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葬礼》一课是一篇关于环境保护问题的记叙文。教学后细细想来,发现还是有所收获的。总结如下:
一、“学成于思、思源于疑”。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提示课题后,让学生说说“ 葬礼”是什么意思?再说说通过预习赞礼特殊在哪?“有些问题不用老师讲,你自己就能读懂”,意在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阅读的兴趣,这样不但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理解词语,向来是一个难点,老师如果脱离了课本的语言环境,光让学生去理解词语,那么到最后,学生只能学会所教的,根本谈不上触类旁通,掌握解释词语的方法了。教学时,我让学生把自己预习的词义讲一讲,脱离了课本的语境,这个环节显得生硬。
二、我抓住课文重点段落、关键词句,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创新能力。“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课文第三自然段描写了塞特凯达斯瀑布雄伟壮观地气势。我让学生阅读时,找出文中表现瀑布雄伟气势的词语,如:“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等,之后,再让学生有感情朗读。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形象起来,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眼前出现了一条奔流而下的瀑布”“这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呀!”
课文第五自然段描写了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的形态。教学时,我要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感情。并出示文中插图,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是什么样子?假如你是慕名而来的游客,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有哪些感受?你会说些什么?学生仿佛置身于瀑布前。经过一番阅读、讨论,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想象,学生将塞特凯达斯瀑布的过去和现在作了比较,深深体会到了环境污染给大自然,给人们生活环境带来的严重危害。
三、解读文本,用好教科书,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目标是我们的“保底”工作。我们要超越教材,先得立足教材,用教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那如何立足教材,做到“下要保底”呢?“披文以入情”,学生要对课文有所感悟,有所体验,首先得在“披文”上下足功夫。我深挖教材,通过大量的言语实践,如用“因为……又因为……所以……”说一段话,练写演讲词等,使学生进入文本,在与文本对话中,体验文本蕴含的感情。从“整体把握”到“品析感悟”再到“综合实践”,三个环节紧紧抓住语言这根线,将语言训练、思维训练和精神熏染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一谈到言语实践,很多人会想到训练。语言训练和言语实践的区别在哪呢?训练是枯燥的、机械的、被动的,而实践是主动的、有挑战性的。它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实践过程中是否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2000年的年会上提到一个课例。该教师一到班上,便事先声明,今天的课,黑人小孩不能听,黑人小孩问为什么,老师说,就因为你们是黑人,黑人要想听的话,只能站在教室后面听。这下可把黑人小孩激怒了,与老师争吵起来,老师丝毫不让步,一再无理地坚持,闹到最后,黑人小孩把文具,鞋子等都仍到讲台来,连白人小孩也加入到为黑人小孩争取权利的斗争中。就这样乱轰轰地闹了一节。最后老师才叫学生拿出历史书,叫同学们回家自学“种族歧视”一节。这是一节会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课。学生在这种不公平和待遇中,学生有一种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愤怒、激动,从中体验到了为什么无数黑人会用生命去换取与白人的平等。这就是积极的情感体验。用这种方法教“种族歧视”,不禁让人拍案叫绝。没有情感体验的脑力劳动是最容易疲劳的。积极情感体验不一定都是愉悦的,也可能是愤怒、悲伤等,但它一定是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推进课堂发展的。语文课中的积极情感体验主要来自于文章语言,因为语言里承载了所有的人文信息。疏于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运用,语文教学便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通过与文本语言的对话,学生领悟到语言所蕴含的情感或思想,使得精神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进而产生表达的冲动。我们的语文课就在对话—陶冶—表达的良性互动中,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地、和谐地统一起来。共2页,当前第1页12
“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激qing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共2页,当前第2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