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调查当地树木”是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是已学“统计”与“数与计算”知识的综合应用调查、整理、分析过程中,都会用到计数、数的加、减等“数与计算”的知识。有人会说,这个内容为什么要安排这儿,把它安排在二年级上册“统计”学习了用“正”字记录之后不是更合适吗?主要考虑是:首先,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不管是设计调查表,还是合作进行室外实际调查,都显得困难一些;其次,树木的数量是一个真实的数、有的地方可能很多,二年级上册学生刚认识100以内数和加、减法,认数和计算的知识水平达不到。另外,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也需要一定的生活经历和认识事物的能力。
此次实践活动是让学生经历小组合作、设计调查表、进行实际调查、记录、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其中设计调查表,对学生来讲是第一次尝试,教师要关注每一组学生的记录整理情况,适时点拨。
活动设计的目的:
1、结合调查本地树木的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调查活动,学会设计调查表,能用较好的方法正确记录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整理。了解本地的树种及树木的数量。鼓励学生尝试以数学论文的形式汇报调查结果。
3、通过调查活动,了解树木的重要作用,增强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视频投影、课件、有关树木的资料(师生课前搜集)、初步划分调查地域
教学过程:
一、 阅读“树木”资料:
1、教师出示课件“兔博士网站”:树木——人类的好朋友
2、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树木资料
3、(师)通过交流阅读有关树木的资料,大家了解了树木和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对树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些宝贵资料都是他人通过实地调查、搜集、整理的真实资料;但是我们发现,反映我们本地树木的资料并不多,这就需要在座的每个同学走出教室,做做实地调查。板书“调查本地的树木”。
同学们想一想,调查之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学生自由交流(可能提到“分小组”“确定调查地域”“确定调查时间”“设计调查记录表”等等)教师相机板书或适时提示。
二、分组实际调查:
1、商定调查地域:指导学生按居住地就近分组,切实保障安全。
2、小组成员分工:人人明确任务
3、合作设计调查表: 班内交流,大体确定调查项目;
各组自由合作协商,设计组内调查表,师巡视点拨。
【教师要充分把握活动的目的和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顺利地完成调查活动】
4、教师提示调查注意事项。
三、课内交流:
1、各组整理调查数据。
2、交流各组调查结果,进行互评。
包括交流调查表的设计、调查的区域、调查的过程、整理好的数据等。
3、教师出示“讨论下面的问题”,集体交流:
* 本地都有哪些树,哪种树最多?
* 本地人们植树和爱护树木的情况怎么样?
* 说说你对家乡绿化、保护树木等方面的建议。
【课内交流时,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调查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合作的情况和对家乡植树这件事的态度。重点组织交流第二、三个问题,教师及时肯定评价学生个性化的思考】
四、鼓励学生写一篇“调查日记”或有独立思考的“数学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