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实用工具 >  文摘 >  社会 >

大城市的“居不易”和小城市的“慢生活”

去大城市读名校,留下来找个体面的工作,这是多少年轻人的梦想,并努力付诸实践的人生轨迹。就像电视剧《蜗居》里的海萍,如愿以偿地离开那个成长的小地方,甘愿受苦也要在大城市扎根下来。但是,这两年却渐渐出现回流的迹象,一些在大城市里打拼多年的青年,由于各种原因,开始将目光转向故乡或者二三线城市。

“毕业季”的N项选择

近日,《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白皮书2011》在京发布。调查显示,在进行就业选择时,越来越多的“北上广”大学生选择到基层,把目光转向二线城市,尤其是在生源地或大学所在城市寻求发展机会。这样看来,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眼界变得更宽广,地点选择也更加务实,不再迷恋大城市。

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每年都有六七百万之多。从人才合理分配的角度看,若太多的毕业生聚集在大城市,势必造成资源过剩,而二三线城市和基层更加迫切需要高素质人才。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到二三线城市就业,可谓是发展地方经济和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双赢之举。

其实,在城市化过程中,诸多大学毕业生趋向大城市就业是非常自然而且正常的现象,绝大多数国家都有这个趋势,国外也有“蚁族”现象。而且,我国很多人一直存在着大学生就是“天之骄子”的传统观念,很多从乡村出来的大学生承载着父母的厚望、家族的面子,所以有类似“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的想法,迫使他们选择留下来做“蚁族”。

不可否认,对梦想的追寻,永远都是年轻人的动力。大学毕业生之所以不顾大城市来自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压力,也不愿去二三线城市,既有产业结构不合理方面的原因,也有大城市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因素。特别是在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大学生毕业后留在一线城市工作、生活,是很自然的选择。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二三线城市在生活、工作环境与一线大城市不断缩小距离的同时,也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发展机会,大学毕业生在那里往往能更快地提升自己,得到更多的上升空间。

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例子显示,很多大学毕业生在一线大城市奋斗一段时间后,积累了工作经验,锻炼了工作能力,开始选择到二三线城市发展,他们在那里更容易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当一线城市人才饱和、生存压力增大时,大学生毕业后从一线城市回流到二三线城市工作、生活,也是大学生理性化的表现。

人往高处走,是人之常情,但也有过来人理性地认识到“高处不胜寒”的现实。

他们是一群30岁左右的年轻人,曾经都怀揣激情与梦想来到一线大城市打工,历经10年左右的时间,他们决定返乡或是到小城市重新开始。这不同于以往那些厌倦了都市生活到丽江晒太阳或是去乡下农耕的选择。而他们由不断反复、挣扎到坚定的经历,对你我而言并不陌生。

城市不是纵向的高楼,而是横向的人群

32岁的吕世锋在北京工作10年后,于2007年年底回到石家庄。他用卖掉北京四环外那套房子的钱,在石家庄市中心买了3套房子。这样的选择,是他历经两年深思熟虑的结果。

这个理性的年轻人分析自己之所以走这步“棋”,出于几点考虑:1。距离父母近,相互间都有照应,也就是兼顾了孝道和生活的便利;2。自己在老家石家庄人脉关系更多,30多岁了,虽然在北京个人发展得不错,但还是想能自己做点事情,不是老给别人打工;3。以自己在北京积累的个人经验,放在二三线城市,个人发挥余地会更大,更有竞争力,更容易得到认可,事实证明也是如此;4。无论从精神还是物质上,在小地方生活收入支出比例相对更大,除了买房,手头还能留下不少活钱;5。最重要的是,老婆在石家庄工作相对稳定,曾试图全家到北京发展,老婆不适应,他也就作出了让步。

吕世锋的这些考虑因素,其实囊括了大多数人的心声。当37岁的杨帆踏出常州车站的那一刻,看到接他的朋友围成一大圈,十分感慨:“城市并不是纵向的高楼,而是横向的人群。我知道自己作了完全正确的决定。”

在哪里生活不重要,关键是与谁在一起

作为国家公务员,35岁的王瑛选择从上海调到南昌,让所有同事大跌眼镜,从高处往低处走,这在整个系统内都前所未有。收入至少损失一半,年迈的父母都在上海,他们也从未想过一直独立有主见的女儿会作出这样的决定。

还有,曾经是物质女、月光族的王瑛,下班就会去淮海路逛大商场,而南昌远没有那么繁华,她变成了宅女。爱情使然,让她克服了这一切。

先生是南昌人,不喜欢大城市的拥挤生活,王瑛为爱作出了让步。“人生总要有取舍,看你想要什么。仔细想想,大城市那些所谓先进浮华的东西其实跟自己无关;我现在没有上下班挤车的问题,单位与家的距离只有一座桥,中午都来得及回去补个觉。现在的生活很平淡,就是上班然后回家带孩子,但也很幸福。你会越来越觉得生活在哪个城市并不重要,关键是和谁在一起。”

大城市还是小城市,一切为了幸福

吕世锋也无法再像以往周末那样,去北京工体一带娱乐消费或者去看演唱会,回归到传统生活,父母唠叨不免多起来,使他不像以前一个人那么自由。“虽然二线城市有不少人脉可利用,但同样的人脉产生的价值利润并不是特别高,做的活儿总体质和量都无法和北京相比。”因为石家庄地区现在有不少业务都包给北京公司做了,这对吕世锋来说必然是一份挑战。

2008年3月,为了让孩子能拥有童年的记忆,沈荷在成都买了套房子,以前在北京总是搬家,她担心会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但是,在媒体工作的丈夫因为发展缘故迟迟无法过去。两地生活让他们终究要作出选择:“我想要完整、平凡的家庭生活,父母都在身边、过得去的经济条件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房子、学校那都是外在因素,可以克服的。”这也是沈荷在与丈夫两地分居过程中逐渐衡量出来的。

不久,她就会带着儿子从成都再次返回北京。“很可惜,给孩子联络的双语幼儿园要泡汤了,他特别喜欢那里的环境。我很珍视孩子的成长期,也不希望丈夫错过。”

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有的人思前想后,有的人原地踏步,有的人勇敢改变,也有的人走了又回来,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不断地掂量,而这一切无非都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获得幸福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