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
老舍先生讲课老是板着面孔,不苟言笑,可出语风趣,惹人发笑。在讲到文艺作品要写出人物的典型性格时,他讲道:“要把人物性格描绘得一看就知道像谁,至少也得像他二哥。”同学们笑了。他仍冷着脸继续讲:“写典型嘛!就要多加材料,假若你要写一个爱穿马褂的人,不妨写他穿着两件马褂,三件马褂,四件马褂。”大家又笑了。可他还是板着脸,等大家笑完再接着往下讲。
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讲课时往往抱着一大叠自己写的稿子,昂首阔步地走进课堂,学生起立致敬坐下后,他也在讲台前坐下,慢慢掏出一包烟,打开来递到学生们面前,对着学生们问:“哪位吸?”学生一阵笑,没人说话,他自己擦着火柴点上一支烟,吸了后才开始讲课。
林语堂
林语堂在东吴大学法学院教英文课的时候,开学第一天,上课铃响了好一会了,他才夹着一个鼓鼓囊囊的皮包走上讲台。翘首以待的学生们都以为林先生带来一大包资料。谁知道。他不慌不忙地打开皮包,只见里面竟是满满一包带壳的花生。
他将花生分给学生们享用,但学生们并不敢吃,只是疑惑地望着他,不知他葫芦里到底卖什么药。
林先生开始讲课,操一口简洁流畅的英语,大讲特讲吃花生之道。他说:“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是有劲,花生仁愈有味道。”说到这里,他将话锋一转,说道:“花生仁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能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学生们哄堂大笑。林先生满脸真诚地招呼大家:“请吃!请吃!”教室里立马响起了脆生生的剥花生壳的声音。
钱玄同
钱玄同在北师大中文系讲传统音韵学,讲到“开口音”和“闭口音”时,一学生请先生举例说明,钱先生这样讲道——北京有一位京韵大鼓女艺人,形象俊美,有一口洁白而整齐的牙齿。后因一次事故,掉了两颗门牙,应邀赴宴陪酒时,坐在宾客中很不自在,尽量避免开口,万不得已,有人问起才说话。她一概用“闭口音”以免露馅儿,如这样的对话:“贵姓!”“姓伍。”“多大年纪?”“十五。”“家住哪里?”“保安府。”“干什么工作?”“唱大鼓。”待这位女艺人的牙齿修装好后,再与人交谈时,她又全部改用“开口音”。对答又改成了“贵姓!”“姓李。”“多大年纪?”“十七。”“家住哪里?”“城西。”“干什么工作?”“唱戏。”
学子们听了都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