,要让学生讲清楚思维的过程。最终总结出的规律要简洁易记忆。

课题 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 课时 第二十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世界人口”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 学会用竖式计算数目比较大的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习惯。10页,当前第312345678910

3、 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会用竖式计算数目比较大的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习惯。

2、 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提供信息,提出问题,尝试解决

2、引导学生根据第一条信息提出问题:全世界平均每分增加多少人?

3、引导学生根据第二条信息提出问题:我国有多少亿人口?

4、小结竖式计算方法。

第5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对“人均国民收入”表示什么意思给学生一些解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计算使学生体会到我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第6题:可给学生举例说明一下什么是“人口密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第7题:放手让学生提出摆放方案。在与同学交流摆放方案时,可以让学生利用实物模型摆一摆。对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让他们画出摆放的平面草图。 1、先让学生读书上提供的人口信息,再讨论“平均每秒增加2.6人”是什么意思,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让学生先估算,再尝试用竖式计算,并说说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让学生先估算,再尝试用竖式计算,并说说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二、练一练:

  第1题:这是一幅世界人口统计图,先让学生说说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其中1850年和1950年的人口数没有写出来,鼓励学生先从图上看出人口数的大致范围,然后通过第(2)、(3)得出具体人口数。

   第3题:先让学生自己比较,再说说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到当一个乘数小于1时,积大于另一个乘数;当一个乘数大于1时,积小于另一个乘数;当一个乘数等于1时,积等于另一个乘数。

板书设计

 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

 2.6--------一位小数

×0.8-------一位小数

 2.08--------两位小数 教学反思

重点强调,积中小数点的位置。教师应多关注学困生,让他们讲解解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

课题 小数乘法的简算

课时 二十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人口与环保”的有关信息提出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 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3、 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2、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一个参观环保展览的情境,介绍我国沙漠化的情况。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情境,再算算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

二、尝试解决问题。

三、试一试

   说明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第2题:要求学生脱式计算小数的混合运算,能用简便方法的用简便方法计算。

第4题:这道题数目较大可用计算器计算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再汇报做题的方法。引导说运算顺序,说明其运算顺序与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

四、练一练:

   第1题:提供的题材是有关环保的内容,通过计算使学生体会到试用一次性筷子要浪费很多木材,而大树可以用来净化环境,使学生在练习小数乘法的同时,受到环保教育。10页,当前第412345678910

板书设计

 小数乘法的简算

 12.8×3+7.2×3 (12.8+7.2)×3

=38.4+21.6         =20×3

=60(元)         =60(元) 教学反思

在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的时候,让学生讲清简算的过程。强化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课题 观察物体---节日礼物 课时 二十五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经验进行辨认,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位置拍摄出来的画面不一样。

2、联系生活实际并动手操作,能正确辨认照片分别是从什么位置拍摄的。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辨认一组物体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相应画面。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玩中学

1、 出示教材第56页图。

2、 谈一谈观察后的体会。

3、 动手操作。

1、亲自按书中的图摆放好物体,并按书中的四个问题进行操作,

二、学中做

1、完成57页说一说

2、完成试一试

三、做中得 1、 学生独自思考:四个问题

2、 与同伴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操作并交流

学生结合实际进行辨认

1、 先交流,再汇报

2、 动手画一画。

学生练习

板书设计

 节日礼物 教学反思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本课,在学习中注重让学生多观对比、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课题 天安门广场 课时 第二十六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经验进行辨认,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位置拍摄出来的画面不一样。

2、联系生活实际并动手操作,能正确辨认照片分别是从什么位置拍摄的。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辨认一组物体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相应画面。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请你们仔细回想。这节课我们就要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看谁解决得最多。

二、出示书中图。

三、教师帮助学生正题。

二、学中做

1、完成57页说一说

学生观察、交流。

小组合作做题。

学生结合实际进行辨认

2、完成试一试

三、 学生练习

做中得

板书设计

 天安门广场 教学反思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做,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给学生机会,给学生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题 精打细算 课时 二十七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平时喜欢吃什么早点呢?

老师经常吃面条,那天,老师去超市买面条,发现有一种面条1.5元一把(500克),同时它还有另外一种包装,两把一包(1千克),价钱是2.8元,你们觉得老师买那种比较划算呢?

师:生活当中,如果我们买同样的东西,当然是价钱越便宜越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精打细算。10页,当前第512345678910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师:老师还比较喜欢喝牛奶,去牛奶商店买牛奶时,老师发现了这样的情景,出示课本61页情景图,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信息

2. 你觉得老师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为什么?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看看老师去哪家商店买牛奶比较划算。

3、教师小结:

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算出了小数除法,不过计算时要注意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活动二 :求乙商店牛奶的单价

有了整数除法的基础和11.5÷5的竖式,12.9÷6竖式的前半部分学生能初步列出来,但还有的对于出现的余数3下面的计算有困难。

          12.9÷6=2.15

                2.15  

            6)12.9

               12    

                  9

                  6  

                  30

                  30      

                   0

   

 针对学生计算中的困难,

师提出:遇到什么困难了?除到哪一位出现了问题?(多媒体出示)当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怎么办?余数3后面的这个0从哪来,可以增加这个0吗?和同桌一起研究研究。 

(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解决。虽然还没有学习小数除法,但因为有小数乘法的基础,应该知道两个1.4是2.8,从而得出袋装面条每把1.4元,比买1.5元的便宜,所以买袋装的比较划算。)

3. 我们现在就来计算一下每个商店牛奶的价格,谁会列算式呢?

请学生列出算式:11.5÷5=           12.9÷6=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这两题的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活动一:求甲商店牛奶的单价

学生试做,并交流讨论,教师参与指导。

1) 11.5元=115角

          2 3   

5 )1 1 5  

    1 0    

      1 5

      1 5   

        010页,当前第612345678910

(2)

    2. 3  ……3个十分之一

5 )1 1. 5  

    1 0    

      1  5  ……15个十分之一

      1  5   

         0

四、巩固练习,延伸拓展:

试一试:

7.42÷7 =               8.2÷5=              15.9÷15 =

板书设计

精打细算

11.5元=115角

2 3

5)1 1 5

1 0

1 5

1 5

0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独立进行思考,给学生提供充裕时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交流各自的解法。

课题 参观博物馆 课时 第二十八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参观博物馆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索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利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的计算法则

利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情境引入:

出示动感画面:博物馆的外景图,4个小朋友乘车来到博物馆前,最后定格在博物馆的售票处的地方。

佳佳和她的小伙伴来到博物馆参观动物标本展览,他们是乘车来到博物馆的。你们瞧,他们正在站队买门票呢。”

二、导入新课

“车费、门票费一共花了26元”

同学们,佳佳和她的小伙伴们平均每人大约花了多少钱呢?请你们来帮他们估算一下,好吗?”

6×4=24,

7×4=28,

每人6元多一些。

还有其它的估算方法吗?(请学生说说。)

佳佳和她的小伙伴们平均每人花了多少钱呢?请你们来帮他们算一算。

五、小结:

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的计算法则

 (1)   平均每人花了多少钱?

                     26÷4=

                                  (请学生试着先算一算)

                                    还有余数怎么办?

答:平均每人花了6.5元。

佳佳和她的小伙伴们在博物馆参观动物标本展览以后,他们来到出售动物模型的地方。

(2)买16个小恐龙共花了12元,每个小恐龙多少元?

(先估计,再计算)

估计每个不到1元。

列式       

12 ÷ 16 =

                  (请学生试着先算一算)10页,当前第712345678910

                              商的个位不够商1怎么办?

答:每个小恐龙0.75元。

三、巩固练习

1、出示课本p67 练一练的第1题 ,用竖式计算。

2、p67 练一练的第2~5题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4×( 33.5 )=134    (3.5 )×52=182

16×(38.125 )=610 (2.6 )×6=15.6

四、质疑

板书设计

参观博物馆

(1)平均每人花了多少钱?          

26÷4=                         

           答:平均每人花了6.5元。

(2)买16个小恐龙共花了12元,每个小恐龙多少元?

12 ÷ 16 =

答:每个小恐龙0.75元。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学会举一反三,联系要精,避免枯燥的计算给学生带来不良的情绪。联系可采取比一比或竞赛式来完成,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是学生感到轻松快乐。

课题 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课时 第二十九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的情境,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去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未知问题 

怎样转化成已有知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1、请同学们观看情景剧《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2、提出数学问题——怎样才能知道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二、探索发现 

1、比较这两道算式与前面所学内容的不同点,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三、解决问题 

1、森林医生 

2、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3、解决实际问题 

   书p65 (4)  (5) 

四、拓展练习 

小竞赛   

3、列算式 

8.54 ÷0.7=            45÷7.2=

、组内讨论 ,合作交流,整理填表 

3、汇报方法 

(1)把元化成角:85.4÷7        450÷72 

(2)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倍,变成 

      85.4    7            450  72 

(3)重点讨论方法二,汇报表格内容 

解决目的:使除数的小数变成整数 

解决依据:利用商不变的性质 

以谁为标准:除数 

注意事项:除数被除数必须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

板书设计

谁打电话的时间长10页,当前第812345678910

8.54 ÷0.7=            45÷7.2=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规律加以总结。

课题 人民币兑换 课时 第三十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 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感受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会根据汇率进行人民币和其他外币的兑换。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呈现中国银行XX年3月公布的关于外币和人民币之间的比率。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解答。由于货币的最小单位一般是“分”,以“元”为单位 时第三位小数没有意义,所以一般需要保留两位小数,因此学生将体会到求积

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总结。   

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三、巩固与应用

1、试一试,可以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得数,然后根据得   

数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   

2、练一练:p68/1,2,3,4

第1题:这是人民币和港币的兑换,12.5÷1。07,超过了11元港币;也可以用兵  

1×1.07,不到本世纪末2元,因此11元港币不够。 

第2题:这是人民币和日元的兑换,要注意的是:5000×7.09所得到的近似值还需要去乘100.

 第3题:这是欧元换人民币,5000×9.15=45750(元)不需要近似值.  

第4题:这是求近似值在其他问题中的应用,在这里不能四舍五入,而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因此,本题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人民币兑换

8.09×6.7       600÷8.09≈74.17(美元)

=54.203

≈54.20(元) 教学反思

加大练习量,让学生练习到位。同时,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到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有趣的。

课题 谁爬得快 课时 第三十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二、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与此有关系的新知识,请看……

2、出示主题图(蜘蛛、蜗牛图)

三、引导探究

1、引导看图,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用竖式解答

四、教学有关循环小数的知识

1、根据需要,我们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2、阅读“数学万花筒”,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表示方法(但不作评价要求)

六、本课小结

七、作业:第70面的(2)(3)

 1、猜成语游戏

a、指事物周而复始,来了一遍又一遍  (         )

b、绕一圈又重新开始(         )

2、猜哑迷

a、老师开电风扇10页,当前第912345678910

b、老师在讲台前绕行三圈

生答后板书: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二、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与此有关系的新知识,请看……

2、出示主题图(蜘蛛、蜗牛图)

三、引导探究

1、引导看图,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用竖式解答

五、巩固练习:练一练

第70面第一题:判断下面哪些是循环小数。   第二题竖式计算(选做)

板书设计

 谁爬得快

像24.333…,0.85454…等都是循环小数。

3.2727…写作3.27 教学反思

10页,当前第10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