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我国的特有现象。基本上整个地球而言,一切高纬度地方的居民,其食物消費量,特别是碳水化合物消费量(主食、甜品)都高过低纬度地区。
19世纪法国的丹纳先生写《艺术哲学》,吐槽过一句:英国人写小说,到第二卷,女主角已经吃了不知多少茶和点心;希腊人则只需要一个洋葱、一个鱼头就能过一天;19世纪一个伦敦人一天吃的,可以养活六个雅典人。
原因可以有很多。
比如伯格曼法则(Bergmann’srule)认为,一种类恒温动物的体型,会随着生活地区纬度或海拔的增高而变大。比如生活于北极地区的北极熊就比其他地区的熊类体型更庞大。
这就可以解释:北方人生活纬度高,更寒冷,体型相对于南方人更魁梧,同样,为了维持身体机能,需要摄取的热量也更多。
比如食物构成。
低纬度地区相对高纬度地区,历史上动植物更多,蔬菜及植物性调味料更多,而北方饮食是相对更偏重碳水和动物类制品的,所以大家说起南北方饭量差异,会发现水果和蔬菜消费其实相差无几,但北方人吃主食和肉要相对凶猛。
还有一个因素比较偏。巴黎有个机构做过研究,说北方人饮食更多,是因为冬季更长,光照更少,室内生活更多,南欧人则更多户外生活。而习惯室内生活的人,会更倾向于消费食物——当然他们这个研究是针对欧洲,但对中国也适用。
最后一点,我觉得,跟物价有关系。
十一年前,我去南开大学,有朋友请我吃饭,临了问我什么主食,我说蛋炒饭吧,人说八元。我想在上海长宁区一般一碗炒饭六七元,天津还挺贵哈……一会儿服务员端了一脸盆蛋炒饭上桌。
北方的物价(北京若干地区是特例),相对南方大城市,是要低一点的。同样十块钱,能买到的吃的,分量大不相同。
这就会在潜移默化间,改变许多人的消费与饮食习惯。
比如我一个朋友,原来一直在东三省大大小小的城市晃荡;去了佛山后,饭量明显变小了,说起来就感叹:“好吃是好吃,齁贵!”