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妄自微博,引喻失义,以塞中建之路也。意思是什么呢?
先说两个历史小故事。
一个是春秋末年儒家门徒曾参的故事。曾参有一次去外地出差,他母亲在家中独居织布。恰好另外有一个叫曾参的家伙杀了人被抓了起来。一个邻居赶紧跑过来跟曾参母亲说:你儿子杀人了。曾母回答说:我儿子一向最老实,不会干这事的。结果后来又跑来好几个人,每个人都说曾参杀人了。曾母听得心慌,扔下织布机跑了。
另外一个故事是关于罗马皇帝尼禄。这位以暴君而著称的皇帝在执政期间遭遇了一场大火,几乎把整个罗马城都焚毁了。当时很多人怀疑,这场火灾是尼禄自己干的,为的是给新建宫殿腾地方而搞的强行拆迁。于是“尼禄纵火焚城”的流言甚嚣尘上,甚至被写进了塔西陀的《编年史》,成为西方历史一个著名的典故。尽管包括吉本在内的许多严谨历史学家认为这个故事是不真实的,可没人在乎。一直到今天,人们仍旧津津乐道“尼禄焚城”的传奇色彩,没人在乎那些澄清的学术论文。
第一个故事告诉我们,谣言多传上几遍,就成真了;后者告诉我们,澄清永远要比谣言本身难得多。
这两年陡然火起来的微博现在正在遭遇信任危机,假新闻和网络谣言层出不穷,别说草根们,就是许多名人也被忽悠得不轻。
没办法,微博这玩意儿,太容易产生谣言了。
远的不说,在今年的春节晚会上,魔术师表演了金鱼排队。节目结束一分钟不到,微博上已经有人指责魔术师在金鱼肚子里装磁铁,涉嫌虐待动物。这条微博瞬间被转发了近万次,引发了许多人对魔术的指责,甚至惊动了动物保护组织。与之产生鲜明对比的是,后来魔术师也开了微博,信誓旦旦地表示金鱼都活得很好,但这则微博的转发却是寥寥无几,乏人问津。
可见人类的心理,天生就是要猎奇,要追求刺激,他们只关注那些会让自己肾上腺素分泌的东西,而忽略掉其他。尤其是在微博时代,信息全部都是以碎片形式出现,流量极大,那些缺乏传播价值的信息条会被刻意忽略掉,存活率极低。
因此,很多人现在开始提出“谣言止于智者”,呼吁微博用户不信谣不传谣。这个主张是正确的,然则却有些不公平。
有些微博谣言只要具备常识就能识别,比如“NASA公布外星人真相”、“张国荣复活”这类夸张的,连我这种最好危言耸听的家伙都不屑一顾;但有些谣言,传播者无法辨别消息的真伪,比如金庸辞世这事,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大部分用户只能被动接受,没有能力去主动查证,总不能亲自跑到医院去探查老爷子鼻息,再做转发吧?再比如在那场热闹的“随手拍解救被拐乞讨儿童”活动中,许多儿童其实只是乞丐,却不属于被拐卖的,但转发者无法一一分辨,偶尔误转了一些错误信息,也是出于好意。
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传谣者都是唯恐天下不乱的家伙,他们的初衷往往只是希望与自己的朋友分享信息或出于帮忙的目的,不应该把这样的转发者与制造谣言者归为一类,本质上他们也算是受害人。
所以我个人觉得,普通的微博用户只要做好三件事,就足够了:1。慎重转发信息;2。一旦发现转发的微博信息有误,积极澄清;3。下次注意。
诸葛亮在《出师表》里就曾经说过:不宜妄自微博,引喻失义,以塞中建之路也。意思是什么呢?不要随意发布微博,引用转发不真实—也就是“失义”—的信息,以堵塞中国精神文明建设之路。你看,先贤都这么说了,咱们照办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