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加州大学的人类学家卡罗琳娜?伊兹奎尔多对秘鲁境内的马兹詹卡部落氏族进行了几个月的考察,一个叫雅尼拉的小女孩令她印象深刻。
伊兹奎尔多与雅尼拉一家共同度过了5天。她发现,雅尼拉这个只有7岁的小女孩,总是自觉地帮助家人干些力所能及的活。比如打扫房屋,帮忙堆放运回村里的树叶;傍晚的时候,她去河里捞些食物,淘洗干净煮好后招呼大家一起吃。更令伊兹奎尔多感到吃惊的是,“沉默寡言、冷静自若的雅尼拉什么都不要”。毕竟她只有7岁,在美国的同龄儿童可不是这个样子。
就在伊兹奎尔多在马兹詹卡氏族以共同生活劳作的方式从事研究的同时,她的同事艾琳诺?俄克丝则正在研究洛杉矶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
孩子如何成了特权一代
俄克丝对21户洛杉矶家庭研究后发现,如果没有家长的指令,家里的孩子就不会自觉地去做家务活。即使一些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也要家长想尽办法哄着去做。尽管如此,很多孩子还是会拒绝家长的要求。
一位父亲让8岁大的儿子去洗澡,前后要求了5次,儿子还是无动于衷,最终由他强行将儿子抱进洗澡间。但5分钟后,儿子没有洗澡就溜进卧室打游戏去了。一个8岁的小女孩用餐发现没有自己喜欢的餐具时,便拒绝吃饭,虽然她自己去一趟厨房就可以拿到自己心爱的餐具,但最终这件事却由父亲代劳了。还有父母帮孩子系鞋带这类事情,都让俄克丝感到吃惊。
作为同事和学术合作者,伊兹奎尔多和俄克丝致力于研究家庭与孩子的交互行为。“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孩子放在一起来探讨,是为了更好地分清他们在童年时期各自所承担的责任。”她们发出疑问:“为什么马兹詹卡的孩子会帮父母做事,而洛杉矶的孩子却不会呢?”相信许多郁闷失望的城市富裕家庭的家长,都在苦苦追问这一问题。
伊兹奎尔多和俄克丝的学术调查研究发现,当代美国家长对小孩的宠爱娇惯已经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以至于可以和历史上任一时期特权阶层家庭的孩子相比了。现在,美国家庭的小孩不但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而且往往能获得他们原本意想不到的礼物。为此,儿童消费用品的销售业绩也一直在不断地攀升。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大部分美国孩子拥有这样的特权—以前是孩子讨好父母,现在是父母讨好孩子。
心理学教授珍?特温奇和维?基斯?坎贝尔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许多中产阶级家庭里,父母成为仆人,孩子则被伺候得相当舒服。一项由《时代》周刊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联合发起的民意调查显示,有2/3的美国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被宠坏了。
这样的结果如何呢?
萨利?科斯洛曾是一位媒体总编,她的儿子读完4年大学后,在美国西海岸生活了两年,最后回家与父母同住。他喜欢玩到半夜,然后第二天中午起床。针对儿子的状况,科斯洛已经着手研究这代年轻人为什么会深陷“永久性成年人格停滞”,她总结的原因有两条:一是持续低迷的经济导致这一状况,二是父母亲的溺爱难辞其咎。
溺爱的前提:孩子被低估了
俄克丝和伊兹奎尔多研究发现,马兹詹卡人在孩子刚学会走路时,就鼓励孩子去做事,这样就慢慢地建立了良性的成长模式。美国的家长为什么做不到?
在美国家庭,竞争成长模式往往被视为有害。在独立成长方面,家长几乎对孩子没有多少期望,导致很多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差。父母恼怒于孩子的无能,同时也渐渐越来越少地要求孩子去做事。俄克丝和伊兹奎尔多说:“很多父母埋怨,要说服孩子来帮忙做事,比起自己动手做还要麻烦棘手。”
美国人可能真的低估了孩子做事的能力,并且极有可能认为这些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们能成为某种意义上的精英。
教育研究专家哈拉?埃斯特洛夫?马拉诺认为,高校排行制是摧残美国家庭的罪魁祸首。她发现,有权势的父母倾向于认为,孩子进入顶尖高校就是孩子自我实现的最好的方法。为了保证这一点,父母愿意为孩子做任何事情,甚至跟学校作对,包括把学校告上法庭。
这些“直升机式父母”和“扫雪机式父母”,只担心孩子不好好读书。波士顿大学的社会学家的研究报告说,现在的大学新生对高校严格的规章制度很不以为然。
为了实现读书这一愿望,很多放任孩子的家庭不堪重负,以至于有孩子的家庭看起来“极度稚气”。回想马兹詹卡部落的人,他们却有着这样一种根深蒂固的价值观—马兹詹卡人以辛勤劳动和自给自足为自豪,他们赞美劳动,并在孩子心智刚刚开启时,便不遗余力地灌输这一价值观。
但这种价值观在现今的美国文化和生活习性里,已经没有了,伊兹奎尔多和她的同事认为,美国现在更多的是“成年期愆滞”的孩子。这种“成年期愆滞”现象如何解释?
埃默里大学的精神病医师和人类学家麦尔文?康纳指出:“现代智人的界定特征之一,就是持续延滞的青少年期。”而我们发育缓慢的事实,才让我们将学会语言、理解构造复杂的社会结构变为可能。
这位学者研究发现,即使在史前人类文明中,也显示了上述相同的趋势—孩子受父亲照顾得越多,就长得越快。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儿童从7岁起就开始学习成年人的工作了。但在19世纪的欧洲,孩子成长到16岁左右就要接受强制性学校教育,这种学校教育的诞生,可以被视为新旧文明的决裂线。
麦尔文?康纳认为,从进化的角度来说,这种延滞发育的意义在于,在一个日益复杂、变化多端的世界里,尽量延长成年期可能是迎合“时代潮流”,这种思维逻辑指向一个目的—常葆青春也就意味着为接下来的重大事件做更完备的准备。
但“成年期愆滞”也可以理解为一代人的退化,因为社会行业的能力要求与规则,与家庭教育完全是两码事。目前,无纪律感的现象几乎遍及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为什么会这样?这也许是每一位家长在与孩子互动的时候都应该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