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量的计量
教学内容:教材第88、89页的内容复习各种计量单位和进率,完成练习十七第1-5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加深认识已经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认识长度、面积和体积及其计量单位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体会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加深理解或掌握各类量相邻计量单位的进率。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我们在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要接触各种量,进行各种量的计量,便如长度、重量、时间等等。每种量都有它的计量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量的计量。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我们所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板书:量的计量单位)更加认识这些计量单位的大小及同一类计量单位相互间进率。(板书:进率)
二、 整理计量单位。
1、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量的计量?
2、 复习长度、面积和体积。
(1) 让学生看第102页图示,说说各是哪种量的计量单位,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长度是指什么,它有哪些计量单位?请同学们比划一下或说明这些长度单位的大小。
什么叫面积?面积的计量单位你知道有哪些?请同学们依次用手势比划或说明每个面积单位有多大。
什么叫体积,有哪些计量单位?怎样的正方体是1立方米?谁来用手势比划出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大小。容积与体积有什么区别?容积单位有哪些,它与体积单位有什么联系?
(2) 复习进率。
让学生填写第88-89页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进率。
提问:你能发现长度、面积和体积相邻计量间的进率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
(3) 组织做“练一练”第1-3题。
让学生先画一画或做一做,再在( )里填数。
指名口答,集体订正。
3、 复习重量
(1) 提问:计量物体轻重的是什么量?
请同学们在第89页上从大到小填写出学过的重量单位和进率。
提问单位和进率,老师板书计量单位。
(2) 提问: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称哪些物体重量一般要用“克”?请你举出例子。
你能举例说说1吨的重量吗?
4、 复习时间。
(1) 提问:时间的单位有哪些?
请同学们在第89页上填表进而的时间进率。
小黑板出示表格,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2) 让学生看“想一想”的问题,然后指名口答。
(3) 做“练一练”第5题。
指名学生口答。
三、 综合练习
1、 做练习十七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口答订正。
2、 做练习十七第2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口答。
3、 做练习十七第3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
4、 做练习十七第4题。
指名学生口答
四、 回顾复习内容
这节课复习了量的计量,请同学们看着黑板上各类量的计量单位,想一想各个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和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为复习名数与名数的换算做好准备。
五、 作业:练习十七第5题
教学后记:
(十七)名数和名数的换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90页的内容复习名数的改写,完成练习十七第6——10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在认识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名数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名数音质换算。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 口算(小黑板)
练习十七第6题
2、 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量的计量,在计量一个具体的量的结果时,通常要用到名数,有时要进行名数的换算。应用一个数乘或除以10、100、1000……时移动小数点求得数的方法,就能很快地进行名数间的换算:这节课,我们就复习名数和名数的换算。共12页,当前第1页123456789101112
- 推荐阅读:
- 总复习1(十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 总复习3(十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 教育随笔:从小开发幼儿的数学潜能
- 《数学就在我身边》说课稿
- 育儿心得:孩子怎么学数学
- 数学日记200字三篇
- 小学数学教案
- 数学教案
-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
二、 归纳换算方法
1、 提问:什么叫名数?谁来举例说明?谁来举例说明什么是单名数,什么是复名数?
2、 学生练习
3米=( )厘米 50分米=( )米
5吨=( )千克 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指名口答,老师板书。
3、 归纳方法。
请大家按照刚才解题和回答,在第90页上把换算方法归纳完整。
追问:如果进率是10、100或1000,怎样做比较方便?
三、 综合练习
1、 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分别说说怎样想的。
2、口答:3.05米=( )米( )厘米
指中学生口答,老师板书,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 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
3、 做“练一练“第3题。
让学生按照上面的方法,在课本上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口答,老师板书。
4、 做练习十七第9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老师板书。
四、 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 练习十七第7-8题。
家庭作业 练习十七第10题。
教学后记:
(十八)线和角的知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93页的线段、射线和直线、角、垂直和平行,完成练习十八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进一步认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
2、使学生巩固角的概念,进一步认识角的分类及各类角的特征,能比较熟练地量角和画指定大小的角。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垂线和平行的概念。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判断的能力及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小数和分数。从今天起,我们复习几何初步知识。这节课先复习线和角的知识。
二、 复习线段、射线和直线。
1、 复习特征。
请同学们看第93页上面的表里各是什么图形,填出每个图形的名称。小黑板出示表格,指名口答图形名称、老师板书填表,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判断各是什么图形的。
根据判断各是什么图形的想法,你能找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和区别吗?请大家填在课本上的表里。
指名口答填写的联系和区别,老师板书。
2、 做“练一练“第1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三、 复习角
1、 让学生自己画一个任意角。
2、 提问:根据你画的角说一说,怎样的图形是角?老师同时画出角的图形。
3、 复习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各部分名称,指名一人板演写角的各部分名称。
提问: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4、 复习角的分类。
提问:根据角的度数,可以把角分类。我们学过哪几类角?
大家能画出向种角的图形和说出每种角的特征吗?
请同学们在第93页下面表进而画一画,填一填。
指名口答,并板书出来。
4、 做“练一练“第3、4题。
先让学生填在课本上,再指名口答。
5、 做练习十八第3题。
让学生量出每个角的度数。
指名学生口答量的度数,并说明各是什么角。
6、 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画在练习本上。
四、 复习垂线和平行线。
1、 提问概念。
我们知道了角大小的度量方法和角的分类,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你能举出日常生活里的例子吗?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两条直线平行?谁来举出平行线的例子?
2、 画图。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组垂线和一组平行线。共12页,当前第2页123456789101112
- 推荐阅读:
- 总复习1(十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 总复习3(十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 教育随笔:从小开发幼儿的数学潜能
- 《数学就在我身边》说课稿
- 育儿心得:孩子怎么学数学
- 数学日记200字三篇
- 小学数学教案
- 数学教案
-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
五、 综合练习
1、 练习十八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要求说明判断的理由。
2、 做练习十八第2题。
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并交线检查。
六、 布置作业
家庭作业:练习十八第4题。
教学后记:
(十九)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94——96页的三角形、四边形、圆以及轴对称图形,完成练习十八的其余习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进一步认识学过的四边形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能正确地画圆;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师生都准备三角板,圆规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圆的纸片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线和角的知识,线和角都平面图形。今天,我们继续复习平面图形中的封闭图形。
二、复习三角形。
1、 复习三角形的概念。
提问:用线段来围出一个平面图形,至少要用几条线段?
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什么?
2、 复习三角形的分类。
提问:三角形,可以按什么来分类?
出示第94页的分类图,让学生说说各是按什么分类的,各分为哪几类三角形。
提问:谁来根据左边的图,说说这三类三角形各自的特征?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别画出这三类三角形,同时指名一人在黑板上画出三个三角形。
提问: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点?请大家拿出等腰三角形,折一折说明两条边相等。
等边三角形有什么持征?你能用折一折的方法说明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吗?试一试。
3、 做“练一纪”第1题。
学生完成后口答,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提问: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4、 判断各是什么三角形。
出示一组三角形,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三角形。
三、复习四边形。
1、 提问:四边形是怎样的图形?
2、 复习图形特征。
出示第95页四边形的图。
指名学生说说图里学过的四边形的名称,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义。
提问: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从图上看,我们学过的四边形可以分哪几类?
3、 做“练一练”第4题。
先让学生判断,然后指名口答。
四、复习图。
1、 复习圆的特征。
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图,并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和直径。
提问:圆是怎样的一个图形?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 学生口答。
请大家看第96页“想一想”的问题,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告诉大家。
指名学生口答。
3、 做“练一练”第5题。
学生填充,然后口答。
五、 复习轴对称图形。
1、 请同学们把圆对折。
提问:你发现圆对折后有什么特点?
再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对折,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
2、 提问:你认为刚才对折的图形都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图形?这里对折的折痕就是什么?
3、 提问:我们学过的图形里,哪些是轴对称称图形?你还能说出哪些过的轴对称图形。
4、 做“练一练”第6题。
让学生自己思考,并画出对称轴。
指名学生说出轴对称图形,说明各有多少条对称轴。
六、 综合练习
1、 做练习十八第6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判断,然后口答,并说明理由。
2、 做练习十八第7题。
学生在课本上选择,然后口答。共12页,当前第3页123456789101112
- 推荐阅读:
- 总复习1(十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 总复习3(十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 教育随笔:从小开发幼儿的数学潜能
- 《数学就在我身边》说课稿
- 育儿心得:孩子怎么学数学
- 数学日记200字三篇
- 小学数学教案
- 数学教案
-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
3、 做练习十八第14题。
让学生画在课本上,然后说明各有几条对称轴。
4、 做练习十八第9题。
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并相互检查。
5、 做练习十八第13、14题。
指名学生口答
七、 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八第10、11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八第5题。
教学后记:
(二十)周长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00页的内容复习周长、面积的概念和周长的计算,完成练习十九第1——5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周长、面积的意义,以及学过的周长计算的公式,能正确地进行周长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认识了平面封闭图形的特征以后,这节课先复习它们的周长计算。同学们要弄清什么是周长,掌握一些图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复习周长、面积的意义。
1、 明确意义,
提问:想一想,一个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什么叫做面积呢?
出示一个正方形后提问:谁能在图上指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2、 学生练习
(1)请同学们根据第100页上的要求,描出周长和涂出面积部分。
让学生交互检查。
(2)做练习十九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
提问:你认为这两组图形说明了什么?
三、复习周长计算
1、 巩固计算公式。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公式?
请大家先在第100页上填出这些图形周长计算的公式,再告诉大家各个图形为什么这样算。
学生回答时老师板书公式。
我们一起来按照刚才说的关系,做“练一练”。
2、 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填充后口答,老师板书。
3、 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指名口答算式,老师板书,集体订正。
4、 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九第3-5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九第2题。
(二十一)面积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01页的内容复习面积的计算,完成练习十九第6-10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已经学过的面积计算公式,进一步了解这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篝面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 口算
练习十九第6题,让学生口算。
2、 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学习过的面积计算。通过复习,要弄清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应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
二、整理公式。
1、 提问:什么叫面积?我们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
面积的计量单位有哪些?你能说一说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大小吗?
2、 整理公式。
出示第101页的图形。
让学生填写公式并思考推导过程。
3、 归纳公式
指导学生说明相应的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老师板书公式。
追问: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时都要注意什么?
想一想,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以哪个图形的面积计算为基础来推导的?
三、组织练习。
1、 做练习十九第7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 做“练一练”第1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做在课上。
指名口答,老师板书在小黑板上,结合让学生说说三角形、梯形和圆的面积是怎样算的。
3、 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九第8、9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九第10题。
教学后记:
(二十二)面积计算共12页,当前第4页123456789101112
- 推荐阅读:
- 总复习1(十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 总复习3(十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 教育随笔:从小开发幼儿的数学潜能
- 《数学就在我身边》说课稿
- 育儿心得:孩子怎么学数学
- 数学日记200字三篇
- 小学数学教案
- 数学教案
-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
教学内容:继续复习面积的计算,完成练习十九其余的题。
教学要求: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已学过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进行面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推导过程。这节课继续复习面积的计算。
二、基本题练习
1、 求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三、综合练习
我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就可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 做练习十九第13题
提问:计算圆的面积需要什么数据。我们怎样来测量圆的半径。指导学生利用“两个端点都在圆上的线段中,直径最长”这个知识,先测量圆的直径,并算出半径。
计算直角三形的面积要先测量什么数据。
让学生在书上测量出所需要的数据。
指名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2、 做练习十九第14题。
指导学生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量,另一种是把不规则图形看成大小接近的规则图形。
3、 做练习十九第15题。
让学生计算后组织交流并列成表。
指导学生看表说出当长方形周长一定时,长和宽的差的变化与面积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更加明确了哪些内容?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第11、12题。
教学后记:
(二十三)立体图形和表面积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05页的内容复习立体力形的概念和特下,以及这些图形的表面积的计算,完成练习二十第1-4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一些立体图形的物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加深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已知条件计算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教具学具准备:师生都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从今天开始,复习立体图形的知识。这节课,复习立体图形及其表面积的计算。
二、复习立体图形的特征。
1、 提问: 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谁来拿出不同的立体形体,告诉大家各是什么名称。
2、 说明各自的特征。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填出四个立体图形的名称,然后告诉大家。
请大家看书上图自负盈亏,自己说说每个形体的特征。
提问:每个立体图形里字母表示什么。
3、 说明下面每个图形各是什么形体。
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口答:
4、 提问: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复习表面积计算。
1、 复习表面积的意义。
提问: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靖同学们拿出立体图形,看着这些形体,一边用手摸一边说出每个形体的表面积包括哪几部分的面积。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是哪些面积的和?圆柱体表面积是哪些面面积的和?
2、 复习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圆柱的侧面积怎样算?
3、 归纳表面积计算方法。
在课本上用字母表示出计算每个图形表面积的方法。
指名学生依次口答归纳出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4、 做“练一练”三道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
四、综合练习。
1、 做练习二十第2题。共12页,当前第5页123456789101112
- 推荐阅读:
- 总复习1(十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 总复习3(十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 教育随笔:从小开发幼儿的数学潜能
- 《数学就在我身边》说课稿
- 育儿心得:孩子怎么学数学
- 数学日记200字三篇
- 小学数学教案
- 数学教案
-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
让学生默读题目。
提问:这三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都要求什么问题?
在解答这三道题时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别列出综合算式。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并要求说一说解题的每一步求的什么,三道题解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 做练习二十第3题。
提问:配上的这块玻璃是什么形状?它的长、宽各是长方体的哪条棱?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复习,你能完整地回忆一下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物征吗?谁来说出几种立体图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第1、4题。
教学后记:
(二十四)体积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06页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计算,完成练习二十第5-9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加学理解和掌握已经学过的体积计算公式,进一步了解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进行体积计算。
教具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物体,如文具盒、橡皮、粉笔盒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 口算
让学生口算练习二十第5题。
2、 引入课题。
今天这节课,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已经学过的体积计算公式,更加清楚这样公式的推导过程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根据公式正确地进行体积计算。
二、复习体积计算。
1、 复习体积的意义。
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物体。
提问:这三个物体的大小相同吗?大小不同就是什么不同?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哪个物体的体积最大,哪个物体体积最上?
2、 复习体积的计算。
(1)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形状的体积?
请同学们在课本第106页用字母表示出这样形体的体积教育处公式,一边写一边看每个图形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的关系,再思考这些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指名学生口答体积计算公式。
提问:这些体积计算公式里,哪一个是其他几个的基础?
谁来说一说,我们是怎样由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推导出其他体积计算公式的?
(2) 归纳柱体体积公式。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 学生练习
(1) 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说明计算体积一般按体积计算公式进行。
(2) 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三、综合练习
1、 做练习二十第6题。
让学生先在课本上判断。
指名学生口答,错误的说法要求说明理由。
2、 讨论练习二十第7、8题。
提问:第7题里,沙填在沙坑里后成什么形状?
第8题圆柱侧面展开是正方形,说明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复习,你更加明确了哪些内容?
六、 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第7-9题。
教学后记:
(二十五)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教学内容:进行综合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中的其余习题。
教学要求: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并能
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二、基本题练习
计算下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厘米)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提问:求表面积就是求立体图形的什么?
求体积就是求立体图形的什么?
三、综合练习
我们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共12页,当前第6页123456789101112
- 推荐阅读:
- 总复习1(十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 总复习3(十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 教育随笔:从小开发幼儿的数学潜能
- 《数学就在我身边》说课稿
- 育儿心得:孩子怎么学数学
- 数学日记200字三篇
- 小学数学教案
- 数学教案
-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
1、 做练习二十第12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先提问每个问题求的什么,再检查计算过程和结果。
追问:一般说来,求制作时所用的材料是要计算什么?求能容纳物体的重量要求出什么来计算?
2、 做练习二十第13题。
出示橡皮泥长方体让学生观察,然后提问:怎样把它截成两个正方体?
用刀把长方体切成两个正方体。
谁来说一说,增加的表面积部分在哪里?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3、 做练习二十第14题。
指导学生估计这个教室有多大,可以先估计这个教室的长、宽、高各大约多少米?再算出教室里的空间大约多少立方米。
四、讲解思考题。
提问:根据题意,要求梯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求正方形的边长有怎样的关系?
求梯形的面积,关键就是求什么?
请大家课后试一试。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知识?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第11、14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第10题、思考题。
(二十六)比和比的应用
教学内容:教材第110~111页比和按比例分配问题、“练一练”,练习二十一第1~8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弄清两者的区别,能根据比和除法的关系求已知比值的比里的未知项。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加深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推理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复习比的知识和比的应用。(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的知识,能应用比的意义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
二、复习比的知识
1、复习比的意义。
(1)提问:什么叫比?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口答,并要求说明每个比表示的意义。
(3)你能举一个比的例子吗?怎么表示出它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商怎样表示?
谁来说说这个比各部分的名称?
提问、:什么是比的比值?那么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
(4)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两个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追问:我们求比值的方法是怎样的?这里的比值都是什么数?还可以是怎样的数?
2、复习比的基本性质。
(1)请大家根据上面的式子,在课本上用字母表示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指名学生口答填写出的等式。
让学生说明为什么b≠0。
提问:谁能说说这个字母式子表示的意思?比、除法和分数又有什么不同?
(2)提问:谁来说说除法、分数有什么类似的性质?根据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比有怎样的基本性质?
谁来举例说明一个比的前项、后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大小不变。
让学生填写课本上的例子,然后口答。
提问: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
(3)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追问: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化简比的?
化简的结果是一个什么?向学生说明要化成最简整数比。
3、比较求比值和化简比。
(1)引导比较。
现在请同学们把刚才求比值和现在的化简比来比较一下,它们各自的依据和方法有什么区别,结果有什么区别?
(2)做练习二十一第3题。
让学生填在课本上,然后口答。共12页,当前第7页123456789101112
- 推荐阅读:
- 总复习1(十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 总复习3(十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 教育随笔:从小开发幼儿的数学潜能
- 《数学就在我身边》说课稿
- 育儿心得:孩子怎么学数学
- 数学日记200字三篇
- 小学数学教案
- 数学教案
-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
三、复习按比例分配
1、说明:应用比的知识,可以计算按比例分配问题。
2、做“练一练”第4题的第(1)题。
(1)让学生说一说这里已知什么条件,求什么问题。
提问:这是什么应用题?
(2)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要怎样想。
提问:求公鸡只数和母鸡只数实际上是求什么?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3)提问:你认为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3、做“练一练”第4题的第(2)题。
让学生说一说要怎样想。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四、综合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一第1、2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指名口答,重点要求学生说明第2题怎样想的。
2、求未知数x。
1.3:x=6 x/3=0.5
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
指名口答,老师板书,结合让学生说明怎样想的。
3、做练习二十一第7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强调说明长和宽的和是周长的一半。
五、课堂小结。
指名学生归纳说明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及自己的收获。
六、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一第4~6题。
教学后记:
(二十七)比例和比例尺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112页的内容复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解比例、比例尺,完成练习二十一中的其余习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认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能比较熟练地解比例.
2、使学生掌握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有关比例尺的计算,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1、说出下面比的的比值。
4:5 1:2 8:10 0.2:
学生口答时老师书出比值。
2、引入课题。
在复习了比的知识后,这节课复习比例的知识和给与比例尺的计算。
二、复习比例知识
1、复习比例的意义。
⑴提问:上面的比能组成哪些比例?为什么?
什么叫比例?
你能说出比例里各部分的名称吗?
⑵学生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比和一个比例。
指名一人口答所写的比和比例,老师板书。
提问: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说明:比和比例的意义不同,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的相等关系;组成比和比例的项不同,比只有两项,比例有四项。
2、复习比例的基本性质。
⑴提问: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请同学们按照比例的基本性质,在课本第111页上根据0.4:3=2:15,写出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式子。
追问: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不同?
⑵解比例。
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
做“练一练”第2 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在练习本上做前两题和后两题。
集体订正,选择两题让学生说一说第一步的依据。
提问:大家总结一下解比例的过程。
指出:解比例要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成积相等的式子,再求出等式里未知的因数x。
三、复习比例尺计算
请同学们自己阅读第112页上关于比例尺的内容,进一步弄清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有几种形式。
提问:什么是比例尺?
比例尺有哪几种形式?
谁来举一个数值比例尺的例子,并且说明它实际表示什么意思?
课本上的线段比例尺表示怎样的实际意义?
让学生把课本上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数值比例尺。
学生改写后口答,老师板书。
3、做“练一练”第3题。
请同学们应用解比例的方法做“练一练”第3题。共12页,当前第8页123456789101112
- 推荐阅读:
- 总复习1(十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 总复习3(十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 教育随笔:从小开发幼儿的数学潜能
- 《数学就在我身边》说课稿
- 育儿心得:孩子怎么学数学
- 数学日记200字三篇
- 小学数学教案
- 数学教案
-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指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可以先设未知数为x,再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列出比例,然后解比例求出结果。
四、综合练习
1、归纳复习内容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复习的具体内容。
2、做练习二十一第9题。
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指名口答。
3、做练习二十一第11题。
让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指名口答,老师板书。说说应怎样想。
4、做练习二十一第13题。
⑴做第①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⑵讨论第②、③题。
提问: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后,下面两题可以怎样解答?
5、讨论练习二十一第14题。
让学生读题。
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想一想,解答这两题应该有什么不同?(强调要注意份数与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五、讲解思考题
让学生读题。
提问:如果照按比例分配问题思考,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现在已知的比的条件怎样。
你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这个比改写成甲数、乙数、丙数三个数的比吗?
请大家课后先把这两个条件化成甲、乙、丙三个数的比,再自己试一试,求出三个数各是多少。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一第12 题⑴、⑶、⑸,第13题⑵、⑶,第14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一第12题⑵、⑷、⑹。
教学后记:
(二十八)比例和比例尺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112页的内容复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解比例、比例尺,完成练习二十一中的其余问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认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能比较熟练地解比例。
2、使学生掌握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几进行有关比例尺的计算,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说出下面比的比值。
4:5 1:2 8:10 0.2:2/5
学生口答时老师板书比值。
2、引入课题。
在复习了比的知识后,这节课复习比例的知识和比例尺的计算。
二、复习比例知识
1、复习比例的意义。
(1)提问:上面的比能组成哪些比例?为什么?
什么叫做比例?
你能说出比例里各部分的名称吗?
(2)学生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比和一个比例。
指名一人口答所写的比和比例,老师板书。
提问:比和比例的意义不同,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的相等关系,组成比和比例的项不同,比只有两项,比例有四项。
2、复习比例的基本性质。
(1)提问: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请同学们按照比例的基本性质,在课本上第111页上根据0.4:3=2:15,写出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式子。
追问: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不同?
(2)解比例。
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
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在练习本上做前两题和后两题。
集体订正,选择两题让学生说一说第一步的依据。
提问:大家总结一下解比例的过程。
指出:解比例要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成积相等的式子,再求出等式里未知的因数x。
三、复习比例尺计算
1、说明:根据解比例的方法可以计算比例尺的有关问题。
2、复习比例尺的意义。
请同学们自己阅读第112页上关于比例尺的内容,进一步弄清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有几种形式。
提问:什么是比例尺?共12页,当前第9页123456789101112
- 推荐阅读:
- 总复习1(十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 总复习3(十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 教育随笔:从小开发幼儿的数学潜能
- 《数学就在我身边》说课稿
- 育儿心得:孩子怎么学数学
- 数学日记200字三篇
- 小学数学教案
- 数学教案
-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
比例尺有哪几种形式?
谁来举一个数值比例尺的例子,并且说明它实际表示什么意思?
课本上的线段比例尺表示怎样的实际意义?
让学生把课本上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学生改写后口答,老师板书。
3、做“练一练”第3题。
请同学们应用解比例的方法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指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可以先设未知数为x,再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列出比例,然后解比例求出结果。
四、综合练习
1、归纳复习内容。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复习的具体内容。
2、做练习二十一第9题。
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指名口答。
3、做练习二十一第11题。
让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指名口答,老师板书。说说应怎样想。
4、做练习二十一第13题。
(1)做第(1)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2)讨论第(2)、(3)题。
提问:求出这副图的比例尺后,下面两题可以怎样解答?
5、讨论练习二十一第14题。
让学生读题。
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想一想,解答这两题应该有什么不同?
五、讲解思考题。
让学生读题。
提问:如果照按比例分配问题思考,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现在已知的比的条件怎样?
你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这个比改写成甲数、乙数、丙数三个数的比吗?
请大家课后先把这两个条件化成甲、乙、丙三个数的比,再自己试一试,求出三个数各是多少。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一第12题1、3、5,第13题2、3,第14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四第12题2、4、6。
教学后记:
(二十九)正、反比例及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115页正、反比例的意义和正、反比例应用题、“练一练”,练习二十二第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特征,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关系或反比例关系的量。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能正确地解答成正、反比例关系的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复习正、反比例关系和正、反比例应用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能更正确地判断成正、反比例关系的量,正确地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
二、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
1、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
提问:如果用x和y表示成比例关系的两种相关联的量,那么,什么情况下成正比例关系,什么情况下成反比例关系?
想一想,成正比例关系和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指出: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的相同点是:都有相关联的两种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点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中相对应数值的比值一定,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中相对应数值的积一定。
2、判断正、反比例关系。
(1)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
提问:判断是不是成比例和成什么比例的根据是什么?
(2)做练习二十二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
3、判断x和y这两种量成什么关系,为什么?
指出:我们根据正、反比例关系的特点,可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如果一道题里两种量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我们就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根据比值相等或者积相等的数量关系来解答。共12页,当前第10页123456789101112
- 推荐阅读:
- 总复习1(十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 总复习3(十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 教育随笔:从小开发幼儿的数学潜能
- 《数学就在我身边》说课稿
- 育儿心得:孩子怎么学数学
- 数学日记200字三篇
- 小学数学教案
- 数学教案
-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
三、复习正、反比例应用题。
1、做“练一练”第2题第1题。
让学生读题,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提问:这道题成正比例关系,要根据什么相等来列式解答?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突出列式的等量关系是比值一定。
做“练一练”第2题第(2)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这道题是怎样想的?成反比例关系的应用题,要根据什么来列式解答?
3、启发学生思考:
你认为正比例应用题实际上是我们过去学过的哪一类应用题?反比例应用题是哪一类应用题?
怎样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
指出: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要先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如果成正比例,根据比值相等列等式解答;如果成反比例,根据积相等列等式解答。
四、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2题
教学后记:
(三十) 比和比例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116页比表示的具体含义、“练一练”,练习二十二第3~8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能用不同的表述方法说明比、分数和倍数关系的含义。
2、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应用不同的知识解答比和比例的应用题,培养学生灵活、合理地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让学生口算练习二十二第3题。
2、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比和比例的知识,知道了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根据这样的联系,对于比和比例应用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比和比例应用题。通过复习,要学会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同一道应用题,提高灵活、合理地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复习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1、提问: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2、出示: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4。
提问:根据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4,你能用分数、倍数关系表示甲数与乙数的关系吗?
指出:把1:4看做1份和4份的比,甲数就是乙数的1/4,乙数就是甲数的4倍。
3、做练习二十二第4题。
小黑板出示。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选择两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用不同方法解答应用题。
1、说明:对于一个比或一个分数、倍数,我们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用不同的知识来解答关于比和比例方面的应用题。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读题,再说一说80克盐这个数量与比的哪一部分是对应的。
提问:盐和水的重量比1:15可以怎样理解?
提问:按照1:15这三种角度的理解,题里已知盐重80克,你能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吗?
请同学们做在练习本上,如果有困难,再看看书上是怎样想的。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三种解法。
提问:第一种解法为什么用80×15可以求出加水的重量?这样做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第二种解法是按怎样的方法解答的?列比例的依据是什么?
提问:这三种不同的解法,都是根据哪个条件来找数量之间的关系的?
指出:这三种解法虽然不同,但都是根据盐和水的重量比1:15这个条件,从倍数、分数和比的意义这三个不同的角度来找出盐和水的重量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相应的三种解法,求出了问题的结果。
3、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读题。
请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甲队修的米数正好是乙队的4/5”的含义,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共12页,当前第11页123456789101112
- 推荐阅读:
- 总复习1(十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 总复习3(十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 教育随笔:从小开发幼儿的数学潜能
- 《数学就在我身边》说课稿
- 育儿心得:孩子怎么学数学
- 数学日记200字三篇
- 小学数学教案
- 数学教案
-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