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实用工具 >  文摘 >  人物 >

颠覆中国电视的另类主持人

崔永元(《实话实说》《小崔说事》)

颠覆手段:坏笑

男人有两种。有一种男人,他走到你身边,往那儿一站,凛然正气,你突然就紧张起来,头脑缺氧,手脚冰凉,全部的自信像散了架的木桶里的水,稀里哗啦淌了一地……另一种男人,他走到你身边,往那儿一站,什么话也不说,只冲你笑笑,你顿时就觉得温暖起来,全部的自信像听到了一声起床号的士兵,从各个角落里冲出来,集合在你的心里……前者是水均益,后者是崔永元。

小水和小崔,是门里门外两个人:一个是西装,一个是T恤;一个是应该穿皮鞋见的,一个是可以穿拖鞋见的……小崔身上所体现出的平民化心态和真实深刻的语言,绝不是装出来的。无论他是否出名,他的言行都会让认识他的人向往。

李咏(《幸运52》)

颠覆手段:猖狂

“顶着一个方便面脑袋”的李咏,绝对是个离经叛道的异类。古怪的出场服装,夸张的肢体动作,在一档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节目中张狂得目中无人,嚣张得牛气冲天。“谁都会有机会!”李咏在电视里诱惑着你,“高了、低了”的让你撞大运猜价格,配合着低音般的音响效果,是后现代解构主义的新一代“大话益智”。

李咏用他的“猖狂”姿态走红了。所以当李咏猛地将所有题板抛向空中并大喊一声“恭喜你”的时候,观众傻眼了。还有李咏的西装“嘎嘎”的很有绅士感,李咏的笑容坏坏的很像坏男人,李咏的主持怪怪的成为“这一个”。

张越(《半边天》)

颠覆手段:文化

主持《半边天》的张越,客串了一把《艺术人生》。那次是她采访谢霆锋。其实,张越那个年龄段的人根本就不会喜欢小谢的歌儿。听听张越怎么说的:“我没听过你的歌曲,对于你我只听说过一些不好的新闻,我和你的年纪差得比较多,当我听到你的那些消息时,我只觉得,这孩子真可惜。”看小谢的反应,他对张越的提问和用词,都感到很意外又很震撼的神情。他们俩的交流非常认真、非常深入。谢霆锋几次由衷地感慨张越与他有共鸣。桀骜不驯的小谢,眼睛里始终充满了对张越的敬畏—不论是很感性的普通老百姓,还是不轻易流露自己的成功人士,她都能在潜移默化的气氛下使对方说出对人生的真实感受。“风没动,幡也没动,而是你的心在动;胖也好,瘦也好,何须庸人自扰。”—张越说的。

阿丘(《社会记录》)

颠覆手段:地方口音

阿丘大名邱孟煌,南宁艺术剧院的专职编剧,因为在广西卫视主持《百姓专利》,被央视相中,进了《社会记录》。当年,刘仪伟以自己是央视唯一可以不说普通话的主持人自豪,不过刘仪伟主持的《天天饮食》只是个生活类节目,《社会记录》却是纯新闻性的。让带着南方口音的阿丘播报新闻节目,算得上是中国电视新闻意识的一种改变,预示着中央电视台正在主动把姿态放低。

中国以长江为界,占一半人口的南方人,绝大多数普通话说得不标准。他们认为普通话、特别是由电视上的人说出来的普通话都是“官话”,总是有点隔膜感。阿丘的口音,让他们一听就会说:“唉,这个人说话像是我们这边的。”以阿丘的语境和语感告诉他们一些事情,他们觉得很亲切,而北方人又会觉得很新鲜。

马斌(《马斌读报》)

颠覆手段:即兴

马斌其貌不扬,表现却不凡,作为央视2套《第一时间》的主持人,主持的节目叫《马斌读报》。在《马斌读报》以前,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用主持人命名的栏目只有《小崔说事》,用的还不是崔永元的大名,马斌两个字却和他主持的《马斌读报》一起响当当地叫开了。名不见经传的马斌凭借着放松、活泼、诙谐、幽默的读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电视中读报,本身就是对电视最大的颠覆。读报节目往往镜头呆板,常常是一个人、一个画面贯穿始终,它牺牲了电视本身具有的优势,将其简化为和广播节目一样。所以,读报原本是和电视属性相悖的,可《马斌读报》之所以成功,胜在“内容为王”——将每一条消息都经过重新包装,融入马斌个人的观点和立场。一早起来,听着《马斌读报》,电视观众洗洗涮涮穿衣吃饭,该干吗干吗,什么也不耽误。

毕福剑(《星光大道》《××七天乐》)

颠覆手段:离谱

老毕是继崔永元之后最具幽默喜剧气质的主持人!看他策划和主持的“七天乐”,全是智慧。在节目中,老毕将周星驰所惯用的“戏说”、“大话”、“戏仿桥段”等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比周天王走得更远。老毕调侃戏谑不分对象、不分场合,比如将周涛主持的《朋友》随随便便就改成了《冤家》,肆意篡改王志的《面对面》,背着朱军改版《艺术人生》,采访对象变成了武松……

小崔搞了个《电影传奇》挺火的,老毕看着眼热,也拿经典影片“开涮”。他让于文华和尹相杰出演新版《李双双》,配乐则是八三版的“射雕”;让黄健翔和沈冰出现在《地道战》中,背景则是《上海滩》的音乐。黄健翔一人演了八个角色,沈冰冲着鬼子说英语……摒弃了说教,老毕的电视节目第一次给观众带来了24K纯度的娱乐。老毕曾是中国第一个登上南极的记者,问其最大感受,他回答:找不着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