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

《童年的发现》读后感

《童年的发现》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的《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在童年时的一项科学发现,重点叙述了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作者那种求知若渴的精神和他那惊人的想象力读后我很受启发。他之所以在童年就会有这个发现,主要是因为:第一,敢于提问;第二,反复思考;第三,大胆想象。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也要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大胆思考,更重要的是要有勤奋钻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世界对于我们来说是充满神秘的。小时候,我对什么都感到好奇,喜欢看《十万个为什么》,还经常跟在爸爸、妈妈身后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人是从哪里来的?火箭怎么能升上天空?什么是原子弹?为什么一年要分春夏秋冬?这些问题常常使爸爸、妈妈都目瞪口呆,他们被我问住了答不上来时显得很狼狈,有时就胡乱编个答案搪塞过去,我也就似懂非懂地相信了他们。

  通过学习《童年的发现》,我懂得了一个道理:科学是一项严谨的事业,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虚假。曾经听说,人类是由猿进化而来的。可我曾看过著名生物学博士曹虎的一篇文章《人类是从哪里来的》,才知道人类的远祖到底是森林古猿还是海猿,至今还是一个谜呢!我想,长大后,我一定接过这根科学的魔棒,象费奥多罗夫那样弄清究竟谁是我们的老祖先。

习作:童年的发现

童年的我对什么都好奇,对什么都感兴趣。

  一个星期天,我一个人在家里看书。突然,窗台上蹦来一只蚱蜢,我一下子被这个小东西吸引住了。

  我放下书,悄悄地走近窗台,慢慢地,慢慢地合拢双手,猛地一拍,抓住了这个小家伙。

  我用右手的两根手指捏住它,心里盘算着,拿它干什么呢?有了,自然课上,老师不是让我们研究动物是怎样呼吸的吗?这不是现成的实验材料吗?

  我在蚱蜢的头上仔细地寻找。我在蚱蜢的头上发现了两个小孔,这一定是蚱蜢的鼻子。我找来一小片保鲜膜,轻轻地贴在蚱蜢的“鼻子”上。过了一会儿,我以为它死了,就把它放在桌上。刚放下,这个小东西就蹦到地上去了。我以最快的速度扑过去,又捉住了它。

  我纳闷了。蚱蜢的鼻子在哪儿呢?我继续在它的身上寻找。我用手在蚱蜢的背上捏捏,腿上堵堵,都没发现什么。正在我百思不得其解时,我发现蚱蜢的腹部有两个小孔。我试着用手堵住了这两个小孔。顿时,蚱蜢的两只大腿乱蹬。哇!我终于发现了。

  为了证明我的发现是正确的,我又找来一片保鲜膜贴到蚱蜢的肚子上,然后把它放到桌上。只见它又蹦又跳,像疯了一样。几分钟后,蚱蜢不动了。我拿起蚱蜢,发现它真的死了,它肚子上的保鲜膜上布满了水汽,而头上那张却没有。

  第二天,我把我的发现告诉了老师,老师还表扬了我。

  失败乃成功之母。只有不断探索,不断研究,才能有所发现,才能获得成功,不是吗?

  指导老师:彭顺羊

读《童年的发现》有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童年的发现》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在九岁时独立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他的发现起始于在梦中飞行,他就问老师为什莫晚上会梦中飞行,老师讲,晚上细胞不断的繁殖,使细胞回想起了远古时代,那时,人还是飞鸟。费奥多罗夫有问人为什莫会是飞鸟,至于这个,老师也讲不清楚。2页,当前第112

  这又激发了费奥多罗夫的想象力,他苦思冥想,终于,他想出了眉目。他想,这就跟地图上看东西差不多,在地球上相距很远的地方,在地图上却很近。

  一次在生物课上,老师讲人的发育和进化。费奥多罗夫笑了起来,被生物老师干出了教室。

  读了这篇课文,对我启发很大,一个九岁的孩子,竟然能独立思考出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是很不容易的,这说明,在探索人类社会、自然发展规律的道路上,不在于年龄大小,只要善于动脑,发挥想象力,就一定能够走在科学发展的前列。

  “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正处在学知识、长见识的好时期,一定珍惜这个好机会,努力学习,勤奋思考,善于动脑,将来在工作中才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2页,当前第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