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三开学不久的一次作文课上,语文老师出了一个话题“感受高三”,让我们写篇文章。并补充说道,感觉自己已经进入高三学习状态的同学选择《走进高三》,反之,则用《走近高三》。我自觉学习状态不佳,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理由很简单,因为前者易入题,且易入境。但易是相对的,难是绝对的。难就难在老师只喜欢学习成绩好且思想上进常把报效祖国放在嘴边的优生,而我却是一个十足的差生且在心情不好时会想当然地喷出一些低级下流的脏话。我知道这个习惯不好,有损于中学生的光辉形象,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但这个坏毛病却总改不了,因为我的心情一直都不好。我怕我在作文时会一不小心一时走口――啊不!是一时走手写出骂老师的话进而惹来老师的骂。“我们希望的是对未来没有什么希望,希望的是未来少给我们一些失望”。这是我在《走进高三》中“臭”手偶得的一句话,自认为很有文采。但可笑的是,我至今不理解“文采”到底是什么东西,只是觉得把两个词语颠过来倒过去组成一个句子看起来比较好玩读起来比较过瘾听起来比较具有逻辑性,仅此而已。韩寒的文章是很有逻辑性的,前不久拜读了他的《像少年啦飞驰》。与《三重门》相比,感觉其共性特点都是在玩文学,个性特点则由玩文字转为了玩逻辑。我个人是很欣赏他的个性的,觉得他这个人很牛,保送上大学他都不去,没上过大学还能一本正经堂堂正正洋洋洒洒地大篇大段地描写关于大学生的故事,且虚构出来的人物与他一样的牛。韩寒走了一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险棋,他算成功了一半,因为他出名了。但我至今也未搞懂他出名与出书的逻辑关系,也许是互为因果吧?!这个问题,与我写题记时一样,很迷惑。
2
我有一个兄弟,叫华子,与我一样地玩世不恭。华子似乎具有美国人生活的头脑――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美国人圆梦靠的是贷款,而他靠的是借钱,借朋友的钱。其实,华子挺仗义,每次借钱,到期就还。即使囊中羞涩,脸上也不会露出半点羞涩,他会积极地周转资金,“借东墙补西墙”,让我来帮他忙,然后我再去找别人帮我忙。华子借钱大部分都用来泡网吧,玩《传奇》。最狂热的时候,他曾连续5个晚上玩通宵,白天在教室里上课时偷偷地睡大觉。我说,华子你别这么堕落。华子说,差生劝差生等于白做功,你不堕落,干嘛上课时捧着小说。我说我看小说有助于语文学习,他说他练《传奇》有利于数学推理。接着,我们就互相指着对方的鼻子笑骂,妈的,你诡辩!然后我们就是一阵狂笑,笑声久久回荡,笑得很疯狂,但更多的是迷茫。华子除了晚上上网,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和我在一起。他有时会旁若无“我”地发呆,眼神忧郁兼若有所思,一副很迷茫的样子。一次,在一阵迷茫过后他突然转过脸,认真地看着正在看他发呆而发呆的我,然后说,毛毛(我的外号),你说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