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

诚实和信任(国标本教学设计、说课设计)

一、听写词语
    单据 陌生 咔嚓 驱车 能见度
    歉意 故障 环顾 搁下 反光镜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按时间顺序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一天深夜”到“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第二部分从“事隔三天”到课文结束。
   2.请一个同学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碰碎别人车上的反光镜的?事情发生以后,他是怎么做的?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相继出示句子:
    (1)天很黑,又有点雾,尽管有路灯,能见度仍很差。
      ①“能见度”是什么意思?
      ②这天,为什么能见度很差?
       (深夜,天很黑,又有点雾。)
      ③请个别同学读句子,再齐读。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者出了点儿差错,当属正常。我们看看他是如何处理所发生的情况的?
    (2)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①“环顾”是什么意思?
      ②在“看不见一个人”的情况下,作者可以一走了之,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敢于承担责任,主动写下字条,想一想:他为什么这么做?
       提示:
       a.诚实是做人起码的要求,作者深深地懂得这一点,即使没有人看见他把别人车上的反光镜弄碎了,他也能讲求诚实,使自己心安理得。
       b.假如作者一走了之,他也就可以不负这个责任,但是,他的心里永远都会有负担,感到不踏实。
       c.诚实的行为是人格力量的象征,这件事显示了作者的高度自尊,也一定会赢得别人的尊重。(齐读句子)
   4.请两个同学分角度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思考:从作者与车主的通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5.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相应点拨。
     提示:a.我知道了作者不但是个诚实的人,而且是个很有礼貌的人,当车主打来电话,作者首先说“对不起”,表示歉意。
        b.我还知道作者的举动,让车主深受感动。作者的诚实行为不但显示了自己的高度自尊,而且赢得了车主的尊重。
        c.我还知道在那位车主看来,人和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诚实和信任。
   6.出示句子,朗读并理解。
     “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1)个别读,齐读。
    (2)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提示:
     a.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用钱买不来的。作者不小心碰碎了别人车上的反光镜,没有人看见,他完全可以不管。但是,诚实在作者看来比什么都重要,这关系到一个人的德行,是一个人立身处世之本。因此,作者把做人诚实看得比一切都重。
     b.车主自己换了新的反光镜,并不要作者赔偿,因为作者的诚实让车主深受感动,从中认识到人和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诚实和信任。反光镜的价格是有限的,而诚实的美德是无价之宝。
     c.因为有了“诚实和信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融洽,即使是两个陌生人。说明了人们渴望做诚实的人,人们希望周围都是诚实的人,人们需要与诚实的人相处。3页,当前第1123
   7.车主的这番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里,我希望这句话同样也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
     (学生反复朗读,记住这句话。)
  三、总结课文
   1.先听录音,再朗读课文。
   2.请同学读黑板上的句子。
   3.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诚实和信任”作题目?
    揭示:a.作者以自己诚实的行为得到车主的信任和尊重。
       b.车主从作者诚实行动中深受感动,并认识到: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4.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作题目?
    (《诚实比金钱更重要》、《诚实的心灵》……)
  四、作者练习
   1.造句。
     能见度——
     歉意——
   2.收集有关“诚实”的名人名言,并摘抄下来。
     回家
[1] [2]  下一页

一、说教材:
   “诚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再三强调,待人以诚是立身之本;而今党中央更是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培养青少年的诚实美德。目前,商业战线也提出了“诚信经营”的口号。因此,“诚实”是人心所向。
   苏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诚实与信任》这篇课文,记叙“我”深夜驱车回家途中,不小心撞断了路边小红车的反光镜后,主动留下写有自己姓名、电话的纸条,后来,双方通过电话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说明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本文选取的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描写手法也极为朴实,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但人物的言行却感人至深。特别是课文的第二段(对话部分),尤为情真意切,生动感人。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按计划需要两课时完成,我说的是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技能目标:分角色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领悟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教学重点:读中感悟“打电话”这部分内容,体味其中的蕴含。
  教学难点:以读为本,以情促读,读中感悟文章“小中见大”、“平中见奇”的写作特色。

  二、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及中年级学生的特点,以读为本,以读生情,以情促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我”与小红车主人的“打电话”这部分内容,我给学生适度的时间与“文本”对话,诵读、感受、理解、欣赏课文,从而感悟出诚实和信任的可贵;再进一步地开展师生、生生间的对话。
  我打算在操作过程中采用“读、划、练、演、议、品”等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时主要教给学生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
  本课设计总的指导思想是求实、求活、求新、求效。

  三、说学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学会读书。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演演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叶圣陶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他认为“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使知、能和谐发展。”我设计了指名读、范读、品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以读显形,突出感染性;以读动情,注重熏陶性;以情促读,加强理解性:以读启智,坚持启发性。3页,当前第2123
  本堂课教学着重教给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这也是阅读写人的文章的基本方法。
  2、抓住关键词,读懂句子,领会蕴含的意思。
  3、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情感,以情激趣。
  为此,我打算从师生两方面做好如下准备,师:电脑课件;生:搜集关于“诚实”的故事和名人名言。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
  因为是第二课时,所以我就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正题。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带有课题的一句话,用“~~~~~~~”画出。(“不,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二)质疑研读,探究“诚实”
  1、读文质疑,连词明意:
  出示词语:驾驶、故障、超出、环顾、联系、陌生、道歉、诚实、信任
  读准这些词语,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品词析句,挖掘内涵
  出示语段:
  “虽然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是它毕竟是停着的,事故的责任应该在我。”
  “我环顾四周,不见一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纸条,压在这辆车的雨刷下。”
  明明是红色小汽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十多厘米,才会造成这次事故,为什么“我”会认为事故的责任在“我”,而且留这张纸条是“应该的”呢?(引导学生讨论,体会“我”的诚实)
  (三)设计练笔,加深理解
  1、假设你就是课文中的“我”,请你用上自己的姓名、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给车主留个条。
  2、再读课文,讨论造成事故的原因:
  天气环境的原因——天黑、有雾、能见度差
  小汽车车主原因——车头超出停出线二三十厘米
  “我”的原因——归心似箭
  (四)品读对话,体验真诚
  叶圣陶先生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请学生设计对话的提示语,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通过分角色朗读“打电话”部分,指导学生读中悟情。  
  (五)拓展延伸,激情导行
  1、读、背最后一段对话,想一想课文为什么要用“诚实和信任”作题目?还可以用什么作题目?
  2、屏幕出示故事《宽恕》,让学生读一读,并做简短的发言。
  3、搜集关于“诚实”的故事和名人名言,并适当地摘抄下来。

  五、说板书设计:
    总之,我力图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做到书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分析让学生讲,道理让学生悟,最终达到学有所得。
              19、诚实与信任
    无人知晓留条回电…………………………………诚实和信任(比)
    买反光镜的费用……………………………………金钱(更)
    人与人的之间和谐、信任…………………………重要

上一页  [1] [2] 3页,当前第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