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实用工具 >  文摘 >  人物 >

习近平和路遥年轻时都是“读书狂人”

习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与主持人曹可凡谈到东方卫视热播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时,主动提及他曾和路遥住过同一个窑洞。习总书记说:“我跟路遥很熟,当年住过一个窑洞,曾深入交流过。路遥和谷溪他们创办《山花》的时候,还是写诗的,不写小说。”

犹如山花红艳艳

诗人谷溪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说,习总书记所说的《山花》是他在1972年9月创办的延川县文艺小报,由他担任主编,路遥常在《山花》上发表诗作。取名“山花”,是因为同年他主编的诗集《延安山花》经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很红火,在国内外畅销28。8万册,诗集汇集了他和路遥、陶正等十多人的诗作,已有品牌效应。习总书记所说路遥那时写诗不写小说,就是指那个年月。当年,早已高中毕业的谷溪已有31岁,他比路遥年长8岁,两人亦师亦友,无话不谈,并合作发表过诗歌和报告文学。由于师生关系,路遥总让老师谷溪的名字放在他的前面。对此,谷溪自豪地说:“路遥是我的学生。”

谷溪创办《山花》后,这份文艺小报发表了诗歌、小说、散文等作品,先后推出了三代二十多位作家,形成了有名的“山花作家群”,其中有谷溪、路遥、史铁生、陶正等。在陕北,红艳艳的山花漫山遍野,其实,这花也叫山丹丹花。

彻夜长谈在窑洞

说到习总书记当年和路遥同住一个窑洞时,谷溪说,路遥是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后才离开延川县的。由此推算,他俩在延川同住一个窑洞应该是在1970~1973年。谷溪说,作为北京知青,习近平当年来到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路遥是当地的回乡知青,他很喜欢结交见多识广的北京知青,他俩那时成了朋友。后来,路遥与来延川插队的北京女知青林达(笔名程远)相识、恋爱并结婚。

谷溪说,习近平所在的梁家河离延川县城约有25公里山路,当年交通不便,只能靠步行,习近平来县城开会或办事,晚了回不了梁家河,就会找路遥长谈。谷溪当时是延川县革委会通讯组组长,路遥是通讯组学员,他们都住在县革委会的窑洞中,窑洞既办公又住人。谷溪回忆道,当年习近平和路遥进行彻夜长谈的窑洞是“三间房”,这是专门供来客住的客房。谷溪住过的2排18号窑洞,路遥也曾住过,内有冲洗照片的暗房,习近平与路遥聊天应该也会去那里。可惜,这些窑洞经历多年风雨已经被拆了,如今只留下一张1970年拍摄的珍贵照片。谷溪说,习总书记当年也爱文学、爱读书,他和路遥等人谈文学、谈民生、谈理想、谈国家……话题非常广泛,充满家国情怀。

谷溪说,路遥虽然只度过42年的短暂人生,但他有大情怀,他和习近平有着说不完的共同语言。路遥病逝前曾嘱托谷溪,他死后要埋葬在延安的黄土山上,要与生他养他的陕北高原融为一体。

亲写通讯留佳话

在谷溪印象中,习近平和路遥年轻时都是“读书狂人”,读书范围广泛,十分好学。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习近平四十多年前当知青时的模样——他随身军包内装的全是书和厚厚的笔记本。两年前,新华网发表了一幅习近平在延川的照片,是习近平1973年与三位青年好友的合影,这正是谷溪自己用延川县仅有的一台上海牌相机,在他们居住的窑洞前那道矮墙旁拍摄的。日后,有好友将这张珍贵照片制成生日卡送给了习近平。

谷溪说,1975年7月,他给时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的习近平在延安报刊上写过长篇通讯《取火记》。他清楚地记得,进村采访时,因道路不平,他乘坐的吉普车因打滑无法上坡,是习近平和其他几个后生一起用力,才将车推进了知青们居住的大院。在《取火记》中,他记录了习近平在交通不便、缺煤缺柴的延川山区设法用沼气进行煮饭、点灯的动人事迹。他说,建沼气池需要沙子,是习近平带领其他几个青年到七八公里外的前马沟去挖的;建池时水泥运不进山沟,是习近平带头从很远的公社所在地把沉重的水泥背了回来;当发现沼气池漏气时,也是习近平为紧急抢修,和技术员刘春合跳入了沾满粪浆、又脏又臭的沼气池中清洗池壁,那炎热的夏天把人烤得喘不过气来……习近平为民办实事不辞辛劳,当年是他在梁家河点燃了陕西第一个沼气池。

1986年,习近平在厦门写信给谷溪说:“离开延安,非常怀念,常常想回来看看。”1993年8月,习近平和他在延安久别重逢,那次,谷溪有机会留下了更多珍贵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