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教案大全 >  化学教案 >  高中化学教案 >  高一化学教案 >

原子结构教案

原子结构教案(精选3篇)

原子结构教案 篇1

知识目标:1、认识原子核的结构2、理解质量数和azx的含义,3、掌握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间的关系。能进行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间的简单计算4、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会判断同位素能力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处理、概括总结能力2、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3、通过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学习态度4、通过放射性同位素作用的自学和查阅,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习重点:原子核的结构,构成原子的各微粒间的关系及同位素的判断难点:原子核的结构及构成原子的各微粒间的关系教法:模型展示、多媒体动画模拟、问题推进、对比归纳学法:交流研讨、比较归纳、练习巩固[引入]初中我们学习了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那么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在原子中的相对关系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重温一下著名的卢瑟福实验。[多媒体动画演示1]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及实验现象2·[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实验,总结现象,分析现象并思考问题:1、大部分粒子穿过金箔不偏转,说明了什么?2、少数粒子被偏转,个别粒子被反射分别说明了什么?3、试想象推测原子的结构模型[多媒体演示2]展示卢瑟福的解释:原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卢瑟福提出了“核式原子模型”,较好的解释了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关系,那么,原子核内部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多媒体演示3】学习目标1·一、原子核核素1、原子核的构成[交流研讨]9·阅读p3表格,分析电子、质子、中子的基本数据表,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微粒电子质子中子质量(kg)9.109×10-311.673×10-271.675×10-27相对质量0.0005481.0071.008电量(c)1.602×10-191.602×10-190电荷-1+10

1、电子、质子各带何种电荷?中子带不带电?为什么原子呈电中性?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和电子数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为什么?3、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哪些微粒决定的?4、若忽略电子的质量,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值,试推测原子的相对质量的数值与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学生总结]回答问题1、2[多媒体演示4]结论(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思考]以上关系式是否适合所有的微粒?(以na+、cl-为例进行分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na+ cl-

注意:以上关系式只适用于原子不适用于阴阳离子。[学生总结]回答问题3、4结论(2):原子中各微粒之间的关系: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学生阅读p3-p4第一段]掌握质量数和azx的意义: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跟踪练习:2·1、判断正误:(1)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2)氧元素的质量数是162、符号为baxn-的微粒,核电荷数是 ,中子数是 ,电子总数是 。符号为baym+的微粒,核电荷数是 ,中子数是 ,电子总数是 。结论:阴离子中:核电荷数 = 质子数是 = 电子数 电荷数阳离子中:核电荷数 = 质子数是 = 电子数 电荷数说明:x为元素符号,azx 为原子符号,baxn-和baym+为离子符号。[多媒体演示5]跟踪练习答案[迁移应用p4]思考回答2·1、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用“3517cl”来表示某种氯原子,说明其中符号和数字的意义。2、碳-14具有衰变性,可用于考古工作中推测遗物的年代,碳-12为计算原子相对质量的标准,试用azx表示这两种碳原子,分析二者在原子结构上有什么异同?结论:碳-12和碳-14都可以用元素符号c来表示,它们都是碳元素,二者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之间互称为同位素。2、核素[交流.研讨]5·学生阅读课本p4-p5第一段,比较氢元素的三种原子的结构图,填写下表,回答问题原子氕(h)氘(d)氚(t)质子数 中子数 质量数 1、氕、氘、氚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异同?2、它们是不是同一种元素?是不是同一种原子?三者之间什么关系?3、目前已发现了112种元素,是否就发现了112种原子?为什么?4、哪些微粒决定了元素的种类?哪些微粒决定了核素的种类?[多媒体演示6]小结:元 素: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核 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核素的种类。说明:①三者的研究对象都是原子②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③同种元素可以有多种核素(同位素)所以元素的种数远少于原子的种数。回顾练习:比较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1·

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研究对象 概 念

[多媒体演示7] 本节内容整合[多媒体演示8] 当堂检测:(4分完成前三题,标*号的为选做题)1、32he可以作为核聚变的材料。下列关于32he的叙述正确的是( )a、32he核31h互为同位素b、32he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c、32he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d、32he代表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3个中子的氦原子2、已知核电荷数为118的一种原子的质量数为293,则该原子中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 )a、0 b、57 c、118 d、1753、下列八种化学符号:11h2、21h2、146c、63li、2311na、147n、73li、 2412mg⑴表示核素的符号共 种⑵互为同位素的是 和 ⑶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同位素的是 和 ⑷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的是 和 。*4、某元素的一种原子r质量数为a,该原子形成的微粒rn-共有x个电子,该元素的原子r中的中子数为( )a、a-x-n b、a+x+n c、a-x+n d、a+x-n*5、元素a、b,a的核电荷数为n,a2+比b2-少8个电子,则b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原子结构教案 篇2

(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

2.常识性了解通常情况下原子是中性的、物体不显电性的原因。

3.常识性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

(二)教具

挂图,投影仪,玻璃棒一根,丝绸一块,橡胶棒一根,毛皮两块,碎纸屑若干。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演示:用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将玻璃棒置于碎纸屑附近,观察玻璃棒吸引碎纸屑的现象。

提问1:为什么玻璃棒会吸引碎纸屑?

答: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就带电了,带电物体会吸引轻小物体。

提问2:若将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靠近碎纸屑,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丝绸带了电,也会吸引轻小物体。

演示:将摩擦玻璃棒后的丝绸靠近碎纸屑,观察现象。

提问3:自然界里存在几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什么电荷?

答: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

提问4:想一想丝绸会带什么电荷?

2.引入新课

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要解释摩擦起电现象,需要知道一些关于物质结构的知识。

3.进行新课

(l)物质的原子结构

①物质由分子组成。

经过科学家世世代代的研究,现在已经认识到,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一点同学们在化学课上已经学过了。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哪位同学说一说水分子又是由哪些原子构成的呢?

分子和原子都是很小的微粒,不但用眼睛看不到,用一般的显微镜也看不到。若把原子看作球形,一般原子的半经只有10-10米左右。设想把1亿个氧原子一个挨着一个地排成一行,也只有几厘米长。

原子并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还可以再往下分。人们认识原子的结构,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直到19世纪末叶,英国科学家汤姆生用实验证明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电子的存在,从此才揭示出原子是具有结构的。

②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绕核高速运转的电子所组成;原子核半径只相当于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实验证明:一个电子所带电量为1.6×10-19库。一个电子也可叫做一个元电荷,用符号e表示。任何带电体带的电量都是e的整数倍。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多少个电子所带的电量是1库?(6.25×1018个)由原子的核式结构可知,物质本身就是由带电微粒组成的。那么通常情况下,物体为什么不显电性呢?��指导同学看课本“原子结构”部分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③原子核所带的正电=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所以整个原子呈中性,物体对外不显电性。

不同物质中的原子核所带的电量并不相同,核外电子的数目也不相同。(利用氢原子、氧原子的原子挂图,讲解氢原子、氧原子的原子结构。)了解了物质的原子结构,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摩擦起电的原因。

(2)摩擦起电的原因

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就容易失去电子,使跟它相摩擦的物体得到电子。

②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

讨论:

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什么电?(正电)为什么带正电?(玻璃棒与丝绸相比,玻璃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较弱,在与丝绸摩擦时,因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带什么电?(负电。)为什么带负电?(玻璃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丝绸因有多余电子而带负电。)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什么电?毛皮带什么电?为什么?(略)

(3)摩擦起电的实质

由上面讨论可知,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本领弱的物体的一部分电子转移到与它相摩擦的另一物体上,这个物体失去多少电子,那个物体就得到多少电子,而电荷的总量并没有改变。

因此,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它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

(4)讨论与练习:(投影片)

①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相互摩擦,都能带电吗?

答:物体带电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弱的物质,失去电子的机会多,得到电子的机会少;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强的物质,失去电子的机会少,得到电子的机会多;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所以,一般来说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通过摩擦可以使它们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但是,若这两种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都较强,就很不容易使它们通过摩擦发生电子的得失,因此它们就很难带上电。

②玻璃无论与什么物质摩擦都带正电吗?

实验:用毛皮摩擦玻璃棒后,去靠近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观察实验现象,结果:玻璃棒与橡胶棒互相排斥,说明玻璃棒与毛皮摩擦后带负电。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排出几种不同物质相互摩擦起电的序列:兽皮一羊皮一石英一玻璃一丝绢一木条一胶木一松香一硫磺。

两种物质相互摩擦,排在前面的物质带正电,排在后面的物质带负电。

③有人说:带电体发生中和现象时,正负电荷都消灭了,这种说法对吗?

答:不对。中和现象的实质,也是发生了电荷的转移,使原来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都恢到不带电的中性状态。

④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 [ ]

A.玻璃棒中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失去了电子;

B.丝绸上一些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

C.玻璃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丝绸上;

D.玻璃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

(答:说法A和D正确。)

4.小结(略)

5.布置作业

1.认真看本节教材。

2.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悬挂的小纸筒(图1)。小纸筒先被吸过来,这是因为______的缘故。当小纸筒与玻璃棒相触后,立刻又远离玻璃棒,这是因为______。

3.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甲和乙,相互摩擦后,下面哪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 ]

A.甲带正电,乙带等量负电;

B.甲带负电,乙带等量正电;

C.甲和乙都带等量正电。

备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四章第二节。

原子结构教案 篇3

(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

2.常识性了解通常情况下原子是中性的、物体不显电性的原因。

3.常识性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

(二)教具

挂图,投影仪,玻璃棒一根,丝绸一块,橡胶棒一根,毛皮两块,碎纸屑若干。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演示:用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将玻璃棒置于碎纸屑附近,观察玻璃棒吸引碎纸屑的现象。

提问1:为什么玻璃棒会吸引碎纸屑?

答: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就带电了,带电物体会吸引轻小物体。

提问2:若将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靠近碎纸屑,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丝绸带了电,也会吸引轻小物体。

演示:将摩擦玻璃棒后的丝绸靠近碎纸屑,观察现象。

提问3:自然界里存在几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什么电荷?

答: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

提问4:想一想丝绸会带什么电荷?

2.引入新课

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要解释摩擦起电现象,需要知道一些关于物质结构的知识。

3.进行新课

(l)物质的原子结构

①物质由分子组成。

经过科学家世世代代的研究,现在已经认识到,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一点同学们在化学课上已经学过了。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哪位同学说一说水分子又是由哪些原子构成的呢?

分子和原子都是很小的微粒,不但用眼睛看不到,用一般的显微镜也看不到。若把原子看作球形,一般原子的半经只有10-10米左右。设想把1亿个氧原子一个挨着一个地排成一行,也只有几厘米长。

原子并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还可以再往下分。人们认识原子的结构,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直到19世纪末叶,英国科学家汤姆生用实验证明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电子的存在,从此才揭示出原子是具有结构的。

②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绕核高速运转的电子所组成;原子核半径只相当于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实验证明:一个电子所带电量为1.6×10-19库。一个电子也可叫做一个元电荷,用符号e表示。任何带电体带的电量都是e的整数倍。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多少个电子所带的电量是1库?(6.25×1018个)由原子的核式结构可知,物质本身就是由带电微粒组成的。那么通常情况下,物体为什么不显电性呢?��指导同学看课本“原子结构”部分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③原子核所带的正电=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所以整个原子呈中性,物体对外不显电性。

不同物质中的原子核所带的电量并不相同,核外电子的数目也不相同。(利用氢原子、氧原子的原子挂图,讲解氢原子、氧原子的原子结构。)了解了物质的原子结构,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摩擦起电的原因。

(2)摩擦起电的原因

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就容易失去电子,使跟它相摩擦的物体得到电子。

②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

讨论:

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什么电?(正电)为什么带正电?(玻璃棒与丝绸相比,玻璃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较弱,在与丝绸摩擦时,因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带什么电?(负电。)为什么带负电?(玻璃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丝绸因有多余电子而带负电。)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什么电?毛皮带什么电?为什么?(略)

(3)摩擦起电的实质

由上面讨论可知,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本领弱的物体的一部分电子转移到与它相摩擦的另一物体上,这个物体失去多少电子,那个物体就得到多少电子,而电荷的总量并没有改变。

因此,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它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

(4)讨论与练习:(投影片)

①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相互摩擦,都能带电吗?

答:物体带电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弱的物质,失去电子的机会多,得到电子的机会少;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强的物质,失去电子的机会少,得到电子的机会多;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所以,一般来说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通过摩擦可以使它们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但是,若这两种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都较强,就很不容易使它们通过摩擦发生电子的得失,因此它们就很难带上电。

②玻璃无论与什么物质摩擦都带正电吗?

实验:用毛皮摩擦玻璃棒后,去靠近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观察实验现象,结果:玻璃棒与橡胶棒互相排斥,说明玻璃棒与毛皮摩擦后带负电。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排出几种不同物质相互摩擦起电的序列:兽皮一羊皮一石英一玻璃一丝绢一木条一胶木一松香一硫磺。

两种物质相互摩擦,排在前面的物质带正电,排在后面的物质带负电。

③有人说:带电体发生中和现象时,正负电荷都消灭了,这种说法对吗?

答:不对。中和现象的实质,也是发生了电荷的转移,使原来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都恢到不带电的中性状态。

④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 [ ]

A.玻璃棒中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失去了电子;

B.丝绸上一些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

C.玻璃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丝绸上;

D.玻璃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

(答:说法A和D正确。)

4.小结(略)

5.布置作业

1.认真看本节教材。

2.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悬挂的小纸筒(图1)。小纸筒先被吸过来,这是因为______的缘故。当小纸筒与玻璃棒相触后,立刻又远离玻璃棒,这是因为______。

3.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甲和乙,相互摩擦后,下面哪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 ]

A.甲带正电,乙带等量负电;

B.甲带负电,乙带等量正电;

C.甲和乙都带等量正电。

备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四章第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