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实用工具 >  文摘 >  人物 >

徐峥--赚钱就要“势利眼”

中国的影视圈从来不乏优秀的喜剧演员,但是有一位很特别,他聪明、时尚、狡黠、斯文,他就是徐峥。抛开徐峥在影视界的名气,只是用财富去衡量他的成功,也足以令人羡慕。他的财富理念很独特——“势利眼”。

等待“被势利”,捆绑式互惠互利

30岁之前,徐峥一直在上海演话剧,很出名,拿过话剧界最高奖。在事业巅峰的时候,他有了去北京影视圈发展的念头。

来到北京,一切从头开始,徐峥从前所积累的人脉和关系,几乎派不上用场。北漂大半年了,徐峥没有接到像样的角色。窘境之下,朋友们都建议徐峥打道回府:“趁现在还来得及,你继续充当上海话剧界的领军人物。”徐峥却依然坚守北京,寻找一切可以突破的机会。

《春光灿烂猪八戒》并不是徐峥北漂后拍的第一部电视剧,但就是这部电视剧将他推向了成功之路。当时,投资人并不看好这部无厘头式的作品,承诺的投资迟迟不肯兑付。没有钱,戏没法拍,导演对外发话:“谁给拉来投资,谁就演主角。”当时,娱乐圈还不流行“潜规则”这个说法,“拿钱办事”的做法被贬为“势利眼”。

徐峥那时候多少还有点钱,是他演话剧时攒的。当他流露出去找导演的想法时,身边的朋友都说他疯了,连投资人都不看好的剧本他也敢大把投钱,“名没出,利也失”的结果显而易见。徐峥却觉得“势利”没有什么不好,人与人的交往中,往往需要了解对方的背景资料来降低交易风险,比如,银行乐意把钱借给有实力的企业或个人;警察希望尽快甄别出犯罪率高的人群;没有钱的导演希望遇到有钱的演员做投资……全都是捆绑式收获名利。

其实,徐峥并不傻。他在作出这个决定前,认真地看过剧本,虽然剧情比较“弱智”难以成为经典,但猪八戒这个人物的确非常适合他去演;并且这部剧的投资不多,即便收视率惨淡,收回成本的压力也不大,而且还很有可能成就自己的名气。

“被势利”的导演和“势利”的演员结合在一起,谁说不是强强联手?电视剧播出后,收视率超过了大家的预期,分到徐峥手上的红利比片酬还多出一倍,同时也开拓了他喜剧表演事业的局面。

当《李卫当官》遭遇资金难题时,徐峥再次慷慨解囊,坦荡大方地对导演说:“作为投资人,有权利要求导演为我加点戏份吧?”导演不仅为他加了戏,还封他为副导演,徐峥着实过了一把瘾。

很多人都抨击“势利眼”,但徐峥的理论是:其实人人都有“势利眼”,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有时候“势利眼”是个宝,让大家天天努力包装自己,时刻等待利用和被利用,以获取自己的所需利益。

培养“势利眼”,择优而取

在拍过很多部电视剧后,徐峥准备向大银幕转型。尽管他有着深厚的喜剧演出功底,但始终没有大牌导演请他拍电影。因为,大导演背后的投资人不是煤老板就是地产商,徐峥的那点“加盟”钱,人家根本不稀罕。“势利眼”的徐峥,把目光转向了颇具潜质但穷途潦倒的小导演。

宁浩是徐峥盯上的第一位穷导演。当时,宁浩虽然小有名气,但此前拍过的几部文艺片都是赔本赚吆喝。为了还清债务,宁浩无法免俗地转向商业片——《疯狂的石头》就在这种情况下诞生了。刘德华作为出品人,一下子投了2000万元。那时,徐峥和宁浩还不熟,他就别有用心地通过中间人,诱惑般地转告宁浩:他也可以像刘德华那样出资大手笔,回报暂且可以不谈,只要求能在演员表中出现他的名字。

财神爷主动找上门,宁浩乐坏了,刚好资金上还有个缺口。只是,当时主角已经定了,宁浩有点为难。没想到,这反而合了徐峥的意,其实他压根就不想演主角——如果初涉大银幕演砸了,以后就别想再翻身了。宁浩让徐峥客串了一个小角色,还将他的名字排在所有演员之前。徐峥的戏份不多,但因为演得到位,他和主角黄渤都红了。凭借该片,宁浩“不差钱”了,同时他觉得徐峥这人不错,两人成为朋友。不久又邀上黄渤,先后合作了《疯狂的赛车》、《无人区》等卖座电影。

“势利眼”在传统道德中是个贬义词,但徐峥把它当做择优而取的生活选择。为了培养自己的“势利眼”,徐峥参加过一次培训。主讲老师是保险界的精英,他说自己刚来北京时业绩做得很不好,后来参加上司的婚礼时,他发现被邀请来的嘉宾都是学有专长的社会精英。于是,他主动出手,靠着比新郎还殷勤的热情,结识了一大批精英人士,随后又通过这些朋友认识了许多成功人士,最后工作业绩直线上升,成为业界精英。讲师的故事让徐峥受益匪浅,他逐渐明白,做人有一点“势利眼”,实在是一种远见,一种策略。

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导演想找徐峥投资拍电影,有几位还承诺让他出演男一号,更有甚者拍着胸脯保证一旦影片拍成,票房收入绝对过亿……诱惑当前,徐峥先冷静地掂量导演的分量,再看看剧本的含金量,发现大多数导演都在夸大其词。这个时候,徐峥像个铁公鸡,一毛不拔,吃亏的事他不干。再说,如今他已将自己经营成大牌明星了,《西游记》、《夜店》、《人在囧途》等多部电影里都有他出演的角色。

这种拒绝,让徐峥的“势利眼”声名远播,他迅速成为中国轻喜剧电影的标志性人物——抹去了赵本山的乡土,弱化了陈佩斯的夸张,中和了葛优的调侃和周星驰的无厘头。

交友“势利眼”,学习赚钱好榜样

名与利往往走在一起,有了名,势必也得利。一些投资理财机构纷纷找到徐峥,劝说他把存在银行里的钱投进资本市场,牟取更大的利益。徐峥对投资理财不是太懂,但他总对资本市场有种不真实感:赚钱真像“鸡生蛋、蛋生鸡”那样容易,天下人还奋斗干吗,把钱直接交到投资经理人手里,坐享其成不就行了吗?

徐峥认为,把真金白银交给别人去打理,还不如学习赚钱的好榜样。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理财这事,同样适合这个道理。如果你身边的朋友个个精打细算,有理财头脑,有投资眼光,那你肯定也差不到哪儿去。像徐峥这么“势利眼”的人,他身边自然也少不了像他一样“势利眼”的朋友。这样的朋友在一块儿,可以相互介绍一些好项目,自然也会时不时“攀比”一下。

徐峥有个铁哥们儿是广告商,在朋友圈子里算是最有经济头脑的,徐峥就跟着他学投资。他热衷投资房产,徐峥也跟着投资:他买东三环的小公寓,徐峥跟着买;他卖,徐峥也跟着卖。后来,徐峥又跟着广告商投资写字楼。出手最大方的一次,两人共同出资,买了闹市区的一层楼,两年后转手,价格翻了一番。经济危机时,房市一跌再跌,炒房客纷纷低价抛售积压的房产,广告商却乘机低价购进好几套单元。徐峥也想跟,可身边的朋友都觉得这样太冒险了。徐峥告诉自己:赚大钱本来就是有风险的,再说还有个常胜将军做榜样。他下定决心,亦步亦趋地跟进,用尽半生积蓄买了好几处房产。半年后,全球各地陆续走出了经济危机的阴霾,房价疯狂上涨,徐峥赚得盆满钵满。

尝到跟着榜样赚钱的甜头后,徐峥又在生活中发掘更多富有经济头脑的朋友。别人笑话他“势利眼”,他就回敬一句:“有句歌词不是说‘朋友多了路好走’嘛,反正活着就少不了交朋识友,不妨多结识一些有益有助的。”徐峥还经常参加一些投资机构举办的交流会,目的也是为了多认识这类朋友。刚开始,这些人还借口“投资有风险”,不愿意向徐峥吐露半点投资信息。徐峥也不气馁,有新电影上映时,第一时间给对方奉送首映场的票。一些企业老总,需要为旗下的产品找代言人,徐峥尽可能地在圈中帮他们物色最适合的大牌演员……渐渐地,这些人被徐峥的真诚打动,开始为他的投资出谋划策。渐渐地,徐峥居然成为投资理财的好把式,几年下来,他各类投资的回报甚至超过了演出的片酬。

徐峥的心得就是:“势利”一点,结交有用的朋友,将为你的事业提供很大的帮助;“势利”一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爱人,就等于给自己的下半辈子上了一把幸福锁;“势利”一点,远离拖你后腿的庸人,实在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势利”一点,与对手要竞争更要合作,双赢才是最圆满的结局;“势利”一点,拉近上司做贵人,平步青云指日可待;“势利”一点,与同事和谐相处,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