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教案大全 >  化学教案 >  高中化学教案 >  高一化学教案 >

一氧化碳 教案

一氧化碳 教案(通用8篇)

一氧化碳 教案 篇1

教学重点及难点:

1.CO化学性质实验的组合设计和实施。

2.使用CO时的防毒意识和处理手段。

教学过程 :

引入:通过回忆、对比、观察、阅读,初步认识CO的主要性质。

[讲解] CO和CO2都是碳家族的氧化物,CO2在前面刚刚学过,利用对比和观察法来初步认识CO。

[展示] CO、CO2样品(CO的贮气瓶内有水)

[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快速阅读教材、讨论发言、填表记录。

学生:回忆已有的CO2知识、观察实物、阅读教材、师生对话、填表、对比CO2认识CO。

CO2

CO

色味态

无色无味气体

无色无味气体

溶解性

可溶

难溶

可燃性

不燃烧

不支持燃烧

可燃

氧化性还原性

弱氧化性

还原性

与碱液反应

可反应

不反应

特性

有毒

展开:

提出探究问题:如何用实验验证CO的化学性质?

(明确CO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不与石灰水等碱液反应。)

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设计、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协助解决疑难问题、了解设计思路。

分组讨论、可用三个独立实验来验证,也可用一个实验全解决。

l 三个实验分别考虑时,可参考H2、CO2的性质实验,但要考虑CO的毒性改造装置,通过改造形成初步设计。

可燃性:改H2燃烧装置,倒扣烧杯内壁涂石灰水

还原性:改H2还原CuO的装置

1.普通试管改成双通试管

2.加尾气中CO2的检验、除去装置(石灰水洗气瓶)

3.加尾气中CO的处理装置(酒精灯点燃)

不与石灰水反应:改CO2与石灰水反应的装置:在盛石灰水的试管口加双孔塞,加一尖嘴导管点燃CO。

l 设计一个实验装置时,实验顺序为:先检验不与石灰水反应装置、干燥CO装置、还原CuO装置、检验CO2的生成并除尾气中的CO2装置、最后点燃CO并检验CO2的生成装置。

组织交流:强调CO的毒性,讨论防毒的几种办法,强化环保意识。特别是检验还原性、与碱液反应情况时要考虑CO的吸收和处理。

l 每个小组选代表展示本组实验设计、说明设计意图。

l 其他同学质疑。

l 充分讨论后组内再修改方案。

CO尾气处理的主要方法:

1.点燃(无CO2)

2.回收

实施方案:

l 首先组织同学讨论实验步骤(一个实验组),再次强化防毒意识,确保实验成功;

l 然后协助代表组实验;

l 提醒其他组记录实验现象。

l 选出一组代表(设计一个实验的小组代表)

l 讨论实验步骤

1.连接仪器(连)

2.检查气密性(查)

3.装药品(装)

4.通CO气体(通),立即点燃尾气(点)

5.加热氧化铜(点)

6.先停止加热(灭)、再停止通气,停止点燃尾气(停)

l 在教师监控下、在毒气柜内实验。

l 其他小组同学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总结:

l 引导学生在实验基础上形成知识,明确物质的化学性质源于化学实验。

l 同时第三次强

调在实验室使用CO时自我保护、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方法。

小组讨论、自愿发言

l 总结CO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还原性

3.不与石灰水等碱液反应

l 总结毒性

在实验室使用CO时注意通风、尾气吸收或处理、操作要得当,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注意环境保护。

结束:讨论CO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产生、应用、尾气处理等问题

引导学生讨论思考题,了解实际生活生产中CO的产生、防毒与中毒处理、用途,形成对CO全面、辩证的认识。

思考、讨论、发言、答题

l 讨论课上思考题

1.冬天用煤火取暖,使用不当会发生煤气中毒,为了防止中毒,在炉子上放一盆水,管用吗?

2.冬天,在已发动但未行驶的小轿车中取暖,引起汽车尾气中毒,如何处理?。

3.钢铁厂利用大量的煤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还原氧化铁炼铁,会给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吗?

l 形成认识:

1.CO有毒。利用其性质考虑处理CO,防止环境污染、防止中毒的正确方法。

2.合理使用CO,不会引起中毒。

3.CO有用。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

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访谈等方法,了解身边的化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l 记录课后思考题:调查你身边产生CO较多的地方,了解或设想处理方法。课后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全班展示交流

一氧化碳 教案 篇2

一氧化碳的性质:

从CO和的化学式可以看出:CO分子比分子少1个氧原子。由于分子构成的不同,两者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别。(结构决定性质)。

【指导阅读】 阅读97页第1自然段(注意与物理性质的比较)。

1.物理性质:CO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提问:制取CO气体时应如何收集?

归纳: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因CO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很接近,而且有剧毒。应采用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现象:发出蓝色火焰、放热。

特别指出:和其他可燃气体一样,点燃CO之前必须先验纯。

提问:为什么要验纯?怎样验纯?

明确:若CO不纯,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因CO的爆炸极限是12.5%~74%。验纯的方法同氢气的验纯。

讲述: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CO在燃烧时所产生的。(引导学生看图课本第97页5-22)。水煤气是CO和的混合气。

引导回忆: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还能夺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如氢气还原氧化铜。

设问:CO是否也能夺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元素?

演示:

指导学生思考:①实验的仪器、药品有哪些?②课本上图5-23、图5-13、图5-18有什么明显区别?③主要操作步骤有哪些?

要求学生观察:①玻璃管中发生了什么变化?②澄清石灰水溶液中产生了什么现象?

让学生分析有关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归纳并出示小黑板:

药品:CO、CuO、溶液。

仪器:铁架台、玻璃管、单孔橡皮塞、双孔橡皮塞、酒精灯、导管、细口瓶、气球。

步骤:

①先通一会儿CO气体;(为什么?)

②点燃酒精灯加热;

③停止加热;

④处理收集到的尾气。

现象: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为光亮的红色固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CO使CuO还原成Cu,同时生成。在该反应中,CO是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强调:

①CO必须干燥、纯净。这样有利于反应的进行,也避免了实验事故的发生。

②增加尾气收集装置是十分必要的。因从导管进入细口瓶的气体中或多或少含有CO,而CO不允许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③尾气的处理方法不是唯一的,课本99页图给出了处理尾气的另一种方法。

提问:还原CuO、C还原CuO、CO不原CuO,三个反应有何异同点?

归纳:①反应CuO中均为氧化剂,、C、CO分别作还原剂。②前两个反应属置换反应,最后一个不是。

讨论:CO有哪些重要用途?(提示:性质决定用途)

归纳并板书:

① 作气体燃料;

② 作冶金工业上的还原剂。

高炉炼铁的化学反应原理是:

讨论:如何实现CO和CO2之间的相互转变?

归纳并板书:与CO之间的互相转变。

提问:煤气中毒是怎么回事?

讲解: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煤气中毒就是CO中毒。因为CO能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的输氧功能受到破坏,从而导致体内缺氧,产生头痛、昏迷,严重时发生死亡。

3.CO的毒性:

CO剧毒!!使用时必须注意安全。

讨论:如何防止CO中毒?

讲解:使用时应注意通风、排气。在液化煤气中添加具有特殊气味的物质能帮助人们判断是否发生了煤气泄漏,避免中毒、爆炸事故的发生。

提问:空气中有无CO气体呢?如果有,会产生怎样的危害性?

阅读:99页中间部分。

明确:①空气中气体污染物有CO、等。②CO主要来自汽车排放的尾气等。③空气污染的危害性极大,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

4.CO对空气的污染。

CO危害严重!造成环境污染有很多人为的因素。每个人都应增强环保意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一氧化碳 教案 篇3

一氧化碳的性质:

从CO和的化学式可以看出:CO分子比分子少1个氧原子。由于分子构成的不同,两者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别。(结构决定性质)。

【指导阅读】 阅读97页第1自然段(注意与物理性质的比较)。

1.物理性质:CO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提问:制取CO气体时应如何收集?

归纳: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因CO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很接近,而且有剧毒。应采用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现象:发出蓝色火焰、放热。

特别指出:和其他可燃气体一样,点燃CO之前必须先验纯。

提问:为什么要验纯?怎样验纯?

明确:若CO不纯,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因CO的爆炸极限是12.5%~74%。验纯的方法同氢气的验纯。

讲述: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CO在燃烧时所产生的。(引导学生看图课本第97页5-22)。水煤气是CO和的混合气。

引导回忆: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还能夺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如氢气还原氧化铜。

设问:CO是否也能夺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元素?

演示:

指导学生思考:①实验的仪器、药品有哪些?②课本上图5-23、图5-13、图5-18有什么明显区别?③主要操作步骤有哪些?

要求学生观察:①玻璃管中发生了什么变化?②澄清石灰水溶液中产生了什么现象?

让学生分析有关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归纳并出示小黑板:

药品:CO、CuO、溶液。

仪器:铁架台、玻璃管、单孔橡皮塞、双孔橡皮塞、酒精灯、导管、细口瓶、气球。

步骤:

①先通一会儿CO气体;(为什么?)

②点燃酒精灯加热;

③停止加热;

④处理收集到的尾气。

现象: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为光亮的红色固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CO使CuO还原成Cu,同时生成。在该反应中,CO是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强调:

①CO必须干燥、纯净。这样有利于反应的进行,也避免了实验事故的发生。

②增加尾气收集装置是十分必要的。因从导管进入细口瓶的气体中或多或少含有CO,而CO不允许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③尾气的处理方法不是唯一的,课本99页图给出了处理尾气的另一种方法。

提问:还原CuO、C还原CuO、CO不原CuO,三个反应有何异同点?

归纳:①反应CuO中均为氧化剂,、C、CO分别作还原剂。②前两个反应属置换反应,最后一个不是。

讨论:CO有哪些重要用途?(提示:性质决定用途)

归纳并板书:

① 作气体燃料;

② 作冶金工业上的还原剂。

高炉炼铁的化学反应原理是:

讨论:如何实现CO和CO2之间的相互转变?

归纳并板书:与CO之间的互相转变。

提问:煤气中毒是怎么回事?

讲解: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煤气中毒就是CO中毒。因为CO能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的输氧功能受到破坏,从而导致体内缺氧,产生头痛、昏迷,严重时发生死亡。

3.CO的毒性:

CO剧毒!!使用时必须注意安全。

讨论:如何防止CO中毒?

讲解:使用时应注意通风、排气。在液化煤气中添加具有特殊气味的物质能帮助人们判断是否发生了煤气泄漏,避免中毒、爆炸事故的发生。

提问:空气中有无CO气体呢?如果有,会产生怎样的危害性?

阅读:99页中间部分。

明确:①空气中气体污染物有CO、等。②CO主要来自汽车排放的尾气等。③空气污染的危害性极大,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

4.CO对空气的污染。

CO危害严重!造成环境污染有很多人为的因素。每个人都应增强环保意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一氧化碳 教案 篇4

怀宁县石镜初中 陈善文[知识教学点]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一氧化碳的毒性且其对环境的污染。[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难点: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组成的不同,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3.疑点:向炉火中撒少量的水后,为何炉火烧得更旺?4.解决方法:(1)学生阅读教材,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物理性质。(2)教师演示试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讨论分析,了解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3)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保观念。[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2.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3.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毒性和对环境的污染。(二)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写出碳单质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引言:我们知道碳有两种氧化物:CO和CO2。CO和CO2在分子组成上,它们只相差一个氧原子,这种组成上的差异会给它们性质上带来什么差异呢?下面,我们来学习CO的某些特性。[板书]:一.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1.物理性质(与CO2相比较)复习提问:CO2有哪些物理性质呢?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97第一段,从颜色、状态、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比较一下CO和CO2的物理性质[板书]: 色、味、态密度溶解性 CO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CO2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大能溶于水2.化学性质(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教师活动:演示实验5—10。学生活动:(1)观察火焰颜色,当把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时,观察石灰水变化。(2)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有何物质生成?写出化学方程式。讲解:CO和H2都有可燃性,它与O2(或空气)混合后点燃都有可能发生爆炸,注意点燃前应检验CO气体的纯度。提问:(1)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CO和H2?(2)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CO和CO2?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目的意图:使学生认识到CO和H2的化学性质比较相似,可根据它们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物不同来区别;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根据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区别。[板书]:(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教师活动:讲解演示实验5—11。学生活动:观察黑色氧化铜的变化和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有什么物质生成,并写出化学方程式。讲解:CO在反应中夺取了CuO中的O,使CuO还原成Cu,同时生成CO2。反应说明CO具有还原性,这个特性与O2、C相似。[板书]: COH2C 可燃性2CO + O2 ==2CO2蓝色火焰2H2 + O2 ==2H2O淡蓝色火焰C + O2 ==CO2 还原性CO+CuO==Cu+CO2H2+CuO==Cu+H2OC+2CuO==Cu+CO23.一氧化碳的用途提问: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思考它有哪些用途?学生活动:①总结出一氧化碳的用途。②阅读教材中的选学材料,了解水煤气的成分,并思考选学材料中提出的问题。[板书]:(1)气体燃料(2)冶炼金属:Fe2O3 + 3CO ==2Fe + 3CO2二.一氧化碳的毒性学生活动:(1)阅读教材第99页,理解CO中毒的生理过程。(2)分组讨论教材第100页的习题3。教师活动: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板书]:三.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学生活动:(1)阅读教材第99页。(2)讨论CO这种污染物是怎样产生的?如何防止污染,讲解:CO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在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很重要的用途;CO有剧毒,又污染空气,所以要注意防止和控制CO对环境的污染。对于CO,我们要“一分为二”地认识它。[总结、扩展]1.CO和CO2性质的差异。2.CO和H2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布置作业 ]1.教材p100习题2。2.用什么方法鉴别空气、O2、H2、CO和CO2?

一氧化碳 教案 篇5

教学重点及难点:

1.CO化学性质实验的组合设计和实施。

2.使用CO时的防毒意识和处理手段。

教学过程 :

引入:通过回忆、对比、观察、阅读,初步认识CO的主要性质。

[讲解] CO和CO2都是碳家族的氧化物,CO2在前面刚刚学过,利用对比和观察法来初步认识CO。

[展示] CO、CO2样品(CO的贮气瓶内有水)

[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快速阅读教材、讨论发言、填表记录。

学生:回忆已有的CO2知识、观察实物、阅读教材、师生对话、填表、对比CO2认识CO。

CO2

CO

色味态

无色无味气体

无色无味气体

溶解性

可溶

难溶

可燃性

不燃烧

不支持燃烧

可燃

氧化性还原性

弱氧化性

还原性

与碱液反应

可反应

不反应

特性

有毒

展开:

提出探究问题:如何用实验验证CO的化学性质?

(明确CO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不与石灰水等碱液反应。)

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设计、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协助解决疑难问题、了解设计思路。

分组讨论、可用三个独立实验来验证,也可用一个实验全解决。

l 三个实验分别考虑时,可参考H2、CO2的性质实验,但要考虑CO的毒性改造装置,通过改造形成初步设计。

可燃性:改H2燃烧装置,倒扣烧杯内壁涂石灰水

还原性:改H2还原CuO的装置

1.普通试管改成双通试管

2.加尾气中CO2的检验、除去装置(石灰水洗气瓶)

3.加尾气中CO的处理装置(酒精灯点燃)

不与石灰水反应:改CO2与石灰水反应的装置:在盛石灰水的试管口加双孔塞,加一尖嘴导管点燃CO。

l 设计一个实验装置时,实验顺序为:先检验不与石灰水反应装置、干燥CO装置、还原CuO装置、检验CO2的生成并除尾气中的CO2装置、最后点燃CO并检验CO2的生成装置。

组织交流:强调CO的毒性,讨论防毒的几种办法,强化环保意识。特别是检验还原性、与碱液反应情况时要考虑CO的吸收和处理。

l 每个小组选代表展示本组实验设计、说明设计意图。

l 其他同学质疑。

l 充分讨论后组内再修改方案。

CO尾气处理的主要方法:

1.点燃(无CO2)

2.回收

实施方案:

l 首先组织同学讨论实验步骤(一个实验组),再次强化防毒意识,确保实验成功;

l 然后协助代表组实验;

l 提醒其他组记录实验现象。

l 选出一组代表(设计一个实验的小组代表)

l 讨论实验步骤

1.连接仪器(连)

2.检查气密性(查)

3.装药品(装)

4.通CO气体(通),立即点燃尾气(点)

5.加热氧化铜(点)

6.先停止加热(灭)、再停止通气,停止点燃尾气(停)

l 在教师监控下、在毒气柜内实验。

l 其他小组同学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总结:

l 引导学生在实验基础上形成知识,明确物质的化学性质源于化学实验。

l 同时第三次强

调在实验室使用CO时自我保护、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方法。

小组讨论、自愿发言

l 总结CO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还原性

3.不与石灰水等碱液反应

l 总结毒性

在实验室使用CO时注意通风、尾气吸收或处理、操作要得当,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注意环境保护。

结束:讨论CO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产生、应用、尾气处理等问题

引导学生讨论思考题,了解实际生活生产中CO的产生、防毒与中毒处理、用途,形成对CO全面、辩证的认识。

思考、讨论、发言、答题

l 讨论课上思考题

1.冬天用煤火取暖,使用不当会发生煤气中毒,为了防止中毒,在炉子上放一盆水,管用吗?

2.冬天,在已发动但未行驶的小轿车中取暖,引起汽车尾气中毒,如何处理?。

3.钢铁厂利用大量的煤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还原氧化铁炼铁,会给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吗?

l 形成认识:

1.CO有毒。利用其性质考虑处理CO,防止环境污染、防止中毒的正确方法。

2.合理使用CO,不会引起中毒。

3.CO有用。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

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访谈等方法,了解身边的化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l 记录课后思考题:调查你身边产生CO较多的地方,了解或设想处理方法。课后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全班展示交流

一氧化碳 教案 篇6

一氧化碳的性质:

从co和的化学式可以看出:co分子比分子少1个氧原子。由于分子构成的不同,两者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别。(结构决定性质)。

【指导阅读】 阅读97页第1自然段(注意与物理性质的比较)。

1.物理性质:co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提问:制取co气体时应如何收集?

归纳: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因co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很接近,而且有剧毒。应采用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现象:发出蓝色火焰、放热。

特别指出:和其他可燃气体一样,点燃co之前必须先验纯。

提问:为什么要验纯?怎样验纯?

明确:若co不纯,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因co的爆炸极限是12.5%~74%。验纯的方法同氢气的验纯。

讲述: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co在燃烧时所产生的。(引导学生看图课本第97页5-22)。水煤气是co和的混合气。

引导回忆: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还能夺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如氢气还原氧化铜。

设问:co是否也能夺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元素?

演示:

指导学生思考:①实验的仪器、药品有哪些?②课本上图5-23、图5-13、图5-18有什么明显区别?③主要操作步骤有哪些?

要求学生观察:①玻璃管中发生了什么变化?②澄清石灰水溶液中产生了什么现象?

让学生分析有关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归纳并出示小黑板:

药品:co、cuo、溶液。

仪器:铁架台、玻璃管、单孔橡皮塞、双孔橡皮塞、酒精灯、导管、细口瓶、气球。

步骤:

①先通一会儿co气体;(为什么?)

②点燃酒精灯加热;

③停止加热;

④处理收集到的尾气。

现象: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为光亮的红色固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co使cuo还原成cu,同时生成。在该反应中,co是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强调:

①co必须干燥、纯净。这样有利于反应的进行,也避免了实验事故的发生。

②增加尾气收集装置是十分必要的。因从导管进入细口瓶的气体中或多或少含有co,而co不允许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③尾气的处理方法不是唯一的,课本99页图给出了处理尾气的另一种方法。

提问:还原cuo、c还原cuo、co不原cuo,三个反应有何异同点?

归纳:①反应cuo中均为氧化剂,、c、co分别作还原剂。②前两个反应属置换反应,最后一个不是。

讨论:co有哪些重要用途?(提示:性质决定用途)

归纳并板书:

① 作气体燃料;

② 作冶金工业上的还原剂。

高炉炼铁的化学反应原理是:

讨论:如何实现co和co2之间的相互转变?

归纳并板书:与co之间的互相转变。

提问:煤气中毒是怎么回事?

讲解: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煤气中毒就是co中毒。因为co能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的输氧功能受到破坏,从而导致体内缺氧,产生头痛、昏迷,严重时发生死亡。

3.co的毒性:

co剧毒!!使用时必须注意安全。

讨论:如何防止co中毒?

讲解:使用时应注意通风、排气。在液化煤气中添加具有特殊气味的物质能帮助人们判断是否发生了煤气泄漏,避免中毒、爆炸事故的发生。

提问:空气中有无co气体呢?如果有,会产生怎样的危害性?

阅读:99页中间部分。

明确:①空气中气体污染物有co、等。②co主要来自汽车排放的尾气等。③空气污染的危害性极大,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

4.co对空气的污染。

co危害严重!造成环境污染有很多人为的因素。每个人都应增强环保意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一氧化碳 教案 篇7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一氧化碳的毒性,进行有关的安全教育.

2重点难点

重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3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

4拓展

复习有关可燃性气体燃烧实验注意事项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实物导入

碳燃烧可以生成两种氧化物CO和CO2,本节主要学习CO的性质。

从集气瓶中排出一瓶CO气体。(集气瓶倒置)

[提问]

通过观察可得出CO有哪些物理性质?学生回答后给出CO的密度(1.75克/升)

【观察并回答】CO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设问]

将一盆水放在煤炉上能否防止煤气中毒?为什么?

指导学生归纳总结CO的物理性质

活动2【讲授】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上面所说的煤气中毒就是由于CO的毒性引起的,这是它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毒性

[提问]为什么会发生CO中毒,中毒的原因?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学生阅读课文

(1)中毒原因

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

(2)防治措施

用煤炉取暖时,注意通风。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轻者呼吸大量空气,重者送往医院治疗。

[多媒体展示]

燃烧的煤炉中发生的反应:

活动3【活动】提问

[提问]

1.煤炉或煤气燃烧时火馅的颜色是怎样的?(说明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2.上述现象说明CO有什么性质?指导学生完成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提问]用什么方法检验CO燃烧产物?

[板书]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CO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

完成化学方程式:2CO+O2点燃2CO2

活动4【活动】讨论

讨论并回答: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是CO2。

观察、验证实验现象。

活动5【讲授】碳元素的化合价

[讲述]根据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分析,CO可以从O2继续得到氧变成CO2。

标出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并进行分析。

活动6【活动】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设问]CO能否从其它含氧元素的物质中夺取氧,生成CO2呢?

[演示实验]CO还原CuO

活动7【活动】板书

[板书]3、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投影]实验装置图

活动8【活动】思考讨论

1、加热前为什么选通一会儿CO气体?

2、为什么停止反应后,先熄灭加热的酒精灯,直到冷却后再停止通入CO?

3、试管上尖嘴处排出的主要气体是什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活动9【活动】小结

1、排尽试管内的空气,防止CO不纯加热时发生爆炸

2、防止生成的Cu重新被氧化。

3、未反应完的尾气一氧化碳最简单的处理方法:是用酒精灯点燃处理,避免散逸到大气中,而污染环境。也可循环利用作燃料,也可收集起来。

活动10【活动】拓展

复习有关可燃性气体燃烧实验注意事项

活动11【讲授】小结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将一氧化碳气体验纯;

3、点燃装置最后边的酒精灯;

4、通入一氧化碳气体;

5、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6、反应完毕,先撤灯,后撤气,再熄灭后边的酒精灯。

[注意]在点燃或加热任何可燃性气体之前,都必须先验纯。

活动12【练习】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一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相比( )

A 、比空气的大B、比空气的小C、与空气的相等D、无法判断

2、一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

A、难溶于水B、能溶于水C、微溶于水D、易溶于水

二、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有人说,一闻到煤气气味就赶快将煤炉搬到室外去.

2、有人说,只要在煤炉上放一盆水,就可以预防煤气中毒了.

三、思考题

(1)怎样除去CO中的CO2?

(2)怎样除去CO2中的CO?

活动13【讲授】板书设计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二课时一氧化碳

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毒性

(1)中毒原因

(2)防治措施

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3.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实物导入

碳燃烧可以生成两种氧化物CO和CO2,本节主要学习CO的性质。

从集气瓶中排出一瓶CO气体。(集气瓶倒置)

[提问]

通过观察可得出CO有哪些物理性质?学生回答后给出CO的密度(1.75克/升)

【观察并回答】CO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设问]

将一盆水放在煤炉上能否防止煤气中毒?为什么?

指导学生归纳总结CO的物理性质

活动2【讲授】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上面所说的煤气中毒就是由于CO的毒性引起的,这是它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毒性

[提问]为什么会发生CO中毒,中毒的原因?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学生阅读课文

(1)中毒原因

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

(2)防治措施

用煤炉取暖时,注意通风。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轻者呼吸大量空气,重者送往医院治疗。

[多媒体展示]

燃烧的煤炉中发生的反应:

活动3【活动】提问

[提问]

1.煤炉或煤气燃烧时火馅的颜色是怎样的?(说明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2.上述现象说明CO有什么性质?指导学生完成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提问]用什么方法检验CO燃烧产物?

[板书]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CO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

完成化学方程式:2CO+O2点燃2CO2

活动4【活动】讨论

讨论并回答: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是CO2。

观察、验证实验现象。

活动5【讲授】碳元素的化合价

[讲述]根据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分析,CO可以从O2继续得到氧变成CO2。

标出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并进行分析。

活动6【活动】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设问]CO能否从其它含氧元素的物质中夺取氧,生成CO2呢?

[演示实验]CO还原CuO

活动7【活动】板书

[板书]3、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投影]实验装置图

活动8【活动】思考讨论

1、加热前为什么选通一会儿CO气体?

2、为什么停止反应后,先熄灭加热的酒精灯,直到冷却后再停止通入CO?

3、试管上尖嘴处排出的主要气体是什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活动9【活动】小结

1、排尽试管内的空气,防止CO不纯加热时发生爆炸

2、防止生成的Cu重新被氧化。

3、未反应完的尾气一氧化碳最简单的处理方法:是用酒精灯点燃处理,避免散逸到大气中,而污染环境。也可循环利用作燃料,也可收集起来。

活动10【活动】拓展

复习有关可燃性气体燃烧实验注意事项

活动11【讲授】小结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将一氧化碳气体验纯;

3、点燃装置最后边的酒精灯;

4、通入一氧化碳气体;

5、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6、反应完毕,先撤灯,后撤气,再熄灭后边的酒精灯。

[注意]在点燃或加热任何可燃性气体之前,都必须先验纯。

活动12【练习】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一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相比( )

A 、比空气的大B、比空气的小C、与空气的相等D、无法判断

2、一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

A、难溶于水B、能溶于水C、微溶于水D、易溶于水

二、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有人说,一闻到煤气气味就赶快将煤炉搬到室外去.

2、有人说,只要在煤炉上放一盆水,就可以预防煤气中毒了.

三、思考题

(1)怎样除去CO中的CO2?

(2)怎样除去CO2中的CO?

活动13【讲授】板书设计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二课时一氧化碳

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毒性

(1)中毒原因

(2)防治措施

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3.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Tags:课题,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教学设计,反思

一氧化碳 教案 篇8

一、教学理念

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在学习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并培养学生探索的兴趣。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常识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使得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去认识和感知化学学习的奥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水溶性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稳定性。

四、教学策略

1.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多次接触和了解过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因此教师在引入时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样,除了可以培养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以外,还可以避免重复与罗嗦。

2.教材首先介绍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然后讲二氧化碳的性质,这就使得教师不得不把二氧化碳的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和可溶于水)在讲解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就直接告诉学生。而在课题3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为了使这一教学重点得以突出,教师配合课本120页的习题4设计了一个学生探究活动──让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和可溶于水”的`性质进行实验设计。

3.对本课题的两个探究学习活动设计各有侧重:探究活动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和可溶于水,把重点放在了实验的设计方面,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有关问题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回到家里继续进行实验求证;探究活动2: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则更侧重了实验的实施过程和对有关现象的分析以及由此可得出的结论等,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两个实验探究活动都铺设了巧妙的阶梯:对探究活动1采用了先演示实验后给出提示的方法,对探究活动2则采用了填写表格的形式,从而使得学生的探究活动得以顺利的开展。

五、教学准备

1.教师的准备:CAI多媒体课件、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500 mL、350 mL)2瓶或以上、阶梯蜡烛、火柴、小烧杯(装水)等。

2.学生分组实验的用品准备:大试管、单孔橡皮塞、导气管(直角型的、直的)、橡胶导管、药匙、酒精灯、小木条、火柴、集气瓶(2个)、玻璃片(2片)、小烧杯、镊子、浸过石蕊试液的小花(每小组4朵)、稀盐酸、醋酸等。

3.学生准备:分好四人合作的学习小组并复习学过的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

六、教学过程

附:学生学习资料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课堂小探究

1.请你根据课本p114页实验6-5和实验6-6的构想,设计一些实验来证明:(可画图)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2)二氧化碳可溶解于水

2.根据四朵浸有石蕊试液的小花在不同条件下颜色的变化,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

生活事例链接

1.北方的农村,许多人家里都设有地窖用来贮存蔬菜。由于 致使里面含有大量的 气体,因此,人们在进入地窖之前,往往会做一个“灯火实验”:就是把燃着的 先放入地窖里,如果看到 ,证明里面聚有大量的 气体,不宜进入;当看到 ,证明里面的 气体较少,可以进去。

2.为了让用石灰浆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人们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变潮湿了?

3.在意大利有一个奇怪的山洞,人称“死狗洞”。人如果牵着一只狗进去的话,狗很快就会昏迷,但人却安然无恙,你能猜想这是为什么吗?

课后小探究

家庭小实验:请你利用家庭中的一些小物品来制造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