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小在贫困的沂蒙山区长大。父母给他起名郭广习,小名上海。很明显,是希望他能好好学习,拥有广博的知识,以后能到上海那样的大城市去干一番大事业。他很懂事,从很小的时候起,他就和父亲、哥哥一起下地干活。父亲先拉着犁,在地里开出一道道沟渠,然后教小广习撒花生种子。父亲告诉他,一定要把种子撒到沟里,并且每次要把两颗种子撒在一起。他疑惑不解,抬起头问父亲为什么,父亲擦去满头汗水,抚摸着他的头,说:“孩子,只有两颗种子挨在一起,两颗花生发出芽来才能相互支撑,缠绕着向上生长,形成强大的生命力,抵挡自然界的风雨。”
由于母亲常年生病,家里的收成大部分变成了为母亲治病的药。初二那年,为了30元钱的学费,他不想让已经捉襟见肘的家庭雪上加霜,主动选择了退学,嚷着要外出打工。为了不让父母伤心,他骗父母说自己不爱学习。为了让父母相信,他还给自己换了另外一个名字:晓冬。从此,他开始了颠沛流离、四处奔波的打工生涯。先是在潍坊,他每天都要钻进黑洞洞、脏兮兮的下水道,进行管道疏通。但不管多苦多累,他都一声不吭。当“引黄河济青岛”工程开工后,他又随工程队一起来到青岛,一天工作12小时以上,干得热火朝天……由于他踏实肯干,并能吹一口好笛子,一家印刷厂破例录用了他。他知恩图报,每天卖力干活,业余时间努力学习文艺表演,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还组织了一个名叫“赶潮乐队”的文艺团体。
1992年,《大众电影》上一则不起眼的小广告改变了他的命运。北京电影学院在那年暑假举办了一期表演夏令营。参加完那期夏令营,表演的魅力深深吸引了他,他沉浸其中,不能自拔。1993年3月,春暖花开,他内心蛰伏的表演梦想也开始发芽,缠绕着信念的枝蔓,向上突破。18岁的他毅然辞去印刷厂的工作,带着120元钱,北上寻梦。在火车的颠簸中,他想起了曾经洒下的两两相依的花生种子。他知道了,自己的内心也有两颗宝贵的种子,一颗叫梦想,另一颗叫信念。有了这两颗种子,自己的人生终究会开出一朵名叫成功的花朵。
他身上所带的120元,交了北影和中戏的考试费之后,就只剩下30元了。他租住在由潮湿的防空洞改成的地下室里。有时晚上下大雨,早上起来,鞋子就在水上漂着。最窘迫时,他三天只吃了一包方便面。一连三年,他都没有考上,但他没有想过放弃。他始终有着坚定的信念,梦想不灭,希望无垠。他白天去当群众演员,可以获得10元的收入,晚上在地下室练习唱歌。
上天不负有心人。1996年,他终于从数万名考生中脱颖而出,用自己的努力敲开了北影的大门。十几年后的今天,他仍然清楚地记得自己当年的考号:96222318。大学四年,他是班上最用功的学生,他无比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铆足了劲学习。表演课、形体课、台词课,还有语文、政治、外语等必修的文化课,他都玩命般学习。一有时间,他就去跑龙套,没有台词,甚至只是一晃而过,他也用心去演,全身心投入。四年的学习和实践,他每天都很忙碌,但又很充实。他收获了扎实的表演根基,自信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在课余时间,他还去旁听导演系的课。
毕业后,班上的赵薇、陈坤、黄晓明、何琳等好多同学都开始走红,他却始终默默无闻。他虚心向其他人学习,默默完善自我,从不抱怨、辛勤耕耘,不急不躁、甘于清贫,总是保持一脸阳光般的灿烂笑容。他更加努力地学习,身边谁红了,谁紫了,他都努力保持平常心。他知道,只有不断前行,才能上升;只有准备,才能得到更多的机会。天道酬勤,终于,厚积薄发、沉稳内敛的他等来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在电影《暖》中扮演男主角林井河。他的本色出演获得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这部电影也获得了第16届东京电影节金麒麟奖。后来,《新结婚时代》里的“凤凰男”何建国,《大校的女儿》中的农村兵姜士安,《谁主沉浮》中的毛岸英,他饰演的一个个亲切、饱满的角色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形象很有宽度。”著名编剧王海鸰这样评价郭晓冬。在王海鸰最新一部空军题材的作品中,郭晓冬将主演一个逐渐成长起来的帅气飞行员。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每天都在西郊机场苦练稍息、立正、向左转、向右转、站军姿、敬礼、齐步走、正步走。每天晚上9点20分准时就寝,早晨6点20分准时起床。白天和飞行员一起参加训练,晚上一起参加班务会……他相信自己的作品会再一次打动观众。
静水深流,大器晚成。被石头压制的春草蛰伏之后,终究会吐出生命的嫩芽;梦想种子和信念种子两两相依的人生,终究会结出丰硕的果实。郭晓冬,一个善良、踏实、努力、本分的人,一个靠人品和作品说话的演员,一位在2006年第11届釜山电影节上被评为“亚洲十大最具潜力男艺人”的绩优股明星,一位获得2008年“年度绅士风度奖”的好男人。“你得坚强,必须坚强,因为你是个男人,该经历的要经历,该承受的要承受,任何东西也压不倒你。只要你努力和坚持,上天会送给你一份人生的大礼。”接受采访的郭晓冬以一脸略带沧桑的招牌式笑容灿烂地微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