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沁园春 长沙》学案
学习目标1.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4.背诵这首词...
-
荷塘月色 教案
荷塘月色》新教案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朱自清散文的意境美。教学方法披情入境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古诗中“月”的意象及其含义。1.李白《月...
-
聊斋志异·香玉·王六郎
第二单元 谈神说鬼寄幽怀 聊斋志异 香玉及王六郎香 玉教学时间 三学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蒲松龄的相关知识;理解文章中的...
-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教学目标:1.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熟悉诗人当进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 3.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
-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课前导学案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课前导学案【课前导学】1、作家作品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科学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
-
回忆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
-
别了,“不列颠尼亚”
课案设计【学习目标】1.复习新闻知识。2.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异同。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3.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4.体会本文标题的新颖【课型】新...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备课
备课资料一、课文赏析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的烘托手法烘托手法一般用于文学作品。《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里,作者为了对马克思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予以崇高...
-
离 骚 学案
6 离 骚 学案内容感知 《离骚》是我国古代一首伟大的抒情长诗,历来以其可与日月争辉的光芒照耀诗坛。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
-
我的母亲学案
1.《我的母亲》 ◎课前自主【走进作者】老舍(l899.2.3—1966.8.24)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
-
高一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教学目标: 1、 体会柳宗元滞留永州时的一次心灵苦旅,从“恒惴栗”而麻木于山水到“心凝神释,与万化冥合”的天人合一境界,精神上的自救。 2、 ...
-
《奇妙的对联》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的特点。2、鉴赏对联,感受语言魅力,提高审美能力。3、尝试对对子。学习重难点: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
-
《包身工》必修一
──《包身工》的分合比较教学 ...
-
《鸿门宴》教案1
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性格特...
-
《奴性》第一课时教案
高考资源网 《奴性》第一课时教案课 题奴性№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纪伯伦和他的散文诗歌特点过程与方法思考作者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深刻透视情感态度与...
-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6、宗白华教学目标 1、理清全文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通过扩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虚实的关系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阅读准备 翻译...
-
《前方》课前预习学案
学习目标:1、识记文中的生字词、成语。 2、整体感知文章的大致内容。预习内容: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迁徙( ) 袭击( ) 按捺不住( ) 憔悴(...
-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2篇)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导学案一: 一主题与背景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课堂教学改革有了很大进展,传统的“一...
-
《记念刘和珍君》必修一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第一中学 宋发旺 ...
-
想北平 [苏教版必修1]
【三维目标】1.了解衬托手法,体会细节描写,学习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2.借文章解读老舍的闲雅品性和平民意识。【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
-
18.项脊轩志学案
◎课前自主【走进作者】归有光(1506~1571) 字熙首,一字开甫,号震川,江苏昆山人。9岁能文,弱冠通五经、三史。明嘉靖十九年(1540)中举。嘉靖二十一年徙居安亭“四美堂”,读书...
-
高一语文南朝诗两首学案
19.南朝诗两首◎课前自主【走进作者】谢灵运(385-433),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世居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县)。东晋大士族宰相谢玄之孙。谢玄死后,谢灵运只有十八岁就...
-
《赤壁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苏轼在《与谢民师推官书》中说文章要写得:“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又在《自评文》里说:“吾文如万...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学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学案一、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曾随耿京起兵抗金,后在南宋任通判,安抚使等职,有政声。因与当权...
-
今生今世的证据 [苏教版必修1]
【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习掌握赏析文章的方法。2.了解人对故乡情感如此深沉的原因,了解故乡对人的生命的意义。3。了解文中对场景细致描写的方法及物与场景的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