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同学来美国找我玩,我很惊讶地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所有现象,他似乎都知道为什么,譬如油罐车尾部为何要拖一条铁链,为何台湾的汽车都加95号汽油,美国的汽车却加87号和89号汽油……当我们来到海洋生物馆,进入一家专卖各类新奇玩意儿的纪念品店,他很快乐地盯着某个玩具一直研究,那家店他逛了20分钟还不出来!或许有些人觉得,这种快乐好像小时候看科普书,学了一些科学知识,然后跑过去跟妈妈说:“看,我也知道!”但我站在旁边,却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这位同学心中的那种特殊的快乐。
这种快乐,叫“追根究底”。
我小时候是一个很憎恶数学的学生,我之前学数学都是靠背公式,死记硬背到高中时终于不再奏效。于是我决心把整本厚厚的课本都弄懂,希望从此永远打败一向害怕的数学、物理、化学。这决心下得很狂妄、很大胆,但也真的下对了。要做就做最好的,当我第一次感受到,我已经把整个公式都证明出来,再自由自在地推来导去,老师还在台上慢慢地抄下一个延伸的公式,而我根本连背都不必背,只需在旁边纳凉时,那感受简直是“爽上脊椎”,令人全身轻松。
自从那时起,我开始习惯性地去搞懂每一件事。当然,我指的是在科学方面。尤其当时那本费曼的《你管别人怎么想》也深深影响了我。看到车上闪烁的方向灯,我会花很多时间去研究两辆车的车灯在闪烁时的差异。当然这在专家看来很好笑,但那时候我就是这么疯狂,简直想当科学家了。不过,追根究底要懂得适可而止,当时,这让我耗去一些不必要的功夫来解一道理应很简单的习题,也让我在后来大学中期的电机考试时力不从心。我知道我无法事事都追根究底,但假如不究底,我不知道如何抓住事情的本质。
不过,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追根究底为我带来一种持续的、绝对的快乐,这段时间,我彻底地感受它、享受它,这种快乐超越了读万卷书带来的快乐,相较之下,读书像是吸取了一大堆知识,肚子胀得像气球,虽然有饱足感,但让人有点寸步难行。但我追根究底,自己查找答案、了解真相,这些并不是书本教我的,而是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的,就像吃了营养丸,只需一颗就让我满足,而且“只有我才能尝到这颗营养丸”的快感更是让我喜上眉梢!
这种快乐只要一尝,便永生难忘,而这种快乐通常要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才能实现。在“真空的环境”中,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独立的空间,慢慢地追根究底。进入社会后,有少数工作可以让人享受追根究底的滋味,拥有稳定的薪水、充足的时间,可以每天慢慢研究这个那个,但对于其他上班族来说,通常没有这种时间、这种心境,也没有这种工作机缘。在许多地方,我们急着完成任务、创造事物;在另一些地方,又得做出全盘的思考,无法针对某一样东西追根究底。
当今社会所谓的追根究底,大多是针对一些本来就没有正确答案的事情在深钻。很多时候大家以为在追根究底,其实不是,因为大家一开始的出发点就不同。富人就是富人,穷人就是穷人,在同一角度上争论孰是孰非,除了搞得乌烟瘴气又伤身体之外,没有任何意义。从前的“真理”,很有可能过了10年又不是了。
不过,科学的真理却几乎是永恒不变的。像这种要不要盖核电厂、该不该建高速公路的问题,就交给热情的专家们去讨论,让我们来研究看看,核电厂到底是怎么运作的?高速公路的自动票务系统是怎么运作的?把它们弄得清清清楚楚,就像孩童指向天上的星星,问它们究竟是什么,让一道小小的知识流下载到脑子里,刹那间,眼睛明亮。此“根”此“底”虽小,却如此真实、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