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实用工具 >  文摘 >  人物 >

张中行的两次自责

张中行是一位性格平和的老先生,一生与人为善,在待人、处事方面丝毫不改淳朴的本色,但有两件事,一直让他自责不已,也让他明白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些道理。

张中行先生的《禅外说禅》一书出版后,有一位忘年交的书摊主告诉他说:“有一天,来了一位中年女性,想买您这本书,但她没有钱,所以想拿一本字典换,我认为这是一件雅事,就换了。”张中行听后很感动,就拜托书摊主等那个女性再去书摊的时候将字典还给她,说就算是自己送给她一本书。十多天后,那位摊主告诉张中行说:那位女性又来了,摊主按照张中行的嘱托把字典还给她,但她没有接受,而且,从那以后,她再也不到书摊儿来了。张中行听了以后,十分自责,说自己只知她寒素的一面,忽视了她狷介的一面,伤了她的自尊,因此觉得对不起她。

还有一件事,让张中行自责了半个多世纪。那是1947年,他协助巨赞和尚编辑佛学月刊《世间解》,向俞平伯先生约稿,俞平伯欣然同意,写了篇《今世为何需要佛法》的长文交给了张中行,并在杂志上发表了。但过了一段时间,俞平伯却写信来询问稿费事宜,张中行十分惊讶,认为一个惯于吟诗“看翠袖,对红裙,旧情假又疑真”的名士,怎么会如此在意稿费这样的小事呢?张中行因此就对俞平伯产生了看法,认为俞平伯也俗气得很。直到俞平伯去世之后,张中行在《新文学史料》中读到了一段史料,始知当时俞平伯家生活极端困难,以致靠夫人典当旧物度日。张中行因此“感到不安,或竟惭愧”,特作文以记这件小事,以自责之心告慰故人。因为自己在不了解对方处境的情况下就贸然对俞平伯的人格进行评价,是一件十分不严肃的事。

这两件让张中行自责的事,使张老懂得了:在人际交往中,不能主观、片面地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出判断,而应该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那样才能避免对别人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