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的人确实少了。从某方面来说,阅读本身是件麻烦事,文字经过大脑需要自我思考——也就是本能的翻译,而这一遭下来能获得什么,或许与作者本身表达的意思相差甚多。阅读的效率和质量下去了,也就没多少人看书了。”
但我们终究是离不开书的,往大的方面上说,我们一生都离不开书。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娱乐与休闲的方式也繁多精彩,但这些绚丽的事物流过之后,伸手却难以抓住。然而书却不同,永远静候在同一个地方,不畏寂寞地守候。它是纯粹的乐声,犹如背景乐一般循环流动,不易察觉,却也从未远离。
与书的缘分开始于年少无知,一本童话便是我认知世界的最为便捷的途径,而它与童话的界限又如此模糊,以至于文字拥有了魔力,书成为时空的载体,载我驶向探寻人生的路的开始。仍记童话中的美好结局,似乎总是千篇一律,美好的事物总会超脱于混沌,但同时也使得我得以憧憬未来。
接下来遇到的便复杂多了,往往是散文、小说、诗歌混杂在一起,其中又分东西方,或是古代现代,这便使我的旅途丰富了起来——宛如时空穿梭,走在不同的路上,旁侧的风景时而是肃穆的圣母院,时而是偏僻的荒岛,又或是突然来到山水画卷之中。同样,我也在目睹许多人事物的发生——不可逆转的悲剧在血色中落幕,荒诞的喜剧却使人沉思。通过书,我看到时代的疾呼,精神的苦痛抑或快乐,灵魂的眼注视着来路行者,一张张面孔从眼前划过,最后仅是旅途的又一次终结。
与童话不同的,它们唤醒了灵魂深处对于真理的探究,次一维度的文字突然拥有别样的生命力。而过多的思虑使人压抑,这时,我又遇到诗词——一条新的长路在我眼前铺开,小心翼翼地触碰,便一去不返。
比起从前沿途的不同风景,诗词如水一般,有时激起心中万张波澜,有时细水长流,清浅如歌。读子瞻的“烟雨暗千家”“诗酒趁年华”,便是那细雨如酥;读太白的“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又是恬静的溪流;读重光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则是那悲戚的江水滔滔不绝。
记叙便就此结束了,未来会发现怎样的道路,而我又是否会沿它前进,则要交给未来验证。而走在这路上,我确信我并非独身一人。“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或许是必然,而同样必然的是,这样的现象不会成为永恒,必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再一次回归文字的本源,回归墨香故里。
“音乐出于理性,却超越理性。”文字亦是如此,虽是扁平而刻板的形,而它,又偏偏可以是“造就灵魂的工具”,凌驾形态之上。与书的缘分,绝不会因何事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