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曾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和美德,更能体现和培养一个人的美好品质。
以节俭而引起后人称赞的名人事例不胜枚举。
春秋时,齐国相国晏婴很有才干,备受国君常识。他虽位高权重,却不讲究排场,生活非常简朴。齐景公见他的住宅小,地势低洼,环境嘈杂,要给他换一处好房子。晏婴说,这是我父亲住过的地方,我德浅才疏,住这样的房子已是过分,哪能再换新居?齐景公劝不动他,就趁他出使鲁国之际,自作主张为他扩建了住房。晏婴回国知道这事,停车城郊不肯回家,直到景公答应恢复房屋,还其旧貌才作罢。晏婴上朝时驾驽马,乘破车,齐景公以为他俸禄不够用,就派人送来了华车壮马。晏婴坚持不受,他说:“我节衣缩食,就是为了给百姓作表率,以免奢靡之风盛行,如果我们君臣者鲜衣享乐,导致品行不断变坏,那时再去禁止就难了,所以我不能接受你的赏赐。”
晏婴的节俭行为,不但在当时,也为后世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如果说古之良相节俭,那么现代伟人的节俭行为,同样为我们树立了楷模。
周恩来在南开中学读书时,没有什么新衣服,一件蓝衣长衫已经洗得发白,每到星期天洗了都要连夜烘干,第二天又穿着去上学。有时餐费接济不上,就拿几个铜板,到校门外去买个大饼充饥。
正是在那种艰辛的境遇中,周恩来发愤读书,在学业上和其它许多方面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伟人的俭朴生活,真的令我们忍不住击节称赞,并油然而生敬意。
诚然,节俭之风令人赞,然而,当今一些共产党的高级干部却背道而驰。像不久前被媒体暴光的广州某财政局长,居然一顿午餐也要报销几万元。先不说他请客吃完与否,就是其动机也令人愤慨。有必要吃那么多,那么豪华?报销费用不是纳税人的血汗钱吗?怎么就不心疼?这样的大排场,若晏婴在天之灵有知,作何感想?诚是,我们这位局长不汗颜吗?罢官走人,是其最好的归宿。
节俭,不仅仅是一个品行问题,更重要的是作为地球人类已经输不起这样的高消费。今天,物质资源日渐减少,如果能够坚守节俭,朴素的生活,即可以利国家,又可以利自己,从而培养一种美德,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