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姥姥70岁左右,以前在我眼里她一直是佝偻的老者形象,但我从未想到,那个尘封着忧伤的故事让她在我的心里站起来了……
那是一个静夜,花未眠,月未圆。住在姥姥家的我,望着窗外的弦月,总有些难眠。看着旁边昏暗灯光下看报的姥姥,我欲言又止。似乎是察觉到我那一份的孤寂,姥姥回身给我讲起了她的故事。
故事是从哪里开始,又到哪里为止,我并不太记得,现在的我回想着,思绪却早已顺着姥姥那飘忽的声音飞向那个1966年……
她说:那年,文化大革命,她是“老高三”,文革开始时,还有13天高考。正常13天后,他们就应走上考场,然后选择人生,似乎一切都是已定的,他们一定不会想到会有那样一件事发生……
她说:那个早晨她正在背俄语,正想着高考后报什么专业才能回报他们班主任-杨老师-的付出,也许是化学专业吧,因为杨老师是教化学的,自己化学又是最好……
她说:就是那个早晨,邻家大娘告诉她高考取消了……她说:当她到学校看时,学校似乎已经变成一种若有似无的地方,学生们站在广场上摇旗呐喊,嘴上喊着毛主席万岁,老高三却都掩不住心里的落寞,擦不掉眼角那样一行清冷的泪……说到这儿她不好意思的一笑。
她说:往后的日子累极了,到现在还记得他们从北京徒步走到太原,横穿河北省,那是一个多月的有路有河、过河绕路的辛苦……她说:即使这样,她也忘不了那时她在太行山上的挥旗呐喊,仍记得那是一个挺立在山上、年轻的身影。忘不了那时她在北京天安门前、人群中站立着、观望着的身影。忘不了那个背着同行伙伴趟过冰冷河水的身影……
她说:虽然那是中国倒退的十年,但她又认为那种经历很宝贵……她说:给再多的钱她都不愿回到过去,给更多的钱她也不会忘记过去、放弃那些对她来说弥足珍贵的记忆,那里有她的坚强,有她的奋斗,或许那是命运对她的磨练,但她终是站着挺过……
她说:从那以后再没听到过杨老师的消息,等回来以后,再听说老师的消息,是老师临终前想方找到她,让她去的……老师临终只是对她说了4个字:“你行你行……”她说或许是那四个字激励了她再参加高考吧——那年高考,姥姥背着3岁的妈妈怀着8个月的舅舅坐在桌前重品20岁时的迎战高考,她说激励她的是文革时积累的坚韧吧,或许更是杨老师的期待吧——说到杨老师,姥姥哭了……
她说:她对不起杨老师,文革在广场上时别人骂杨老师时,她也曾冷眼旁观,不是不想帮老师,但在那个局势下,她迈不出那一步……
她说:也许她后来当老师也是为了杨老师吧……
她说:听着她的学生叫“杨老师”时,她心里总有些欣慰……噢,对了我姥姥也姓杨,也教化学。
噢,对了,我姥姥曾是全国优秀教师。年年过年,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学生的问候。
噢,对了,我姥姥还是党员,那种一心为党的党员,那种可以把毛泽东思想贯彻到底的党员……
往后她再说些什么,我似乎在那迷迷糊糊之间忘却,却感觉,我心里原来那个佝偻站立的姥姥站立起来挺直了腰……脑海中是她在太行山的微笑和誓言以及讲台上挥洒青春用粉笔灰染白头发的挺立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