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当家花旦、著名主持人董卿,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曾说到这样一个细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记,一直难以忘怀。她说,每天无论多么繁忙,回到家,她必看的一份报纸是《人民日报》。
董卿的话,让记者好生困惑,于是问道,你一个主持人,又不是从事政工工作的,为什么喜欢看《人民日报》呢?
听到记者疑惑的问话,董卿的目光中泊满了深情,她说道,这份报纸其实是我父亲亲自给我订阅的。说起来,自己与这份报纸还是很有缘分的。那一刻,董卿的思绪仿佛陷入到一种遥远和过往的回忆中,娓娓述说起来。
1995年年底,当时她还在浙江卫视当主持人。她的父亲是上海人,他很想让女儿回到上海来工作。一天,他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一则东方卫视招聘主持人的信息,于是,他立刻打电话告诉女儿,让她把那天《人民日报》上的招聘启事好好看看,准备参加上海卫视的招聘。
董卿听了父亲的话,心里感到很纠结。一是她当时在浙江卫视工作如鱼得水,有自己的节目,另一方面,内心里还隐隐地担心自己会被人才济济的上海卫视所淹没,有一种忐忑和不安。但是最终没能阻挡亲情的催促和召唤,她还是寄出了自己主持节目的录像带。
没想到,董卿竟顺利地被上海卫视录取了。到了上海卫视以后,父亲亲自为董卿订阅了一份《人民日报》,并语重心长地对她说,作为一名主持人,必须要有敏锐的政治头脑,把握正确思想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当好一名合格的主持人啊!
董卿从父亲的目光里,看到的满是期待和鼓励。她感到了一种力量和坚强。没想到,这一订阅,竟是十五年。在这些年里,董卿早就养成每天阅读《人民日报》的好习惯,就是调到中央电视台,一份《人民日报》也随着董卿,订到了她在北京的单身宿舍里,也把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牵挂和关切之情带在了身边。
作为独生子女的董卿,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对她不宠不惯,十分重视对女儿的教育和培养。她的父母都是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的高才生,对董卿的教育主要从学习、锻炼和劳动这三方面,一点也不放松和马虎。
在董卿还没有洗碗池高的时候,父亲就让她站在板凳上洗碗。冬天水很凉,也要坚持让她洗。上学后,每天早上都要让她进行长跑锻炼,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父亲对她说,只有一个好的身体,将来才能更好地工作和学习。
上中学时,每年放寒暑假,父亲就要董卿出去打工。她到商场当过营业员、到宾馆当过清洁工、到广播站跑过腿……这些使董卿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
母亲总是给她列出必读的清单。《简•爱》《呼啸山庄》《战争与和平》《红楼梦》《儒林外史》等等。
长大后,董卿才发现,读这些大部头的中外名著,全靠当年的“童子功”。现在每每回想那一幕,董卿总是无限感慨母亲让她养成坚持阅读的好习惯。阅读,使她内心变得更丰富;阅读,使她变得更聪颖。
董卿从小天资聪颖,上小学时又跳了两级。在学生中,一直是个“小不点”,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儿的“小不点”,德智体各方面都出类拔萃。
在这个刚柔并济的家中,良好、温暖的家风,将董卿培养成一个知书达理、勤奋守责的人生底色。就这样,一路走来,董卿凭着自己的聪颖和勤奋、坚强和努力,为自己的人生不断增添一笔笔绚丽多姿的色彩,在广大观众中,树立了青春、活泼、乐观的形象。
董卿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家教。董卿充满深情地说道,父母对我刚柔并济的家教,给我插上一双坚强的翅膀,飞过高山、飞过险滩、飞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