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能成为一个好演员
提到角色转换,于丹兴奋地说起她曾经看过的一部美国大片《史密斯夫妇》。电影中,布拉德·皮特和安吉丽娜·朱莉扮演的史密斯夫妇在外人眼里令人羡慕——家境优越,夫妻恩爱。然而这一切都仅仅是假象,夫妇都受过专业训练,是身经百战的职业杀手。他们各自效力于对立的两个秘密组织,同室而居7年有余,但各自却对对方的秘密身份知之甚少。在一次执行刺杀任务中,恰好被指派去刺杀同一个目标,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对决……令于丹感兴趣的是电影中的角色转换,刚刚还是煮汤弄水、温柔贤惠的家庭主妇,转瞬就变成了飞檐走壁、冷艳机警的职业杀手。于丹也是一个角色转换的高手,她对电影中的美女杀手所表达的更多的是惺惺相惜。
在她看来,人的一生会有很多角色。首先,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这些都是生命中的必然,是成长到每一个人生阶段时必然要承担起来的角色,由不得自己太多去选择的,而且这些都属于“第一角色”——家庭角色;然后,立足于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职业定位,或从政,或经商,或为人师,这些都属于“第二角色”——职业角色;最后是“第三角色”——社交角色,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群,一个气场,得到认同和提升,那是自我的外延和拓展,甚至惊变。在种种角色之间的成功转换,让于丹活得充实而快乐,自身的能量获得最大限度的释放,也成就了她今天的一番事业。
快乐妈妈
在妈妈眼中于丹一直是个优秀的女儿,有活力、创造力;而在丈夫眼中,于丹是亲密爱人、值得信赖的朋友。他们结婚十多年了,二人世界过得有滋有味,天性爱玩的于丹并不急着要孩子,老公也不催她,直到40岁的时候,才有了一个可爱的小宝宝。见他乐得合不上嘴,朋友问他:“还是要孩子好吧?”他的回答让人感动:“没孩子挺好,有孩子更好。”正是他这种知足常乐的平和心态,给了于丹更大的生活空间。
“人对生命的体验是无边的,我现在的很多感受是有了孩子以后的感受,如果在有孩子之前让我上讲坛,肯定和现在不一样。”于丹的妈妈在40岁的时候生下了她,她又在40岁的时候生下了自己的女儿,好像是造物主冥冥中这样安排的,让于丹完成了一个女人的轮回,丰硕而完美。在家里客厅的几案上,摆放着十多本小宝宝的写真集,一双乌黑的大眼睛,时而凝思,时而跃动—第三代秀外慧中的才女横空出世。
其中的一本影集吸引了我,那是于丹怀孕时的孕妇照。爱美是女人的天性,但她们往往是靠服装来堆砌美,而于丹的美是写在脸上的,即使在怀孕的时候,她依然笑得那么自信,那么开心。
可以说,于丹把怀孕对工作、生活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点。怀孕8个月时,她还和朋友们跑到郊外的农场大玩特玩;生完孩子后24天,就去上课了。很多人有了孩子都会得“产后抑郁症”,而于丹却一点感觉也没有,朋友们都笑她:“你整天忙得不行,哪里还有时间去抑郁!”
陪伴学生一起成长
4岁读《论语》,练魏碑,5岁半读“红楼”,9岁时就喜欢李商隐,从小接受祖辈、父辈古典文化教育的于丹,对于文化研究有独特的理解:“真要让我去做学问,我也不怕,但是我觉得这样因循前人,创造性在哪里?如果我们对经典只有考据,就是辜负了自己,辜负了现在。如果想在文化上有创建,就应该去真正地亲近草根。”
说起于丹的职业角色,更令我们眼花缭乱,过人的天赋和充沛的精力让她多管齐下,完成着平常人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做传媒有一种使命感,因为每一个传媒实验都有可能创造一种规则,新规则的诞生,往往意味着传统的颠覆,所以媒介没有历史只有未来。”影视传媒系主任、新闻集团首席顾问、电视节目策划人、撰稿人,这些头衔是多少人的向往啊!她所参与的节目都是中央电视台的重头栏目,《东方时空》、《今日说法》、《电视你我他》、《新闻调查》、《对话》、《艺术人生》,光听这些名字,都让人肃然起敬。
在众多的职业角色中,当老师是于丹的最爱。大学毕业后的于丹,经历了一番职业尝试之后,在她30岁到来的时候,确定了自己一生的定位—做一名大学老师。“一个人的智力是用进废退,需要东西来激活,我喜欢永远处在一种创造的状态,而传媒则随时会给我这样的契机。”于丹把职业选择分为4个层次,最底层面的职业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心为形役;而最高层面的职业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态度,是可以收获大幸福的,是相互的成全,值得为之奉献一生。于丹就是抱着这样的信念走上大学讲台的。她对老师的定位不仅仅是传道授业,更是怀着一腔真诚去陪伴成长,给天之骄子插上理想的翅膀。她爱自己的职业,把自己的热情和爱倾注在自己的学生上,4年的大学时光,相伴着一路走来,留下的是一路欢歌笑语,是师生情,更是朋友情。
每每在课堂上,于丹将中国诗歌史娓娓道来,她会将自己在黎明时分感受到的日出印象、自然造化与大家分享,让厌倦人生的女孩重新燃起希望;她会在第一场冬雪降临时,带学生们到校园里,看雪花舞蹈,听雪落的声音,只为了告诉大家,“生命中,很多的第一次是不能错过的”;她会对每位新同学讲故事——面对同样繁琐的砌墙工作,有的工匠当作苦役,而有的工匠认为是在创造,对待工作不同的态度将决定你的人生走向……这些课本里没有的东西,在于丹春风化雨般的传递中深深铭刻在学生们的心底,成为他们人生路上宝贵的心灵鸡汤。于丹是幸福的,做她的学生也是幸福的。在相互的感动中,他们一路走来,并不觉得累,只是感觉时光太快,太短暂。
玩家乐逍遥
于丹爱玩,说起她的性格,自然要提到她家的“老顽童”—于丹的妈妈,今年81岁,生性乐观,玩心不老。2月份刚下了场大雪,一大早她就急着出去赏雪,她说:“那雪啊到下午就化了,我得赶紧去,不然就来不及了。”
有这样一个爱玩,也会玩的老妈作榜样,于丹从小就是个“玩家”。从上大学开始,她就利用假期走遍了国内的山山水水。后来毕业了,参加工作了,她的玩心就更“野”了,跨出国门,飞得更高更远,用她自己的话说:“现在,我想去的地方,基本上都走遍了。”“成名要趁早”,在于丹则是“出游要趁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古人的座右铭,只有走出去了,才知道世界有多大,人生有多广阔,而行走中经历的点点滴滴,都会在日后成为我们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上大一的时候,于丹和大一届的两个同学一起上路,直指中国版图上的西北大沙漠。到达时,两个大男生都累得不想向沙漠进发,于丹一个人眺望着波澜起伏的大沙漠,恨不得立刻畅游其间,于是,她备好简单的行囊,带上一个大手电筒要独闯无人区。新疆的夜色降临得很晚,走在无尽的沙海中,饱览天光云影,气象万千,心生豪迈。走着走着竟迷了路,其实沙漠里根本没有路。天色渐暗,沉沉的夜笼罩下来,于丹开始着急了。她四下里寻找生火的树枝,沙漠中仅有的植被是骆驼刺,而能够用来生火的只有深扎在沙土里的须根。于丹费尽气力用双手去挖,十指磨破了,鲜血流出来,也不停下来,终于点燃了御寒的薪火。那时,不知道什么是害怕,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空旷夜幕下,于丹独自感受到“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意。多年后,当她面对事业的困境和选择的时候,这段难忘的经历鼓舞着她勇敢地面对,开启了人生新的一页。
在大学讲台上,于丹绝对是一个让学生着迷的老师;回到家里,她又成了一个感性十足的小女人,老妈、老公和宝宝,一大家人被她照顾得舒舒服服,开开心心;一转身,她又跑到电视台,做起了统揽全局的节目策划,闲暇时带上她的一群“死党”,杀向郊外的农场庄园,玩得兴高采烈……
自从有了小宝宝以后,于丹把玩心收回了很多,可还是放不下她的那帮“狐朋狗友”,是他们带给她生活的激情和创作的灵感。可每天照顾小宝宝又把她的时间切得很碎。于丹在朋友们的安排下,又上演了一出“萍踪侠影”。算好时间,一个电话招于丹出门,坐上朋友们的车,直奔聚点;车上用电话预订好了饭食和节目;下车后开始行动,看大片,神侃一通;时间一到,立马打道回府。在一次次角色切换中,于丹快乐地体验着双重的幸福。和于丹面对面,我们总被她的情绪感染,重复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快乐”,在她的周围,有一个叫作“快乐”的气场,每一个走近她的人,都会被她传染上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