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的理查德·福斯特教授说过,在世界500强企业名单里,1920年,企业的平均寿命是67年;2015年,平均寿命只有12年;而现在的世界500强当中,有一部分企业的成立时间还不到10年,很多老牌的大公司都被新兴企业淘汰了。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关键在线性思维和指数型思维的决战。
线性思维的例子是摩托罗拉。摩托罗拉当年制造铱星电话,想让地球上任何地方的人都能通上电话。金属铱在元素周期表里排第77位,铱星计划代表摩托罗拉要向天空发射77颗卫星,以覆盖整个地球,使地球表面任何一个点都能收到信号。可部署还没完成,摩托罗拉公司就倒闭了。
摩托罗拉倒闭的原因,就在于发射77颗卫星覆盖整个地球的想法,是典型的线性思维:摩托罗拉通过计算发现,手机信号塔的成本,每座大约10万美元,加上维护等费用,成本更高,不如利用卫星实现一劳永逸。
可是最终它被一种指数型现象打败了:在地面上建基站的成本在逐渐降低,网速也实现了飞速提升,手持设备更是越来越小、越来越便宜。
科技发展如此迅速,2000年收购铱星的主要人物丹·科卢西说:“铱星的商业计划在该系统开始运营的12年前就已经死了。”这个计划的时间跨度太大了,大到你根本不可能预测到当卫星系统终于部署完毕时,数字通信世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第二个例子是诺基亚。2007年,诺基亚斥资81亿美元收购NAVTEQ导航和地图公司。NAVTEQ是当时道路交通传感器行业的垄断者,其传感器覆盖了13个国家35座大型城市中大约40万公里的道路。诺基亚的商业逻辑非常简单,它认为只要控制了这些传感器,就能控制移动及在线的本地信息,从而有资本来对抗谷歌和苹果。
但诺基亚没想到的是,同一时期,以色列一家名为Waze的小型公司成立,Waze利用户手机上的GPS传感器来获取交通信息。这比固定的传感器基建设施更灵活,最重要的是,增加每个新设备所需的成本几乎为零。2013年,谷歌以11亿美元收购了Waze,为谷歌地图业务带来了指数级增长。而诺基亚遵循线性思维,购买了实体基础设施,最后丧失了行业领军地位。诺基亚被卖给微软时,才卖了72亿美元,整体价值还没达到其收购NAVTEQ时所付出的资金规模,多么惨痛的教训。这就是线性思维和指数型思维的区别。
指数型思维最经典的理论是摩尔定律。简单地说,就是每隔18~24个月,计算能力购买时的性价比就会大约翻一番。比如1971年,普通的电路板只能搭载200个芯片,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如今,我们已经能在相同大小的物理空间中实现百万兆的计算能力。
移动电话行业的发展就符合指数型发展。
2002年,专家预计移动电话行业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6%。而实际上,到2004年,这一行业实现了100%的增长。2004年,专家根据该行业过往的表现所预计的增长率变成了14%。但到了2006年,实际增长率再次攀上100%的高峰。2006年,分析師们预测说,这次销量只能增加12%——结果事实是又一次翻倍。尽管已经有了三次值得警醒的失败,但这帮专家在2008年还是做出了少得可怜的10%的增长率预测。最后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实际数字再度翻倍,又一次实现100%的大跳跃。
基因测序也是如此。
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其目标是完成人类基因组的完整测序工作。当时的预测是,该计划需要耗时15年、耗资60亿美元左右。在计划时间跨度刚过一半的1997年,仅完成了1%的人类基因组测序。每个专家都认为这个计划已经失败了,既然花7年时间才完成了1%,那么要想完成整个测序的话,肯定要花700年。研究骨干之一的克雷格·文特尔接到来自朋友和同事的电话,他们都劝他终止这个计划。
“别把饭碗给弄丢了。”文特尔还记得朋友们当时的劝说,“把资金退回去吧!”
不过,当被问到对此事的看法时,《奇点临近》一书的作者库兹韦尔对这一“迫在眉睫的灾难”持完全不同的观点。他注意到一个别人都没发现的细节:每年完成的测序量一直都在成倍增长。1%翻倍7次的话,就超过100%了。库兹韦尔没错,实际上,该计划在2001年就提前完成了,经费也绰绰有余。
机器人领域也发生了类似的变革。
前宇航员丹·巴里在评价亚马逊一款售价17美元的无人直升机玩具时说:“30年前,这架玩具飞机使用的陀螺仪,太空飞船的工程师得花1亿美元才能造出来。”
对创业者来说,如果你始终保持着线性思维去创业,一定会走上绝路。比如开一家饭馆,一年能挣100万元,想挣1000万元,就要开10家饭馆。但开10家饭馆,就多了9份不确定性。万一其中有一家店赔得很厉害,你就有可能会把前面赚的钱全赔掉。
而指数型思维的发展思路并非如此。
Airbnb需要有那么多间客房吗?如果用线性思维去一个个建民宿,它根本没有那么多的资本积累。Airbnb的办法就是,我只需要建立一个平台,所有有民宿的人都可以把信息放上来,有人想要住民宿,Airbnb把二者的信息匹配在一起,这样它就变成了全世界最大的酒店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