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在网上给认识的编辑阿力传稿件,有时我们也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
阿力毕业于一所国内的普通院校,当时步入职场刚满一年,他给我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并非来自于标准化的自我介绍,而是那一大堆让人看着眼花的职务头衔:内容编辑、新媒体运营、文案策划、市场推广,还兼职着图片设计与平台维护……
我忍不住问他:“这么多活啊,都交给你来干?”阿力叹气道:“公司规模小,人也少,基本拿我当超人了,都是我来干。”我安慰他一句:“能者多劳嘛。”他满肚子苦水:“关键我确实不是能者啊,其实我不是学这方面专业的,很多业务都是现学现卖,跟老板讲我任务量太多,老板就嫌我发牢骚。”
阿力确实挺辛苦的,也真是够拼,长时间以来,我偶尔深夜发送一篇稿子过去,他都立马回一句“收到”,他跟我说,自打离开校园的温床,基本没睡过几个完整觉。
有一次我问阿力,你付出这么多,公司一个月给你开多少钱?阿力告诉我:坐标深圳,所有收入加一块儿不到六千元,税前。我挺后悔多余问这一句的,因为没多久,阿力就辞职了。
眨眼几个月过去,再联系上阿力的时候,我才知道,那一次不是离职,应该叫跳槽。阿力离开那个平台后,把自己的简历挂到了网上,一时间体会到了供不应求的感觉,许多互联网公司都抢着要。他选择一家规模很大、美誉度也不错的企业,收入更是水涨船高。
等他再找我约稿的时候,整个人像是被按在水里很久突然缓上来一口气一样,跟我说新的业务上手很快,工作也是游刃有余。我开玩笑說:“你现在是春风得意马蹄轻啊。”
他说:“回想起来,还真是挺感谢上一个公司的,本事都是在那里磨炼出来的,那些曾被我嫌弃得要命的经历,在我写新的求职简历时才发现,它们大大丰富了我的技能。”
阿力的话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一些经历。
记得大学临近毕业备战研究生考试的时候,我也是叫苦连天,浩如烟海的专业书,需要在短短几个月内烂熟于胸,才有机会在堪称残忍的竞争中往前进那么一点点。
比“工作量”更让人绝望的,是一种深不见底的挫败感。因为那些书的内容,不是小说,更不是电影,都是一句废话都没有的学术证明与论断。
用晦涩难懂来形容已经显得苍白了,这么说吧,读了几天那些书之后,我平生第一次直观具体地感受到了自己脑力的天花板。
没有任何你没见过的汉字,所有的词句都是字典里摘出来的,但当它们被一种叫思维的东西重新排列组合后,来让你领会,让你明白,你就会发现:自己还是太浅薄,智商完全被先贤们碾压,每进一步都是挑战。
太难熬了,有时碰上难懂的理论,忙一天才能看完十几页。我想过放弃,但心底尚存的那么一点点不甘,让我磕磕绊绊地把这段路坚持了下来。
答卷子的时候我发现,没有一道题目是自己不会的,比这更让人欣慰的是,即便到了现在,我仍记得那些智慧的结晶,并时常能在生活与工作中将它们运用。苦不是白吃的,人生也没有白拐的弯。
很多难熬的时光,往往在事后才会露出可爱的模样,时间也在一点点教会我们:珍惜甚至是享受那些难挨的苦日子吧,学到手的都是本事,正是它们带给你成长与历练。
正是那些不太舒服的日子,成就了我们今天的自己,正是今天死不放手的自己,才配得上每一个太阳升起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