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砚,又名砚台。她曾将自己83元走川藏的经历以游记的方式发布在天涯论坛,凭借曲折离奇的经历和幽默风趣的文笔迅速走红,网友戏称其为当代的“三毛”。我刊曾经推荐过她的新书《走吧,张小砚》,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
2010年11月,记录张小砚“83元走川藏”奇异之旅的新书《走吧,张小砚》出版后,热情的粉丝及纷至沓来的媒体着实让张小砚忙乱了一阵。此后,在众人都翘首以盼期待她再一次整装上路时,她却偃旗息鼓,在农村悠闲地
过上了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白天做农活,晚上看书或者写字”,张小砚对自己目前安静恬淡的生活很满意。
{非主流经历}
“想走就走,想做就做,忘记时光,记住爱,不要让梦想等太久。”张小砚永远尊崇内心在行走。汶川地震后,她是首批前往灾区的志愿者之一,短短十几天里以一人之力为灾区儿童筹建了7所帐篷学校。2009年7月,她本想重回汶川去看望孩子们,“没想到,去汶川路塌桥断,只能绕道到马尔康回成都,而后,干脆随着性子越绕越远,进了藏区,完全是一场没有计划的行程。”
至今,这一路的经历都清楚地刻在张小砚的记忆中,她把这些经历比喻成一部没有事先预演的“公路电影”,“一路人事交织,有兄弟情义,也有陌生人的善意。当然,落魄潦倒时,乞讨、混帐篷住。”走川藏的历程艰苦甚至艰险,但张小砚说自己是带着一颗随遇而安的心,有了这颗心,所有在常人眼里觉得难以接受的困苦,也就不觉得有什么了。
身无分文的时候,张小砚就在西藏的大昭寺门外“说书”筹路费。她借了扩音喇叭将自己一路的故事像说书一样绘声绘色地讲给游客们听,“怎么买了摩托车飙到了拉萨,去了墨脱,讲得很夸张,好多人都来听我讲,我就说筹点回家的路费。”这次“说书”,她成功赚得人民币114。80元。卖艺乞讨、混帐篷……在张小砚看来,这段“非主流旅行”无所谓值得不值得,“只觉得相当痛快”。
两个月的川藏行结束后,回到成都已经是秋天了,张小砚去取出门前送洗的衣服,却发现干洗店已经改换门庭,变成了粮油店。“那个瞬间有穿越之感,但是心里很平静,觉得想说话,心中满满的。我意识到我刚刚经历了一段对我的人生来说非常特别的一段路。它让我觉得充满了力量和喜悦。我应该将它完整地写下来。”张小砚回忆起自己“回到凡尘”的那个瞬间的感觉。
后来,她在成都又待了一个月,夜以继日地记录那段旅行,一边写一边发在网络上。从此,“天涯杂谈”里多了一个标题为“小砚MM83元走川藏”的帖子,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跟帖超过300页。
一个月后,游记写了大半,临近新年,张小砚决定回家和家人一起过年。她家在江西一个小县城,回去之后,她开始了平静的乡间生活。
{半耕半读的农民}
曾从事过广告业、做过儿童编辑的张小砚,对于城市生活,时时有种想要逃离的冲动。几年里,她的双脚走过北京、广州、杭州、重庆、大连等多个城市。成都,则是她回归乡间生活前的最后一站。
2010年春节过后,张小砚选择继续留在乡下,当一名农民。“那种生活非常安静恬淡,更让人接近自己的内心。所以决定继续这样生活。”
许多人难以理解,张小砚川藏行之后的再次出发,理想竟然是“田园牧歌”。
看过张小砚神奇之旅的故事后,有人认为她是当代的“三毛”,也有人称她为真实版的“黄蓉”。张小砚对此并不认同,她表示更愿意自己是个“半耕半读的农民”。
常人眼里简单甚至单调的乡土生活,被张小砚过得有滋有味。回到家的一段时间里,她常去帮人摘棉花,每天可赚50块钱:有时候会去钓鱼,一边玩一边卖钱,钓到鱼就卖给想要的人,“过秤,算账,收钱”。
假若天气好,兴致浓,张小砚还会跑到田间地头,收集当地原生态的民歌,或者去看日出日落、看蚂蚁搬家,有时候甚至静静待着,什么都不做。
“隔三差五也会上上网,那是跟外界保持联系的一个方式。”过的是乡土生活,但也并不刻意与世界隔离。
之前有人一直追问张小砚走川藏的意义,对于她当下田园牧歌式的乡土生活,许多人也好奇地问她为什么做出这种选择,而张小砚说碰到有关意义的问题就会觉得头疼,在她看来,很多事情没有追问意义的必要。“我觉得好多意义都是事后人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追加的。很多时候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并没有设想其意义是什么。想做就去做,仅此而已。”
{在生活中旅行}
张小砚评价自己是个做事永远没有什么计划的人。这点完全可以在她的川藏经历中找到明显的佐证。
一路上,张小砚自始至终都没有考虑过钱不够花的问题。一个人返回成都的路上,钱快用完了,她就用少年时学会的绝技——打台球,跟藏民赌球赢吃的、喝的,甚至钱。一次惊险的赌局差点把她的后半生赌进去:赢了,她挑最快的一匹马;输了,她要留下跟“对手”去放马牧羊。让“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张小砚万万没料到的是,“对手”水平高过她。无奈之下,最后还是靠“真诚的泪水”才夺回了自己的后半生外加一匹马。
“有人认为没钱就寸步难行。但我在路上认识的一些人,一双解放鞋、一个挎包就走遍川藏,没钱的时候就停下来做零工,赚点钱就继续走路。我用83块钱也能从拉萨走回成都。我是个吝啬的人,不舍得将太多时间花在赚钱上面,除非我需要那笔钱去做下一件想做的事情。我没存钱,没钱了就去赚,什么活都能干,腌制卤鸡爪去叫卖、做设计、端盘子、洗碗。”
在被问及接下来有什么打算时,永远不计划生活的张小砚回答得干脆利落:“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也许会出书,写一本乡村给城市的情书,类似乡居生活指南。”
有着浓烈乡土情结的张小砚已经沉浸在了自己乡居生活的满足中,她还没想过要不要从中走出来。
自诩为“生活扯淡家”的张小砚,奉行简单的生活观。“我是个简单直接的人。不迂回,不苦相,不抱怨,一心一意做自己喜欢的事,偶尔会跌倒,又会爬起来,兴高采烈地继续前行。”尽管她对生活没有计划,但却始终抱着极大的热情。“农村里也未必有我想要的那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但只要我想,随时都可以重新开始。”
“我觉得人生就是一场旅行。如果说走川藏是在旅行中生活,那么乡居岁月就是在生活中旅行。旅行,其实是一种在生活中保持行走的精神——KeepWalking,迈步向前,不断进步。”这就是张小砚这个因行走而出名的女孩对旅行、对生活的独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