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实用工具 >  文摘 >  社会 >

向解放军学习

企业的凝聚力,

一方面来源于企业的前景,

员工为了发展与梦想而工作;

另一方面,则源于企业的物质待遇。

解放军在成立开始的20余年历程中基本上始终在战略上处于劣势。其转折,是在东北立足、发展的1947年。从这一年开始,解放军从数量和质量上绝对超过了国民党军队。但是,有一段历史细节往往被人忽视,而这个细节,却决定了这个转折。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当时选派了大批人员奔赴东北。

当时,国民党也看中了东北。美国人也派遣飞机、轮船,急速调运去数十万装备精良的国民党部队。

国共双方在东北展开厮杀。由于部队装备、兵源等诸多问题,先期占领东北的解放军,很快被国民党逼到了南满一带。

当时,东北群众对全副美械装备武装起来的“国军”热烈欢迎,而对身着土灰布军装、武器也很旧的共产党军队,则比较冷漠。这也是解放军先期在东北失败的原因之一——缺少群众支持。

1946年7月,党的东北局召开扩大会议,讨论通过由陈云起草的《东北的形势与任务》(简称“七七决议”),强调发动群众搞土改、建立根据地的必要性。

记得年轻时曾看过一部小说《暴风骤雨》,讲的就是东北土改的故事。

1948年,辽沈战役打响,解放军喊出的口号已经是“保卫胜利果实”了。那些分到了土地、当家做主的农民,把丈夫、儿子送到了共产党领导的部队中,成为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1949年,东北解放军出关。这时的第四野战军已由3年前解放军进入东北时的10万人发展到120余万人的队伍。

没有土改,就不会有广大农民参与到这个组织中来。

企业的凝聚力,一方面来源于企业的前景,员工为了发展与梦想而工作;另一方面,则源于企业的物质待遇。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事情:处于上升期的企业,由于市场竞争的需要,员工的报酬并不高,但由于有预期,企业对其照样有吸引力。但在市场处于低谷、企业处于困难的时候,企业反倒需要格外注意员工的物质待遇问题。

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的董建华先生是个非常优秀的企业家。1986年,国际市场出现周期性变化,航运市场处于低谷,而东方海外公司由于在市场高潮时期造了大量高价船,此时给经营造成巨大困难。面对企业困难,董先生做出的第一个决定是,按照惯例为员工加薪。这一举动,感动了员工,也为企业留住了人才。

10年后,国际航运市场再次处于低谷,董先生对来拜访的中远集团总裁深有感触地讲:企业处于顺境时倒不见得非要加薪,但企业困难时,是万万不要减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