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我沮丧的原因和父亲复杂的心理活动.
3,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的人.
教学过程
一,自由朗读课文.
1,读通课文.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反馈
字词难点:
翕动 涟漪
了解鲈鱼捕捞开放日
概括文章 主要内容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二,再读课文--------研读 "我"为什么感到沮丧
1,那个月光如水的美妙的夜晚,又钓到了那么大的鱼,应该是一件很令人欣喜的,但是当年的我却是感到沮丧的,我为什么沮丧
读文章的1-9自然段,深入文本找找另我感到沮丧的原因.
2,交流.
预设:
a,鱼大(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b,鲈鱼很漂亮.(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者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c,等了好长时间才钓上来的.
d,好不容易钓上来.(等鱼了筋疲力尽了,迅速地拉上岸来
e,没有人看到我们钓上了鲈鱼.(四周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3,小结:那么大那么漂亮,又是等了好长时间好不容易钓上来的鱼,父亲却执意要把它放回水里,当年的他难怪那么沮丧了.
三,揣摩父亲的复杂的内心活动-----盯着水面看了一会儿
1,当我们钓到了大鲈鱼,而距离捕捞开放时间还有两小时,父亲盯着水面看了一会儿,此时他的内心是复杂的,他在想写什么,用第一人称写下来.
2,交流所写的语段,体会父亲的犹豫,矛盾.
3,引读父子俩的对话.
4,想象父子俩的对话.
结合第8,9节,想想孩子会怎样乞求,父亲会怎样不容争辩地回答.
四,总结.
钓鱼这么一件小小的事,却给了作者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启示到底是什么呢
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我努力探索深文浅教的教学方法,对这篇蕴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课文,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优选组合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释化疑点,以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课文的思想.
在全文的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在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我费了好大的劲钓到了一条漂亮的鲈鱼,本应该感到高兴,但在我的记忆中留下的却是沮丧,这是为什么 "来体会我心理活动的变化,突现我从钓到鱼到放了鱼这个艰难的心理抉择,体现道德实践的不容易.然后,又找了一个切入口"父亲盯着鲈鱼看好好一会儿."来体会当时父亲内心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两相对比,让学生体会放掉鱼之难和父亲教育之严肃,再来感悟得到的启示,遵循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想象中,身临其境,产生深切的体会.
我注重挖掘课文的人文性,在引导学生揣摩"爸爸"的心理活动时,让学生走进父亲的心灵深处,注重炼字炼句,斟酌推敲,体会其中蕴涵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其实,品味语言,并非无中生有,并非故作深奥,并非挖地三尺,而是寻找语文的生长点,在文本的背景下有机地进行.为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提供了一个突破口,从反面提出问题讨论,为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用心观察生活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主题提供了另一条途径.
学习语文是理解祖国语言文字和学习使用的过程.读写结合的安排,是学生运用自身语言积淀自由表达的方式,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升华.这是对文章内容的概述,也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尝试表达的过程.在说话的过程中吸收语言,进行内化.我们都知道,语文课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凝聚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们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我安排了两次对课文空白之处的补充,但感觉第二个对话设计的过程中,学生理解还不够深入,对话的质量还不够理想.我想如果顾老师把口头的对话,改成小练笔,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再加入对学生不同对话形式的要求让学生笔头练习,可能效果会更理想.共2页,当前第1页12
在听课过程中,本文有不少精彩的语句,值得学生美美地朗读,引领学生在语言的原野上徜徉,那也是一种享受.在今天的课堂上,朗读指导感觉还不够多一些.
总之,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让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共同成长吧!共2页,当前第2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