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

5、古诗《泊船瓜洲》

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感悟中学习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朗读中体会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感悟中学习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朗读中体会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预习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收集、背诵以前学过的他写的古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诗题

1.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请问你们还记得以前学习故事的方法吗?【生回答,教师板书:学习方法1.读(背);2.理解诗意;3.写(画)】

师:学习古诗除了以上3个方法,还要注意的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板书:4.体会感情.)

2.板书诗题,(《泊船瓜洲》)读题。

3.理解诗题的意思。

问“泊”怎样读?(多音字:bó与p?的区别)“泊”是什么意思?

(泊:是船靠岸的意思。“泊船瓜洲”就是在瓜洲船靠岸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直扑重点(运用学法1)

1.用自己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多音字:“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山、照我还(huán)”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多读。

4.指名答。(我觉得它写得很美、我觉得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哪句呢?

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运用学法2)

1.刚刚同学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块儿来读一读吧。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相读与练说。

5.指数名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 那就用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可为什么诗中只有一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一下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     )的小草(     )的柳树,远处(     )的树林(     )的高山。

学生口述练习题。

小结: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那么明显地感受到──(生答:春天到了、来了)。

11.这个“绿”字哦,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2.指名答。(感受到春天就单单是个“绿”也各有各的美;这个“绿”有着层次美,远近各不相同;”绿”也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3.同学们理解的多准确呀!把你感受到的“绿”再读出来吧。分男女生赛读。

14.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2页,当前第112

15.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更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 我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6.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四、品评诗句,升华情感。(运用学法3)

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

指名答。

2.理解“明月何时找我还”。

3.理解“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并据诗画画。

4.点评学生画的画是否符合诗意。(地理位置)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指名答。引导从“一水间”“只隔几重山”“又”“何时找我还”这些词句体会。

简介王安石: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他是在那儿长大的,对钟山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是他的第二个故乡。这首诗是他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五、回归整体,深化体验(运用学法4)

导: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呀!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我们一块再来感受一下诗人的情感吧。

学生有感情地读。

总结:学到这,我们再来想想为什么人们对这首诗如此偏爱?

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一个“绿”让“万千宠爱于一身”,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不要放过这么优秀的诗篇,赶快背下来吧。

2页,当前第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