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八单元教案

29   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古诗两首》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起头课文。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再一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牛郎织女》。
《嫦娥》这首古诗情感绵长幽怨,学生在情感上很难跟进,共鸣。因此,本课目标定位为感受而非感悟,力图借助本诗和嫦娥奔月的传说让学生感受到古文化的瑰丽和神奇。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释义、书空等方法认识“乞、霄、烛、晓”等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注意乞不能多横,晓右上部不要多点,霄雨字头要扁。
  2、通过配乐、赛读、引读等途径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体会两首诗中欢乐和孤独的情感,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3、通过预习、拓展,结合资料袋等手段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4、阅读课前准备的民间故事,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古诗,有感情背诵古诗。
难点:领会诗中抒发的情感。
课前准备
1、 收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民间故事。
2、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八单元  学情分析

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学生背古诗)经常把自己学过的古诗背给老师、亲人、朋友听一听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因为温故而知新。
   2、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古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古诗两首》。板书课题。
二、初读正音
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请记住,读书要口到、眼到、心到,注意读准诗句中的四个生字。
1、指名读,主要正音:乞巧中乞音变,烛翘舌音、屏后鼻音等。
   2、你发现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强调古诗中都含有民间故事)
三、学习《嫦娥》
过渡:这两首诗中,你觉得哪一首更难懂?让我们先走进《嫦娥》。
(一)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这首诗。
2.小组合作借助插图、注解、民间传说说大意。
3.全班交流:谁能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 (从字、词到句)
4、师说意思,学生说诗句。(室内,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室外,银河渐渐西移垂地,晨星就要消失了。嫦娥大概是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二)再读感悟,品味诗情
1、了解了诗的大意,你能感受到嫦娥的心情吗?(孤单?寂寞?无尽的思念?)
2、是哪些词句为你勾勒出这么样的画面?.
3、预设交流点:
云母屏风---冰冷的石材,精美迤俪的图案。从中引导感受优裕的物质条件下嫦娥内心的孤寂凄凉。(和自己家装潢的很富丽堂皇,只留下一个人时作对比。)
晓星沉---百无聊赖地守侯着星星升起又沉下,无数个不眠夜啊!
悔---这是一种怎样的悔恨啊。教师补充:嫦娥飞入月宫后,每日里思念丈夫,思念乡亲,虽有山珍海味,宫女歌舞,仍不能稍解愁烦。
碧海青天----这词给你一种怎样的联想,从中感受到什么?14页,当前第11234567891011121314
边交流,边引导学生读好诗句。
(三)感情朗读,升华诗境
1、师补充有关诗文赏析内容:
月宫豪华却寒,仙子无心细看。
如今独守广寒,不知后弈冷暖?
思念如水澹澹,不分黑夜白天。
星星便是泪线,一串联着一串。
现在后悔已晚,那叫当初心贪。
窃得后弈灵丹,飞天变作神仙。
昨夜星河璀璨,满天繁星如眼。
遥想银河那端,孤魂涕泪涟涟。
此情若能再叙,来生不做神仙。
2、生练读。
3、师指导朗读。配乐,引导学生边想象情景边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的境界。
四、回读生字,指导书写
1、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生字。教师范写“晓、屏”,注意晓不能多点。
3、指导书写整首诗,要求美观、整洁。
五、课后练笔
同学们,如果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渴望飞天的梦想,如今,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已实现了这个梦想,而 “神舟6号”、“嫦娥1号”又把国人的飞天梦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假如你乘坐飞船登上月球,又会演绎出怎样富有现代特征的神话故事呢?请你编写一个神话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比赛背诵《嫦娥》。
2、默写《嫦娥》。
3、讲关于嫦娥奔月的民间故事。
4、你会讲《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吗?引出《乞巧》。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请同学们读课题,根据注释理解题意。
2、简介作者: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写的。林杰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而且非常的聪明,他六岁时就能写诗。但17岁就离开了人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林杰仅存于世的2首古诗中的一首--《乞巧》
3、按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诗,可轮读、大声读、同桌合作读,自读等。
4、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感悟诗意。
(1)“宵、霄”两字可用查字典来理解字词。“宵”是晚上(拓展成语:通宵达旦等)。“霄”是天空(拓展成语:九霄云外等)。
(2)前两句诗可以结合牛郎织女美丽的传说。
(3)后两句诗可以联系资料袋来理解。原来她们是在向织女乞取智巧啊!同学们,你们对织女了解多少啊?(学生自由回答)
  出示补充资料: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织得锦缎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闪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还亮。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娇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呢!
少女们个个都羡慕织女的巧手。你们羡慕吗?你们羡慕什么啊?(织女的巧手)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
三、感情朗读,再悟诗情
1、在七月初七日这天晚上,人们望着深蓝浩瀚的星空,想到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你觉得牛郎织女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能读好前两行诗吗?
教师随机引读:是啊,牛郎和织女一年只相会一次,能不激动吗?一家四口终于相见,多么幸福!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可又无从说起,化作深情对视,多么令人感动啊!
2、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你能读好后两行诗吗?
3、配乐齐读整首诗。
四、默读质疑。
《嫦娥》、《乞巧》这两首诗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14页,当前第21234567891011121314
五、拓展学习。
1、运用学到的方法学习古诗两首。
(一) 寒  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皇城中的柳树。  斜:为了押韵,此处可以按古音读作xiá。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赐给。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极、王逢时五人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意思:
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轻烟先升起在皇帝贵戚家。
                       (二)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店。古代习俗,驱邪避瘟以求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风俗用桃木板写上两个门神的名字,分挂大门左右驱鬼镇邪,每年一换。
意思:
爆竹声中已把旧年驱除,春风送暖饮屠苏避祸求福。千家万户迎来了正月旭日,总要用新门神换掉旧桃符。
2、说说有关的民间故事。
六、指导书写。
1、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生字。教师范写“乞、霄”,注意乞不能多横,霄的雨字头稍扁。
3、指导书写两首诗,要求书写整洁,格式美观。
 
教学反思

                                                     沈  浓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当我们理解了古诗的大意后,心里一定为嫦娥那孤寂的心灵微微叹息着。而当你再次穿透语言文字,你将会被深深震撼!
生再次认真读古诗,体会从哪里感受到嫦娥的孤寂之情。5分钟后交流。
生:嫦娥现在年年夜夜,幽居月宫,面对碧海青天,寂寞之情难以排遣,懊悔当初偷吃了不死药,一个“悔”字表现了嫦娥的孤寂。
师:好一个应“悔”而孤寂!读出那一份孤寂。
生: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
师:是啊,月宫内豪华无比,却只有嫦娥黯然神伤。孤独哪!读出此时的孤独。
生: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启明星渐渐升起又落下,嫦娥孤独地面对银河晓星,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14页,当前第31234567891011121314
师:对呀,嫦娥在月宫不堪忍受那般寂寞包围,可又无可奈何,只能面对冷屏残烛、青天孤月,夜夜心情孤寂。有感情配乐朗读整首诗。

30  西门豹

教材分析
    《西门豹》这篇课文是一个民间故事,讲的是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部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道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先讲西门豹受魏王派遣来到邺,了解民情,弄清了这里贫穷的原因;再讲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经过;最后讲西门豹和老百姓一起兴修水利,改变邺的贫穷面貌。文中西门豹在惩治恶人时说的几句话,看似平常,却有着言外之意,话外之音,引导学生利用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进行转述,揣摩说话人的心情,有助于感受人物的机智、正直的优秀品质。
教学目标
1、  通过课前预习,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官绅、巫婆、扑腾”等词的意思;用集体认读、随机读写、联系语境等手段,学会本课的生字;通过比较辨析“闹”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思。
2、  从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中,结合三个“闹”字,理解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有感情地读好对话。
3、  利用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转述西门豹、巫婆的想法,感受西门豹惩恶方法的巧妙所在;感受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造福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揣摩西门豹惩恶时的想法,感受西门豹惩恶方法的巧妙所在。
教学时间:两课时
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课文是——齐读课题。
这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课文的题目就是故事主人公的名字。西门是一个复姓,他姓西门,名豹。再来叫叫他的名字。
知道他是谁吗?课文哪一句话告诉我们的?读第一句话。
二、检查预习情况,归类识字
邺  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
娶媳妇  闹旱灾  开凿渠道   灌溉庄稼   
河伯   巫婆   官绅 
提心吊胆   面如土色
扑腾  磕头求饶   淌血
▲开小火车分组读——指名读,说意思——齐读
三、了解邺地荒芜原因
1、刚才说西门豹被魏王派去管理邺,他做了哪些事情呢?自由读读1——9自然段,想想在讲些什么?
2、这里的对话一共有几次?
3、从每一次的对话中,西门豹听懂了什么?
4、交流。
5、根据学生的回答点拨三个 “闹”字的意思。
(1)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
(2)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
(3)每闹一次,他们要收几百万钱;办喜事只花二三十万,多下来的就跟巫婆分了。
这三个“闹”字意思一样吗?换换词。
6、指导朗读,体会老大爷的情感:也许老大爷的女儿就曾经被强抢去送给河伯,也许老大爷就被硬逼着出过钱,也许那因旱灾而荒芜的田地就有老大爷家的一块……读好“硬逼、眼睁睁”等词。加上提示语,同桌合作,一问一答,分角色读。
7、小结: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邺变成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呢?
8、我们明白了,老大爷可还没“闹”明白。西门豹明白了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读好西门豹的话。是真“灵”还是假“灵”?说这话时,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14页,当前第41234567891011121314
四、课堂作业:
   写生字。指导书写“灌溉”。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述:
1、有感情地朗读1——9自然段。
2、西门豹从几次问话中明白了什么呢?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二、理解惩恶办法,揣摩巧妙之处
1、让我们一起看看西门大人是怎么惩治那些恶人的。请大家仔细读读10——14自然段,找找西门豹惩治了哪些人?把他们圈出来。
  2、老师把这几段内容读成了这么一段话:
西门豹先叫卫士把巫婆投进河里;等了一会儿,他又叫卫士把官绅头子投进河里;接着,他面对漳河站了很久,又要叫卫士把官绅们扔进河里;过了一会儿,他才让官绅们回去。
  ▲ 请你读读这段话,再读读课文,发现了什么?(关注课文中的语言、神态描写)
先来看看西门豹是如何惩治巫婆的。在惩治巫婆的过程中,他讲了一些话,你能找到吗?
(1)指名读西门豹的话。
姑娘真的不漂亮吗?他为什么这么说?
(2)课文省略了西门豹的一些想法:
填空:西门豹想:_______,所以他        对巫婆地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指导朗读。(“麻烦”是什么意思?作为一个官员,这里西门豹对巫婆所说的“麻烦”与平常的意思一样吗?读好三个“不”字的坚决。)
根据学生的体会,教师引读:
西门豹想:先救人要紧,所以他对巫婆严肃地说——
西门豹想:看我怎么惩治你,所以他不动声色地对巫婆说——
(3)两个卫士立刻上前,一左一右架起巫婆,
   ▲ 师:什么叫“架起”?能不能换个词?老师查了一下字典,这个“架”是“搀扶”的意思,一般什么情况下才需要别人“架”着走?(受伤的时候,浑身无力的时候)而此时的巫婆为什么需要卫士架着她?(体会其害怕)再读西门豹的话。
巫婆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显然,她已经——被淹死了。
(4)看插图:这天,漳河边上站满了人,有官员,有卫士,有巫婆的女徒弟,还有谁?也许这中间正站着一位大娘,她的女儿就曾经被巫婆拉去给河伯当媳妇,此刻,看到这个场面,她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4、想当初,巫婆把女孩子送给所谓的河伯去,就是让她们白白去送了性命;现在西门豹也让巫婆去找河伯,其实也就是送她去死,用巫婆害人的方法惩治巫婆,这就叫:将计就计,也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5、西门豹在惩治其他人时,也用了这种方法。在12——14自然段中,西门豹对官绅头子和其他官绅是怎么说的?请你把他说的话划出来,读一读。
(1)出示句子:
“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
(2)指名读。你发现这两句话有什么变化?(从商量到命令,似乎一句比一句着急,标点符号的变化)读好这两句话。
你这么说,其实心里是怎么想的?(在朗读中体会西门豹的话外之意)
不过,他可没表现出来。再读这些话。男女生分句读。
6、在朗读指导中,关注恶人的表现。
听了西门大人这些不动声色的话,那些官绅们吓得——“提心吊胆、面如土色、连气也不敢出”。(指名读好句子,在读中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他们怕什么呢?指名说——哦,原来如此——做做填空:14页,当前第51234567891011121314
西门豹要巫婆和官绅头子下漳河去找河伯说事情,如果他们下漳河去,就会被(    ),而他们不愿下河,怕下河,就说明漳河里(   )。他们进退两难,就证明了给河伯娶媳妇是(   )的。他们的鬼把戏在老百姓面前(   )。
(1)师补充介绍:邺地当时巫风盛行,老百姓都很迷信,临近邺城,西门豹见百姓纷纷出走,民女陶玉被掳走,于是就颁发律令,禁止巫风。但是巫婆和官绅相互勾结,煽动老百姓跪在衙门前抗议。可见当地的老百姓是多么愚昧迷信!所以,为了让老百姓彻底地醒悟,西门豹必须得讲究点方法。
(2)让我们有滋有味地读读惩治恶人的段落(11——14),分组读,读出西门豹的妙计,恶人们的害怕。(回读“惩恶”段落,感受西门豹的巧妙之计。)
8、从大家的朗读中,老师听得出来,这一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同学们都看明白了。老百姓明白了吗?明白了什么?如果你是在旁观看的老百姓,你会怎么说?
9、邺地河伯娶亲的迷信被破除,骗钱害人的家伙被惩处,西门豹后来做了什么事?齐读最后一节。
补充资料。
 四、总结全文
     西门豹管理邺地,破除迷信,兴修水利,为民造福,最终使原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邺成了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的家园。虽然他当时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官,历史上却曾有“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的记载。后来,他还成了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呢!有兴趣的话,课后我们可以去搜集更多的故事加深了解。
五、复述故事
    看着词语,试着说说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西门豹
        调查原因
        惩治恶人        破除迷信
        兴修水利        为民造福
 
教学反思

附:教学片段
师:(引读句子)两个卫士立刻上前,一左一右架起巫婆——
什么叫“架起”?能不能换个词?
生:扶起。
生:抬起。
师:老师查了一下字典,这个“架”是“搀扶”的意思,一般什么情况下才需要别人“架”着走?
生:生病的时候。
生:受伤的时候。
生:浑身无力的时候。
师:此时的巫婆为什么需要卫士“架着”她呢?
生:因为她害怕得双腿发软,走不了了。
生:因为她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给吓坏了。
生:卫士架着她,容不得她做挣扎。
师:哦,原来如此。看来,西门豹这句不动声色的“麻烦”,可谓意味深长啊!能把巫婆吓成这样。让我们再来读读他的话,感受他的言外之意、话外之音。
生:齐读西门豹的话。
师:巫婆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显然,她已经——被淹死了。
(请学生看插图)这天,漳河边上站满了人,有官员,有卫士,有巫婆的女徒弟,还有谁?也许这中间正站着一位大娘,她的女儿就曾经被巫婆拉去给河伯当媳妇,此刻,看到这个场面,她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生:这巫婆原来是骗人的啊!可怜我那闺女啊!14页,当前第61234567891011121314
生:活该!看你还敢不敢害人了!
生:罪有应得。
师:想当初,巫婆把女孩子送给所谓的河伯去,就是让她们白白去送了性命;现在西门豹也让巫婆去找河伯,其实也就是送她去死,用巫婆害人的方法惩治巫婆,这就叫:将计就计,也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31  女娲补天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全文有着明显的神话传说写作特色,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故事主要有天塌地裂、灭火造船、找石炼石补天三个部分,其中第一自然段天塌地裂和第四自然段炼石补天段落想象较为神奇夸张,而第三自然段找石段落较容易体会女娲的不辞艰辛。
 课后小伙伴吐了一个泡泡:“女娲真了不起。”意在引导学生感悟故事的神奇。以第一自然段为例,课文先概括写了女娲造人后,世间欢歌笑语,人们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继而笔锋一转,“不知过了多少年”,极言时间之久。课文描绘了一篇天塌地裂人将灭亡的震撼画面。画面夸张充满想象,适合学生进行想象朗读体味积累。
我们已经在三上《盘古开天地》中领略了神话故事的写作特色,三下年级对神话故事的学习,不仅要加深对神话故事手法的认识,更要能积累运用夸张和充满想象的句子,对神话故事进行复述。
教学目标
1、 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理解“零零星星”、“熊熊大火”、“挣扎”、“冶炼”等词意思,会变化词语的表达形式,如“大黑窟窿”和“黑黑的大窟窿”,会写“隆、燃、喷、冶、炼”等字。
2、 能根据补充课题的方法结合自读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概括段落大意。
3、 通过朗读和对《盘古开天地》一文的回顾,深入感受神话故事语言的神奇夸张。
4、 能根据课文提纲进行故事接龙,并用上文中的精彩语句,体会并传达女娲的无畏和勇敢。
教学重点:深入感受神话故事语言的神奇夸张,积累神奇夸张的句子。
教学难点:根据提纲对故事进行接龙式复述,能用上文中的精彩语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预设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根据课题理清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一、 谈话入题:
1.谈女娲:板女娲。指读(注意读准“娲”音)。知道关于女娲的神话故事吗?(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引导说话完整,肯定孩子阅读知识广。象这样的神话故事,我们学过吗?(盘古开天地)你在盘古身上感受到什么。
2.师: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始祖女神,还被人们称为音乐女神、婚姻女神……在这位神话人物身上充满着许多力量,她不怕困难,恩泽人类,勇于献身,为民间传颂至今。
3.今天我们一起去读读女娲补天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初读,学词:
1.大声读文。读通课文,不懂不顺处多读几遍。
2、检查词语:
挣扎             冶炼
熊熊大火         零零星星
大黑窟窿         黑黑的大窟窿 
自读,开小火车读。联系课文想想每个词语的意思。第一组词语:观察“挣扎”一词的偏旁,联系文中句子说说意思。“冶炼”,拿出《新华字典》让学生读读词语的意思。第二组是特殊形式的词语,有叠词,等学文时到句中理解。第三组是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表达,学着第三组的样子说说词语。齐读词语。14页,当前第71234567891011121314
三、再读理清文章脉络:
1.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更加通顺,一边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指说课文主要内容。指导有些文章可以通过把课题补充完整的方法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上古时期,天塌地裂人类遇到灾难,女娲灭火造船,后来又找到五彩石,冶炼成液体把天补好了。)
3.指逐节读课文,边思考每小节讲了什么内容?指说。师随机板书:
天塌 地裂 人将亡
灭火 造船 急救人
找石 炼石 补天成
四、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隆 塌 露 燃 熊 挣 熄 喷 缺 纯 冶 炼 盆
2.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现在离开课文这些生字朋友你还认识吗?指读。
3.记一记这些生字,谁能在最快的时间内记住其中的某个字,交流识字方法。
4.选择“隆 燃 喷 冶 炼”五个字进行写字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体会神话故事语言的生动,能根据课文提纲和积累的课文语言,进行故事接龙式的课文复述。
一、 回忆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女娲补天》,还记得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教师随机板书上节课共同完成的课文板书,即课文提纲。
二、第一节为例,深入学文,感受语言神奇和夸张:
1.上学期我们还学过一个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你还记得一个怎样的盘古?是的,神话故事中神奇的语言夸张的写法,使盘古这个神话人物在我们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女娲补天》中也有许多神奇和夸张的语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让我们拿起笔走入课文中,好好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一: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
有多么可怕?谁来读?这句话哪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轰隆隆”中体会到响声的巨大;“ 震醒”中体会到地动山摇。)
4.交流二: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读到“熊熊大火”的时候,你的眼前浮现怎样的画面?什么画面给你印象深刻?齐读,齐声感叹“天哪,太可怕了!”
5.如果要把这段故事讲给别人听,你觉得那些词语或者句子不能不讲?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轰隆隆 太可怕了 大窟窿 深沟 熊熊大火 围困 挣扎
三、自由学习,交流印象深刻的词句“
1.生自由读文体会,划下精彩语句待交流。
2.交流句子,随机指导朗读。列举:
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喷火”一词体会灾难依旧,人们处于危险之中。)
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百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随机联系上下文理解“零零星星”,体会女娲的勇敢无畏,读出找石艰辛。)
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圈一圈动词,想象补天成功的瞬间,天地变化,感受神奇。)
3.根据学生交流,选择重点词语副板书。
四、根据板书,试说故事:
1.默读全文,选择自己喜欢的章节,可以看着板书试着说说这段故事。14页,当前第81234567891011121314
2.同桌互说,彼此提提建议。交流小结:要把故事说得神奇,用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就是最好的方法。
3.指说故事,采用一人说一部分的故事接龙方式。
     五、作业:把这个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并搜集其他神话故事进行班级交流,评一评谁讲的故事最吸引人。
板书设计:
女娲补天
天塌 地裂 人将亡(轰隆隆 太可怕了 大窟窿 深沟 熊熊大火 围困 挣扎)
灭火 造船 急救人(难过极了 立刻)
找石 炼石 补天成(喷火 寻找 零零星星 几天几夜 终于 金光四射) 
教学反思
教学片断
生:我找到这句“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师:这句话中肯定有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一些什么,你把这样的地方读好,等一下还让你读。小朋友我们也练一练这句话。
生自由练读这句话,指该生读。
师:读得真好。你的眼前仿佛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到天塌下来了,天空中有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人们到处在跑。
师:居然天塌了,你害怕吗?
生:害怕。
师:你害怕什么?
生:天塌了,地也裂了,我没有地方躲。山上有大火,山下有洪水。
师:小朋友,山上有大火,你们看到了怎样的大火?
生:很大,很猛烈的大火。
师:那就是熊熊大火啊。天塌了,地裂了,熊熊大火中,猛烈洪水中,人们无处可逃,拼命挣扎,可怜的人类即将灭亡啦!孩子们,怪不得女娲看到这种情景,心里担心极了,女娲几乎要喊出来了。让我们一起读第一节。

32* 夸父追日

教材分析
夸父追日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它表现
的不仅是表面上的与日逐走,还有很强烈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本篇神话弘扬了一种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诗人陶渊明曾写诗赞道:“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虞渊”“瀚海”等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2、理解“与日逐走、渴欲得饮、道渴而死”三词的意思,并结合这三个词学习课文,继续体会神话故事夸张、富于想象的写作特点,。
3、会读《山海经》里的《夸父追日》,与课文对照,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文的意思。
教学重点
体会神话小说的神奇。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所学,用自己的话说说《山海经》里《夸父追日》的意思。
教学时间:一课时
基  本  程  序 教学调整
一  揭题,解题设疑
1、 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神奇的故事,《夸父追日》。
2、 释题。夸父是一个人物的名字,追的意思是——,日就是——,那
整个题目起来就是——,再读课题。
3、读懂了课题,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预设:夸父为什么要追日?
      夸父是怎样追日的?
      夸父追日的结果如何?
二  初读课文
1、 过渡语:同学们真能干,紧紧抓住追日这个主要内容,提出了3个14页,当前第91234567891011121314
有价值的问题,就让我们带着这3个问题,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夸父为什么要追日?哪些自然段写了他是怎样追日的?写夸父追到日没有,又是课文的哪个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
3、反馈校对。
①夸父为什么要追日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评价。
②夸父怎样追日工资是课文的——(2——4自然段)
学习生字:
虞渊    渭河    瀚海    大泽
伏下身子    向前一抛
咕都咕嘟    颓然
自由读——指名读,找规律——齐读。
请3位学生分别朗读2、3、4自然段,正音。
③夸父追日的结果在课文的——(第5自然段),齐读本节。
三  研读追日的目的
1、过渡语:我们已经知道了写夸父为什么追日,怎样追日和结果如何
的段落。那么,夸父为什么要追日?具体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并用波浪线划出最能概括原因的句子。
2、 自由读,找句子
3、 指名读——小组读——齐读,你读懂了什么?
4、 小结:夸父喜欢光明,喜欢看到神州大地永远充满光明。因此,他
要去追赶太阳,抓住太阳,他是多么——了不起啊!
5、 指导朗读。
四 研读追日的经过
1、 那么夸父是怎样追日的呢?老师这儿有3个词语,谁来读一读?
出示:与日逐走   渴欲得饮    道渴而死
指名读——齐读。
2、这三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词
语,读读课文2——4自然段,并用直线划出哪些句子能读懂这个词语?
3、反馈交流
“与日逐走”
①找句子,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夸父跑得快。)
②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像风似的、一眨眼、两千里)
③指导朗读。
④简单说说词义。
“渴欲得饮”
用学习“与日逐走”的方法“渴欲得饮”这个词。
“道渴而死”
①找句子,读句子。
②理解句子:夸父为什么要到大泽去?但他还没到大泽就……,夸父只
能遗憾地……
③读了这一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吗?
a、遗憾。夸父还没追到日,就死了。很遗憾!
b、难受、可惜。
c、了不起!夸父为了自己的追求,也为了整个神州大地光明,甘愿用
自己的生命来交换。这种执着,这种奉献和牺牲精神让我们为之感叹。
五  读悟追日的结果
1、 第二天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学生续读)
2、 同学们,如果你就是那个追寻光明的人,当你吃着鲜美的桃子,看
着茂密的桃树林时,你有什么想对夸父说的呢?
六 课外拓展
1、《夸父追日》这个神话故事最早出现在《山海经》里,书里是这样记
载的:“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2、自读——指读。
    3、学了课文之后,你能对照课文,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它的含义吗?
    4、齐读作结。 
教学反思

教学片断:
师:小朋友,咱们不仅在课堂里学到过神话故事,还在课外书上接触到过许多神话故事,
你能说出几个吗?
生:我知道《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生:我知道《女娲补天》的故事。
生:我知道《后羿射日》的故事。
……
师:小朋友知道的故事可真多,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神奇的故事,题目叫做《夸父追日》。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14页,当前第101234567891011121314
师:夸父是——
生:一个人物的名字。
师:追就是——
生:赶的意思。
生:“追”的意思就是追赶。
师:日就是——
生:(齐说)太阳。
师:那整个题目连起来就是——
生:夸父追赶太阳的故事。
师:让我们再读一读课题。生齐读。
师:读懂了课文的题目,你的小脑袋中有什么疑问,或是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夸父是谁?
师:远古时代,在我国北部的一座大山上,住着一个巨人氏族叫夸父族,夸父族的首领叫夸父,它身高无比,力大无穷,意思坚强,气概非凡。
生: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而且它很热,我们人类根本不能靠近,夸父为什么明知山中虎,偏向虎山行?
生:夸父有没有追到太阳呢?
生:夸父是怎么追赶太阳的?
……
师:小朋友真能干,紧紧抓住追日这个主要内容,提出了三个有价值的问题,徐老师反这三个问题做个归纳:1、夸父为什么要追日?2、夸父是怎样追日的?3、夸父追日的结果如何?接下来就让我们围绕这三个问题来学学课文。

语文园地八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训练围绕本组的专题,以神话、传说故事会为主内容,这类训练,学生在学习三上《盘古开天地》时已有所涉及,有了一定的铺垫,再加上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资料,应该有话可说。
 本次习作是写想象内容,围绕“假如我会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展示孩子们的童心、童趣和梦想。
“我的发现”提供了八组16个词语,两两一组,意图是让学生从发现特点的角度区别形近字,增强独立识字的能力。“日积月累”安排的是有规律可循的四组12个成语和带有人物的6条歇后语,目的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成语故事“画龙点睛”出自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七,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学为主,教师做适当引导。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收集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并能大胆讲述收集来的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并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2.通过创设情境、口语交际、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说的愿望,写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发展创新思维。
3.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地进行习作。
4.初步学会分辨形近字;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能较通顺、流利地讲述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
2.发挥合理想像,有创造性地编故事。
3.引导学生辨析形近字,了解歇后语、成语中包含的故事。
课前准备
1. 课外收集一些神话、传说故事。
2.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预设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不少的神话故事,你还听说过哪些神话故事呢?
今天,咱们也要来讲讲神话故事。
二、方法引导
1、怎样才能把故事讲好呢?
请快速默读136页的口语交际的内容,看看课本告诉我们哪些好方法。
生汇报。
2、齐读要求,出示:
a  要记住故事内容   b  要按一定顺序讲演   c  把故事讲生动。
3、师示范讲故事《后羿射日》,可以边讲边出示图片。
  你是怎么记住这个故事的?
出示:我会听,我能记住这个故事。
题目____________                 主要人物:                    14页,当前第1112345678910111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