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实用工具 >  文摘 >  社会 >

好一个盼子成“洋”

不是盼子成龙吗?非也,我这里说的是盼子成“洋”,洋者,洋人也。

20世纪90年代,吾土涌现了出国潮,有段子为证:“90年代,到美国去,到欧洲去,到不说国语的地方去。”

可让人叹惋的是,为了子女尽早成为有别于国人的洋人,一些父母省吃俭用,千方百计,把独生子女倒腾到国外,盼望他们早日改变国籍,拿到绿卡。可命运弄人。他们中的适应力强者,历尽艰辛,百折不挠,终成洋人。而适应力弱者,虽千回百转,使尽洪荒之力,却“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至今妾身未明。

“都说那海水又苦又咸,谁知道游子的悲苦辛酸?”且不说那些失败者,单说那些成功者,成了“洋”人后究竟怎样呢?

前不久,一名7岁就随父母从山西移民到美国的华裔二代,在某网站撰文,现身说法。这个“长在美国,深度了解美国文化的30岁小伙子”如是说:“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大部分中国父母决定把年幼的子女带到美国的时候,实际上根本没弄清楚在美国文化中长大究竟对华裔孩子有多么大的负面影响,对他们的归属感,认同感,搭建人脉圈子的能力,将来的职业生涯的发展,有多大的打击。”“大部分在美国长大的美籍华人不和父母交流心声,不意味着他们都活得比在中国长大的孩子好。虽然他们不用呼吸中国污染的空气,也不需要绞尽脑汁披星戴月地背唐诗宋词,但是长在美国的他们普遍遭受隐形的心理迫害:1。永久的文化隔阂;2。终身摆脱不了的二等公民待遇;3。消除不掉的种种事业障碍。”真是言之凿凿,啼血含悲!

不由想起了十几年前我在巴黎卢浮宫广场,遇到的一位卖明信片的中国人,此君曾是高才生,放弃了国内名牌大学的学业,到法国留学,毕业后不管怎样努力也融不进法国主流社会,就业屡遭挫折,以至沦落到靠小买卖维持生计。我劝他回国,他却一脸无奈:“我没法回去,国内的人以为我现在风光无限,家乡人教育子女都以我为榜样,如果我这样回去,多没面子!”

唉,好一个望子成“洋”,多少辛酸苦辣悲欢屈辱因你之由而起。行文至此,心有戚戚然。美国人民也是,尔等素称兼容并包,可在对待中国人上似乎太没格局,也欠雅量,人家“千万里追寻着你,可是你却全不在意”,岂不是伤透了俺们的中国心?

对于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任何偏见歧视都没啥了不起,更不能因此失掉自信力。因为“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污蔑”。83年前鲁迅先生的警策,言犹在耳。

且看,近些年来,有那么多的海外爱国同胞,纷纷回国报效,“海归”渐趋潮流。不久前,94岁高龄的科学家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一份权威发布称,刚刚过去的2016年,放弃美国国籍的人数达到5411人,为历年最高。诚然,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国籍更多的是一种个人选择,我们不能用狭隘的眼光去看待。但是,作为炎黄子孙,倘若对自己的祖国都不在意,失却了起码的家国情怀,即使离开地球,料定他也不会出息到哪里去!

由是我说,民族复兴,人格再造,不应局限在经济上,更重要的还应着眼于精神、文化层面。吾土吾民只要真正做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就一定能“叱咤五洲风云,信步四海浪端”,成为世界大家庭中堂堂正正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