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11册第43-44页
教学目标:
l、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的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3、让学生经历列表或作图寻找规律的过程,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点: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的规律。
教学难点:从列表、画图的方式中寻找规律。
教学准备:导学案、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谈话引入
1、学生课前阅读“导学案”
2、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有关体育比赛方面的知识,如单循环制、淘汰制等,大家收集得怎么样了?
3、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不全面的教师进行补充。
二、研究规律
1、出示题目引入课题。
(1)出示试一试:如果有4名同学要进行乒乓球比赛,采用单循环制,一共需要赛几场呢?你是怎么想的?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试一试吗?
学生尝试后,师小结:看来,以前尝过的画图法、列表法还是非常直观简洁的,能让我们一下子就看清楚比赛的场次了。
(2)出示:六(1)班8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如果每两名同学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师:如果比赛的人数换成了8人,那么应该怎么计算呢?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导入,这个问题比刚才的问题复杂了,如果再按照以前的方法,合适吗?那怎么办?
让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提示,自学例题。
2、学生根据导学案自学例题。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3、请同学来汇报自己的结果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学生的汇报,师作适当的提问或点拨,帮助理解其中的关键。)
4、小结,体会学习方法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三、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 谈收获,并完成练一练:
一场体育比赛中,一共有10名运动员。如果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了几次手?如果比赛人数是20人呢?
2、想一想:
小龙师傅办武馆教学中国武术,收了10个徒弟。他们练成本领后,又各收了10个徒弟。徒弟练成后,仍又各收了10个徒弟 ……照这样下去,到第5代传人时,一共有多少人学习了中国武术?到第10代传人时,一共有多少人?
四、拓展练习。
学校有16个班参加乒乓球团体赛,如果采用淘汰制,一共要安排多少场比赛?如果前两轮采用淘汰制,然后采用单循环制进行比赛,这样安排比赛共需要赛多少场?
如有时间,再完成以下思考题:
想一想,图里一共有几个锐角?(图略)
《比赛场次》教学反思
孙明霞
按照学校要求,这次组内公开课,我们年段的老师做到同课异教。选择《比赛场次》这一课,主要是考虑到它的相对独立性,与前后知识的联系不太紧密,时间上好操作。也正因为是同课异教,所以事先与同组老师的讨论不多,主要是担心会被其他老师的思路带着走,所以,也算是独立劳动的成份更多一点吧。结合参加学校课题的需要,我努力在本课中尽量体现“指导—— 自主学习”这一理念。对于课题的主要精神,一个学期来,也算多多少少有了解接触了一些皮毛,但总是感觉理解很不够,作为一次实践,我也就大胆进行了尝试。
什么是“指导——自主学习”呢?小学数学课堂应该如何体现和落实这一理念呢?这些,都是我在课前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我在余文森教授的博客上读到了一篇文章,正是讨论同样的问题,我仔细阅读,终于对余教授的观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余教授认为,单是简单套用课题理念的一些课例,都仅仅是达到“形似而神不似”罢了,而这样的课例也正是初次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容易落入的俗套。余教授强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努力达到以下三个方面:共3页,当前第1页123
- 推荐阅读:
- 《比赛场次》案例设计(第六册)
- 比赛场次
- “体育中的数学——比赛场次”教学设计和反思
- 《比赛场次》教学设计
- 数学与体育《比赛场次》
- 《比赛场次》教学指导
- 中班美术教案及反思
- 中班语言教案及反思
- 大班语言教案及反思
第一,课堂教学改革一定要坚持“三性”,其一是针对性,建立在学的基础上的教一定要围绕学生的疑点、难点和困惑以及教材的重点、要点和关键点来展开,切忌系统和片面,这是“指导——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铁律和根本标志。其二提高性,课堂教学活动一定要让学生在先学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意义的拓展、延伸,特别是对例题(问题)进行变式和改组,从而体现教学的开放性和探究性,这个过程是相互启发、交流争论和共享智慧的过程。其三,强化性,要通过形成性练习、巩固性练习和提高性练习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尽可能当堂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数学课堂一定要体现数学学科的内涵和价值。我认为数学学科的内涵和价值包括以下三个层次:其一是数学知识和技能;其二是数学问题和思考;其三是数学思想和文化。每节数学课都应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反映数学这三个层次的内涵和价值。
第三,有效教学要认真落实的三个问题。其一是课堂上每个教学环节的目标和要求都要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测量;其二是课堂上每个学生的活动、作业都要落实到位、检查到位;其三是重要的练习和作业都要当堂完成,在教师眼皮底下过关,当堂评点。
读过上面的三条之后,我“一厢情愿”地希望自己能努力摆脱这一怪圈,在初次尝试时就能有一点点突破。就这样,我开始了课的设计和探索。
课前,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导学案,在上课一开始发给学生,让他们根据导学案进行简单快速的自学。我要求学生在导学案上面做记号,如果会的,打上勾,不会的,也进行标记,目的是想引导学生寻找到自己的起点,并希望他们能找出自己还不理解的知识点,提醒自己在老师讲授新知时更加注意听讲。但是由于初次采用这样的学法,学生一时还不太适应,加上我设计的题目偏多,耗时较长,所以这一目标的达成不太理想,这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不过,在布置课前预习时,我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什么是单循环制和淘汰制,加上课堂上形象的讲解,学生倒是很快地理解了这一要点,对新课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辅堑。反思自己的做法,我还是感觉到自己没能摆脱先前的那个怪圈,同样的,我自己感觉到,自己的这一设计,也不过是再一次走入了那个“形似而神不似的”路子上去,看来,对于一个才刚接触课题研究的老师来说,探索的路上,也许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也必将有着同样的困惑吧。很多道理,包括理论也包括实践,写在书里是一回事,真正落实到现实中,又是另一回事了。我为自己的没能突破感到有些沮丧,但转而一想,也暗自安慰自己:作为一个尝试的行者,如果有着别人同样的困惑,也许也不是件坏事,因为我们遇到的是同样的问题,那么我们的讨论也将更加有共同的话题了,在互相借鉴和学习的过程中,大家也必将从切身的体会中,更容易接受别人的建议和帮助了,从这一角度来看,初次的失败倒也是一次可以令自己难忘的过程了,从失误中同样能收获到非同一般的认识。在下一次的尝试中,如果能不再犯同样的错误,那就算是一大进步了。
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看清例题,在关键处的提醒是必要的。本次指导学生自学例题,我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因为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相对独立的自学能力了,所以,课堂上学生的自学也显得比较有效,学生能比较迅速地读懂课本,读懂本课的主要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从后面的反馈可以看得出来,学生对于本课的重点知识掌握较好,能通过学习体会到画图法和列表法的简洁性,并掌握了解决同类问题的普遍办法,即先寻找出规律再解决问题的策略,达到了本课的学习目标。而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给自己的定位也比较明确,即在学生遇到疑惑的关键之处给予帮助和引导,扶他们一把,更主要的是放手让他们去学会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最后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这也正是课题强调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的体现吧。共3页,当前第2页123
- 推荐阅读:
- 《比赛场次》案例设计(第六册)
- 比赛场次
- “体育中的数学——比赛场次”教学设计和反思
- 《比赛场次》教学设计
- 数学与体育《比赛场次》
- 《比赛场次》教学指导
- 中班美术教案及反思
- 中班语言教案及反思
- 大班语言教案及反思
这一节课的教学,是自己在参与课题过程中的一次很浅的尝试,由于认识粗浅,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都显得十分粗糙,但不管怎么样,也是自己跨出的一小步,我也希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改进,能逐渐提高自己在课题研究这方面的实践能力。共3页,当前第3页123
- 推荐阅读:
- 《比赛场次》案例设计(第六册)
- 比赛场次
- “体育中的数学——比赛场次”教学设计和反思
- 《比赛场次》教学设计
- 数学与体育《比赛场次》
- 《比赛场次》教学指导
- 中班美术教案及反思
- 中班语言教案及反思
- 大班语言教案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