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高中语文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学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目标引领】

基础目标

掌握理解文中词语:骇人听闻、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等。

发展目标

1.了解东方科学和西方科学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2.掌握对待文化的正确态度,包容并接受西方文化。

【过程记录】

一、预习

1.识记字形

至高无上—礼尚往来 绝无仅有—决不   盛气凌人—陵园

2.识记词义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气势汹汹:盛怒凶狠貌。

盛气凌人: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3.预习过程中感到不理解的问题:                                                                                

                                                                         

二、学习

1.东方与西方的科学是什么关系? 东方科学在历史上有什么作用?                                                                                2.作者认为应以怎样态度对待东方科学?

                                                                                

三、质疑

1.思考:“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这句格言包含了哪些真理?   7页,当前第11234567

                                                                               

2.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记下来认真思考,与同学、老师讨论交流。

                                                                               

                                                                                    

四、训练                  

(一)知识识记

1.根据汉字写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覆辙(    )  盛气凌( )人   骇(  )人听闻       (jué)无仅有 

2.解释成语

骇人听闻                                         

气势汹汹                                         

盛气凌人                                                      7页,当前第21234567

(二)佳句品读

文句:                                            

                                                 

理由:                                               

                                                    

(三)文段理解                    

对于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的人,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他们大多数既无知识又不懂科学。

  我们有理由为我们的美国文明而骄傲,但是它的历史记载至今还是很短的。只有3XX年!和人类经验的整体相比是何等渺小,简直就是一瞬间。它会持久吗?它将进步,将衰退,抑或灭亡?我们的文明中有许多不健康的因素,如果 们想在疾病蔓延起来以前根除它们,必须毫不留情地揭露它们;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文明能为自己辩护,我们必须尽最大力量去净化它。实现这项任务的最好的办法之一是发展不谋私利的科学;热爱真理——像科学家那样热爱真理的全部,包括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有实际用途的和没有实际用途的;热爱真理而不是害怕真理;憎恨迷信,不管迷信的伪装是多么美丽。我们文明的寿命至少还没有得到证明,其延续与否,还不一定。因此,我们必须谦虚。归根结底,文明要要经过历史的考验而存活下来,这一这一点我们还没有经历过。

  新的鼓舞可能仍然,而且确确实实仍然来自东方,如果我们觉察到了这一点,我们会聪明一些。尽管科学方法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它也还不是十全十美的。当科学方法能够被利用,并且是很好地被利用的时候,它是至高无上的。但是,不能不承认这种利用也会产生两种局限。第一,这种方法不能永远使用。有许多思想领域(艺术、宗教、道德)不能使用它,也许永远不能应用于这些领域。第二,这种方法很容易被错误地应用,而滥用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的可能性是骇人听闻的。

  十分清楚,科学精神不能控制它本身的应用。首先,科学的应用常常掌握在那些没有任何科学知识的人手中,犹如不经过教育和训练而去驾驶一辆能导致各种破坏的大马力汽车。而即使是科学家,在一种强烈的感情影响下,也可能滥用他们的知识。科学应该以各方面不同的力量,如宗教和道德的力量来帮助自己。无论如何,科学不应傲慢,不应气势汹汹,因为和其他人间事物一样,科学本质上也是不完美的。

1.“新的鼓舞可能仍然,而且确确实实仍然来自东方,如果我们觉察到了这一点,我们会聪明一些。”句中“这一点”指什么?“可能”与“确实”是否矛盾?7页,当前第31234567

                                                                                 

2.第二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所选文字从哪些角度阐述了对待东方科学的正确态度?

                                                                               

【收获整理】

  课文内容

及其理解 中心内容 

 理解或评价 

文章风格

写作特色 

文学常识  乔治•萨顿(1884—1956),      (国籍)科学史专家,近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他为科学史研究作出重要贡献,一生著述甚丰,出版著作15部,发表论文800余篇,代表作是         。

【拓展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七音十二律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吗?

一个争论已久的话题是:十二音律和七声音阶在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还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所谓十二律,是中国古代的律制,律是指音调,比如用十二个长度不同的竹管吹出十二个音调不同的标准音,用以确定乐音的高低,这十二个标准音就叫做十二律,它相当于现代音乐的十二个调。在一首乐曲中,我们一般只使用其中的七个音来构成音阶,即所谓七声音阶。公元1780年,传教士钱德明发表了一篇论文,认为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发明的七声音阶是从中国抄袭的。钱德明的观点当即遭到了欧洲学者的排斥。法国人沙宛在1898年说,中国的音律是公元前4世纪由亚历山大东征军传入的。

1962年,李约瑟在他的书中说,音律的知识起源于古巴比伦,然后向东西两个方向传播,向东传入了古中国,向西传入了古希腊。在没有考古证据的情况下,人们仿佛默认了这样一个说法。1978年曾侯乙墓出土了大型编钟,这个有关音律起源的争论,又一次喧嚣开来。因为曾侯乙的双音编钟(即在一个钟上可以敲出两个构成三度谐和关系的乐音,这是要有成熟的音乐理论与精湛的制作工艺作为支持的),证实了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的音律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了同时期的古希腊。这种在短期内所不可能达到的成就,使人们开始怀疑音律从古巴比伦传入的可能性。有意思的是,我们可以把两个文明古国中音律方面的成就做一番比较。7页,当前第41234567

从古巴比伦的苏米尔出土的陶片上,可以看到竖琴与琴师弹拨的图刻。这些文化遗物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25XX年到公元前XX年之间,很明显当时的弦乐已经有相当的发展。而多数科技史家认为,和谐音律的认识,最可能源于弦乐。在同时期的中国出现的乐器有笛、陶钟和陶埙。商代出土的乐器种类开始增多了,但没有墓,有二十五弦瑟,十弦及五弦器。这些很先进的弦乐器,不是短时期内能形成的,也就是说中国弦乐器的起源,可能会更早,而源于商代的那些有多种发音的乐器,是可以做音律的测量与分析的。李纯一先生曾对商代不同地区的埙、编磬和编钟做了系统的研究,结论是,那时可能已具备了标准音概念,也就是有了十二律的音乐体系。

古代中国的音律和天文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十二律是和十二个月对应的。在公元前14世纪的中国,有关闰月的制法已有初步的系统,商代天文学家已经知道利用大小月用一年十二个月并设置闰月来协调月相与季节的关系。在公元前6世纪以前,中国已经发明了十九年七闰制,并有系统地进行应用。而古巴比伦人掌握十九年七闰的规律是在公元前5世纪,比中国整整晚了一个世纪。这从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中国从古巴比伦学习十二律音乐体系的说法。

另外,中国古代把二十八宿平均分为4组,每组7宿,分别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青红白黑四种颜色,以及龙乌龟蛇几种动物形象相配,称作四象或四律、四宫。曾侯乙衣服箱上的二十八个宿名,顺时针围绕着一个斗字,这个斗字代表着北斗七星。在西方,古巴比伦平面球形图的出现大约在公元前12XX年。19xx年潘切斯教授利用大英博物馆收集的一些残片复原了平面球形星图。人们对照古巴比伦平面星图和中国的二十八宿,并没有一个直接相对应的含义,由此可以显示,古中国的天文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独立生成的,这对十二音律及七声音阶的起源,有一个值得启发的参照。

1.七音十二律长期以来被默认为是西方创建的。下列对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西方学者始终认为音律的知识起源于西方,故而极力排斥传教士钱德明提出的古希腊七声音阶是从中国抄袭的观点。

b、法国人沙宛认为中国的音律是公元前4世纪由亚历山大东征军传入的。

c、李约瑟认为音律的知识起源于古巴比伦,向东传人了古中国,向西传入了古希腊。

d、从古巴比伦的苏米尔出土的陶片图刻上可以明显看出当时的弦乐已有相当的发展,而中国缺乏考古的直接证据。

2.原文以对中国古代乐器的研究为依据,倾向于否定七音十二律是从古巴比伦传人中国的。下列表述不属于原文推论依据的一项是(   )

a、与古巴比伦音乐文物所属年代同时期的中国,已经出现的乐器有笛、陶钟和陶埙。

b、曾侯乙双音编钟证实中国的音律知识远远超过同时期的古希腊,这是短时期内不可能达到的成就。

c、从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弦乐器都很先进,说明中国弦乐器的起源应该更早。

d、李纯一先生对商代多种乐器的系统研究表明,那时中国可能已有了十二律的音乐体系。

3.下列对“古代中国的音律和天文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对十二音律和十二月相的认识大体上是对应的。7页,当前第51234567

b、中国古代把七宿平均分为四组,每组七宿,这与七声音阶的构成并非巧合。

c、中国古代对音律的认识其实是应用了商代就有的对闰月的认识。

d、中国古代天文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独立生成的,与之相应的七音十二律音乐体系也不大可能是传自西方的。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侯乙编钟的出土,使有关音律起源的争论有了新的依据。

b、对曾侯乙编钟的研究表明,至少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在音律方面的成就处于世界前列。

c、中国发明十九年七闰制比古巴比伦人早了一个世纪,因此中国对音律的认识可能也要早于古巴比伦。

d、对古中国和巴比伦音律成就的比较,说明其对音律的认识可能是各自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

【资料链接】

乔治•萨顿(1884——1956),美国科学史专家。生于比利时的根特。在大学期间,学习过哲学、化学、数学、结晶学等专业,19xx年获博士学位。19xx年创办国际性科学史杂志《isis》,担任该杂志主编近40年,并发起成立国际科学史学会。他为科学史研究作出重要贡献,一生著述甚丰,出版著作15部,发表论文800余篇,代表作是《科学史导论》。

答案:东方与西方的科学

二、学习

1.两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科学与科学全部形式是东西方共同孕育而生的。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西方近、现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东方传统文化的影响。东方传统文化在21世纪科学技术创新中将在观念上、理论上、方法上、史料上、技术基因上、灵感上等方面发挥重大的启迪或实用功能,东方文化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信息宝库,亦是近、现代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

2.发展不谋私利的科学,热爱真理,憎恨迷信,谦虚对待东方科学,

三、质疑

文明始自东方。科学的种子,包括实验方法和数学,实际上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而科学方法的产生于西方,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四、训练

(一)知识识记

1.答案〔zhé〕〔líng〕〔hài〕〔绝〕

2.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气势汹汹:盛怒凶狠貌。

盛气凌人: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二)文句:科学的种子,包括实验方法和数学,实际上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在很大程度上,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理由:以比喻的的手法形象地阐述了东西方科学的关系,两者共同孕育了科学。

(三)文段理解

1.新的鼓舞可能仍然,而且确确实实仍然来自东方。不矛盾,既是推测,更是从事实角度说明这一现象。

2.对比论证。

3.从美国文明的发展历史、科学方法的利用和科学本身的应用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收获整理】

课文内容

及其理解 中心内容 文章着重地论述了东方与西方科学的关系,阐述了对待东方科学的正确态度,从而更好地为真理服务,能更塞满地实现人类的使命。

 理解或评价 文章没有具体列举中国古代以及中古时期在科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阐述其对世界科学发展作出的贡献,而是站在西方科学的立场上说明东方人民对于我们的文明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即光明从东方来。

文章风格

写作特色 文章使用了比较的方法,其中有历史的比较,也有各种不同见解的比较,如文章采用比较论证方法,或纵向比较,或横向比较。作者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辨明正误,表述自己的看法,这样正反结合起来说理,显得有说服力。7页,当前第61234567

文学常识    乔治•萨顿(1884—1956),美国(国籍)科学史专家,近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他为科学史研究作出重要贡献,一生著述甚丰,出版著作15部,发表论文800余篇,代表作是《科学史导论》。

【拓展迁移】

1.d。紧扣“根本原因”进行选择,abc属于答非所问。2.a。抓住“多数科技史家认为,和谐音律的认识,最可能源于弦乐”选择。3. c。c项属于无中生有。4.c。c项与“这从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中国从古巴比伦学习十二律音乐体系的说法”不一致。

7页,当前第7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