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教案大全 >  化学教案 >  高中化学教案 >  高三化学教案 >

电离平衡

电离平衡(精选15篇)

电离平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理解弱电解质的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的影响。

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电解质导电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索能力。

通过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

在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同时,体会结构和性质的辩证关系。

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弱电解质的,以及常数。其中常数在最新的教学大纲中已不再要求。

教材从初中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以及高一电离等知识入手,重点说明强电解质在水中全部电离,而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溶液中既有离子,又有分子。同时,教材中配合图画,进一步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转入到对弱电解质的讨论。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知识的核心和后面几节教学的基础,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关于外界条件对的影响,是本节的难点,教材并没有具体介绍,而是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自己应用平衡移动原理来分析,这样安排是因学生已具备讨论该问题的基础,而且通过讨论,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法建议

关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建议以复习相关内容为主,进而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1.课前复习

组织学生复习高一有关强、弱电解质以及化学键的知识。

着重复习:(l)强、弱电解质概念,以及哪类物质是电解质,哪类物质是强电解质,哪类物质是弱电解质;(2)离子键、极性键。

2.课堂教学

建议采用回忆、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组织教学。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电解质的概念并结合实例依据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大小将其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然后再组织学生结合实例讨论各强、弱电解质中的主要化学键,从而得出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关于弱电解质的的教学

这既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建议教学中运用化学平衡知识及学习方法来学习本内容,并注意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重点介绍下面问题。

l.弱电解质的建立

从弱电解质溶液中既存在弱电解质分子、又存在其电离出的离子这一事实出发,对弱电解质(如醋酸)溶于水时各微粒变化情况展开讨论,使学生明确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然后,引导学生联系化学平衡建立的条件,结合课本中图3-3(可制成挂图),讨论的建立。强调指出当弱电解质分子的电离速率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时,电离过程就达到平衡状态。有条件的学校可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2.状态的特征

重点分析醋酸的,与化学平衡的特征相类比,归纳出的特征:

(l)是动态平衡——“动”。

(2)在状态时,溶液中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定”。

(3)是相对的、暂时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变”。

3.外界条件对的影响

利用教材中的讨论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外界条件的变化对的影响,使学生深刻认识影响的因素,并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使用范围。

最后,练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重点强调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中要用可逆号、多元弱酸的电离要分步写。

教学设计方案一

第一课时 电解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定义与实例。

2.电解质分类: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分方法与实例。

能力目标:

1.通过演示电解质导电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索能力。

2.通过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

在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同时,体会结构和性质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1.基础知识导学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在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插入演示实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问题讨论:

(1)是非辩论。

①电解质一定是化合物,非电解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②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

③单质是非电解质。

(2)哪些物质是常见电解质?它们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是不是电解质?为什么?

、氨气溶于水都能导电,是电解质吗?

氯化氢和盐酸都叫电解质吗?

(3)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

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与单位体积中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有关,即与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非绝对数目)有关。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

讨论:试比较0.1L 2mol/l盐酸与2L 0.1mol/l盐酸,哪一种导电能力强?

(4)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区别(指导阅读后填表或讨论)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定义

溶于水后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溶于水后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及具有强极性键的共

价化合物。

某些具有强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电离过程

不可逆过程,无。

可逆过程,具有。

电离程度

几乎100%完全电离。

只有部分电离。

溶液中存在的

微粒

(水分子不计)

只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不存在

电解质分子。

既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又有电解质分子。

实例

绝大多数盐(包括难溶盐)

强酸( )

强碱( )

低价金属氧化物( )

弱酸

( )

弱碱( 、大多数难溶碱如 )

电离方程式

2.重点、难点剖析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是指化合物而言,但认为除电解质之外的物质均是非电解质的说法是错误的,如单质不属于非电解质。

(2)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区别:

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

(3)电解质必须是在水分子的作用或受热熔化后,化合物本身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并不是溶于水能导电化合物都是电解质。如 等溶于水都能导电,但 是非电解质。它们导电的原因是:

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并非 直接电离出来的。

(4)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是由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决定的,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弱。离子浓度大小受电解质的强弱和溶液浓度大小的决定。所以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也不一定弱。

3.思维发展与反馈

把0.01mol纯净的烧碱固体分别投入下列100mL的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有明显变化的是( )

A.0.5mol/L的硫酸 B.0.5mol/L的醋酸溶液

C.0.25mol/L的盐酸 D.0.25mol/L的硫酸铜溶液

随堂练习

1.下列物质:①能导电的是( )

②属于电解质的是( )

③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 溶液 B. C.液态 D.液态

E.蔗糖溶液 F.液氨 G.氨水 H. 溶液

I.石墨 J.无水乙醇

2.把0.05mol 固体分别加入到下列100mL液体中,溶液的导电性基本不变,该液体是( )

A.自来水 B.0.5mol/L盐酸

C.0.5mol/L醋酸 D.0.5mol/L氨水

3.下表中物质的分类组合完全正确的是( )

编号

A

B

C

D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布置作业

第一课时

p60一、填空题(1)

p61二、选择题1.2.

p61三、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

二、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表格填空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定义

化合物类型与结构

电离过程

电离程度

溶液中存在的微粒

(水分子不计)

实例

电离方程式

电离平衡 篇2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定义与实例。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概念。从分类标准角度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跟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等不同分类之间的关系。

(3)理解电离度、电离平衡等含义。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等分类关系的认识,理解分类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掌握用不同分类标准对同一对象进行分类的方法。

(2)通过有关实验,提高从化学实验探究化学本质的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由弱电解质的电离、阴阳离子共存等特征,体会矛盾体双方相附相存的对立统一关系。通过电离平衡中电解质分子的电离、离子间的结合这种动态平衡关系,进一步体验化学平衡的“动”、“定”、“变”等特征。

[重点与难点]

本课时的重点是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本课时的难点是弄清化合物不同分类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

见ppt文件。

课堂练习:

1.下列各组物质全部是弱电解质的是( )。

(A)H2O、NH3·H2O、H3pO4、HF (B)Cu(OH)2、 CH3COOH、C2H5OH、CH3COONa

(C)H2SO3、Ba(OH)2、BaSO4 (D)H2SiO3、H2S、CO2

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除水分子外,不存在其它分子的是( )。

(A)NaF (B)NaHS (C)HNO3 (D)HClO

3.医院里用HgCl2的稀溶液作手术刀的消毒剂,HgCl2熔融时不导电,熔点低。HgS难溶于水,易溶于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关于HgCl2的描述合理的是( )。

(A)是难溶的共价化合物 (B)是离子化合物

(C)是一种强电解质 (D)是一种弱电解质

4.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

(A)熔融氢氧化钠 (B)石墨棒 (C)盐酸溶液 (D)固体氯化钠

5.下列物质容易导电的是( )。

(A)熔融的氯化钠 (B)硝酸钾溶液 (C)硫酸铜晶体 (D)无水乙醇

6.将0.1 mol·L-1的CH3COOH溶液稀释10倍,下列微粒浓度减小得最多的是( )。

(A)CH3COO- (B)OH- (C)H+ (D)CH3COOH

7.浓度与体积都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足量的碳酸钙固体(颗粒大小均相同)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盐酸的反应速率大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B)盐酸的反应速率等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C)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比醋酸更多

(D)盐酸与醋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一样多

8.关于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别,正确的叙述是( )。

(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于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B)强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度大于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度

(C)强电解质在任何浓度的溶液中都100%以离子的形态存在,而弱电解质则大多数以分子的形态存在于溶液中

(D)在一般的浓度下,强电解质的一级电离是不可逆的,而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

9.在一定温度下,在冰醋酸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I)随着加入水的体积V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O”点导电能力为0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

(2)a、b、c三点处,溶液的c(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

(3)a、b、c三点处,电离度最大的是_______;

(4)若要使c点溶液中c(Ac-)增大,溶液的c(H+)减小,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试用简单的实验证明,在醋酸溶液中存在着:CH3COOH H++CH3COO-的电离平衡。要求从促进和抑制CH3COOH电离两个方面写出简要操作、现象及实验所能说明的问题或结论。

课堂练习答案

1A,2C,3D,4D,5AB,6D,7AD。8D。

9.(1)在“O”点处还未加水,是纯醋酸,纯醋酸中醋酸分子没有电离,无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导电能力为0。 (2)c<a<b。(3)c点。(4)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碳酸钠固体;加入镁或锌等金属。

10.(1)在醋酸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2)将上述溶液加热,发现溶液红色明显加深,因为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吸热反应,升温使电离程度增大,H+浓度增大,故溶液红色加深,说明在醋酸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3)向(1)中加入醋酸铵固体,振荡后溶液红色明显变浅,是由于醋酸铵溶解后,CH3COO-增大,平衡向左移动,即电离程度减小,H+减小,故溶液红色变浅。说明在醋酸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

电离平衡 篇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弱电解质的。

2.了解常数的概念。

3.了解影响的因素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

今天学习的内容是:知识。

1.弱电解质电离过程(用图像分析建立)

2.当

则弱电解质电离处于平衡状态,叫,此时溶液中的电解质分子数、离子数保持恒定,各自浓度保持恒定。

3.与化学平衡比较

(1)是动态平衡:即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过程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过程仍在进行,只是其速率相等。

(2)此平衡也是有条件的平衡:当条件改变,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即平衡发生移动。

(3)影响的因素

A.内因的主导因素。

B.外国有:

①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②浓度:

问题讨论:在 的平衡体系中:

①加入 :

②加入 :

③加入 :各离子分子浓度如何变化: 、 、 、 溶液 如何变化?(“变高”,“变低”,“不变”)

(4)常数

(ⅱ)一元弱酸:

(3)一元弱碱

①常数化是温度函数,温度不变K不变。

② 值越大,该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较强; 值越小,该弱电解质越难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越弱;即 值大小可判断弱电解质相对强弱。

③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一级电离程度较大,产生 ,对二级、三级电离产生抑制作用。如:

随堂练习

1.足量镁和一定量的盐酸反应,为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 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

A. B. C. D.

2. 是比碳酸还要弱的酸,为了提高氯水中 的浓度,可加入( )

A. B. C. D.

3.浓度和体积都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足量 固体(颗粒大小均相同)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盐酸的反应速率大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B.盐酸的反应速率等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C.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醋酸更多

D.盐酸和醋酸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样多

4.下列叙述中可说明酸甲比酸乙的酸性强的是( )

A.溶液导电性酸甲大于酸乙

B.钠盐溶液的碱性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时,酸甲的钠盐比酸乙的钠盐弱

C.酸甲中非金属元素比酸乙中非金属元素化合价高

D.酸甲能与酸乙的铵盐反应有酸乙生成

5.有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现将这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 ,发生如下反应:

和 的酸性强弱比较,正确的是( )

A. 较弱 B. 较弱 C.两者相同 D.无法比较

总结、扩展

1.化学平衡知识与知识对照比较。

2.一元弱酸弱碱中 与 的求法:

弱电酸中 浓度: (酸为弱酸物质的量浓度)

弱碱中 浓度: (碱为弱碱物质的量浓度)

3.讨论 中存在哪些微粒?(包括溶剂)

4.扩展

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在常温下,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以它们的系数为方次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该常数叫溶度各( )。例如

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加上其方次)的乘积大于、等于溶度积时出现沉淀,反之沉淀溶解。

(1)某 溶液中 ,如需生成 沉淀,应调整溶液的 使之大于 。

(2)要使0.2mol/L 溶液中的 沉淀较为完全(使 浓度降低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入 溶液,使溶液 为 。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p60一、填空题:2.3.4.

p61四、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

1.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思考]① , 在水溶液中,不导电,它属于非电解质吗?为什么?

② 溶于水能导电,则氨气是电解质吗?为什么?

③共价化合物在液态时,能否导电?为什么?

2.电解质导电实质,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的原因是什么?

二、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区分电解质强弱的依据:

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能力”的大小。

2.电离方程式:

电离方程式书写也不同

(1)强电解质:

(2)弱电解质:

3.强弱电解质与结构关系。

(1)强电解质结构:强碱,盐等离子化合物(低价金属氧化物);

强酸,极性共价化合物;

(2)弱电解质结构:弱酸,弱碱具有极性共价位的共价化合物。

三、弱电解质

1.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浓度),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度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

2.与化学平衡比较

“等”:电离速率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

“定”:离子、分子的浓度保持一定。

“动”:电离过程与离子结合成分子过程始终在进行。

“变”:温度、浓度等条件变化,平衡就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3.影响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升高,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温度降低,向左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2)浓度: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小,平衡向左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4.常数

(1)一元弱酸常数:

(2)一元弱碱常数:

(3)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每步各有电离常数。如:

(4)常数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而与浓度无关。

(5)K的意义:

K值越大,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弱酸、弱碱较强。

K值越小,弱电解质较难电离,其对应弱酸、弱碱较弱。

探究活动

钠与饱和 溶液反应,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运用知识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将钠投入到盛有饱和 溶液的试管中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原因

1.将钠投入到盛有饱和 溶液的试管中

2.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

提示:

在高一学过钠与水的反应,在这时学生能够准确的描述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如:立即与水反应,浮在水面,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响声,最的溶成闪亮小球。对于 溶解度很小也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知识。因此在总结实验现象时,一般不存在问题。

本题的重点在现象的解释上,即用初中学过的溶解平衡与刚学过的等知识来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同学进行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得出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极易溶于水,在水中全部电离,以Na+与OH-形式存在。而 溶于水后,在水中存在:

浓度增大后,向左边移动, 浓度减小,所以 的量会增加,而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水中,物质的溶解度是一定的,所以会析出 沉淀。

电离平衡 篇4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

(1)常识性了解电离平衡常数概念。

(2)理解强、弱电解质分类跟电离平衡的本质联系。

(3)了解碳酸、醋酸、亚硫酸、一水合氨等常见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常数大小,能比较它们的电离能力强弱。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用电离常数比较电解质的电离强弱的方法,提高根据电离强弱判断相关的离子反应能否进行的能力。

(2)通过用运用化学平衡原理解决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问题,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电离平衡移动的分析,教学难点 是电离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教学过程 ]

见ppt文件。

课堂练习:

1.与50 mL 0.5 mol·L-1 (NH4)2SO4溶液中,[NH4+]浓度相同的溶液是( )。

(A)100 mL 1 mol·L-1的氨水

(B)200 mL 0.5 mol·L-1的NH4 Cl溶液

(C)50 mL 0.5 mol·L-1 的CH3 COONH4 溶液

(D)200 mL 1 mol·L-1的NH4 NO3 溶液

2.有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现向这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CO2,发生的反应如下:

NaR + CO2 + H2O =HR+NaHCO3 2NaR/ + CO2 + H2O =2HR/+Na2CO3

比较HR和HR/酸性的强弱,正确的是( )。

(A)HR较弱 (B)HR/较弱 (C)两者相差不大 (D)无法比较

3.某二元酸(简写为H2A)溶液,按下式发生一级和二级电离:

H2A =H++HA- HA- H+ + A2-

测得25℃时0.1 mol·L-1的H2A溶液中c(H+)=0.11 mol·L-1,则该条件下,HA-离子的电离度是( )。

(A)1% (B)9.1% (C)10% (D)20%

4. 20℃时,1LH2S的饱和溶液,浓度约为0.1mol/L,其电离方程式为:

第一步:H2S H+ + HS- 第二步:HS- S2-+H+

若要使该溶液的pH增大的同时c(S2-)减小,可采用的措施是( )。

(A)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 (B)加入适量水

(C)通入适量二氧化硫 (D)加入适量硫酸铜固体

5.在RNH2·H2O RNH3++OH-的平衡中,要使RNH2·H2O的电离度及c(OH-)都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是( )。

(A)通入氯化氢 (B)加少量氢氧化钠固体 (C)加水 (D)升温

6.关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度( )的叙述:① 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② 与溶液的浓度无关;③ 在相同条件下, 的大小表示的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④ 值增大,相应的离子数目随之增大;⑤ 值增大,相应原离子浓度一定增大。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7.某二元酸(简写为H2A)溶液,按下式发生一级和二级电离:

H2A H++HA- HA- H+ + A2-

已知相同浓度时的电离度 (H2A)> (HA-)。设有下列四种溶液:

(A)0.01mol/L的H2A溶液 (B)0.01mol/L的NaHA溶液

(C)0.02mol/L的HCl与0.04mol/L的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

(D)0.02mol/L的NaOH与0.02mol/L的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

据此,填写下列空白(填代号):

(1)c(H+)最大的是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

(2)c(H2A)最大的是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

(3)c(A2-)最大的是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

8.氢硫酸溶液里存在着下列平衡:H2S H++HS-,HS- H++S2-。

(1)当向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时,电离平衡向______________移动;H+浓度________________;S2-浓度__________________。

(2)当向其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时,电离平衡向____移动;H+浓度_______;S2-浓度________。

(3)若将溶液加热至沸腾,H2S浓度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增大溶液中S2-,最好加入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答案

1D,2B,3C,4BC,5D,6B。

7.(1)A,D。(2)C,D。(3)D,A。

8.(1)右;增大;减小。(2)右;减小;增大。(3)减小。(4)氢氧化钠。

电离平衡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定义与实例。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概念。从分类标准角度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跟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等不同分类之间的关系。

(3)理解电离度、电离平衡等含义。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等分类关系的认识,理解分类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掌握用不同分类标准对同一对象进行分类的方法。

(2)通过有关实验,提高从化学实验探究化学本质的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由弱电解质的电离、阴阳离子共存等特征,体会矛盾体双方相附相存的对立统一关系。通过电离平衡中电解质分子的电离、离子间的结合这种动态平衡关系,进一步体验化学平衡的“动”、“定”、“变”等特征。

[重点与难点]

本课时的重点是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本课时的难点是弄清化合物不同分类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见ppt文件。

课堂练习:

1.下列各组物质全部是弱电解质的是( )。

(a)h2o、nh3·h2o、h3po4、hf (b)cu(oh)2、 ch3cooh、c2h5oh、ch3coona

(c)h2so3、ba(oh)2、baso4 (d)h2sio3、h2s、co2

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除水分子外,不存在其它分子的是( )。

(a)naf (b)nahs (c)hno3 (d)hclo

3.医院里用hgcl2的稀溶液作手术刀的消毒剂,hgcl2熔融时不导电,熔点低。hgs难溶于水,易溶于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关于hgcl2的描述合理的是( )。

(a)是难溶的共价化合物 (b)是离子化合物

(c)是一种强电解质 (d)是一种弱电解质

4.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

(a)熔融氢氧化钠 (b)石墨棒 (c)盐酸溶液 (d)固体氯化钠

5.下列物质容易导电的是( )。

(a)熔融的氯化钠 (b)硝酸钾溶液 (c)硫酸铜晶体 (d)无水乙醇

6.将0.1 mol·l-1的ch3cooh溶液稀释10倍,下列微粒浓度减小得最多的是( )。

(a)ch3coo- (b)oh- (c)h+ (d)ch3cooh

7.浓度与体积都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足量的碳酸钙固体(颗粒大小均相同)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盐酸的反应速率大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b)盐酸的反应速率等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c)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比醋酸更多

(d)盐酸与醋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一样多

8.关于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别,正确的叙述是( )。

(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于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b)强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度大于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度

(c)强电解质在任何浓度的溶液中都100%以离子的形态存在,而弱电解质则大多数以分子的形态存在于溶液中

(d)在一般的浓度下,强电解质的一级电离是不可逆的,而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

9.在一定温度下,在冰醋酸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i)随着加入水的体积v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o”点导电能力为0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

(2)a、b、c三点处,溶液的c(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

(3)a、b、c三点处,电离度最大的是_______;

(4)若要使c点溶液中c(ac-)增大,溶液的c(h+)减小,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试用简单的实验证明,在醋酸溶液中存在着:ch3cooh h++ch3coo-的电离平衡。要求从促进和抑制ch3cooh电离两个方面写出简要操作、现象及实验所能说明的问题或结论。

课堂练习答案

1a,2c,3d,4d,5ab,6d,7ad。8d。

9.(1)在“o”点处还未加水,是纯醋酸,纯醋酸中醋酸分子没有电离,无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导电能力为0。 (2)c<a<b。(3)c点。(4)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碳酸钠固体;加入镁或锌等金属。

10.(1)在醋酸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2)将上述溶液加热,发现溶液红色明显加深,因为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吸热反应,升温使电离程度增大,h+浓度增大,故溶液红色加深,说明在醋酸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3)向(1)中加入醋酸铵固体,振荡后溶液红色明显变浅,是由于醋酸铵溶解后,ch3coo-增大,平衡向左移动,即电离程度减小,h+减小,故溶液红色变浅。说明在醋酸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

电离平衡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常识性了解电离平衡常数概念。

(2)理解强、弱电解质分类跟电离平衡的本质联系。

(3)了解碳酸、醋酸、亚硫酸、一水合氨等常见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常数大小,能比较它们的电离能力强弱。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用电离常数比较电解质的电离强弱的方法,提高根据电离强弱判断相关的离子反应能否进行的能力。

(2)通过用运用化学平衡原理解决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问题,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电离平衡移动的分析,教学难点是电离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教学过程]

见ppt文件。

课堂练习:

1.与50 ml 0.5 mol·l-1 (nh4)2so4溶液中,[nh4+]浓度相同的溶液是( )。

(a)100 ml 1 mol·l-1的氨水

(b)200 ml 0.5 mol·l-1的nh4 cl溶液

(c)50 ml 0.5 mol·l-1 的ch3 coonh4 溶液

(d)200 ml 1 mol·l-1的nh4 no3 溶液

2.有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现向这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co2,发生的反应如下:

nar + co2 + h2o = hr+nahco3 2nar/ + co2 + h2o = 2hr/+na2co3

比较hr和hr/酸性的强弱,正确的是( )。

(a)hr较弱 (b)hr/较弱 (c)两者相差不大 (d)无法比较

3.某二元酸(简写为h2a)溶液,按下式发生一级和二级电离:

h2a = h++ha- ha- h+ + a2-

测得25℃时0.1 mol·l-1的h2a溶液中c(h+)=0.11 mol·l-1,则该条件下,ha-离子的电离度是( )。

(a)1% (b)9.1% (c)10% (d)20%

4. 20℃时,1lh2s的饱和溶液,浓度约为0.1mol/l,其电离方程式为:

第一步:h2s h+ + hs- 第二步:hs- s2-+h+

若要使该溶液的ph增大的同时c(s2-)减小,可采用的措施是( )。

(a)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 (b)加入适量水

(c)通入适量二氧化硫 (d)加入适量硫酸铜固体

5.在rnh2·h2o rnh3++oh-的平衡中,要使rnh2·h2o的电离度及c(oh-)都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是( )。

(a)通入氯化氢 (b)加少量氢氧化钠固体 (c)加水 (d)升温

6.关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度( )的叙述:① 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② 与溶液的浓度无关;③ 在相同条件下, 的大小表示的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④ 值增大,相应的离子数目随之增大;⑤ 值增大,相应原离子浓度一定增大。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7.某二元酸(简写为h2a)溶液,按下式发生一级和二级电离:

h2a h++ha- ha- h+ + a2-

已知相同浓度时的电离度 (h2a)> (ha-)。设有下列四种溶液:

(a)0.01mol/l的h2a溶液 (b)0.01mol/l的naha溶液

(c)0.02mol/l的hcl与0.04mol/l的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

(d)0.02mol/l的naoh与0.02mol/l的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

据此,填写下列空白(填代号):

(1)c(h+)最大的是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

(2)c(h2a)最大的是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

(3)c(a2-)最大的是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

8.氢硫酸溶液里存在着下列平衡:h2s h++hs-,hs- h++s2-。

(1)当向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时,电离平衡向______________移动;h+浓度________________;s2-浓度__________________。

(2)当向其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时,电离平衡向____移动;h+浓度_______;s2-浓度________。

(3)若将溶液加热至沸腾,h2s浓度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增大溶液中s2-,最好加入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答案

1d,2b,3c,4bc,5d,6b。

7.(1)a,d。(2)c,d。(3)d,a。

8.(1)右;增大;减小。(2)右;减小;增大。(3)减小。(4)氢氧化钠。

电离平衡 篇7

●教学目的1.通过复习和练习,进一步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盐的水解的知识。2.结合典型的例题和练习,掌握pH的计算方法及电离平衡知识、水解平衡知识的应用。●教学重点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电离平衡的移动2.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3.强酸和强碱的中和滴定●教学难点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平衡移动,多元弱酸的电离平衡2.盐类水解的本质3.有关强酸强碱中和滴定的计算●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方法总结、归纳、讲练结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引言]《电离平衡》这一章的内容与第二章《化学平衡》的知识密切相关,而且本章内容节与节之间也联系紧密,是高考的热点,也是难点,为学好这一章的内容,我们这节课对本章进行复习和回顾。[板书]第三章 复习课[讲述]本章一共四节内容,我们先来复习第一节的内容。[板书]一、电离平衡[师]什么样的物质才存在电离平衡?[生]弱电解质。[师]那么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有何区别和联系呢?请同学们填写下表:[投影][板书]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比较[学生活动:让一个学生把结果填在胶片上][投影显示结果] [师]下面请同学们做以下练习题:[投影]1.下列仅能在水中导电的电解质是( )A.H3pO4 B.NH3C.KOH D.C2H5OH2.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B.在溶液里,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弱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C.同一弱电解质的溶液,当温度或浓度不同时,其导电能力也不相同。D.纯净的强电解质液态时有的导电,有的不导电。3.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H3COOH+H2O CH3COO-+H3O+B.BaSO4 Ba2++SO C.H2CO3 2H++CO D.FeCl3====Fe3++3Cl-答案:1.A 2.B 3.AD[师]那么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与第二章所学的化学平衡有什么联系呢?下面我们复习一下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板书]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说明]以下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问]什么叫电离平衡?[生]在一定条件下,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达到平衡状态。[师]与化学平衡有何共同之处?[生]都是动态平衡,外界条件改变平衡可以发生移动。[师]哪些条件的改变可引起电离平衡移动?[生]浓度、温度[师]温度升高,电离平衡如何移动?[生]正向移动。[师]请同学们看下面这道题。[投影]4.在H2S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①H2S H++HS- ②HS- H++S2-,且知K1>K2,采取下列哪种措施后,既可增大c(S2-)又能提高pH还能使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A.加NaOH B.通入H2S气体C.降温 D.加入Na2S晶体[分析]投影,并由学生填写: 答案:D[师]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大小如何衡量?[生]用电离平衡常数[师]电离平衡常数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生]电解质本身的强弱和温度的高低。[师]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的,各步的电离平衡常数有何关系?[生]一级电离大于二级电离大于三级电离。[板书内容][过渡]水是一种弱电解质,水的电离平衡的移动,可以引起溶液酸碱性的改变,下面我们复习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板书]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1.水的电离[师]水电离出的H+和OH-浓度有何关系?[生]相等。[师]什么叫水的离子积常数?常温下水的离子积是多少?[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水的离子积Kw=c(H+)·c(OH-)(25℃时,Kw=1×10-14)[师]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有哪些?[生]温度、酸、碱、可水解的盐。[师]温度升高,水的电离平衡如何移动?水的离子积是否改变?[生]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水的离子积增大。[师]在水中加酸、碱或可水解的盐时,水的电离平衡如何移动?水电离出的H+和OH-浓度还是否相等?水的离子积是否改变?[学生在回答上述问题时,教师板书] [师]在酸性或碱性的溶液中,H+和OH-浓度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溶液的酸碱性和pH: [师]溶液的酸碱性除可用H+和OH-浓度的相对大小表示以外,还可以用什么的大小表示?[生]pH[师]溶液的pH如何计算?[生]H+浓度的负对数。[师]25℃时,溶液的pH与酸碱性有何关系?[学生回答,教师接上板书] [师]请同学们做以下几道练习题:[投影]1.在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25℃=1×10-14 K35℃=2.1×10-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H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在35℃时,c(H+)>c(OH-)C.水在25℃时,电离程度大D.水的电离是吸热的2. 重水(D2O)的离子积为1.6×10-15,可以用pH一样的定义来规定pD=-lgc(D+),以下关于pD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性溶液pD=7.0B.0.01 mol的NaOD的D2O溶液1 L,其pD=12C.溶解0.01 mol DCl的D2O溶液1 L,其pD=2D.在100 mL 0.25 mol·L-1的DCl重水溶液中,加入50 mL的0.2 mol·L-1的NaOD的重水溶液,其pD=1.03.要使10 mL 0.05 mol·L-1的硫酸溶液pH变为7,应采用的方法是( )A.加水稀释至1000 mLB.加入10 mL 0.1 mol·L-1的氨水C.加入100 mL 0.005 mol·L-1的Ba(OH)2溶液D.加入100 mL 0.05 mol·L-1的NaOH溶液答案:1.D 2.CD 3.C[过渡]不同的盐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是否相同呢?[生]不相同。[师]盐对水的电离的影响程度也就是盐的水解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下面我们复习第三个问题。[板书]三、盐类的水解[师]盐类水解的实质是什么?[板书]1.实质[生]盐电离出的离子与H2O电离出的H+或OH-结合,从而促进水的电离。[师]盐电离出的离子能不能全部或大部分与H2O电离出的离子结合?[生]不能。[师]也就是说盐的水解程度一般来说是微弱的,但也有少数盐可以完全水解或水解程度很大,也就是一些资料上提到的双水解。即阳离子和阴离子都水解,相互促进。如Al2S3、CH3COONH4。那么盐的水解及溶液酸碱性有何规律?[板书]2.规律[生]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教师补充并板书]谁弱谁水解,两弱剧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弱具体定。[师]水解程度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板书]3.影响因素[生]盐水解生成的酸或碱的相对强弱、浓度、温度。[师]这些因素对盐的水解程度的影响有何规律?[生]酸、碱越弱越水解,浓度越小越水解,温度越高越水解。[讲述]盐类水解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某些溶液的配制、化肥的混施、泡沫灭火器的原理等,都涉及盐的水解知识,盐的水解也是常考的知识点,请同学们做下列练习题:[投影]1.将滴有甲基橙试液的饱和醋酸钠溶液加热,溶液的颜色是( )A.黄色不变 B.黄色变橙色C.黄色变红色 D.橙色不变2.有一种酸式盐AHB,它的水溶液呈弱碱性,今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①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AOH和H2B,前者的电离程度大于后者。②H2B不是强酸。 ③HB-的电离程度大于HB-的水解程度。④该盐溶液的电离方程式一般写成:AHB====A++HB- HB-====H++B2-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3.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NH 浓度最大的是( )A.NH4Cl B.NH4HSO4C.CH3COONH4 D.NH4HCO3答案:1.A 2.B 3.B[讲述]本章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中和滴定。[板书]四、酸碱中和滴定1.原理[师]酸碱中和滴定是用一种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浓度的方法,那么中和滴定的原理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cAVA=cBVB[师]为了使实验结果准确,都需要选用哪些仪器?[生]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板书]2.主要仪器:滴定管、锥形瓶。[师]那么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呢?下面请同学们阅读下面一段话,说出其中有几处错误。[板书]3.操作步骤[投影]某学生中和滴定过程如下:①取一支碱式滴定管;②用蒸馏水洗净;③立即加入待测NaOH溶液;④记录液面刻度;⑤用酸式滴定管放出一定量的标准酸液;⑥置于未经标准液润洗的洁净锥形瓶中;⑦加入适量蒸馏水;⑧加入酚酞试液2滴;⑨滴定时,边滴边振荡;⑩眼睛注视滴定管内液面变化;11滴到溶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时,即停止滴定;12记录滴定管液面刻度;13根据滴定管的两次读数得出NaOH溶液的体积为22 mL。[分析]③装待测NaOH溶液的滴定管应用该待测液润洗2~3次。⑩滴定时,眼睛应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11溶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应半分钟内不褪色才能停止滴定,记录刻度。13滴定管读数时,应读到小数点后两位。[小结]这节课我们仅仅是复习了本章的主要知识,那么这些知识在解题中能否灵活应用,还得靠大家自己多练习。[布置作业 ]复习题一、二、三、四、五●板书设计 第三章 复习课一、电离平衡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比较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三、盐类的水解1.实质2.规律:谁弱谁水解,两弱剧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弱具体定。3.影响因素四、酸碱中和滴定1.原理2.主要仪器:滴定管、锥形瓶3.操作步骤●教学说明按要求本章复习课为一课时,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必须把握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严格依据大纲要求,不随意拓宽和加深。在教学中,可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主要知识,并配合典型例题和练习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对本章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加深理解。●考点分析1.强、弱电解质的比较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的导电性,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在一定条件下电离平衡的移动,强酸与弱酸、强碱与弱碱的性质比较,以及由酸性的强弱所表现出的一般反应规律。2.水的电离平衡及其应用3.盐的电离与水解的应用(1)水解平衡的移动(2)电离与水解对溶液酸碱性、微粒数、离子浓度的影响4.溶液pH的计算和判断(1)溶液的稀释。(2)溶液的混合。5.离子浓度大小的判断。6.中和滴定的基本操作及有关计算。

电离平衡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使学生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建立和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使学生初步了解电离平衡常数

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够运用电离平衡理论及其学习方法探究电离平衡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通过设置“讨论题”,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密性和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和准确性。

利用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情感目标

使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教材设置该内容的主要目的是复习强、弱电解质概念,进而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强、弱电解质概念的理解,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打下基础。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化学键理论,都是以前所学的知识,通过建立两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物质结构的层次上认识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温故而知新,便于学生对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决定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第二部分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包括电离平衡的建立及浓度等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是本节的重点和本章的核心,是上一章化学平衡知识的拓展和深化,是学习后面的几节知识的重要基础。通过该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各种平衡体系的共性的认识,并且能够培养学生迁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于本节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比较抽象,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教材中安排了一些插图和表格,使知识形象、生动,以引起学生兴趣,降低学习的难度。本节最后设置的“讨论”题,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部分电离平衡常数,是对电离平衡的定量描述。根据K值,可以判断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大小,比较弱酸、弱碱的相对强弱。对该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使学生对电离平衡的特征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为下一节水的离子积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学到对平衡体系进行定量研究的科学方法。

教法建议

指导学生运用归纳、对比的方法,复习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分析强、弱电解质与化合物分类(酸、碱、盐)、化合物类型(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和化学键类型的关系。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为学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打下良好基础。

指导学生迁移化学平衡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学习电离平衡。

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弱电解质溶于水后不能完全电离的原因是什么?(2)建立电离平衡的条件是什么?(3)电离平衡的特征是什么?(4)改变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让学生联系化学平衡的学习方法进行分析、讨论,独立寻求答案,获取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平衡的原理完全适用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建立起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会类比推理的方法。在本节的教学中,不宜采用注入式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中心地灌输知识,这不仅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知识的能力,而且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可能地使用电教手段,借助电脑动画,形象直观地模拟、演示醋酸的电离平衡的建立过程,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电离平衡的建立和特征,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对于电离平衡常数的教学,要重点介绍其意义,使学生学会运用电离平衡常数的大小比较弱酸或弱碱的相对强弱。而不应涉及有关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这与化学平衡常数的教学思路上完全一致的。

第 1 2 页

电离平衡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电解质导电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索能力。

通过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

在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同时,体会结构和性质的辩证关系。

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电离平衡常数。其中电离平衡常数在最新的教学大纲中已不再要求。

教材从初中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以及高一电离等知识入手,重点说明强电解质在水中全部电离,而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溶液中既有离子,又有分子。同时,教材中配合图画,进一步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转入到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讨论。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知识的核心和后面几节教学的基础,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关于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是本节的难点,教材并没有具体介绍,而是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自己应用平衡移动原理来分析,这样安排是因学生已具备讨论该问题的基础,而且通过讨论,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法建议

关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建议以复习相关内容为主,进而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1.课前复习

组织学生复习高一有关强、弱电解质以及化学键的知识。

着重复习:(l)强、弱电解质概念,以及哪类物质是电解质,哪类物质是强电解质,哪类物质是弱电解质;(2)离子键、极性键。

2.课堂教学

建议采用回忆、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组织教学。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电解质的概念并结合实例依据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大小将其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然后再组织学生结合实例讨论各强、弱电解质中的主要化学键,从而得出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关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教学:

这既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建议教学中运用化学平衡知识及学习方法来学习本内容,并注意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重点介绍下面问题。

l.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

从弱电解质溶液中既存在弱电解质分子、又存在其电离出的离子这一事实出发,对弱电解质(如醋酸)溶于水时各微粒变化情况展开讨论,使学生明确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然后,引导学生联系化学平衡建立的条件,结合课本中图3-3(可制成挂图),讨论电离平衡的建立。强调指出当弱电解质分子的电离速率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时,电离过程就达到平衡状态。有条件的学校可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2.电离平衡状态的特征

重点分析醋酸的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的特征相类比,归纳出电离平衡的特征:

(l)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动”。

(2)在电离平衡状态时,溶液中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定”。

(3)电离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变”。

3.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利用教材中的讨论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外界条件的变化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使学生深刻认识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并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使用范围。

最后,练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重点强调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中要用可逆号、多元弱酸的电离要分步写。

教学设计方案一

第一课时 电解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定义与实例。

2.电解质分类: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分方法与实例。

能力目标:

1.通过演示电解质导电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索能力。

2.通过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

在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同时,体会结构和性质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1.基础知识导学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在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插入演示实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问题讨论:

(1)是非辩论。

①电解质一定是化合物,非电解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②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

③单质是非电解质。

(2)哪些物质是常见电解质?它们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是不是电解质?为什么?

、氨气溶于水都能导电,是电解质吗?

氯化氢和盐酸都叫电解质吗?

(3)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

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与单位体积中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有关,即与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非绝对数目)有关。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

讨论:试比较0.1L 2mol/l盐酸与2L 0.1mol/l盐酸,哪一种导电能力强?

(4)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区别(指导阅读后填表或讨论)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定义

溶于水后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溶于水后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及具有强极性键的共

价化合物。

某些具有强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电离过程

不可逆过程,无电离平衡。

可逆过程,具有电离平衡。

电离程度

几乎100%完全电离。

只有部分电离。

溶液中存在的

微粒

(水分子不计)

只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不存在

电解质分子。

既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又有电解质分子。

实例

绝大多数盐(包括难溶盐)

强酸( )

强碱( )

低价金属氧化物( )

弱酸

( )

弱碱( 、大多数难溶碱如 )

电离方程式

2.重点、难点剖析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是指化合物而言,但认为除电解质之外的物质均是非电解质的说法是错误的,如单质不属于非电解质。

(2)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区别:

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

(3)电解质必须是在水分子的作用或受热熔化后,化合物本身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并不是溶于水能导电化合物都是电解质。如 等溶于水都能导电,但 是非电解质。它们导电的原因是:

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并非 直接电离出来的。

(4)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是由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决定的,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弱。离子浓度大小受电解质的强弱和溶液浓度大小的决定。所以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也不一定弱。

3.思维发展与反馈

把0.01mol纯净的烧碱固体分别投入下列100mL的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有明显变化的是( )

[1] [2] 下一页

电离平衡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电解质导电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索能力。

通过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

在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同时,体会结构和性质的辩证关系。

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电离平衡常数。其中电离平衡常数在最新的教学大纲中已不再要求。

教材从初中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以及高一电离等知识入手,重点说明强电解质在水中全部电离,而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溶液中既有离子,又有分子。同时,教材中配合图画,进一步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转入到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讨论。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知识的核心和后面几节教学的基础,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关于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是本节的难点,教材并没有具体介绍,而是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自己应用平衡移动原理来分析,这样安排是因学生已具备讨论该问题的基础,而且通过讨论,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法建议

关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建议以复习相关内容为主,进而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1.课前复习

组织学生复习高一有关强、弱电解质以及化学键的知识。

着重复习:(l)强、弱电解质概念,以及哪类物质是电解质,哪类物质是强电解质,哪类物质是弱电解质;(2)离子键、极性键。

2.课堂教学

建议采用回忆、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组织教学。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电解质的概念并结合实例依据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大小将其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然后再组织学生结合实例讨论各强、弱电解质中的主要化学键,从而得出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关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教学:

这既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建议教学中运用化学平衡知识及学习方法来学习本内容,并注意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重点介绍下面问题。

l.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

从弱电解质溶液中既存在弱电解质分子、又存在其电离出的离子这一事实出发,对弱电解质(如醋酸)溶于水时各微粒变化情况展开讨论,使学生明确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然后,引导学生联系化学平衡建立的条件,结合课本中图3-3(可制成挂图),讨论电离平衡的建立。强调指出当弱电解质分子的电离速率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时,电离过程就达到平衡状态。有条件的学校可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2.电离平衡状态的特征

重点分析醋酸的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的特征相类比,归纳出电离平衡的特征:

(l)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动”。

(2)在电离平衡状态时,溶液中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定”。

(3)电离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变”。

3.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利用教材中的讨论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外界条件的变化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使学生深刻认识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并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使用范围。

最后,练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重点强调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中要用可逆号、多元弱酸的电离要分步写。

教学设计方案一

第一课时 电解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定义与实例。

2.电解质分类: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分方法与实例。

能力目标:

1.通过演示电解质导电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索能力。

2.通过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

在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同时,体会结构和性质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1.基础知识导学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在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插入演示实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问题讨论:

(1)是非辩论。

①电解质一定是化合物,非电解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②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

③单质是非电解质。

(2)哪些物质是常见电解质?它们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是不是电解质?为什么?

、氨气溶于水都能导电,是电解质吗?

氯化氢和盐酸都叫电解质吗?

(3)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

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与单位体积中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有关,即与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非绝对数目)有关。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

讨论:试比较0.1L 2mol/l盐酸与2L 0.1mol/l盐酸,哪一种导电能力强?

(4)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区别(指导阅读后填表或讨论)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定义

溶于水后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溶于水后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及具有强极性键的共

价化合物。

某些具有强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电离过程

不可逆过程,无电离平衡。

可逆过程,具有电离平衡。

电离程度

几乎100%完全电离。

只有部分电离。

溶液中存在的

微粒

(水分子不计)

只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不存在

电解质分子。

既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又有电解质分子。

实例

绝大多数盐(包括难溶盐)

强酸( )

强碱( )

低价金属氧化物( )

弱酸

( )

弱碱( 、大多数难溶碱如 )

电离方程式

2.重点、难点剖析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是指化合物而言,但认为除电解质之外的物质均是非电解质的说法是错误的,如单质不属于非电解质。

(2)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区别:

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

(3)电解质必须是在水分子的作用或受热熔化后,化合物本身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并不是溶于水能导电化合物都是电解质。如 等溶于水都能导电,但 是非电解质。它们导电的原因是:

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并非 直接电离出来的。

(4)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是由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决定的,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弱。离子浓度大小受电解质的强弱和溶液浓度大小的决定。所以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也不一定弱。

3.思维发展与反馈

把0.01mol纯净的烧碱固体分别投入下列100mL的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有明显变化的是( )

A.0.5mol/L的硫酸 B.0.5mol/L的醋酸溶液

C.0.25mol/L的盐酸 D.0.25mol/L的硫酸铜溶液

随堂练习

1.下列物质:①能导电的是( )

②属于电解质的是( )

③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 溶液 B. C.液态 D.液态

E.蔗糖溶液 F.液氨 G.氨水 H. 溶液

I.石墨 J.无水乙醇

2.把0.05mol 固体分别加入到下列100mL液体中,溶液的导电性基本不变,该液体是( )

A.自来水 B.0.5mol/L盐酸

C.0.5mol/L醋酸 D.0.5mol/L氨水

3.下表中物质的分类组合完全正确的是( )

编号

A

B

C

D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布置作业

第一课时

p60一、填空题(1)

p61二、选择题1.2.

p61三、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

二、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表格填空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定义

化合物类型与结构

电离过程

电离程度

溶液中存在的微粒

(水分子不计)

实例

电离方程式

电离平衡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

3.了解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

今天学习的内容是:“电离平衡”知识。

1.弱电解质电离过程(用图像分析建立)

2.当

则弱电解质电离处于平衡状态,叫“电离平衡”,此时溶液中的电解质分子数、离子数保持恒定,各自浓度保持恒定。

3.与化学平衡比较

(1)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即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过程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过程仍在进行,只是其速率相等。

(2)此平衡也是有条件的平衡:当条件改变,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即平衡发生移动。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内因的主导因素。

B.外因有:

①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②浓度:

问题讨论:在 的平衡体系中:

①加入 :

②加入 :

③加入 :各离子分子浓度如何变化: 、 、 、 溶液 如何变化?(“变高”,“变低”,“不变”)

(4)电离平衡常数

(ⅱ)一元弱酸:

(3)一元弱碱

①电离平衡常数化是温度函数,温度不变K不变。

② 值越大,该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较强; 值越小,该弱电解质越难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越弱;即 值大小可判断弱电解质相对强弱。

③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一级电离程度较大,产生 ,对二级、三级电离产生抑制作用。如:

随堂练习

1.足量镁和一定量的盐酸反应,为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 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

A. B. C. D.

2. 是比碳酸还要弱的酸,为了提高氯水中 的浓度,可加入( )

A. B. C. D.

3.浓度和体积都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足量 固体(颗粒大小均相同)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盐酸的反应速率大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B.盐酸的反应速率等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C.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醋酸更多

D.盐酸和醋酸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样多

4.下列叙述中可说明酸甲比酸乙的酸性强的是( )

A.溶液导电性酸甲大于酸乙

B.钠盐溶液的碱性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时,酸甲的钠盐比酸乙的钠盐弱

C.酸甲中非金属元素比酸乙中非金属元素化合价高

D.酸甲能与酸乙的铵盐反应有酸乙生成

5.有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现将这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 ,发生如下反应:

和 的酸性强弱比较,正确的是( )

A. 较弱 B. 较弱 C.两者相同 D.无法比较

总结、扩展

1.化学平衡知识与电离平衡知识对照比较。

2.一元弱酸弱碱中 与 的求法:

弱电酸中 浓度: (酸为弱酸物质的量浓度)

弱碱中 浓度: (碱为弱碱物质的量浓度)

3.讨论 中存在哪些微粒?(包括溶剂)

4.扩展

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在常温下,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以它们的系数为方次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该常数叫溶度各( )。例如

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加上其方次)的乘积大于、等于溶度积时出现沉淀,反之沉淀溶解。

(1)某 溶液中 ,如需生成 沉淀,应调整溶液的 使之大于 。

(2)要使0.2mol/L 溶液中的 沉淀较为完全(使 浓度降低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入 溶液,使溶液 为 。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p60一、填空题:2.3.4.

p61四、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

1.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思考]① , 在水溶液中,不导电,它属于非电解质吗?为什么?

② 溶于水能导电,则氨气是电解质吗?为什么?

③共价化合物在液态时,能否导电?为什么?

2.电解质导电实质,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的原因是什么?

二、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区分电解质强弱的依据:

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能力”的大小。

2.电离方程式:

电离方程式书写也不同

(1)强电解质:

(2)弱电解质:

3.强弱电解质与结构关系。

(1)强电解质结构:强碱,盐等离子化合物(低价金属氧化物);

强酸,极性共价化合物;

(2)弱电解质结构:弱酸,弱碱具有极性共价位的共价化合物。

三、弱电解质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浓度),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度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2.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比较

“等”:电离速率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

“定”:离子、分子的浓度保持一定。

“动”:电离过程与离子结合成分子过程始终在进行。

“变”:温度、浓度等条件变化,平衡就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3.影响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升高,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温度降低,电离平衡向左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2)浓度: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小,平衡向左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4.电离平衡常数

(1)一元弱酸电离平衡常数:

(2)一元弱碱电离平衡常数:

(3)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每步各有电离常数。如:

(4)电离平衡常数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而与浓度无关。

(5)K的意义:

K值越大,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弱酸、弱碱较强。

K值越小,弱电解质较难电离,其对应弱酸、弱碱较弱。

电离平衡 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使学生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建立和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使学生初步了解电离平衡常数

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够运用电离平衡理论及其学习方法探究电离平衡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通过设置“讨论题”,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密性和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和准确性。

利用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情感目标

使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教材设置该内容的主要目的是复习强、弱电解质概念,进而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强、弱电解质概念的理解,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打下基础。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化学键理论,都是以前所学的知识,通过建立两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物质结构的层次上认识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温故而知新,便于学生对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决定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第二部分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包括电离平衡的建立及浓度等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是本节的重点和本章的核心,是上一章化学平衡知识的拓展和深化,是学习后面的几节知识的重要基础。通过该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各种平衡体系的共性的认识,并且能够培养学生迁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于本节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比较抽象,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教材中安排了一些插图和表格,使知识形象、生动,以引起学生兴趣,降低学习的难度。本节最后设置的“讨论”题,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部分电离平衡常数,是对电离平衡的定量描述。根据K值,可以判断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大小,比较弱酸、弱碱的相对强弱。对该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使学生对电离平衡的特征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为下一节水的离子积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学到对平衡体系进行定量研究的科学方法。

教法建议

指导学生运用归纳、对比的方法,复习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分析强、弱电解质与化合物分类(酸、碱、盐)、化合物类型(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和化学键类型的关系。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为学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打下良好基础。

指导学生迁移化学平衡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学习电离平衡。

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弱电解质溶于水后不能完全电离的原因是什么?(2)建立电离平衡的条件是什么?(3)电离平衡的特征是什么?(4)改变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让学生联系化学平衡的学习方法进行分析、讨论,独立寻求答案,获取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平衡的原理完全适用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建立起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会类比推理的方法。在本节的教学中,不宜采用注入式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中心地灌输知识,这不仅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知识的能力,而且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可能地使用电教手段,借助电脑动画,形象直观地模拟、演示醋酸的电离平衡的建立过程,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电离平衡的建立和特征,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对于电离平衡常数的教学,要重点介绍其意义,使学生学会运用电离平衡常数的大小比较弱酸或弱碱的相对强弱。而不应涉及有关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这与化学平衡常数的教学思路上完全一致的。

教学设计方案一

第一课时 电解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定义与实例。

2.电解质分类: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分方法与实例。

能力目标:

1.通过演示电解质导电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索能力。

2.通过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

在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同时,体会结构和性质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1.基础知识导学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在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插入演示实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问题讨论:

(1)是非辩论。

①电解质一定是化合物,非电解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②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

③单质是非电解质。

(2)哪些物质是常见电解质?它们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是不是电解质?为什么?

、氨气溶于水都能导电,是电解质吗?

氯化氢和盐酸都叫电解质吗?

(3)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

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与单位体积中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有关,即与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非绝对数目)有关。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

讨论:试比较0.1L 2mol/l盐酸与2L 0.1mol/l盐酸,哪一种导电能力强?

(4)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区别(指导阅读后填表或讨论)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定义

溶于水后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溶于水后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及具有强极性键的共

价化合物。

某些具有强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电离过程

不可逆过程,无电离平衡。

可逆过程,具有电离平衡。

电离程度

几乎100%完全电离。

只有部分电离。

溶液中存在的

微粒

(水分子不计)

只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不存在

电解质分子。

既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又有电解质分子。

实例

绝大多数盐(包括难溶盐)

强酸:

强碱:

低价金属氧化物:

弱酸:

弱碱( 、大多数难溶碱如 )

电离方程式

2.重点、难点剖析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是指化合物而言,但认为除电解质之外的物质均是非电解质的说法是错误的,如单质不属于非电解质。

(2)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区别:

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

(3)电解质必须是在水分子的作用或受热熔化后,化合物本身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并不是溶于水能导电化合物都是电解质。如 等溶于水都能导电,但 是非电解质。它们导电的原因是: 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并非 直接电离出来的。

(4)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是由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决定的,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弱。离子浓度大小受电解质的强弱和溶液浓度大小的决定。所以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也不一定弱。

3.思维发展与反馈

把0.01mol纯净的烧碱固体分别投入下列100mL的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有明显变化的是( )

A.0.5mol/L的硫酸 B.0.5mol/L的醋酸溶液

C.0.25mol/L的盐酸 D.0.25mol/L的硫酸铜溶液

随堂练习

1.下列物质:①能导电的是( )

②属于电解质的是( )

③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 溶液 B.

C.液态 D.液态

E.蔗糖溶液 F.液氨 G.氨水 H. 溶液

I.石墨 J.无水乙醇

2.把0.05mol 固体分别加入到下列100mL液体中,溶液的导电性基本不变,该液体是( )

A.自来水 B.0.5mol/L盐酸

C.0.5mol/L醋酸 D.0.5mol/L氨水

3.下表中物质的分类组合完全正确的是( )

编号

A

B

C

D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布置作业

第一课时

p60一、填空题(1)

p61二、选择题1.2.

p61三、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

二、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表格填空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定义

化合物类型与结构

电离过程

电离程度

溶液中存在的微粒

(水分子不计)

实例

电离方程式

探究活动

钠与饱和 溶液反应,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运用电离平衡知识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将钠投入到盛有饱和 溶液的试管中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原因

1.将钠投入到盛有饱和 溶液的试管中

2.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

提示:

在高一学过钠与水的反应,在这时学生能够准确的描述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如:立即与水反应,浮在水面,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响声,最的溶成闪亮小球。对于 溶解度很小也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知识。因此在总结实验现象时,一般不存在问题。

本题的重点在现象的解释上,即用初中学过的溶解平衡与刚学过的电离平衡等知识来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同学进行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得出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极易溶于水,在水中全部电离,以Na+与OH-形式存在。而 溶于水后,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

浓度增大后,电离平衡向左边移动, 浓度减小,所以 的量会增加,而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水中,物质的溶解度是一定的,所以会析出 沉淀。

电离平衡 篇13

第二课时 电离平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

3.了解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

今天学习的内容是:“电离平衡”知识。

1.弱电解质电离过程(用图像分析建立)

2.当

则弱电解质电离处于平衡状态,叫“电离平衡”,此时溶液中的电解质分子数、离子数保持恒定,各自浓度保持恒定。

3.与化学平衡比较

(1)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即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过程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过程仍在进行,只是其速率相等。

(2)此平衡也是有条件的平衡:当条件改变,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即平衡发生移动。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内因的主导因素。

B.外国有:

①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②浓度:

问题讨论:在 的平衡体系中:

①加入 :

②加入 :

③加入 :各离子分子浓度如何变化: 、 、 、 溶液 如何变化?(“变高”,“变低”,“不变”)

(4)电离平衡常数

(ⅱ)一元弱酸:

(3)一元弱碱

①电离平衡常数化是温度函数,温度不变K不变。

② 值越大,该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较强; 值越小,该弱电解质越难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越弱;即 值大小可判断弱电解质相对强弱。

③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一级电离程度较大,产生 ,对二级、三级电离产生抑制作用。如:

随堂练习

1.足量镁和一定量的盐酸反应,为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 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

A. B. C. D.

2. 是比碳酸还要弱的酸,为了提高氯水中 的浓度,可加入( )

A. B. C. D.

3.浓度和体积都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足量 固体(颗粒大小均相同)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盐酸的反应速率大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B.盐酸的反应速率等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C.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醋酸更多

D.盐酸和醋酸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样多

4.下列叙述中可说明酸甲比酸乙的酸性强的是( )

A.溶液导电性酸甲大于酸乙

B.钠盐溶液的碱性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时,酸甲的钠盐比酸乙的钠盐弱

C.酸甲中非金属元素比酸乙中非金属元素化合价高

D.酸甲能与酸乙的铵盐反应有酸乙生成

5.有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现将这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 ,发生如下反应:

和 的酸性强弱比较,正确的是( )

A. 较弱 B. 较弱 C.两者相同 D.无法比较

总结、扩展

1.化学平衡知识与电离平衡知识对照比较。

2.一元弱酸弱碱中 与 的求法:

弱电酸中 浓度: (酸为弱酸物质的量浓度)

弱碱中 浓度: (碱为弱碱物质的量浓度)

3.讨论 中存在哪些微粒?(包括溶剂)

4.扩展

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在常温下,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以它们的系数为方次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该常数叫溶度各( )。例如

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加上其方次)的乘积大于、等于溶度积时出现沉淀,反之沉淀溶解。

(1)某 溶液中 ,如需生成 沉淀,应调整溶液的 使之大于 。

(2)要使0.2mol/L 溶液中的 沉淀较为完全(使 浓度降低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入 溶液,使溶液 为 。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p60一、填空题:2.3.4.

p61四、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

1.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思考]① , 在水溶液中,不导电,它属于非电解质吗?为什么?

② 溶于水能导电,则氨气是电解质吗?为什么?

③共价化合物在液态时,能否导电?为什么?

2.电解质导电实质,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的原因是什么?

二、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区分电解质强弱的依据:

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能力”的大小。

2.电离方程式:

电离方程式书写也不同

(1)强电解质:

(2)弱电解质:

3.强弱电解质与结构关系。

(1)强电解质结构:强碱,盐等离子化合物(低价金属氧化物);

强酸,极性共价化合物;

(2)弱电解质结构:弱酸,弱碱具有极性共价位的共价化合物。

三、弱电解质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浓度),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度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2.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比较

“等”:电离速率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

“定”:离子、分子的浓度保持一定。

“动”:电离过程与离子结合成分子过程始终在进行。

“变”:温度、浓度等条件变化,平衡就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3.影响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升高,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温度降低,电离平衡向左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2)浓度: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小,平衡向左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4.电离平衡常数

(1)一元弱酸电离平衡常数:

(2)一元弱碱电离平衡常数:

(3)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每步各有电离常数。如:

(4)电离平衡常数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而与浓度无关。

(5)K的意义:

K值越大,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弱酸、弱碱较强。

K值越小,弱电解质较难电离,其对应弱酸、弱碱较弱。

探究活动

钠与饱和 溶液反应,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运用电离平衡知识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将钠投入到盛有饱和 溶液的试管中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原因

1.将钠投入到盛有饱和 溶液的试管中

2.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

提示:

在高一学过钠与水的反应,在这时学生能够准确的描述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如:立即与水反应,浮在水面,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响声,最的溶成闪亮小球。对于 溶解度很小也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知识。因此在总结实验现象时,一般不存在问题。

本题的重点在现象的解释上,即用初中学过的溶解平衡与刚学过的电离平衡等知识来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同学进行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得出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极易溶于水,在水中全部电离,以Na+与OH-形式存在。而 溶于水后,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

浓度增大后,电离平衡向左边移动, 浓度减小,所以 的量会增加,而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水中,物质的溶解度是一定的,所以会析出 沉淀。

电离平衡 篇14

第二课时 电离平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

3.了解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

今天学习的内容是:“电离平衡”知识。

1.弱电解质电离过程(用图像分析建立)

2.当

则弱电解质电离处于平衡状态,叫“电离平衡”,此时溶液中的电解质分子数、离子数保持恒定,各自浓度保持恒定。

3.与化学平衡比较

(1)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即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过程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过程仍在进行,只是其速率相等。

(2)此平衡也是有条件的平衡:当条件改变,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即平衡发生移动。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内因的主导因素。

B.外因有:

①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②浓度:

问题讨论:在 的平衡体系中:

①加入 :

②加入 :

③加入 :各离子分子浓度如何变化: 、 、 、 溶液 如何变化?(“变高”,“变低”,“不变”)

(4)电离平衡常数

(ⅱ)一元弱酸:

(3)一元弱碱

①电离平衡常数化是温度函数,温度不变K不变。

② 值越大,该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较强; 值越小,该弱电解质越难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越弱;即 值大小可判断弱电解质相对强弱。

③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一级电离程度较大,产生 ,对二级、三级电离产生抑制作用。如:

随堂练习

1.足量镁和一定量的盐酸反应,为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 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

A. B. C. D.

2. 是比碳酸还要弱的酸,为了提高氯水中 的浓度,可加入( )

A. B. C. D.

3.浓度和体积都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足量 固体(颗粒大小均相同)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盐酸的反应速率大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B.盐酸的反应速率等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C.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醋酸更多

D.盐酸和醋酸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样多

4.下列叙述中可说明酸甲比酸乙的酸性强的是( )

A.溶液导电性酸甲大于酸乙

B.钠盐溶液的碱性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时,酸甲的钠盐比酸乙的钠盐弱

C.酸甲中非金属元素比酸乙中非金属元素化合价高

D.酸甲能与酸乙的铵盐反应有酸乙生成

5.有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现将这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 ,发生如下反应:

和 的酸性强弱比较,正确的是( )

A. 较弱 B. 较弱 C.两者相同 D.无法比较

总结、扩展

1.化学平衡知识与电离平衡知识对照比较。

2.一元弱酸弱碱中 与 的求法:

弱电酸中 浓度: (酸为弱酸物质的量浓度)

弱碱中 浓度: (碱为弱碱物质的量浓度)

3.讨论 中存在哪些微粒?(包括溶剂)

4.扩展

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在常温下,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以它们的系数为方次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该常数叫溶度各( )。例如

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加上其方次)的乘积大于、等于溶度积时出现沉淀,反之沉淀溶解。

(1)某 溶液中 ,如需生成 沉淀,应调整溶液的 使之大于 。

(2)要使0.2mol/L 溶液中的 沉淀较为完全(使 浓度降低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入 溶液,使溶液 为 。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p60一、填空题:2.3.4.

p61四、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

1.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思考]① , 在水溶液中,不导电,它属于非电解质吗?为什么?

② 溶于水能导电,则氨气是电解质吗?为什么?

③共价化合物在液态时,能否导电?为什么?

2.电解质导电实质,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的原因是什么?

二、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区分电解质强弱的依据:

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能力”的大小。

2.电离方程式:

电离方程式书写也不同

(1)强电解质:

(2)弱电解质:

3.强弱电解质与结构关系。

(1)强电解质结构:强碱,盐等离子化合物(低价金属氧化物);

强酸,极性共价化合物;

(2)弱电解质结构:弱酸,弱碱具有极性共价位的共价化合物。

三、弱电解质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浓度),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度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2.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比较

“等”:电离速率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

“定”:离子、分子的浓度保持一定。

“动”:电离过程与离子结合成分子过程始终在进行。

“变”:温度、浓度等条件变化,平衡就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3.影响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升高,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温度降低,电离平衡向左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2)浓度: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小,平衡向左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4.电离平衡常数

(1)一元弱酸电离平衡常数:

(2)一元弱碱电离平衡常数:

(3)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每步各有电离常数。如:

(4)电离平衡常数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而与浓度无关。

(5)K的意义:

K值越大,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弱酸、弱碱较强。

K值越小,弱电解质较难电离,其对应弱酸、弱碱较弱。

电离平衡 篇1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

3.了解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

今天学习的内容是:“电离平衡”知识。

1.弱电解质电离过程(用图像分析建立)

2.当

则弱电解质电离处于平衡状态,叫“电离平衡”,此时溶液中的电解质分子数、离子数保持恒定,各自浓度保持恒定。

3.与化学平衡比较

(1)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即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过程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过程仍在进行,只是其速率相等。

(2)此平衡也是有条件的平衡:当条件改变,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即平衡发生移动。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内因的主导因素。

B.外因有:

①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②浓度:

问题讨论:在 的平衡体系中:

①加入 :

②加入 :

③加入 :各离子分子浓度如何变化: 、 、 、 溶液 如何变化?(“变高”,“变低”,“不变”)

(4)电离平衡常数

(ⅱ)一元弱酸:

(3)一元弱碱

①电离平衡常数化是温度函数,温度不变K不变。

② 值越大,该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较强; 值越小,该弱电解质越难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越弱;即 值大小可判断弱电解质相对强弱。

③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一级电离程度较大,产生 ,对二级、三级电离产生抑制作用。如:

随堂练习

1.足量镁和一定量的盐酸反应,为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 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

A. B. C. D.

2. 是比碳酸还要弱的酸,为了提高氯水中 的浓度,可加入( )

A. B. C. D.

3.浓度和体积都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足量 固体(颗粒大小均相同)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盐酸的反应速率大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B.盐酸的反应速率等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C.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醋酸更多

D.盐酸和醋酸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样多

4.下列叙述中可说明酸甲比酸乙的酸性强的是( )

A.溶液导电性酸甲大于酸乙

B.钠盐溶液的碱性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时,酸甲的钠盐比酸乙的钠盐弱

C.酸甲中非金属元素比酸乙中非金属元素化合价高

D.酸甲能与酸乙的铵盐反应有酸乙生成

5.有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现将这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 ,发生如下反应: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