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实用工具 >  文摘 >  社会 >

睡眠者效应

在互联网时代,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鱼龙混杂,充斥于网络。显然,人们都知道,若信息来自可靠的信息源,则可信度较高。反之,则可信度较低。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来自可靠信息源的消息更能说服人们呢?答案似乎不言自明。但心理学研究表明,事情或许没有这么简单。

原来,很多研究发现,信息源可靠性的影响在一段时间后会消退,原因在于时间的流逝使得人们容易忘记信息的来源,而只保留了对信息内容的一些记忆。简单来说,就是信息的接受者会忘记是谁提供了信息,以致信息源的可靠性与信息内容出现分离。

显然,无论是较高信息源可靠性对信息说服力所产生的“加持”作用,还是较低信息源可靠性对信息说服力所产生的“抵消”作用,均会由于人们对信息源的淡忘而趋于消失。由此我们可推论:对于那些由可靠信息源提供的信息,其说服力是逐渐衰减的;对于那些由不可靠信息源提供的信息,其说服力是逐渐上升的。这一推论就是所谓的睡眠者效应。

为了更具体地说明什么是睡眠者效应,心理学家罗伯特·H。加斯与约翰·S。赛特在著作《说服心理学》中举了这样一个通俗的例子。假设有两组人,其中第一组从一个可靠性较高的信息源那里知晓了一则消息:果蔬在运往市场之前应当先接受辐照,以杀死可能附着的细菌;第二组也看到了此则消息,不过其信息源的可靠性较低,因为该信息源在报道此消息时还附上了免责声明,声称信息由一个农业产业游说组织提供。

如果研究人员及时测评两组对果蔬接受辐照的态度,就会发现第一组的态度明显好于第二组,毕竟他们是从可靠性更高的信息源那里获得了信息。然而,过了一段时间,情况就会发生变化——第一组的正面态度逐渐减弱,而第二组的态度变得越来越积极。原因就在于,人们忘记了信息源。对于信息究竟出自哪里,人们经常会说,“我好像在哪儿听说过”或者“我好像在哪儿看到过”。

睡眠者效应根源于,相对于信息内容,人们更容易忘记信息来源。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对此有很多解释,其中一种很有影响的解释被称为“差别衰退假說”。此假说认为,大脑在进行记忆编码时,会将信息内容与信息来源分别编入两种不同的记忆系统:前者被编入语义记忆系统,而后者被编入情景记忆系统。语义记忆系统中的内容以一般知识为参照,具有一定的形式结构,比较稳定,记忆提取相对容易,而情景记忆系统的内容以个人经历为参照,以时间空间为框架,易受干扰,记忆提取相对不容易。

需指出的是,2004年的一份研究基于大量经验证据指出,睡眠者效应或许有绝对与相对之分,其中“可靠信息源所提供信息的说服力逐渐衰减,而不可靠信息源所提供信息的说服力逐渐上升”是绝对睡眠者效应,而相对睡眠者效应是指,无论信息是由可靠信息源还是由不可靠信息源提供,说服力均逐渐衰减,但不可靠信息源所提供信息的说服力衰减得更慢。

睡眠者效应可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例如,为什么一些胡编乱造的谣言竟然长期流传,为什么企业花重金请名人为产品发布会“站台”,虽然长期来看并没有多大效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